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5501~55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心态改变,命运才能改变。心态不改变,命运不可能改变。除了帮你改变心态,佛陀也没有其他方法直接影响你的命运。
有的人最初修行时境界就很高:“不能往外求,不要祈祷,修这颗心就行了。”如果不闻法、不行持善业,这颗心怎么可能修好呢?
མདོ་ཕལ་པོ་ཆེ་ལས།ཇི་ལྟར་འོན་པ་རོལ་མོ་མཁན།།གཞན་དག་དེའི་དགའ་བྱེད་ཀྱང་།།རང་ཉིད་ཀྱི་ནི་མི་ཐོས་ལྟར།།མ་བསྒོམ་ཆོས་ཀྱང་དེ་དང་འདྲ།།ཞེས་གསུངས།
《华严经》: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内地的学佛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学佛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不是什么屠夫、妓女,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总是跟“杀生”等残忍字眼连在一起。即使现在我们也学佛了,听了很多法,学了很多大乘知识,但我们现在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呢?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们不是最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我有钱、有权、有名,所以不是最差的!现代人就是这样,有了一点儿钱、一点儿权、一点儿学问,连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做法,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修行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停止扮演,回归内心安宁
切记: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若为忽现障尘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四力白布精勤以拂拭。
此颂明示忏悔五大要义:一、于何处还净,二、所净之体性,三、未净之过患,四、能净之对治,五、教诫勤净治。
一、于何处还净: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
二、所净之体性 :忽现障尘
三、未净之过患: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
四、能净之对治:四力白布
五、教诫勤净治:精勤拂拭
སློབ་དཔོན་ཨརྱ་དེ་ཝས།ཡོད་པ་མ་ཡིན་མེད་པའང་མིན།།གཉིས་ཀ་མ་ཡིན་གཉིས་མེད་མིན།།མཐའ་བཞི་དག་དང་བྲལ་བ་ནི།།དབུ་མའི་ལམ་དུ་འདོད་པ་ཡིན།།ཞེས་གསུངས།
圣天论师:
非有亦非无,非俱非非俱,远离四边者,许为中观道。
死亡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都是在刹那当中死亡的。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开悟了。
释迦牟尼佛在显密经典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世界。显宗《俱舍论》所讲的宇宙结构,与密宗《时轮金刚》所讲的宇宙世界截然不同,都是佛宣说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时轮金刚释》中讲得很清楚: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无论《时轮金刚》里面讲的宇宙,还是《俱舍论》里面讲的宇宙,都是不成立的;二是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两个世界本来就是心的显现,随时有可能发生改变。有些众生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中,有可能看到的世界像《俱舍论》里面所讲的一样;而另外一些众生在另外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又有可能看到的是《时轮金刚》里面讲的样子。为了让众生断除对宇宙世界的执著,所以佛陀才随顺当时的学者和外道宣讲了不同的世界。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今天是藏历萨嘎月二十五日,空行母节日。大家多行持善法,自利利他,回向众生,愿众生喜乐安康!
ཀརྨ་གླིང་པས།ཤེས་བྱ་སྒྱུ་མའི་དཔེ་བཅུ་དེ་བཞིན་དུ།།འཁོར་འདས་ཆོས་རྣམས་ཁྱེད་ཀྱིས་ཤེས་པར་གྱིས།།ཞེས་གསུངས།
噶玛林巴:
以所知幻化十喻,汝应了知轮涅法。
分享图片
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我们对穷人容易发慈悲心,对富人就发不出慈悲心;可以善待好人,但不能善待坏人。这种心态是有分别的,不符合大乘的教义。众生都是处在无明愚痴的状态,都是要慈悲的,要帮助的。
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要恒顺众生,但同时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随顺众生却丧失了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是无法利益众生的。
有的人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确应该相互平等,对待动物就不一定。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物与人类相比只是不会讲人类的语言而已,它们对于苦乐的感受与人类没有什么差别。 它们的纯真年代
དགེ་བཤེས་གླང་ཐང་པས།མདོར་ན་དངོས་སམ་བརྒྱུད་པ་ཡིས།།ཕན་བདེ་མ་རྣམས་ཀུན་ལ་འབུལ།།མ་ཡི་གནོད་དང་སྡུག་བསྔལ་ཀུན།།གསང་བས་བདག་ལ་ལེན་པར་ཤོག།།ཅེས་གསུངས།
格西朗日塘巴: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འདུལ་བ་མདོ་རྩ་བ་ལས།གདམས་ངག་མེད་པར་བསྒོམ་པར་མི་བྱའོ།་་་བརྩོན་འགྲུས་ལྷོད་པར་མི་བྱའོ།ཞེས་གསུངས།
《戒律根本论》:
无教言不应修行……精进不松懈。
有人问我:“上师能不能再给我传个捷径?”我跟他说没有捷径,藏传净土法和光明大圆满法就是最捷径的,没有再捷径的了。如果有,那就不是正法,不是成佛的路,是成魔的路,千万别犯错。
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他的心太柔韧、开阔,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