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3561~35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很多人虽然学了佛,但由于没有足够的闻思修,所以素质和不学佛的人一样。佛教团体中互不团结、互不理解,互相抱怨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他们为什么没有修行?就是因为不知道人身多么难得,不知道现在的机会多么难得。一个人买再大的房子,再贵的名车,都没有用。要珍惜当下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机会,这个非常难得。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幸福,还不修行的话,再往后走就是下坡路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和幸福]
《普贤上师言教》中还说到:“进而言之,经商时还会大造恶业,例如自己所卖的商品本是个低劣的,却对它作种种赞颂,或者说:“先前于某某人卖的话,说给这样一个价钱,都没卖给他,我自己买时也出了这样的高价”,如此等仅仅说出妄语。”不但一生迷昧,糊里糊涂地过,糊里糊涂地死,而且更有甚者无恶不造。也就是在经商的时候,为了骗取顾客的钱财,自然会把商品劣的说成好,不断地作各种虚假的赞美,勾起买者的欲望。再者,随口就会编:“以前卖给某某人,他给这样的价钱,但是都没有卖给他,我自己买的时候也是出这么大的一个价钱,现在这个价卖给你。”等等,唯一说出假话。
འབྲུག་པདྨ་དཀར་པོས། མི་ཚེ་འདི་བཤས་རའི་དུད་འགྲོ་དང་འདྲ། །ཡུད་ཙམ་རེ་སོང་ཡང་འཆི་ལ་ཉེ། །དེ་རིང་དང་སང་གི་ངང་རིང་འདིས། །མལ་མཐའ་ནས་འོ་དོད་འཆོར་རོ་ཨང་། །ཞེས་གསུངས།
哲白莲大师:
人生犹如屠场畜,过一瞬间死亦临,今复明日久蹉跎,终于塌中呼号矣。
哲白莲大师:
人生犹如屠场畜,过一瞬间死亦临,今复明日久蹉跎,终于塌中呼号矣。
若能见一切为清净,对万法无有任何贪嗔,这才是究竟的证悟。假如认为自己智慧非凡,于是狂傲我慢、蔑视他人,这种人连品德高尚都算不上,更不用说修行了。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恶友不仅仅是指那些教唆自己犯罪,或行持不法勾当的人,也包括一些看似善意的朋友。比如说,有些人对自己非常好,时常关心自己的生活,经常约自己去吃喝玩乐,还不让自己掏一分钱。虽然他是好心好意,但这种做法却会阻碍我们的学佛。因为各种散乱一方面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减少了闻思修,而且在游乐的过程中也会助长我们的贪嗔痴。尽管对方不一定是故意在影响我们学佛,但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对我们好,所以反而让我们得不偿失,如果这种关心继续下去,就会毁掉我们的前途,让我们失去解脱的希望,并最终堕落轮回三途。从佛法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我们的恶友。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两种佛性]
佛经里面讲过:能在人间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同时又有机会闻思修行,才是人间顶级的高端享受,是真正的福报,人间的幸福顶多不过如此了。在轮回当中能同时拥有二者的人是非常稀有罕见的。要知道,做高官、富豪、社会精英,不算什么稀有,六道众生中的天人、非天,以及饿鬼道一些众生的富裕程度,也是人类中的大亨富豪们千分万分不及其一的。但是,虽然他们家财万贯、应有尽有,但他们却缺乏佛法的闻思修智慧以及慈悲心。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他们只能是贫乏、可怜的落后分子。两相比较,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富有,所以,要用福报去换佛法,然后用佛法去换取更深层、更恒久的幸福。让幸福生活与闻思修行,成为相互促进的因缘。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和幸福]
ཀུན་མཁྱེན་ཆེན་པོས། འཇིག་རྟེན་བྱ་བ་ཤི་ཤུལ་ཟིན་དུས་མེད། །ནམ་བཞག་དུས་ན་ཟིན་པ་ཆོས་ཉིད་ཡིན། །ཞེས་གསུངས།
全知无垢光尊者:
世间琐事死亦无完时,何时放下即了乃规律。
全知无垢光尊者:
世间琐事死亦无完时,何时放下即了乃规律。
哪怕你已经明心见性了,也不能有“我开悟了”的念头,更不能拿这个到处炫耀。记得我在十八岁时,见过一位德格的老人,叫索甲。他平时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谁都不知道他有什么修行境界,但当他圆寂时,竟然成就了虹光身,大家才明白他是大成就者。所以,证悟心性也不一定轻易示人。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认世间财富为有实义,认经商为实现自我价值,心想应当这样吃掉对方,或者这样赚取高利润等等,根本不是利他之心。就像这样,当然会发生:一、断信心;二、断出离;三、断悲悯。因为对世间法有信心,对出世法就没信心。一直寻求世间现世的利益,连对于现世出离的心都没有,何况对于整个轮回的出离,对于二边的出离呢?对众生只有一种想,就是夺取、窃取,用各种的手段来赚取高利润,哪里会出现悲悯的心呢?再者,处在这样混乱的状态里,哪里会有寂止?又是这样的计著常乐我净,或者整天昏昏迷迷,哪里会有智慧?而且还从根断掉精进、正念等等。因此,就成了常常被经商的私欲之心为主的各种乱心所控制,昼夜一直落在随迷乱而转的状态里。
对自己友善并不是放纵自己,因为放纵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尊重自己,而不能让我们内心安乐。
友善意味着以温和的方式了解自己,带着幽默感去观察自己的傲慢、无知、冷酷、僵硬。这些东西虽然顽固,说到底不过是自心玩的可笑把戏,你弄清这把戏背后的玩法,就能逐渐不再被它迷惑。
友善意味着以温和的方式了解自己,带着幽默感去观察自己的傲慢、无知、冷酷、僵硬。这些东西虽然顽固,说到底不过是自心玩的可笑把戏,你弄清这把戏背后的玩法,就能逐渐不再被它迷惑。
自以为见解高深、境界不凡,并以此傲视他人,这正是修行中的毒药。像有些人戒律清净,见别人犯戒而生悲心,这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但若对自己的净戒生傲慢心,赞叹自己、轻视别人,整天挑剔别人护戒不清净,这种人无疑是真正的“破戒者”。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ཀུན་མཁྱེན་ཆེན་པོས། བྱ་བྱེད་བྱིས་པའི་རྩེད་མོ་འདྲ། །བྱས་ན་མི་ཟིན་བཞག་ན་ཟིན། །ཞེས་གསུངས།
全知无垢光尊者:
所作所为如儿戏,做无终了放则了。
全知无垢光尊者:
所作所为如儿戏,做无终了放则了。
大乘佛教虽然也要断除贪欲,但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中,最大的祸害,是嗔恨心。因为大乘佛教的宗旨,是发菩提心,利益、度化众生。菩提心的基础,就是大悲心,大悲心与嗔恨心是矛盾、对立的。所以,修学大乘佛法,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嗔恨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两种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