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4381~440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我们是要努力,是要积极的面对生活,但未来如何,不要太挂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多做善事,断除恶业,将来是不会错的。这样一来,心里的担忧、恐惧就都没有了。然后时时祈祷佛,不离佛的光芒,在佛光的照耀下,成为一个自信而又开心的人,未来还怕不好吗?
《贤愚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以前,在僧团中有一位负责僧众后勤工作的僧人。一次,一位施主交给他一个珠宝用以供养僧团,他却私自将珠宝占为己有。后来,僧众知道了此事,就规劝他:要么卖了珠宝,给僧团买粮食;要么将珠宝还给僧团。这位僧人仍然坚持己见,不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位僧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苦果——他先后长时沉沦于地狱和旁生道。在释迦佛住世时,他转生为一种有四条腿的鱼类,生活在一个池沼里。一天,释迦佛带领弟子们来到池边,将其投生的前因后果一一宣讲,并告诉弟子们:在我之前的三尊佛,也曾带他们的弟子来到池边,讲这条鱼的身世。而且,在我之后的各尊佛,也将带他们的弟子来到这里,给弟子宣讲同样的内容。但是,贤劫千佛都度不了他。这一切,皆因他自己的业力所致。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中观的基本观点]
很多人也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问他“为什么修五加行呢?”他会回答说,“不修五加行,大圆满的正行就修不起来”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听大圆满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回答是对的。但如果继续追问:“如果修不成大圆满或听不到大圆满法,又会怎样呢?”“如果是这样,就不容易解脱了。”“解脱了又怎么样呢?”“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则在这种修法里面根本没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里所讲的菩提心又在哪里呢?你修的所谓菩提心,只不过是一个十万遍的数量而已,自己心相续中的菩提心却没有真实生起。虽然修的是发菩提心的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这样一来,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为你的菩提心已经完全丧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我们要把每天所吃的饭菜等,视为佛菩萨赐予的甘露。甘露是一种超越的能量,你的信念在,这个能量就在。以这样的信念吃,不仅能充饥,还可以消除很多业障,能对治我们内在的烦恼。这样吃饭多有意义啊!
玉树人的爱,让我感到很欣慰,人性比什么都重要。
《佛说大灌顶神咒经》中云:"礼拜向三宝,供养散花香, 释梵相拥护,万事皆吉祥,是人福力多,每每蒙神护, 所求自如意,无不安隐度, 必无他险难,名闻亦流布 。"
可惜的是,不少人总以为自己离死亡很远,对死期从来就没想过,一辈子的时间都在汲汲经营名利,完全没把解脱放在心上。他们平日放逸无度,却不知无常会突然降临,死亡的极大恐怖瞬间就会将其击垮。
——法王晋美彭措
རྒྱུད་བླའི་འགྲེལ་བ་ལེགས་བཤད་ཉི་མའི་འོད་ཟེར་དུ་དྲངས་བའི་ལུང་ལས།གང་གི་རང་བཞིན་ཆགས་སྡང་རྣམ་བྲལ་ཡང་།།ཆགས་སེམས་ཅན་ལ་ཆགས་པ་ལྟར་སྟོན་དང་།།གདུལ་བྱའི་དབང་གིས་ཁྲོ་ལ་ཁྲོར་སྟོན་པ།།བྱང་ཆུབ་མཆོག་གནས་དེ་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宝性论释·日光疏》:
其自性虽无贪嗔,贪心者前现似贪,因所化嗔示现嗔,住大菩提佛前礼。
佛教是讲缘起的。无论是心还是外境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生生世世身陷轮回,也有身陷轮回的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那岂不成了连佛也会流转轮回?可见,无因不果,无缘不生,凡事产生的背后皆有因缘二字。轮回的因缘中以无明和贪著二者为首。无明,不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是这样,那墙和石头也有无明了。无明是指因不懂真理而执著于某些错误的观点——我执。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世间的依恋,即贪著。这样一来,因缘皆俱,必定沉溺轮回。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中观的基本观点]
ཡུམ་བར་མ་ལས། གཟུགས་སྟོང་ཞེས་བྱ་བར་སྤྱོད་ན་མཚན་མ་ལ་སྤྱོད་དོ། །གཟུགས་མི་སྟོང་ཞེས་བྱ་བར་སྤྱོད་ན་མཚན་མ་ལ་སྤྱོད་དོ། །ཞེས་གསུངས།
《中般若经》:
若说色空而行,则为执相。若说色不空而行,亦为执相。
在无边的轮回中,在漂泊的人生中,我们还有多少个春秋可以闻思修行?这种机会难以确定,万望珍惜。
所有的修行都要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都要在这种觉悟的状态中进行。比如念佛,在觉悟的状态中念,才能与佛相应。念咒也是如此。咒语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如果内心不觉悟,无法启动它的力量,对你还是起不到作用。
麦彭仁波切说过:“轮回中的安乐,犹如闪电般短暂,丝毫也不可靠。”
现在我们拥有了宝贵的人身,又听受了殊胜的佛法,此时不管是谁,都应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修行,如此才能对死亡有一定的把握。
就像华智仁波切所说:“永舍天灵盖!”意思就是,我们通过精进修行,舍弃今生这个人身后,便不会再以业和烦恼流转轮回,永远从苦海中获得了解脱。
——法王晋美彭措
肯去感受痛苦不是因为嗜苦成癖,而是痛苦让我们放下骄傲,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并透过它,体念到其他人的恐惧、伤痛和烦忧。
《称扬诸佛功德经》:“当知,迦葉,其人今世五体投地一心恭敬向于如来,其人则种无量功德,诸善根栽悉得具满,常当得值诸善知识,常与诸人共相敬爱。如是,迦葉,是为现世获诸善报。其佛如来一切功德普集如是!”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外道和佛教的见解、修法、行为都不一样,最后获得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别。但最关键的差别,就是皈依三宝的称为佛教,不愿皈依三宝并具有其他信仰的称为外道。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རྒྱ་གར་སློབ་དཔོན་དགའ་བའི་དབང་པོས།སྐྱེ་དགུ་འདི་དག་སྐྱེ་ན་གཅིག་པུ་སྟེ། །དེ་བཞིན་འཆི་ནའང་གཅིག་པུ་འཆི་བར་འགྱུར། །འདི་ནི་གཅིག་པུས་སྡུག་བསྔལ་མྱོང་འགྱུར་གྱི། །འཁོར་བ་ན་ནི་གྲོགས་ཡོད་མ་ཡིན་ནོ།།ཞེས་གསུངས།
印度的欢喜自在论师:
众生独自生,亦是独自死,独自受痛苦,轮回无友伴。
如今有些权富之人,身处在悦意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围着他们歌功颂德,但即便如此,他们将来也会像普通人一样,面临恐怖的死魔,没有丝毫自在。甚至不少人在活着的时候,就因福报穷尽而倾家荡产,感受无常的诸般戏弄……
所以,人的苦乐是不定的。犹如煮饭时米粒在锅里沉沉浮浮,我们的人生中,也会有时因善业而感受快乐,有时因恶业而饱尝痛苦,苦乐就这样一直形影不离、此起彼伏。
——法王晋美彭措
佛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超越的能量。但是我们学佛这么多年,却没有感受到佛的加持,说明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心被世间八法困扰着,一直在动摇,无法平静。所以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