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4021~404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圣僧现前始觉之后,念念合乎本觉,念念趣入菩提果海,直趣觉路。相反,凡夫念念追求幻化六尘,念念趣入生死,这颗分别心整天迷乱攀缘。一个入涅槃,一个入生死,入生死是作茧自缚,入涅槃是恢复本来,在这里面,一切自他的功德都会成就。所以可以这样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万亿凡夫的功德总和,也比不上一位圣僧的功德。
不管国王还是乞丐,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众生死亡之后,均会随自己所造的善恶业而流转,因此,为了今生利益而造诸多恶业,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的生命,犹如黎明时的星星般眨眼即逝。作为一个老人,我比较容易有这种感悟,而年轻人,也别以为未来还很长,不要盲目地有这种自信。今后应该有什么打算,每个人都需要想一想。
——法王晋美彭措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祈祷智慧空行慈悲引导,加持护佑!
我们讲,这个世界只是一秒钟的万分之一。实际上,世界连一秒钟的万分之一也不存在。因为我们可以把一秒钟继续分下去,分为一秒钟的百万、千万、一亿、十亿分之一,最后可以分为空的,根本就不存在。哲学与数学上有“无限小”(任何物质都可以永远无有穷尽地分下去)的概念,但佛教在这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说,十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块钱,一块钱可以分成十个一毛钱,一毛钱可以分成十个一分钱,然后一分钱也可以分,可以永远无止尽地分下去,没有一个再也不能分的阻碍。但这种思维已经脱离现实,实际上所有的东西不可能是无限的,一个有限的东西一再被分之后,最后只能分成空无。我们的意识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它可以无穷地分,但物质本身的体积却是有限的,所以会被分完,分完以后,就是佛教所讲的空性。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梦幻世界]
ལས་ཀྱི་རྣམ་པར་སྨིན་པའི་འབྲ་བུའི་མདོ་ལས།སངས་རྒྱས་འདོད་ན་གསུང་རབ་སྒྲོགས་བརྩོན་བྱ།།དགེ་སེམས་འདོད་ན་ཞེ་སྡང་མི་བྱའོ།།འབྲས་བཟང་འདོད་མཆོད་པ་རྟག་ཏུ་བྱ།།ཚེ་རིང་འདོད་ན་སྲོག་གཅོད་སྤང་བར་བྱ།།ཞེས་གསུངས།
《业果成熟经》:
若欲成佛宣正法,若欲心善不生嗔,若欲妙果常供养,若欲长寿断杀生。
有些人的嘴完全处在放逸中,特别爱说话,不懂装懂,信口开河。有时候挑拨离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说妄语,口业特别重。若是这样,还不如少说话,不要扰乱自他的的相续。
修行人的根基和福报不同,发心可能会有差别,有的略微狭隘,有的非常广大,但是都应该存利他心,应该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自己才会趋于圆满。
信心和正见是我们最究竟的朋友,除此以外,像财产、地位、名声等,并不是永久可靠的依赖,因为当自己奔赴中阴时,这些一点都带不走。
——法王晋美彭措
就目前而言,用修行的方法把痛苦转为道用,使痛苦不至于影响自己的修行与生活,就叫做“战胜痛苦”。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痛苦有可能来自于金钱、感情、婚姻等等,没有修行的普通人很难战胜这些痛苦。一般人会在外界中去寻找痛苦的根源,他们解决痛苦的方法,也是改变外境。比如说,假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很不满,若不解决这个心病,就会一直窝在心里,让自己很痛苦。为了解决这个痛苦,他就可能会去打人、杀人,实际上最终并没有战胜痛苦。只有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才不会受到痛苦的影响,才能真正地战胜痛苦。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ལས་ཀྱི་རྣམ་པར་སྨིན་པའི་འབྲས་བུའི་མདོ་ལས།མི་ཡི་ལུས་ནི་ཐོབ་པ་དཀའ།།སངས་རྒྱས་བསྟན་པ་ཐོས་པ་དཀའ།།དགེ་བའི་སེམས་ནི་བསྐྱེད་པ་དཀའ།།དམ་པའི་ཆོས་ནི་ཤེས་པ་དཀའ།།ཞེས་གསུངས།
《业果成熟经》:
人身极难得,佛法极难闻,善心极难生,正法极难证。
慈悲心并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和救济。慈悲心首先是认识到自他间的相连相通,看到自己面临的也正是对方面临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以己病而悯彼病,以己苦而悯彼苦。从这个角度说,你想有人和你一起面对生活的种种问题,这种渴望在根源上是在努力唤醒内心慈悲的力量。

当你因为有人陪伴而感到欣慰时,请记住,你的安乐可能不是来自于有人作伴,而是来自于你的慈悲心,虽然它还很微弱,微弱得只能投射到你身边这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但慈悲心的力量巨大,你只要肯为它打开一个小口,安乐的光明就倾泻进来。

任何际遇都可以转为修行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直探孤独感的底源来启发、修持慈悲心,所以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好的。

可以确信的是,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无数人在陪你一起老、一起病、一起面对种种问题。努力去感受众生的这种联结,孤独感就会慢慢消退,代之生起的是谦卑和悲悯之心。
量子力学已经证实,所有粒子最后可以变成波,真空当中有零点能,零点能才是世界真正的基础。也即是说,无论坚固的山河大地,还是硕大无比的天体,最后都只是能量而已。当能量的密度足够的时候,从纯能量当中立即可以诞生一个粒子,成千上万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就慢慢组成了这个世界。诸位可以仔细地思考、分析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现实生活,就像做梦的时候,也无法证实梦不存在一样。但在佛的境界中,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梦幻世界]
对三宝的信心和因果不虚的正见,对每个人有多重要呢?
佛陀告诉我们,若具足了这二者,就一定不会堕入恶趣,并且所希求的一切功德皆可依此而成就。
——法王晋美彭措
体会到众生之间的相连相通,是理解空性的另一个角度。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这意味着没有人在独自面对什么。尤其在困境中,知道自己不是唯一面临困难的人,这种智慧洞见将给我们巨大帮助。失去这种洞见的一个表现便是感到孤独。孤独是大家不喜欢的东西。可仔细想一想,什么是孤独呢?一个人呆着是孤独吗?那么在人群里就不孤独了吗?

佛经上说,人在爱欲中,独生独死。不仅是生死关头,很多大事当前,人都是独自面对的,旁边的人帮不上忙。佛法中把这叫做循业流转,无可代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得不独自面对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等似乎没有尽头的无奈。这种孤独感是轮回的一种属性,只要你的心还在轮回的状态中,就无法摆脱它。

有个人和你一起老,一起面对这些无奈,会感觉好点吗?这就像是说,有个人和你一起病,你的病苦会少点吗?如果你感觉好点,也不是因为老、病之苦本身减轻了,而是你对老、病的心态改变了,你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地认为只有自己在面对这些问题,你知道还有别人也在面对同样的问题。

这种认识对我们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它是同情、同理心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发展慈悲心重要的基础。
自己造过的业,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总有一天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但是当善业的力量超越了恶业的力量时,先报善业,不报恶业。所以大家要利用生命的每一刻来行持善法哦!
མངོན་རྟོགས་རྒྱན་ལས།གང་གི་སྲིད་པ་ཇི་སྲིད་པར།།འགྲོ་བ་ཕན་པ་སྣ་ཚོགས་དག།མཉམདུ་མཛད་པའིསྐུ་དེ་ནི།།ཐུབ་པའི་སྤྲུལ་སྐུ་རྒྱུན་མི་འཆད།།ཅེས་གསུངས།
《现观庄严论》:
若乃至三有,于众生平等,作种种利益,佛化身无断。
གསལ་རྒྱལ་གྱི་ཚིགས་སུ་བཅད་པ་ལས།སུ་དག་འཇིག་རྟེན་བླ་མས་གསུངས་པ་ཡི། །དམ་ཆོས་ཚུལ་བཟང་ཐོས་ནས་ཉམས་སུ་ལེན། །དེ་དག་ཉོན་མོངས་ཆུ་རླབས་རབ་འཇིགས་པའི། །སྲིད་པའི་རྒྱ་མཚོ་མྱུར་དུ་རྒལ་བར་འགྱུར། ཞེས་གསུངས།
《波斯匿王经》:
何人听闻并修持,世间导师所说法,彼等定能速超越,惑怖汹涌轮回海。
调伏内心就像驯服动物一样。当它孤独绝望、颓废失落的时候,就修如何面对痛苦的法,把痛苦转化为力量,鼓励自心,给心以勇气,让它重新站起来,走上解脱道。当它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时候,就观修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之类的法,以克制过度的傲慢。让心不走两个极端,始终处于中立、正常的状态当中。所以,我们要学得坚强一些,不要让痛苦轻而易举地就在心里生起。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我们做事是好是坏主要看发心,否则能做的事情真不多。理论上说大家都不吃不喝不消费就不会有人制造假货伤天害理,但不能为了杜绝恶业自己就不吃穿用度买东西,也不能说是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导致纵容了造假犯罪。布施也是这样。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但内心清净就能减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