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6541~65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究竟用什么才能解开轮回的密码呢?
无我空性。若没有空性的力量,就无法断除轮回的根本——无明。
我们今生得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以后是继续在轮回中流转,还是烧毁无明的种子,完全取决于自己。
第40集:泰国 朱拉隆功大学
《解读轮回密码》
演讲
视频:大学演讲24-解读轮回密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演讲
文字:网页链接
现场互动
视频:网页链接
文字:网页链接
无我空性。若没有空性的力量,就无法断除轮回的根本——无明。
我们今生得个人身非常不容易,以后是继续在轮回中流转,还是烧毁无明的种子,完全取决于自己。
第40集:泰国 朱拉隆功大学
《解读轮回密码》
演讲
视频:大学演讲24-解读轮回密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演讲
文字:网页链接
现场互动
视频:网页链接
文字:网页链接
在六道轮回中,人当然是高等的生命,除了人以外,旁生、饿鬼、地狱众生都是低等的生命,从某种角度来说,天人、非天也是低等的生命。因为人有智慧可以修行,可以选择解脱道,如果能走上解脱道,自然可以自利利他,而其他道的生命都不如人类,只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地完成自己的世间生活,无法自由地选择出世间的解脱道,更谈不上度化众生了,因此,佛陀便以此来区分生命的高等和低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饶益友情九观察]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药师琉璃光如来!人心不正,多是非谄曲,心不净,多贪嗔痴慢,喜怒偏执,烦苛轻躁,身体便多病。要远离病殃,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
除了因车祸、暴病等而突然死亡的情况之外,每个人的死亡,都会经历一系列的程序。当然,不具备人身的天人等众生,则不会经历这些过程,因为人体具有独特的气脉明点,依靠与其相应的意识,就可以感受到其他五道众生所不能感受到的特有程序,在这些程序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会昏厥,这才是死亡的最边缘。现在经常会有一些所谓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死亡”历险记。但这些经历只是早期的一些感受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死亡,更不是中阴的现象。昏厥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是几分钟,有的是几小时,有的是一两天,在从昏厥中苏醒过来之后,就会进入轮回尚未开始之时的、既非轮回也非涅槃的境界。虽然说是“进入”,但这只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便而已,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入不进入、由谁进入、进到哪里等等的概念。以前所有的意识,以及在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有概念、观点、感受都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如来藏。这里的如来藏,与轮回尚未产生之前的境界完全是一回事。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密法讲过很多死亡的预兆,其中有些预兆出现在身体上,有些预兆出现在梦里,有些预兆出现在人的心态情绪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人临近死亡的时候,首先气会出现问题:日渐衰竭、趋于停滞。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但由于气与精神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身体的某些局部、梦境当中或者情绪上面就会出问题。虽然间隔死亡时间有时长一点有时短一点,但都是死亡的征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之方便]
懂得一些法义,并且也有体会,但是如果没有实修,烦恼起时还是无能为力。烦恼不在别处,在心里,除了通过实修转变自心外,实在没有其他的法子可以解脱烦恼。网页链接
气是什么呢?气有很多种,最粗大的、最外在的是我们的呼吸。按照时轮金刚计算出的,包括日食、月食等等在内的宇宙所有运动的基础数据得知,一个健康的中年人每天有21600次呼吸(一呼一吸算一个数),这样算下来,则每分钟有十五次呼吸。这个结果,与现代医学的观点基本吻合。内在的气有十种:五种根本气,五种分支气。内在的某些气我们一般感觉不到,但实际上却是存在的。在世俗谛当中,这些气可以维持我们的身体,一旦这些气出了问题或者是失去了,身体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之方便]
如来藏的光明是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维的范围,无论说如来藏的光明是有还是没有,都同样不能如实地表述如来藏的本体。但以我们的语言来描绘如来藏,就只能说它是光明,因为它一尘不染、清明纯净,不存在任何污垢、烦恼与执著。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的起源是如来藏,物种的起源也是如来藏。与外道所讲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大相径庭的是,众生的第一个念头,产生于如来藏光明的境界。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远离痛苦获得安乐,是所有众生共同的愿望和平等的权利,建立这个见地很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宽容,内心轻易就陷入孤独、焦虑和怨怼中,社会矛盾、问题随之涌现,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认为只有自己才想、才应该离苦得乐。建立这个见地很重要 | 箴言
按照佛教的观点,在刚开始给众生启迪时,可以说诸法“如”梦;到了更高层次,说诸法“是”梦。这里有“是梦”与“如梦”的差别。
当然,在佛教的最高层次上,甚至梦也不存在,一切全是空性,是一种与光明无二无别的境界。但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要想打破实有执著,用梦来比喻是非常适合的。
第39集:清华大学
《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
演讲
大学26期-1.1《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清华大学演讲-1500kbs
访谈:
大学26期-1.2《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清华大学访谈-1500kbs
现场互动
大学26期-1.3《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清华大学问答-1500kbs
当然,在佛教的最高层次上,甚至梦也不存在,一切全是空性,是一种与光明无二无别的境界。但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我们要想打破实有执著,用梦来比喻是非常适合的。
第39集:清华大学
《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
演讲
大学26期-1.1《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清华大学演讲-1500kbs
访谈:
大学26期-1.2《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清华大学访谈-1500kbs
现场互动
大学26期-1.3《盗梦空间》的佛学实相-清华大学问答-1500k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