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6861~68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如果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众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为了自己,其他的念咒、放生也是为了自己。简单地说,凡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行,无论所修的法本身多么殊胜,都只能成为小乘的修法。如果丝毫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此基础上去修行的话,哪怕念一句佛号、磕一个头,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我相信,这些道理很多人也明白,今天如果让你讲,你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真正能做到的却寥若晨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 三个差别]
世间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依赖各种因缘,念念生灭。没有什么是完全孤立、自给自足的。
了解无我,可以帮助我们淡化分别念,认识到倾尽全力去搭建自我的堡垒、坚守人我的区别和界限,不仅是痛苦而且是徒劳的。我们因此更能理解、体谅别人,更容易与外界形成和谐的关系。我所理解的“泛爱众”
了解无我,可以帮助我们淡化分别念,认识到倾尽全力去搭建自我的堡垒、坚守人我的区别和界限,不仅是痛苦而且是徒劳的。我们因此更能理解、体谅别人,更容易与外界形成和谐的关系。我所理解的“泛爱众”
量子力学已经证实,所有粒子最后可以变成波,真空当中有零点能,零点能才是世界真正的基础。也即是说,无论坚固的山河大地,还是硕大无比的天体,最后都只是能量而已。当能量的密度足够的时候,从纯能量当中立即可以诞生一个粒子,成千上万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就慢慢组成了这个世界。诸位可以仔细地思考、分析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现实生活,就像做梦的时候,也无法证实梦不存在一样。但在佛的境界中,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佛经是由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宣说,无数修行者以自身的证悟去勘验、印证过的,经中所说的具有大加持力,真正能在见解、修持、行为上给人无误的指导和保护。阅读佛经和阅读普通书籍有哪些不同?
不少人在法王如意宝前接受过灌顶,看过很多珍贵的书,这非常不容易。如果让它变成世间法,与解脱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以后即使会得到一些世间的福报,满足我们鼠目寸光的世间愿望,但与解脱却没有缘分,这岂不是很可惜吗?所以,一定要重视“人身难得”,不能白白地耗尽人生而不求解脱。欲求解脱,就一定要从出离心着手;如果没有出离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获得解脱的出世间法,这个特别特别重要。在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讲菩提心,没有如理生起出离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 三个差别]
人这一辈子,沟沟坎坎是填不完的,快乐不是没有,转瞬即逝。多好的缘分,多好的人,轻易也就散了。这世间的事真是没道理可讲,你不学佛不生出离心,一切也是转头成空。知道世间法有多么靠不住,修出离心才算是有点影子了。平时求这求那,是为了众生的解脱吗?
学佛是探知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旅程,一个修行者除了要有清净的发心外,他必定是一个怀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总想知道“然后是什么”。这种好奇心给修行带来了一股活泼轻快的气息。什么是外散和内收,该如何对治?
哲学与数学上有“无限小”(任何物质都可以永远无有穷尽地分下去)的概念,但佛教在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说,十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块钱,一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毛钱,一毛钱可以分成十个一分钱,然后一分钱也可以分,可以永远无止尽地分下去,没有一个再也不能分的阻碍。但这种思维已经脱离现实,实际上所有的东西不可能是无限的,一个有限的东西一再被分之后,最后只能分成空无。我们的意识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它可以无穷地分,但物质本身的体积却是有限的,所以会被分完,分完以后,就是佛教所讲的空性。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