堪布微博 (7041~70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ང་ཚོས་བསམ་བློ་ལེགས་བཅོས་དང་། ཁོར་ཡུག་སྲུང་སྐྱོབ། འཕྲོད་བསྟེན་རྒྱུན་ཤེས་སོགས་ལ་ཅིས་ཀྱང་དོ་སྣང་རིགས་སོ།།视频|བརྙན་ཐུང་། ཚོད་འཛིན་མེད་པའི་ཧམ་སེམས། 《Man》
培养出离心修四个外加行,这是下等的修法。下等的意思,是最基础的意思,并不是说出离心是很下等的、不值得修的。出离心是我们走向解脱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修法。出离心修完后,中等的修法,是大乘显宗的修法,也就是修菩提心,并在此基础上修无我空性。这个修法为什么是中等的修法呢?因为,这个修法还没有涉及最上等的修法,比如像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所以这个修法也不是最高的;又因为这个修法比小乘的无我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要高一层,所以属于中等的修法。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出离心的修法。没有出离心,修什么样的法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我们学佛人也是劳动者,也在辛劳地修持,但与其他世人不同的是,我们不是为一家一国,不是为一时一世,而是为自己及一切众生永恒的解脱而辛劳精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随喜赞叹一下自己吧!
关于心与外境的关系,从凡夫至八地菩萨之间的修行境界中也能看出,七地以下的菩萨虽然断除了大部分烦恼障,但因为烦恼障没有完全断除,所知障更没有断除,所以看到的仍然是不清净的现象。就现象而言,一地到七地菩萨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但从内在境界而言,凡夫众生会认为世界是实有的,而菩萨却知道世界是如幻如梦的。但到八地以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时的菩萨除了通达世界的如梦如幻与空性以外,在所感知的显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变得清净,就像东方琉璃光佛的世界,或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一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总之,对于一座所修的所缘和行相,尽量地以正念和正知来维护这个状态。如果不依靠正念和正知,一下了座,马上放野马,心就会缘到别的境界里,甚至做一些染污业,这样所生的德就极其微少,留不下多少。所以座间的修持十分重要。
只忙于满足自己这样那样的需求,是会让人疲倦、不安的,因为人的需求层出不穷,永远没有彻底满足的时候,心里很难有安定;而慈悲,对其他众生的关怀,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内心喜乐和满足。关怀与尊重
视频|རིགས་དྲུག་ལས་ངན་སོང་གསུམ་གྱི་སྡུག་བསྔལ།《六道轮回|三恶趣之苦》视频|རིགས་དྲུག་ལས་ངན་སོང་གསུམ་གྱི་སྡུག་བསྔལ།《六道轮回|三恶趣之苦》
今天是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听说好多高速公路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惜呀!从来没有听到过通往极乐世界之路这样堵塞的报道!如果有一天,去西方极乐世界之路也这样拥堵就好了!
戒杀放生虽然是佛陀对佛弟子的最低要求,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若能无惧艰困、难行亦行,其功德也远远超越了守持盗、淫、妄戒的功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戒杀放生的功德]
若能驾驭自己的心,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18集:美国 耶鲁大学
《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
(藏语演讲,中文字幕)
演讲第29期-1.1--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耶鲁大学演讲-1500kbs
现场互动第29期-1.2-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耶鲁大学问答-1500kbs
第18集:美国 耶鲁大学
《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
(藏语演讲,中文字幕)
演讲第29期-1.1--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耶鲁大学演讲-1500kbs
现场互动第29期-1.2-现代社会的专注与禅修-耶鲁大学问答-1500kbs
凡夫永远只会相信自己的五种感官,只有自己看到、听到、摸到的东西才认定为是真理,凡是与自己的感官所知稍有一点冲突的观点,统统判定为是虚假的错觉、迷信和邪见。虽然自己心的本性是光明清净的佛,凡夫自己却无法了知自己的本性。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如果没有修行,则不会有了脱生死的把握。比如说,在我们活着的几十年当中,只要肯付出劳动,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生存问题,生活都会有保障。但死亡这个不速之客,却通常是在我们毫无预料的前提下来临的。在生死更替的关键时刻,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将死亡转为道用,我们却没有什么准备,死亡的到来总是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所以,生老病死是比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比生存的问题更可怕;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比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更有意义。所以,修行是十分关键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五)]
佛教的修行者随时保持觉察,看护自己的身心活动,反省自己言行背后的动机,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是因为我们知道,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短暂而无法重来,我们的人生因而要过得有意义。一年一年,又一年
在一座两个小时里如理精进地正修,会有一种修持的热气,会生起较浓的心,那么在座间最主要的就是保护它,虽然也可以做一些礼拜、旋绕、读诵等等,但关键不能让心散到别处。就像在屋里烧了几小时的檀香,香气积聚得很浓厚,如果没有保护随便开窗透气,檀香味很快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