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7021~704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你们总是说太忙了,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这就是在认知上出了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因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钱的分量还是比解脱的分量重,两者权衡的结果,还是选择了挣钱,所以没有时间修行;如果在我们的心目中解脱的地位高于金钱的话,我们就不会说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之类的话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做是最难的,但也是进步最快的。在家里,礼貌地跟家人相处,这就是礼敬如来;在单位,礼貌地对待同事,与领导恭敬相处,这就是礼敬如来;在外面,我们是社会的一分子,恭敬礼貌地与他人相处,这就是礼敬如来。这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增长福报,调柔自心。
མི་དགེ་བཅུ་སྤོངས་དགེ་བ་བཅུ་པོ་དང་དུ་ལོངས༔དེ་ལྟར་བྱས་ན་འདི་བདེ་ཕྱི་མ་ཇེ་བདེར་འགྲོ༔དེ་རིང་ཚེས་བཅུ་ལ་སློབ་དཔོན་གྱི་གསུང་འདི་གཟིགས།
其实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如果你坚持诚信、包容地对待别人,心地善良正直,别人就会愿意跟你交往,跟你合作。善缘慢慢地聚拢到你身边,恶缘远离,你的想法很顺利就能实现,不需要伤害自己,也不用损害他人。网页链接
什么叫我执?比如说,没有开悟的凡夫都会说,我不要痛苦、我要快乐、我要发财、我要健康、我要解脱……在所有这些贪欲心里,都离不开一个“我”字,每一句里都有“我”。这个“我”字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一种念头、观点,也就是我执。这种我执,所有凡夫一生下来就有,它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先天性的,故称为俱生我执。有了这样的我执,就会造业。因为我要享受,便会不择手段地获取世间名利等五欲,即使偷盗、欺诈、诽谤也毫不在乎;因为我不要痛苦,便会毫不犹豫地消灭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人或动物,如杀害仇怨或与己为敌的对手,会造种种业。俱生我执是所有烦恼的根源,所有造业的基础就是它,所以,轮回最终的根源是我执。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今天到明天,佛学院念两天的莲师心咒并祈祷护法神,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这次虽然没有直播,但大家若有条件的话,最好在两天中念满一万遍莲师心咒,以此遣除个人或道场的障碍,修行圆满。
极乐法会期间,我们修持的是列绕朗巴大师的《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仪轨。想往生极乐世界,就不能脚踏两只船,既放不下世间,还想获得出世间的功德。想到达彼岸,一定要放下此岸;想获得出世间的功德,一定要放下世间的利益。当你真正超越了,一切都会心想事成,一切功德福报自然就会具足。
早上起床的时候,供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工作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调整自己的心?如果没有,那么你“懂得”的那些佛理,和你的心是没有关系的。
你们天天吵着要讲密宗,讲大圆满。我为什么不讲?我不讲是为了对你们负责。我虽然没有证悟密宗、大圆满,但嘴巴上讲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的讲法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你们如果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行或者不好好护持密乘戒的话,反而会有一些害处,而且弊大于利。所以,我先不讲很高深的密宗修法。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和真正实修开悟的人说过,佛经上也提到过,如果真正能够体会中观的空性,其实也就是密宗大圆满或大手印的部分见解,就已经很不错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日。希望大家为了自己,为了一切众生,念108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同时尽量吃素、放生、发愿、持咒、忏悔等行持各种善法。
(2)但是,佛教并非不承许有鬼神的存在,鬼神本身也只是众生的类别而已,绝不是宇宙的主宰。因此,何必向外求神?而应向内修心。具此知见,依之行持,才得以恒久解脱一切烦恼与恐惧,并能实现所有美好的愿望哦!
(1)佛教是无神论宗教。佛教主张:众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起、因缘灭。我们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投生到这个世界的一切众生,过去都造作过诸般业因,由这些业力感召,世界就形成了。正因为世界本由众生自造,而非神明所创,所以佛教是无神论宗教。
从广义来说,所有法都离不开因果。外器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因有缘,没有一个是无因无缘的;有情世界,即众生的身口意,也是有因有缘的。所以从广义讲,一切法都是因果。从狭义的角度讲,因果是什么呢?行善得快乐,造恶得痛苦,就是狭义的因果。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从实践的角度简单地说,相信因果就是众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舍弃会带来痛苦的心念和行为;如果想快乐,就培养会带来快乐的心念和行为。快乐之道:坚定对因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