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6741~67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是才修行。《国企》杂志| 希阿荣博堪布:善待自己 春暖花开
我们在修本法——《愿海心髓·普贤刹之大日轮》时,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愿海心髓”。也就是无量的菩萨行海愿、殊胜的普贤大愿王,摄集到心髓点上就是法王写的这篇大文——《普贤刹之大日轮》。要知道,这篇心髓法涉及到最关键要点,从这里能速疾趣入普贤行愿海。特别对于当代众生来说,这是极具窍诀性、极其精要、点中心髓的法。
在宁玛派里,其密宗修法的着重点是什么呢?比如,在每一个生起次第本尊修法的前面,都有两个修法是绝对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空性和大悲心(菩提心)。每次修本尊法之前,首先,不但必须精通空性,而且要或长或短地实修空性;之后,还要修大悲心。只有修完这两个法后,才能正式进入本尊的修法。当然,其圆 ...全文
佛经是由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宣说,无数修行者以自身的证悟去勘验、印证过的,经中所说的具有大加持力,真正能在见解、修持、行为上给人无误的指导和保护。阅读佛经和阅读普通书籍有哪些不同?
佛陀曾说过,在我的教言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其中很多是不了义的,那是为了度化某种根机的众生而特意宣讲的;但有一句话是绝对准确、永不改变的,不但是现在的佛,包括过去、未来的所有佛,都会辗转反复地强调一个主题,那就是空性。空性是彻底的真理,是整个佛法的精华;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而且也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教言之精华。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四)]
菩提心修法的前行,就是出离心。为什么呢?因为,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整个三界六道是充满着痛苦的,轮转于其中的众生是苦不堪言的。有了这样的观点或者感觉之后,度化众生的念头就会在我们心里油然而生。如果我们不认为漂泊于轮回的众生是痛苦的,就不会产生度化他们的愿望,菩提心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出离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
想象一下,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会有多少念头,多少身体的行为。由此类推,我们一生以及过往的生生世世,又会有多少身心的行为。这些行为,每一个,真真切切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后果又成为因,因再结果。因因果果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生活际遇。生生死死,纠缠不清的背后
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其中一些人实际上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其实,仅仅念诵仪轨的词句与修生圆次第是有天渊之别的。如果不具备菩提心,则其所修之法也不会成为有实质意义的生圆次第。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无我、空性的概念是不太好理解的,凡夫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认为有我,不但有我,包括其他有情众生,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等等都是存在的。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一下子很难改变,只有反反复复地讲空性,反反复复地修无我,才能对空性有一些切身的体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四)]
因果真实不虚,如果一个行为的果报今生没有成熟而你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它成熟的话,它一定会在下一世或更晚的时间成熟。所以,我们今生的遭遇不全是今生造作的因果,有一些是前世的因在今生成熟的果,今生的因所产生的果也有一些要到后世才显现。知有因缘不羡人 | 寂静FM•第078期
快过生日了,很多人都说要送我礼物。其实我最喜欢的礼物是放生,哪怕只放一只鸟、一条鱼。如果谁能给我这样的“生日蛋糕”,我会非常欢喜地享用,并且也分你一大块,甜甜的~
如果把修持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加行修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一拖再拖,同时也没有修持空性的修法,更没有稍许的空性感受,以后什么时候再有修持空性的机会就很难说了。所以,在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性地修持一些空性的修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