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6721~67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包容他人,让自己的相续不被染污,也让他人的相续不被染污。
如果你在感冒发烧的时候没有能力观空性,没有能力祈祷,就不要把解脱的希望寄托在临终了,现在就要下功夫。
在一些贫困地区,物质匮乏,贫穷的人们与发达的物质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人人都想摆脱穷光蛋的生活,都认为如果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人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但只是为了在走之前自己过得幸福一点儿,大家都会拼命地为之奋斗不息,力图拉近自己与优裕的物质生活之间的距离。然而,当真正有一天距离缩短之后,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会随着物质的发展而提高。比如说,在北欧等很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国民福利非常好,人们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但这些国家的自杀率却异乎寻常地高--据世界卫生组织 1994年公布的数据,芬兰、瑞士、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自杀率均在世界排名前十位之内。对他们来说,金钱、物质等等就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重要了。虽然大家都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很多西方人却并不快乐幸福。这一切表明,物质财富与幸福快乐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莎士比亚

第32集:荷兰 莱顿大学
《佛教与社会德行》
(藏语演讲,英语翻译,中文字幕)



专场问答:网页链接
第二次到斯坦福大学演讲
让贫穷的免于匮乏,让患病的得到照料,让孤独的得到关爱,让受蔑视的感到被尊重,让受冤枉的感到被理解。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 尊重他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 | 寂静FM•第080期
一天很短暂,而我们仍会趁着天光做些有意义的事并为明天做准备。同样这一生很短暂,我们仍应花时间去给予,去思考,去谅解,去断恶行善。佛陀教我们通过给予来消除内心强烈的贫穷感,通过自律来避免给自他造成伤害,通过谅解与人与世界相连。这样做,内心会安宁富足,来世也有好的缘起借此天光照来生
在对境中能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衡量自己修行层次的一个标准。
勿 忘 上 师 , 时 时 祈 请 。
勿 随 妄 想 , 善 观 自 心 。
勿 忘 死 亡 , 坚 持 佛 法 。
勿 忘 众 生 , 慈 心 回 向 。
——顶果钦哲法王
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死,对此没人会有异议,但同时很多人天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认为虽然我会死,但我还能活很长时间,再过二三十年、四五十年都死不了,虽然这个想法没有任何理由。你有没有把握明天还活着?有没有把握下个月还活着?没有。然而我们却不愿意这样想,总希望活得久一点,便随此欲望而产生这样的观点——我可能还会活很久,但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想法。为什么?因为死因是不一定的。死亡也要有因缘,令人死亡的因缘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比如为了健康、长寿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若药没有吃对,反而会成为死亡之因。其他诸如衣服、装饰、食物等都有可能成为死因。世界上什么不能作为死亡的因缘呢?没有!总之,死因很多,随处可见,何时会遇到这样的因缘,谁都说不清楚;而且一旦遇到,在此因缘面前,我们的身体、生命都显得那么无奈和脆弱。没有一个凡夫的身心能够抵抗死亡的召唤,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这就是死因无定的意思。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思维。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加行的修法 —寿命无常]
修行靠毅力,靠坚定不移的信心。心里怯懦,总是飘忽不定,这种人不是法器,他无法接受佛法的甘露,也不是佛的有缘众生。
人生充满起伏变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计划都无法实现,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满难得,今已得;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修行,永远不嫌太早
阿底峡尊者最重要的首座弟子,叫仲敦巴。他虽然不是出家人,而是居士,但修行却非常了不起,是真正的观世音菩萨化身。为了我们这些智慧浅薄、没有福报,见不到过去的佛菩萨化身,虽然懂得如何赚钱、做生意,却对解脱、空性一无所知的人,仲敦巴尊者假装糊涂地在阿底峡尊者面前请教了很多问题。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为了解答以后众生的各种疑惑,也经常在佛面前请教问题一样。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幻化故事的启发]
我们要在今世解脱成佛,就要从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做起。从现在开始,不浪费一分钟,一分钟一分钟地积累起来;不浪费一小时,一小时一小时地积累起来;不浪费一天,一天一天地积累起来;不浪费一个月,一个月一个月积累起来;不浪费一年,一年一年地积累起来。
大乘佛教关于外境的定义,总体来说有三种观点:有些宗派认为,所有的外境都是物质,而不是心;另一些宗派又认为,外境不是物质,因为物质是从来不存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实际上这一切却并不存在,外境就是我们的心;还有一些宗派说,外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只是心创造的一种幻觉而已,既然是幻觉,就不可能存在,我们又何必去观察它呢?至于佛陀向不同对象宣讲不同观点的必要性,我在以前也多次讲过,所以此处没有必要再讲。然而,虽然上述说法各不相同,但相互之间却并不矛盾。当然,其中最究竟、最确切的观点,是最后一个观点—我们既无法证明外境是物质,也没有办法证明它是实有的意识,无论我们说它是物质也好,是意识也好,实际上它就是心创造出来的幻觉,外界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观察它,而只需要观察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
尽管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立即达到修法的真实境界,但若能在每一座中都造作地发菩提心,或者造作地修自他相换等法,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在一座当中,以造作之心修菩提心的功德,已远远胜过了以自己为中心所行的布施、放生、念咒等等的功德;在缺乏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行持成千上万次念咒、顶礼、绕塔等善行,都不如修一座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善根。这不是我信口说的,佛陀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所以,你们在每一座中,都一定要认真地修,这一点非常重要。以前,藏地的那些高僧大德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每当弟子们向上师请求换一个修法的时候,上师往往不会同意,而是要求他们花很长时间在同一个修法上。其原因就是我们反复所讲的—尚未修好前面的法,便去修后面的法,这是标准地修好每一个法的最大违缘。因前前是后后的基础,所以不能忽略前面的基础修法,否则后面的修法便会受到影响。故而,修自他相换的最佳时机,是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药师佛短咒:嗡贝喀匝耶贝喀匝耶,玛哈贝喀匝耶,ra匝萨摩嘎得梭哈。愿所有众生远离灾难病苦,获得安乐。今天是药师佛节日
真正的修行人受到委屈,受到伤害,会很开心,很快乐,因为修安忍的机会来了。成就最大的助因,是修安忍波罗蜜;若身边全是善缘,怎么修安忍波罗蜜呢?
为什么空性是一切教法的精华呢?因为,诸佛菩萨现身说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众生获得解脱。如何让众生获得解脱呢?诸如示现一些神通等其他方法,能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获得解脱呢?不行。轮回的根源只有一个,消灭轮回之根的办法最终也只有一个。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无明。其他贪、嗔、痴等烦恼,都是由无明或无明所带来的我执引起的。如何断除无明呢?只能用智慧来断除。只有智慧才是与无明针锋相对的矛盾体,其他诸如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等,都与无明没有什么矛盾之处。此处所说的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说的智慧,而是释迦牟尼佛所传播的,至高无上的,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空性之智。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说法的精华,就是证悟空性之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四)]
大乘的出离心与小乘的出离心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前也讲过,出离心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深知轮回之苦;第二个,是迫切地希望能出离于轮回。在这一点上,大乘与小乘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小乘行人只是希望自己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大乘菩萨却不考虑自己,而只会己饥己溺地想到:所有的众生都在轮回当中受苦受难,他们曾经都是我的父母,我必须要让他们获得解脱!因此,大乘的出离心与菩提心,是相似而互不矛盾的统一体。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