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4541~45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人身非常难得,暇满的人身更难得,但是我们都得到了,一定要让它具有意义。无论有多难,只要力所能及地发一份善心、听一句教言,不断地用来调伏自心,你的人生就有意义,最终一定能成就。
为什么不能依止念头呢?尽管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观察,也有好的念头,譬如正知正见等等,但从智慧、从佛的境界来讲,所有的念头都是错误的观点。如果不放下这些错误的观念,就只能得到一些人天福报,而不能得到解脱成就。每个众生心里都有如来藏,只不过被外面的一层厚厚的意识与烦恼的外衣包裹住了。如何去掉这层外衣,展现出内在的如来藏呢?刚开始修行的时候,要先修出离心、菩提心。当出离心和菩提心达到标准后,就修金刚萨埵等剩下的几个加行修法,之后还有一个修禅定的阶段。虽然出离心、菩提心及禅定等都是识而不是智,但在修行初期只有这样修,才能逐步达到佛的要求,所以修加行非常重要,依靠念头断除念头,当念头消失后,智慧就有可能显现出来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还有一种色法,是通过修行所看到的现象。比如说,通过长期修不净观、白骨观,最后就能直接将所有人的身体看成骷髅等等。在那个时候,人的骨头真的是看得到的啊!这不是心里观想的,而是眼睛真真切切地看到的。另外还有一些修法,是将整个世界都观想成红色的、黄色的等等,通过修持以后,世界在这些修行者眼里就真的成了红色或者黄色。在有些气脉明点的修法当中,修行人会看到一些有颜色、有形状的特殊物质。包括有些小乘修行人在禅定当中,也可以把眼前的物质看成水,并且可以在这样的“水”中游泳;可以把墙看成虚空,然后穿墙而过;也可以把虚空看成地面,然后坐在虚空当中;或者把所有的物质变成风、变成火。虽然这些境界不符合常人所看到的事实,但他们所见到的就是这样。这些有悖于常规的现象,也属于色法的范畴。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有的人说,修行要轻松、要自在,然后就什么也不做。这是一种误解。什么叫轻松自在?当你不执著三轮,三轮都能放下的了,这时才有轻松自在。并且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无论做什么,都是轻松的,都是自在的。
阿弥陀佛!请问:为什么肉团心不是《心经》经题里所说的“心”呢?
回答:简单说它是妄心,是生理上的肉团心。也就是我们都会以为,心脏是自身的心。其实,心脏是四大假合,一一分析之后,心肌、心血管等归于地大,血液、组织液等归于水大,三四十度的温度归于火大,搏动归于风大。一一归属之后,只有这样的坚固性、湿润性、暖热性、动转性,只是由这四种成份假合出来的,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心脏。再者,当初入胎,和父母的精血一和合,最初位的时候出现了心脏,这是缘生的法;接着,心脏在几十年当中不断地搏动;最后人死以后,心脏弃之于荒野,烧之于火炉,或者成为猛兽的食物,之后化为乌有了,这样的心哪里是真心呢?总之,透过多体观,知道四大假合,没有独一。透过因缘观,知道缘生缘灭,在相续上,也是当同类因缘消散的时候,彻底没有了;在刹那上,也是一刹那也不住。从体性上去观,当体就没有实质。这就可以看到,它是虚妄的假相,并非真心。
回答:简单说它是妄心,是生理上的肉团心。也就是我们都会以为,心脏是自身的心。其实,心脏是四大假合,一一分析之后,心肌、心血管等归于地大,血液、组织液等归于水大,三四十度的温度归于火大,搏动归于风大。一一归属之后,只有这样的坚固性、湿润性、暖热性、动转性,只是由这四种成份假合出来的,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心脏。再者,当初入胎,和父母的精血一和合,最初位的时候出现了心脏,这是缘生的法;接着,心脏在几十年当中不断地搏动;最后人死以后,心脏弃之于荒野,烧之于火炉,或者成为猛兽的食物,之后化为乌有了,这样的心哪里是真心呢?总之,透过多体观,知道四大假合,没有独一。透过因缘观,知道缘生缘灭,在相续上,也是当同类因缘消散的时候,彻底没有了;在刹那上,也是一刹那也不住。从体性上去观,当体就没有实质。这就可以看到,它是虚妄的假相,并非真心。
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见后定会恶心,但在猪狗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对于美丑、好坏的判别,全是众生一时的分别念所致。事实上,外境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སོ་སོར་ཐར་བའི་མདོ་ལས། །བསྐལ་པ་བྱེ་བ་རྣམས་སུ་ཡང་། །སོ་སོར་ཐར་པ་ཐོས་པ་དང་། །གཟུང་དང་འཛིན་པ་རྙེད་དཀའ་སྟེ། །སྒྲུབ་པར་བྱེད་པ་ཤིན་ཏུ་དཀོན།ཞེས་གསུངས།
《别解脱戒经》:
若于俱胝劫,听闻并受持,讽诵及修行,戒律极难得。
《别解脱戒经》:
若于俱胝劫,听闻并受持,讽诵及修行,戒律极难得。
世间万象皆依缘起,随条件的聚合、变化而生成、变化、坏失,无可执持。见地与真相的偏离,使我们处于愚蔽、扭曲、不得自在的状态,把原本无常的误认为本该恒常,把无我的执为固有,因而一再地幻灭、失落,求而不得,无从安心。
依智不依识,是修行后期的做法。在修行前期,则要用念头对付念头,要以毒攻毒。通过修出离心、菩提心等方法积累资粮,当资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开悟。我们不要把证悟当成很神秘的东西,尽管是否开悟其他人很难知道,但自己却很容易衡量: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如果能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心的本性是空性,就可以说是证悟了;如果没有任何空性体证,就谈不上证悟。只有加行等基础修法过关以后,才可以走到证悟的境地,才能真正做到依智不依识,在此之前是无能为力的。修加行最关键的,是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在没有达到标准之前就试图往下修,是没有太大作用和意义的。在以前的藏地,一生修十几二十遍加行的大有人在。加行修得越好,对证悟越有帮助。在证悟以后,就不需要依止念头了。当然,证悟以后还会有细微的念头与执著,直到成佛才会彻底消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但凡有了狂乱的分别念,人就像风中的棉絮一样飘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欢乙……结果得到手的美人,最后又认为过于平凡。
试想,假如美丽真有稳固不变的自性,那这个人前后就不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对于喜欢的人,应该永远喜欢才对,并且还应得到全人类的一致认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某人认为一个女人长得勾魂摄魄、无比迷人,但别的男人就不一定欣赏,甚至觉得也不过尔尔。这就是分别念的不同体现。
——法王晋美彭措
试想,假如美丽真有稳固不变的自性,那这个人前后就不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对于喜欢的人,应该永远喜欢才对,并且还应得到全人类的一致认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某人认为一个女人长得勾魂摄魄、无比迷人,但别的男人就不一定欣赏,甚至觉得也不过尔尔。这就是分别念的不同体现。
——法王晋美彭措
ཟླ་བ་སྒྲོན་མའི་མདོ་ལས། བསྐལ་པ་བྱེ་བ་གང་གཱའི་བྱེ་སྙེད་དུ། །སངས་རྒྱས་དག་ནི་བྱེ་བ་ཁྲག་ཁྲིག་ལ། །གདུགས་དང་བ་དན་མར་མེའི་ཕྲེང་བ་དང་། །ཟས་དང་སྐོམ་གྱིས་དད་སེམས་མཆོད་བྱས་པས། །གང་གིས་དམ་པའི་ཆོས་འདི་འཇིག་པའི་ཚེ། །བདེ་བར་གཤེགས་པའི་བསྟན་པ་འགག་པ་ན། །ཉིན་ཞག་དུས་ནི་བསླབ་པ་གཅིག་བཟུང་བ། །དེ་བས་བསོད་ནམས་འདི་ནི་ཁྱད་པར་འཕགས། །ཞེས་གསུངས།
《月灯三昧经》:
若于河沙多亿劫,供养百亿那由佛,清净信心施肴膳,亦施灯鬘及幡盖。若于正法衰末世,如是佛法欲灭时,于一日夜学是行,比前福报胜于彼。
《月灯三昧经》:
若于河沙多亿劫,供养百亿那由佛,清净信心施肴膳,亦施灯鬘及幡盖。若于正法衰末世,如是佛法欲灭时,于一日夜学是行,比前福报胜于彼。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背,有些人常常把它挂在嘴上,有些人甚至把它作为座右铭。除了佛学以外,在有些物理学的书籍、哲学的论著当中,也时常会引用这句话。当然,他们不是在解释这句话,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类似比喻的佐证而已。尽管这句话已经被传颂得家喻户晓,但真正懂得、了解这四句话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至于证悟其义的人,就更是寥寥无几了。这段话的藏汉版本,无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内容上,都是非常精确、非常贴近的。意思是说,色法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除了空性以外没有什么色法,除了色法以外也没有什么空性。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བསླབ་བཏུས་ལས།དུས་ངན་དེ་ཚེ་བདག་ཅག་རྣམས།།སེམས་ཅན་དག་ལ་ཕན་སླད་དུ།།ལུས་དང་སྲོག་ཀྱང་རབ་བཏང་སྟེ།།དམ་པའི་ཆོས་ནི་གཟུང་བར་བགྱི།།ཞེས་གསུངས།
《大乘集菩萨学论》:
当来恶世时,宁丧于身命,护持正法故,作众生利益。
《大乘集菩萨学论》:
当来恶世时,宁丧于身命,护持正法故,作众生利益。
我们的意识,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放大镜或缩小镜。现实中的芝麻,想象中可以变成西瓜;而现实中的西瓜,也可以在想象中变成芝麻。现实中的0,可以在想象中是10;想象中的9,也有可能现实中是个6。无事生事、黑白颠倒,都是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调控,决定心情的好坏。心情,则决定了身体的健康和幸福感。因此,学好意识调控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意识的调控,决定心情的好坏。心情,则决定了身体的健康和幸福感。因此,学好意识调控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学佛人应该断除杀生,无论何时都不杀害任何众生。但很多人是初学者,有时候做不到。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你要下决心、做决定,在某些时间内不杀害众生,或者不杀害某种众生。虽然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断恶,但也是一种断恶,也能得到一定的福报。
在这个世间,分别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痛苦。
就拿贪心而言,一个男人若爱上一个女子,并与之结为夫妻,开始时会觉得她美丽不可方物,而过一段时间后,对她的兴趣就慢慢淡了,甚至还觉得她毫无可爱之处,于是又开始追求别的女人。
实际上,他以前钟爱的女人,与今天讨厌的妻子同为一人,之所以前后的态度迥然不同,完全是他自己的分别念在作怪。
——法王晋美彭措
就拿贪心而言,一个男人若爱上一个女子,并与之结为夫妻,开始时会觉得她美丽不可方物,而过一段时间后,对她的兴趣就慢慢淡了,甚至还觉得她毫无可爱之处,于是又开始追求别的女人。
实际上,他以前钟爱的女人,与今天讨厌的妻子同为一人,之所以前后的态度迥然不同,完全是他自己的分别念在作怪。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