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641~6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维摩诘经》中说:“心净则国土净。”往生净土要以清净的业来感召。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网络,会掺杂很多恶趣的因缘,造这些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让自己的心不能和阿弥陀佛、弥陀心咒、名号、净土的境界相应。所以要谨慎!
心灵的安顿和自由是人人渴望的,但是,我们在追求这安顿和自由的过程中,往往被自身的矛盾所限制。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令我们总是处在困惑和痛苦之中。
有人说,佛法似乎总是在强调苦,苦苦、变苦、行苦,那么关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佛法是怎样看待的呢?其实,佛法也讲幸福快乐,但强调通过见、修、行去实现真正持久的幸福。网页链接
有人说,佛法似乎总是在强调苦,苦苦、变苦、行苦,那么关于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佛法是怎样看待的呢?其实,佛法也讲幸福快乐,但强调通过见、修、行去实现真正持久的幸福。网页链接
自己的戒律就是如意宝珠,不应该让它受到染污。用手机无节制地打电话、上网、听流行歌曲、看影片,甚至看不清净的图片、说一些贪嗔的语言、聊很多迷乱的话题,这些都是在增长贪嗔痴烦恼,而且直接失坏戒律。
梦中的痛苦和幸福感等等,是与现实生活的真实度不相上下的。但梦醒以后,就能知道梦里的一切都是假的,梦里经历过的痛苦、快乐也会当即消失。当年阿底峡尊者进藏的时候,曾担心藏地没有魔术师,讲空性的时候无法找到形象贴切的比喻。他身边的弟子说:“没关系,您可以用梦来说明。”梦能给我们带来很有说服力的启发,我们要修空性的原因就在于此。通过梦境就能看出,所有的痛苦都是因执著而来的。而执著的来源是因为我们把执著的对境都当成真的了。若能接受并证达万法空性,从骨子里视一切万法如梦中所见,对其毫不在乎,才是真正的“放下”。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四依法]
想求证悟本性的人,应当尽量远离手机、网络。因为这些接触多了,心就陷入到各种取相当中。心在纷繁的欲尘中执取,很快执著上各种概念、各种言论,这时心生染著,就会严重障碍真心的显发。
凡是有心、有意识的所有生命都有如来藏。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光明,因为我们没有证悟这样的光明,所以流转于轮回;佛陀证悟了心的本性光明,所以获得了解脱。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佛菩萨以外,都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心的本性。佛证悟以后,根据自己证悟的境界,描述了心的本性。我们要依据佛的指导去学修,从而证悟心的本性。证悟心的本性以后,就能让心灵成为幸福的使者,断除贪嗔痴等烦恼,并获得解脱,从而度化无量众生,这是大乘佛法共同的目标。虽然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也证悟了一些显宗所讲的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但如果不了解真正的心的本性,证悟也是片面的证悟,而不是圆满的证悟,只是见到一些自由的曙光而已,还不是真正的成佛。在以前的高僧大德——禅宗禅师以及藏密修行人的著作当中,有一部分也涉及到心的本性光明,尤其是藏传佛教里面,更是用了种种方法去形容心的本性,并引导我们证悟心的本性。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赞法界颂>略释]
大多数人在证悟空性以后,还不能控制烦恼。即使打坐的时候感觉非常好,但出坐以后还是会有贪嗔痴,甚至证悟境界都有可能消失无踪而难以寻觅。就像在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之后,还会产生自私心一样。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随着修行境界的逐步提升,烦恼才会日益递减,执著才能逐渐放下。放下以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