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6581~660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如果要学大乘佛法,就要从内心做起。大乘佛法强调,在身口意当中,意是很重要的,行为以及言谈等表面形式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念咒、顶礼、供养等修行方式。当然,在有正知正见的基础上,做这些能更有意义。如果没有这些见解,做也总比不做好得多。但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仅有修法的形象并没有太大意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修、行、果]
“众生皆具佛性”。佛性、本来面目、心性等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它如如不动,一直就在,不是要等到未来某个时间点才会出现,也不是从上师那里移植过来。上师能做的只是帮助你把背包里不必要的破烂什物都扔掉(看看你这一路走来竟带了多少不必要的行李!),直到裹在其 中的如意宝珠露出来《今生最美的际遇》新书上市
在基督教等其他外道的教徒、社会上的很多团体以及普通人当中,许多人都很有慈悲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甚至为了别人而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很了不起。看看这些根本没有学佛的人之所作所为,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还算什么大乘佛子?要知道,仅仅看看经文、念念咒语,并不一定是学佛。学佛就是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修、行、果]
许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俱舍论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一切现法圆满到死时都成了忆念的境,就像醒后忆念梦中所受的快乐毫无意义那样;而死主怨敌一定要来,没法遮退,我为什么还爱著现法备受欺诳呢?这样想后就多起誓愿:我一定要修行圣法!
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以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网页链接
佛经上也有记载:在末法时代,佛不会以佛的形象出现,而会以善知识或其他众生的身份来度化众生。在上师或其他人当中,很可能有佛菩萨的化身。但如果上师既没有给我们传过法,也没有任何佛法方面的恩德,那就不好说了,除非是有其他的加持让我们开悟、解脱,否则就不能说上师是佛。这样的上师,也不一定有佛一般的恩德。能用神通或其他方法转化、挽救弟子心里的恶念,这种上师才是真正的上师。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作为修行人,该不执著的时候就不能执著,该执著的时候就要执著。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执著。释迦牟尼佛说,那个时候要有一个大于须弥山的我执——我要成佛,天下的众生我要去度,我要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等等。在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我执就不行,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取消不正确的我执,留下证悟空性、慈悲等好的因缘,最后才是消除所有的执著。所以,执著不执著的界线一定要分清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七)]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嗡玛呢呗美吽舍!断恶行善是今生来世安乐的缘起。断恶使我们逐渐做到不伤害,这其中显然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欺骗等等。行善帮助我们扩大心量,一点点建立起自己的广大平正的世界。
佛陀去某地讲法,却不受待见;佛的弟子去,被万人追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第37集:北京大学
《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
演讲北京大学-《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演讲
现场互动北京大学-《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问答
第37集:北京大学
《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
演讲北京大学-《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演讲
现场互动北京大学-《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