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5241~526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这里充满了童年的记忆,梦与过去,不知该如何分辨。
好的坏的,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来了去了,没有什么是恒常的。让心稳一些、淡一些,智慧就逐渐显现了。
发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个人的修行确实也非常重要,所以我想这两个,哪个都不能代替另一个,两个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定期去当义工,比如说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当义工,然后换人,这是最好的方法。有些发心人员做了很长时间,或者当了很长时间义工,让他一直都这么做下去,确实影响他修行。如果他四加行、五加行没有修完,到时候他也不能听像大圆满这类的法,这样就非常可惜。对他个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因此,我想应该把当义工和个人修行的时间安排好、分配好。一个人长期当义工是不对的,没有人当义工也不对,所以要适当分配时间。网页链接[慧灯问道(1)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失]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因缘和福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他人身上,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བཞི་བརྒྱ་པ་ལས།ཕལ་མོ་ཆེར་ན་མི་རྣམས་ནི།།དམ་པ་མ་ཡིན་ཕྱོགས་ཡོངས་འཛིན།།དེས་ན་སོ་སོའི་སྐྱེ་བོ་རྣམས།།ཕལ་ཆེར་ངེས་པར་ངན་འགྲོར་འགྲོ།།ཞེས་གསུངས།
《四百论》:
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
ཚད་མ་རྣམ་འགྲེལ་ལས།རྟོག་པའི་དྲ་བ་རྣམ་བསལ་ཞིང་།།ཟབ་དང་རྒྱ་ཆེ་སྐུ་མངའ་བ།།ཀུན་ཏུ་བཟང་པོའི་འོད་ཟེར་དག།ཀུན་ནས་འཕྲོ་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释量论》:
敬礼于具足,除灭分别网,甚深广大身,遍放普贤光。
你所牵挂的,你所希求的,其实都是在障碍你的。
六道轮回处处皆是痛苦,不是苦苦就是变苦,不是变苦就是行苦,尤其是末法时代,更是离不开痛苦。尽管所有生命都不愿意接受痛苦,但不管愿不愿意,所有的生命都要面对痛苦,谁都无法逃避。世人没有面对痛苦的方法,所以渴望幸福,害怕痛苦。包括动物也一样——都希望不愉快的事情早点过去,幸福快快来临。在这样的期盼中,一生就这样蹉跎过去了。修行人也会面临痛苦和幸福这两种境遇,如何把幸福,尤其是痛苦,转变成修行的助缘、顺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痛苦和幸福就会变成修行的障碍,这样不但修行没有进步,连正常的生活都会受影响。在面对痛苦时,如果能以正知正见去对治,痛苦就不一定有害;反之,如果没有正知正见,痛苦就会让我们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甚至走上绝路。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和幸福]
地藏菩萨是愿中之王,不可思议。其他菩萨百千亿大愿都有结束之时,而地藏菩萨的大愿没有结束的时候,他一直发了又发,总是要在最苦难的时期、没有佛的时期、众生失去依靠的时期,全力撑起救济的事业。他的愿力落在这上面,这在缘起上是确定的。
མངོན་པ་མཛོད་ལས།གང་ཞིག་ཀུན་ལ་མུན་པ་གཏན་བཅོམ་ཞིང་།།འཁོར་བའི་འདམ་ལས་འགྲོ་བ་དྲང་མཛད་པ།།དོན་བཞིན་སྟོན་པ་དེ་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俱舍论》:
何者尽毁一切暗,引众脱离轮回泥,顶礼如理说法佛。
我们的内心不够清净,所以再好的条件也难以让自己自在;我们的内心不够完美,所以再多的物质也无法使自己满足。
大乘菩萨必须要有责任感,这是最关键的。如果看到众生的痛苦不生悲悯之情,看到佛菩萨的功德不起羡慕之心,没有任何责任感的话,就不是大乘菩萨。比如说,有些居士听到一些禅宗公案,就说这个不能执著,那个不能执著,连放生也不能执著。可是,作为凡夫,如果什么也不执著,什么都无所谓,就会没有责任感;如果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动力,就不会积极地修行。这样一来,人家肯定会说佛教是消极的。因为你这也不做,那也不做,什么都不做,觉得这也没有意思,那也没有意思,什么都没有意思,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当然是消极的。大乘佛教认为:并非世间的一切作为都没有意义,只有一切都为自己打算的,类似于争权夺利等等之类的做法,才是没有意义的;而为了利益众生,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去做的事情。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他平等的修法]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会特意去受苦,但是也绝对是不怕苦的。想逃避,这本身就是一种烦恼。
什么是三殊胜呢?第一是动机殊胜。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会有目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善、修法是很少的。如果在行善时具备殊胜的动机,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二是无缘殊胜。是指在修行时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则无论做任何善事,比如打坐或者放生,都能成为非常殊胜的善行。第三是回向殊胜。行善修法结束后,还应当如理如法地回向。在打坐、放生时,就已经成就了很好的善业,将此善业用于何处,是很关键的问题。是用于解脱,还是用于健康长寿,或是用于下一世的人天果报,这是自己可以选择的,这种目的性的选择,就叫回向。无论做任何善事,都不能离开这三种殊胜。一旦脱离了这三个关键问题,则不管所做的善事从外表上看有多么了不起,实际上也是不好的。所以,弄清这三个殊胜并付诸实施至关重要。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分享图片
དཔལ་སྤྲུལ་རིན་པོ་ཆེས།ལུས་ངག་ཡིད་གསུམ་གཙོ་བོ་སེམས་ཞེས།།རྙིང་རྒན་རྒན་པོའི་ཁ་སྲོལ་བདེན་ན།།ལྷ་ཆོས་སྒྲུབ་ལ་སེམས་རང་གཙོ་ཡིས།།གཞན་གྱིས་མི་ཕན་ཟེར་རྒྱུ་བདེན་ནམ།།ཞེས་གསུངས།
华智仁波切:
宁玛老人言若真,身口意中意为主,修行正法心为要,其余善行岂有用?
སློབ་དཔོན་ཨརྱ་དེ་ཝས།ཆོས་རྣམས་ནམ་མཁའ་ལྟར་མཐོང་ལ།།རྣམ་པར་སྨིན་ལ་ཡིད་ཆེས་པ།།ངོ་མཚར་བས་ཀྱང་འདི་ངོ་མཚར།།རྨད་བྱུང་བས་ཀྱང་འདི་རྨད་བྱུང་།།ཞེས་གསུངས།
圣天论师:
见法如虚空,仍信业果报,稀奇真稀奇,稀有真稀有。
逆境是比顺境更宝贵的财富,因为它可以让我们超越自己。
讲到地藏菩萨的法门,实在是佛灭度以后最大的事情。释迦佛发了五百白莲花愿,因缘成熟来此成佛,但也只是八十年就走了。该度的就度了,没度的还有好多好多众生,这些到底该托付给谁呢?往后一直到弥勒佛下世之间还有五十六亿多年的时间,这么多众生,南瞻部洲业这么重,动不动就是入阿鼻地狱,这样就很难脱离了,到底靠谁呢?就是靠地藏菩萨。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 又逢日食。殊胜日尽可能地行持忏悔、斋戒、护生、供灯、念诵经咒等善业,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网络共修:今天日食,我们共同念诵《普贤王如来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