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6321~63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在我们的传承上师里面,有非常了不起的上师,把他们这样的人当作佛,当做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切都依靠他们,就没有错,一定会得到加持的。因为我们自己的福报不够,既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也没有看到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了不起的上师,但有些人见过法王如意宝。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虽然每个弟子都会说他的上师是佛,但法王如意宝却是当之无愧的佛。这不是因为我是他的弟子才这样说,包括莲花生大师的授记、释迦牟尼佛的授记等很多经论中,都有关于法王如意宝是佛的化身的证据。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学着以开放的心胸去经历痛苦,我们将不再会疏离地看待其他众生的苦,而且对苦的根源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学着以开放的心胸去经历痛苦
所谓的敌人,伤害我们是帮我们消业,诽谤我们也是让我们认清自己。只要有智慧,在哪里都能得到帮助和利益。
学佛好不好,不取决于念了多少经,持了多少咒,而在于有没有提过这些修持而改变心态。
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位老人非常孤独,丈夫、儿子死于车祸,她在老人院里得了抑郁症,医生对她也特别嫌弃。她准备买药自杀,结果卖药的人态度和善,对她很有耐心。临走时,她塞给那人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今天我本想离开人世,但你的笑容温暖了我冰封的心,给我了活下去的力量,谢谢!”
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对陌生人哪怕微笑一下、轻语几句,也许就可以扭转一个人的命运。
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阿弥陀佛的修法如此殊胜,那为什么不仅修此法,还要修密法呢?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密法本身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假使阿弥陀佛的法修得不很成功,那么密法的灌顶和传承也会在我们心相续中播下极其殊胜的解脱的种子,其成熟只是早晚的问题:若不精进修行就会晚一些 ...全文
今天是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希望大家持诵阿弥陀佛圣号,愿众生遣除世间与出世间身语意的所有障碍,于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视频|བདེ་བ་ཅན་དུ་སྐྱེ་བའི་རྒྱུ་བཞི། 极乐世界的美丽
以前有一个法王如意宝的弟子,也是我们的上师。我们平时相处较多、时常聊天,所以比较了解,的确是非常好的修行人,现在他已经圆寂了。有一次我在成都放生的时候,想做一件与佛法没有太大关系的事情。但不久在拿书时,看到床头柜上放的这位上师的照片,立即打消了想这个事情的念头。虽然照片不会说话,但因为这位上师经常给我们灌输出离心的理念,我们聊天的时候,也是聊出离心、菩提心、无常等等,所以他的照片也有这样的能量或气场。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位普通的上师照片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法王如意宝对我们的摄受力就更不用说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分享图片
只要按次第修行,无论有无感受,有无觉受,都会持续提升、进步。感觉和觉受都是不可靠的,不要去找感觉,不要去找觉受,坚持下去就行。
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的认知范畴十分有限,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也说,倘若一味地用这些去衡量所有事物,认为这些就是正量,那圣道又有什么用呢?

第49集:西北大学
《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

演讲
视频:来世生命与往生净土-西北大学演讲
文字:网页链接

现场互动
视频:西北大学问答
文字:网页链接
想要得到宇宙的能量,先要敞开自己的胸怀。把心量放大,去包容一切,你会得到无尽的帮助。
ཨེ་ཛི་འགོག་བཅོས་ཀྱི་བྱ་བ་ལ་འབད་པ་ཤིན་ཏུ་གལ་ཆེ།
世界艾滋病日
监狱里,探讨不自由中的自由——2017索达吉堪布海外弘法纪实
第四站:瑞典
网页链接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为了日常起居、工作等各项事物,整日都是匆匆忙忙,难得空闲。只有少数人,才能具备修持一个完整正规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条件。为数众多的佛弟子虽然仍在坚持修行,可条件却极为有限,困难重重。所以,要是能在兼顾其他修法的同时,还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法,则成就的把握就更大。我们学院的惯例也是这样。年纪比较大的人,其修行重点肯定是放在大圆满及其加行上,但同时也修净土法门。这是法王如意宝的规定,每个人都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原因何在?就是考虑到万一在修持大圆满等密法方面收效甚微的话,还可以寄希望于往生极乐世界,因而有此要求。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阿弥陀佛修法]
痛苦让我们放下骄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并透过它,体念到其他人的恐惧、伤痛和烦忧。人们常常因为感觉到自己的脆弱而变得充满攻击性,试图以生硬和残忍来保护自己。悲心的训练却是反其道而行,因悲悯自己而悲悯他人。
《普贤上师言教》中,引用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以及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论典中的教证,宣讲了很多密宗金刚上师的功德、标准与条件。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也讲了上师的标准。但佛经中也讲过,若能找到一位具备所有功德的够格上师,那是再好不过,实在找不到,最起码也应具备其中的世俗菩提心,这是大乘上师的最低标准。因为戒定慧的所有功德,都必须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喜欢吃糖的人,吃第一颗糖觉得快乐,吃到第六颗就不一定了,所以这种快乐很难持续。现在很多人的所谓快乐,也都与感官有关,一开始觉得很甜蜜,之后却转瞬即逝。
佛教所讲的快乐,有一定的持续性。
索达吉堪布2017年11月28日最新演讲——瑞典隆德大学
有的人期待顺境,害怕逆境,患得患失,这就是缺乏智慧的表现。真正的学佛人、修行人应该淡定,在一切对境当中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不是控制,而是自然地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