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601~6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有形的资财今生都要舍下,无形的业力临终都要带走。多积累善根,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今天是冬至,可以念念这个
真心或慈悲心,有一种吸引力,让人无法离开。有这些心,一定可以摄受众生、利益众生哦!
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示现圆寂时所说的一个比喻:有一位儿女成群的父亲在弥留之际,他的儿女有些在场,有些还没回来。父亲把一部分家产分给了在场的儿女,又将留下的另一部分交代给在场的儿女说:“虽然你们有些兄弟姊妹还没回来,但他们也是我的儿女,你们以后要把这部分家产给他们。”父亲去世之后,在场的儿女也遵照父愿,把剩下的家产交给了晚归的儿女手里。同样,佛在三个无数大劫中让无数众生的根机成熟了,但因为有些众生犯了一些错误,修行不精进,所以没有机会让佛亲自度化,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那时佛的教法就可以交给他们。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赞法界颂>略释]
我们可以有世间的名闻利养,但是不能去追求这些。认真工作、生活,真心了缘、了债、了生死,一切都会吉祥圆满的。
要念念观察自心,要让念头唯一缘着善法作意,不夹杂一点恶。这是断恶行善的关要。
发现他人快乐时,希望他更加快乐;发现他人痛苦时,希望他摆脱痛苦。经常这样转念,能消除烦恼,也能去除我执。
学佛的起点就是时时处处改造自己的思想,要在这颗心上除旧换新。
能全面看问题,而不是仅从一个角度去考虑,这种能力叫智慧。有智慧才不会有烦恼,也不会有障碍。
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你会伤害众生,众生也会伤害你。如果有个开放的心态,你会利益众生,众生也会利益你。想改变众生,就改变自心。
起一个善念,就结了善缘;起一个恶念,就结了恶缘。想获得安乐与解脱,就要在当下调整自己的心。
目前个别佛教徒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一听说谁是某某人的转世活佛或成就者,就既不观察,也不思维,便盲目地崇拜迷信,趋之若鹜;第二个极端,是一旦发现某某上师的一点毛病,就对整个佛法失去信心。这都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路,还缺乏应有的智慧,故而会导致这样的问题。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八:四依法]
药要对症,法要对机。释迦佛完全看到这世界众生的普遍根性,所以劝导先从专念最有缘的佛——阿弥陀佛开始。只要有人具信愿,跟弥陀相应,就决定被佛的愿海摄受,决定是一百个修,一百个成佛。
相信因果,就没有什么不情愿的事情;相信轮回,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
智用深如海,随机现应身,水清来月影,处处度迷津。证悟空性光明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邃,随着众生的根机,而显现应化身。清亮明澈的水中,月亮的影子自然会显现。同样,如果众生根机成熟,佛的显现也随处可见,处处都有佛的化身为迷茫众生指点迷津。应化身的形象是各种各样的,有时是人,有时是动物,有时甚至是除了六道众生以外的一些物质。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赞法界颂>略释]
一切法门的根本是因果。有精进修行的因,才有断除烦恼的果。谁修谁得,机会在自己手里哦!
今天是藏历十月初十(12月13日),《初十利益·除一切苦》中云:“藏历十月初十,是莲师在藏地调伏鬼神后建立佛陀圣教,称名莲花生的吉日。于此时行会供的利益:凡僧人坏戒、咒士坏誓、谤如来身、妄语绮语一切十恶过失皆得清净等等。应如是了知而行持。”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科学家告诉你什么是脑外记忆。
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根。既然想远离痛苦,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初发心的菩萨,如果选择生西方净土,到了净土以后见阿弥陀佛,佛一加被就悟无生,得到大成就后,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