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3841~38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具德金刚萨埵是三世一切诸佛的体性。也就是三世一切诸佛都是此光明本性,而且都入在吉祥金刚萨埵的真心当中,所以,金刚萨埵圆具三世一切佛的体性。而六字心咒“嗡班杂萨埵吽”是金刚萨埵的心髓。也就是从秘密庄严心现种子字、现心咒、现曼陀罗,实际就是佛的智慧,因此要知道,金刚萨埵的圆圆果海摄集在六字心咒当中,这是佛的心髓。
在将痛苦、罪业转为道用之时,特别要留意自己的发心是否真诚。比如在生病时,我们若是因为修法里讲过“观想代受众生的痛苦,会有很大的功德”,便为了自己早日恢复健康而去修所谓的“自他相换”,假如真的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修自他相换,那么很显然,这种发心与自他相换之心就是完全相违的。因此,以这样的发心而修自他相换,不但是毫无功德,而且会增长自私心。佛经里讲过,这样修是不管用的。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即在健康顺意时,就提前锻炼自他相换。但是,不管何时修自他相换,我们都必须诚心实意,不能有半点儿虚假,否则就是自欺欺人,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窍诀。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佛典,叫做“经”;佛陀涅槃之后,历代高僧大德所造的,则称为“论”。
当然,经典肯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高僧大德和圣者撰著的论典,虽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但若与佛陀的密意相合,我们也应敬如佛说。
——法王晋美彭措
当然,经典肯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高僧大德和圣者撰著的论典,虽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但若与佛陀的密意相合,我们也应敬如佛说。
——法王晋美彭措
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以悲愿力度化众生的圣者。
他们在众人眼中,似乎也有痛苦和快乐,会生病、衰老、生烦恼,但实际上,他们的境界中一点也不存在这些不清净的法。《宝性论》中指出:“圣者远离一切痛苦和生老病死。”《经庄严论》也说:“已证悟空性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就像观赏花园一样,没有任何痛苦。”
甚至有些时候,圣者为了利益某类特定的众生,还会示现为比普通人更差劲的形象。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我们不能随意诽谤。
——法王晋美彭措
他们在众人眼中,似乎也有痛苦和快乐,会生病、衰老、生烦恼,但实际上,他们的境界中一点也不存在这些不清净的法。《宝性论》中指出:“圣者远离一切痛苦和生老病死。”《经庄严论》也说:“已证悟空性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就像观赏花园一样,没有任何痛苦。”
甚至有些时候,圣者为了利益某类特定的众生,还会示现为比普通人更差劲的形象。对于他们的这些行为,我们不能随意诽谤。
——法王晋美彭措
སྤྱོད་འཇུག་ལས། གང་ཚེ་བདག་དང་གཞན་གཉིས་ཀ །བདེ་བ་འདོད་དུ་མཚུངས་པ་ལས། །བདག་གཞན་ཁྱད་པར་ཅི་ཡོད་ན། །གང་ཕྱིར་བདག་གི་བདེ་བ་བརྩོན། །ཞེས་གསུངས།
《入行论》:
自与他双方,求乐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求独乐?
《入行论》:
自与他双方,求乐既相同,自他何差殊?何故求独乐?
མདོ་ལས། འགྲོ་འདི་ཐམས་ཅད་ལས་ལས་བྱུང་། །ལས་རྣམས་ཀུན་ལ་མཐུ་ཡོད་པས། ། ལུས་ཅན་ཀུན་གྱི་སྐྱིད་སྡུག་འདི། །ལས་རྣམས་ཡིན་པར་ཤེས་པར་བྱ། །ཅེས་གསུངས།
佛经:
众生依业生,诸业具威力,众生诸苦乐,当知皆由业。
佛经:
众生依业生,诸业具威力,众生诸苦乐,当知皆由业。
某些人往昔与大圆满的缘分很深,因此,今生看到一些相关教言时,心中自然就生起智慧——当然,这种现象比较罕见。不过,即便他们已经由此获得了证悟,显现上还是要依止上师。就像莲花生大士,本来他已现见了法身,但一生中的上师仍不乏其数。
因此,无论是名声如何显赫的高僧大德,都必须要依止上师,然后接受清净的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因此,无论是名声如何显赫的高僧大德,都必须要依止上师,然后接受清净的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祝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当中,我无论是做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也好,还是做食不果腹、流落街头的乞丐也罢,凡是听到我财物的声音,看见、接触或者思维过我财产的所有众生,而且,不管与我结的是善缘还是恶缘,他们都能够因此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并最终得到究竟的解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我们必须在具有清净传承的上师面前领受教言。
有些人对传承不太重视,甚至依靠没有传承的教言,就自认为已经证悟了。但对具有智慧的人而言,遇到这种所谓的“开悟者”,肯定只会敬而远之。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对传承不太重视,甚至依靠没有传承的教言,就自认为已经证悟了。但对具有智慧的人而言,遇到这种所谓的“开悟者”,肯定只会敬而远之。
——法王晋美彭措
作为一位传承上师,除了亲自领受过灌顶、闻受过教言,还要对甚深窍诀有一定的体悟。在这个传承体系中,若从未出现过诽谤上师、毁坏誓言之人,这就是清净的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总听到有些人抱怨说:“如果我当初那件事做成了,我的人生就会与现在完全不同”。其实能否抓住机会,不只是够不够聪明,走不走运的问题,关键是福报和见地,如果福报足够,这次机会失掉了,还会有别的机会。
机遇的得与失,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然而生命的品质,也就是你的幸福感、满足感、人生的修养和境界,却是由心态、见地决定的。如果心态和见地不改变,你抓住机会或失去机会,生活之于你都不会有大的不同。
机遇的得与失,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然而生命的品质,也就是你的幸福感、满足感、人生的修养和境界,却是由心态、见地决定的。如果心态和见地不改变,你抓住机会或失去机会,生活之于你都不会有大的不同。
རྒྱལ་སྲས་ཞི་བ་ལྷས།བསྐལ་པ་དུ་མར་རབ་དགོངས་མཛད་པ་ཡི། །ཐུབ་དབང་རྣམས་ཀྱིས་འདི་ཉིད་ཕན་པར་གཟིགས། །འདིས་ནི་ཚད་མེད་སྐྱེ་བོའི་ཚོགས་རྣམས་ཀྱིས། །བདེ་མཆོག་བདེ་བླག་ཉིད་དུ་ཐོབ་པར་བྱེད། །ཅེས་གསུངས།
寂天菩萨: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寂天菩萨: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今天是我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20周年的日子。素食,给我的血液里注入了慈悲和喜悦。我深深地感觉到,素食是很适合人类的食物。每一个动物都跟您一样贪生怕死,请大家远离屠杀,选择和平。
戒杀放生的人还可以自然而然地令心相续中生起慈心和悲心,因为生起慈心与悲心的主要因素,就是戒杀、放生和吃素。佛陀还说:大悲心是一切正法的种子。戒杀放生的人是轮回众生的怙主、救星,是轮回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佛陀又说:“诸持戒中,戒杀第一。”因为,小乘所有戒律的基础,就是不伤害众生。而对他众最严重的伤害,非杀生莫属。如果能守持这条戒,就断除了对众生的严重伤害,所以是最殊胜的持戒。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戒杀放生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