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5681~57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千处有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嗡玛尼呗咪吽!让我们一起祈愿所有众生远离苦难,祈愿所有众生都能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趣入善法,愿灾难永不降临。
无论显宗或密宗,所有修法可以归纳为两种:寂止的修法与胜观的修法。寂止就是把粗大的杂念停止下来,让内心安住于平静而无杂念的的境界当中,并尽量停留很长时间,就是寂止的修法。胜观就是修空性或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二者是不能分开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譬如说,虽然有了证悟空性的智慧,但却不能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安住一分钟,则修行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反之,仅仅是心能静下来,甚至保持一两天没有任何杂念,但假如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也不能断除烦恼,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标准的禅定必须二者兼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大家也知道,很多前辈在修行之初的表面显现,比我们现在的业障还显得更为深重,既然成千上万的先辈能够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我们应当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无论做什么事情,信心和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信心和勇气,最终将一无所成,学佛修行也是一样。从高僧大德的事迹当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必要的信心和勇气,接下来就是模仿效法他们的阶段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详解]
第四次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人类未来的命运,与这些世界顶级学府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希望爱与智慧能走进每个高校。
相续清净的时候,才能做到随缘。有我执我爱的时候,其实随的都是自己的欲望。
给生命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这就是我们能为这个星球付出的最大的善意,因为我们为它们所做的一切,也终将回馈在我们自己的身上。ཚེ་སྲོག་མཉམ་གནས། Circles of Life 生生不息
མགོན་པོ་ཀླུ་སྒྲུབ་གྱིས།འགྲོ་བ་འདི་དག་ཐམས་ཅད་ནི།།རྟག་ཏུ་མ་སྐྱེ་མ་འགག་ཉིད།།འགྲོ་བ་རྨི་ལམ་ལྟ་བུ་སྟེ།།རྣམ་པར་དཔྱད་ན་ཆུ་ཤིང་འདྲ།།ཞེས་གསུངས།
龙树菩萨:
此等诸有情,不生亦不灭,若析此众生,如梦如芭蕉。
ས་སྐྱ་པཎ་ཆེན་གྱིས།ཐེག་པ་ཆེ་ལས་ཤ་རྣམས་བཀག།ཟོས་ན་ངན་འགྲོའི་རྒྱུ་རུ་གསུངས།།ཞེས་་གསུངས།
萨迦班智达:
大乘遮食肉,否则堕恶趣。
所谓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山之色果变乎
听闻空性,千载难逢,可以在每个人的心田里播下空性的种子,这粒种子不但永远不会毁坏,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成熟。《中观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许多众生福德浅薄,没有机会听闻缘起性空的妙法,即使听闻,大部分众生也因根器福德低劣,以及教育成长环境 ...全文
在院子里种了几棵树,不知道会不会长~
对上师三宝有坚定的信心,对父母众生有清净的发心,这是弘法利生最重要的条件。
人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若是能战胜自我,一切就能圆满;若是无法战胜自我,一切都徒劳无益。
རྒྱུད་ཀུན་བྱེད་ལས།ལུས་ནི་གང་ཟག་ལྷ་མི་ཡང་།།དགོངས་པ་ཆོས་ཉིད་སངས་རྒྱས་ཡིན།།དེ་ཡིས་སེམསཅན་དོན་བྱས་ནས།།རྩོལ་སྒྲུབ་མི་བྱེད་བདེ་བར་གནས།།ཞེས་གསུངས།
《普作续》:
虽为人天身,意则法性佛,彼恒利众生,不勤而乐住。
麻省理工学院
有些痛苦,会带来痛苦,有些痛苦,会带来快乐;
有些快乐,会带来快乐,有些快乐,会带来痛苦。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初发心时,尚是身处地狱饱受苦痛折磨的众生,他就是在被铁轮旋头的悲惨境遇下,第一次发出了拯救其他众生的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发愿所度的众生,不是阿弥陀佛发愿所度的净土众生,而是像我们这样的,末法时期刚强难化的娑婆世界众生,这与他当初发愿的恶劣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今,释迦牟尼佛将自己的见闻告知了我们——他如何从艰难困苦的地狱,走向涅槃寂静之光明——只要我们能遵循佛陀的教诲,仿效佛陀的行为,就一定能获得与佛陀同等的成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详解]
有些人对佛教抱有极大的成见,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并大张旗鼓地对其加以贬斥。当然,有些宗教里面会有教条,但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无论是唯心者还是唯物者,如果自己的提法拿不出证据,却要让别人全盘接受,这就是教条。企图用教条来推翻自他的观点,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推翻任何一个观念,就只能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理性的、符合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理方法。佛教有各种各样的推理方法,如中观的、唯识的等等。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由于往昔的愿力和因缘,诸佛菩萨在众生面前的显现各不相同。普贤菩萨的显现是行愿第一,他发下的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是一切欲求无上佛果的学佛人必须行持的殊胜法门。法王如意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修行人每天能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一天的活动结束时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让别人生烦恼?有没有让别人欢喜?有没有关爱其他生命?做得好的以后要继续,不好的要改正。像个孩子那样单纯的,检讨和鼓励自己。然后可以念一念普贤行愿品,像朗诵诗篇那样,念的同时心里也在领会它的美和加持。那些高尚的愿望总是让我感动。
——希阿荣博堪布
མི་ཕམ་རིན་པོ་ཆེས།རིག་པ་ནམ་མཁའ་འདྲ་བའི་དོན་རྟོགས་ན།།བརྗེད་པའི་གོ་སྐབས་ཤིན་ཏུ་ཉུང་བར་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麦彭仁波切:
若证虚空般觉性,遗忘之事极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