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6161~618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违缘障碍怎么才能彻底去除?智慧究竟圆满了,心里不会有疑惑了。心通了,一切都是通的,那个时候才不会有所谓的违缘障碍。
观察别人的过失,会染污自己的相续;谈论别人的过失,会耽误自己的成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修行,包括我自己,也同样需要修行;因为我和你们一样,都没有断除烦恼,都同样是在轮回中流转不息的凡夫。既然这一世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人身,就要倍加珍惜;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就是错过多世累劫当中唯一的机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五)]
分享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现在起,我要为断除众生的痛苦而努力,无论自己是否能获得解脱,也始终将利益众生放在第一位。哪怕为了一个众生的解脱,而奋斗成千上万个大劫,也心甘情愿。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勇气,并在这种勇气的基础上,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虽然因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而在利益众生的深度方面有所差别,但只要尽己所能地去做,就是行为上的自轻他重。这些说起来轻松简单,可要落实到行动上,就有很大的难度。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锲而不舍,全力以赴。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轻他重的修法]
禅定是心不动摇。无论处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无论感受快乐时还是痛苦时,都能把握自己,这才是具有禅定。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积植德行,回向众生,愿违缘尽除,众生安乐! 《作明佛母赞》念诵仪轨和音频
如果没有修行,则不会有了脱生死的把握。比如说,在我们活着的几十年当中,只要肯付出劳动,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生存问题,生活都会有保障。但死亡这个不速之客,却通常是在我们毫无预料的前提下来临的。在生死更替的关键时刻,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将死亡转为道用,我们却没有什么准备,死亡的到来总是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所以,生老病死是比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比生存的问题更可怕;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比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更有意义。所以,修行是十分关键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五)]
佛法中讲“无我”的见解和修法,即是教我们如何对治烦恼障碍,突破自身的局限,这样不仅自己更加自在快乐,也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因为对自我的执着轻了,在为别人考虑时便能更纯粹、客观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
我们都知道要积累资粮,净除罪障。其实所谓的坎坷、不如意之事,才是积资净障的机会。舒舒服服,高高兴兴的,未必能积资净障。
一切所谓的困境都是由我执我爱引起的,想解决问题就要断除我执我爱。当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或磨难时,我们可以直接观无我和空性,如此,一切困难都能消除。这是特别实用的窍诀。
前不久在挪威看到一个纪念品。一打眼很好看,让我产生强烈的购买欲,甚至想一辈子带在身边。但买下来后,过几天又不喜欢了。
人心就是这么无常,得不到时,特别想要,一旦拥有,感觉并没有那么好,甚至觉得很后悔。
所以,有些时候,初心不一定可靠。
由于珍惜和感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自然而然心怀恭敬。在这个浮躁散乱的年代里,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庄重而专注地做事,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优雅的东西。喜乐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庄重和优雅。
我们都害怕痛苦、逃避痛苦,将痛苦视为洪水猛兽。但如果能善加利用,也可以转祸为福,将其化为菩提心的顺缘,这就是大乘修法的善巧方便,小乘修法中就缺乏了这一点。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这点,就是不折不扣的大乘修行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轻他重的修法]
དཀོན་མཆོག་སྒྲོན་མེ་ལས།དད་པ་སྔོན་འགྲོ་མ་ལྟར་བསྐྱེད་པ་སྟེ།།ཡོན་ཏན་ཐམས་ཅད་སྲུང་ཞིང་འཕེལ་བར་བྱེད།།ཅེས་གསུངས།
《宝灯经》:
信为前行如生母,能护功德令增上。
རྡོ་རྗེ་གཅོད་པ་ལས།འདས་པའི་སེམས་ཀྱང་དམིགས་སུ་མེད།
མ་འོངས་པའི་སེམས་ཀྱང་དམིགས་སུ་མེད།
ད་ལྟར་བྱུང་བའི་སེམས་ཀྱང་དམིགས་སུ་མེད། ཅེས་གསུངས།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现在念经的人多,悟经的人少;做课的人多,悟课的人少。为什么?就是心没有安住,没有融入到法当中去。如果认真去悟,就能体会到那种境界,得到法喜。
佛法教我们宽容忍让,这是需要一点一滴耐心修养的。有了足够的阅历和修养之后,很多东西你自然能看淡,得一少一, 并不会有太大不同,所以你不争世事多纷扰,进退善抉择 | 寂静FM•第100期
念佛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但在念佛的同时,也应当修学相应的见解与修法,要做好两手准备。也就是说,在兼顾念佛的情况下,同时还要选择修密宗,或者是修显宗的中观修法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如果能证悟空性,则自不待言;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证悟空性,如果念佛念得好,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二者要同步进行,这也是法王如意宝的教言。同时,闻思对修行与念佛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闻思与修行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的修行方式才是保险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五)]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的节日。希望大家断恶行善,回向菩提。愿世界和平,众生离苦得乐。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