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3501~352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培养爱的能力,如果你感觉从自己做起比较难,则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最能激起你心底温柔之爱和感激的人,真诚地希望他(她)快乐。然后你把这种爱和感激投射到其他亲近的人身上,并祈愿他们同样获得安乐。
对很多人来说,刚开始即使是对亲人和朋友,也无法怀着无条件的友爱,但这没关系,做作的发愿也能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如果不是发愿,我们恐怕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狭隘:不要说每天与自己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就连身边的亲友,又有几人是我们关心的?
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许会发现对亲近的人反而更难以无条件地去爱,因为亲密的人之间往往有太多执著。我们心里会有许多的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欣赏、领受、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痛苦。
束缚在这种心态当中,去爱就意味着准备去受伤害。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闹别扭,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人之间,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对方好,可也常常因为这种满带着欲求的好而彼此受伤害。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
作为修行者,不妨提醒自己:
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令我们的人生有意义,但那些爱我们的人,让你我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而且美好。仅为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激。
对很多人来说,刚开始即使是对亲人和朋友,也无法怀着无条件的友爱,但这没关系,做作的发愿也能帮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如果不是发愿,我们恐怕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麻木、狭隘:不要说每天与自己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就连身边的亲友,又有几人是我们关心的?
某些情况下,我们也许会发现对亲近的人反而更难以无条件地去爱,因为亲密的人之间往往有太多执著。我们心里会有许多的期望和要求,要求对方完全理解、欣赏、领受、符合我们的心意,不然便感觉失落、痛苦。
束缚在这种心态当中,去爱就意味着准备去受伤害。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越容易闹别扭,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人之间,都是真心实意地为对方好,可也常常因为这种满带着欲求的好而彼此受伤害。对亲近的人,我们并不缺少爱,而是缺少宽容和放松。
作为修行者,不妨提醒自己:
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令我们的人生有意义,但那些爱我们的人,让你我的人生不仅有意义而且美好。仅为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激。
接着又要知道,菩萨的大悲愿力入到我们心中后,由于他想让我们暂时生善趣,究竟得涅槃,因此,以自身信心等的因素和菩萨的悲力和合,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相应地安置在暂时生天和究竟涅槃的真实正道之中。也就是,菩萨“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满足我们暂时的所求,之后他要把一切有情都安置在佛果。我们接通他的愿力,得到加被后,会发现自心在转变。暂时的因缘往好的方面走,会达到以天为代表的善趣安乐地位,在这个基础上会被引入无上涅槃正道中。因此,应当一心祈求地藏菩萨摩诃萨。
令诸佛菩萨和上师欢喜,唯有利益众生这一件事。
《入菩萨行论》说:“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华严经》也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法王晋美彭措
《入菩萨行论》说:“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华严经》也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法王晋美彭措
ན་མོ།ཕན་བདེ་མ་རྣམས་ཀུན་ལ་སྦྱིན།།ཕན་བདེས་ནམ་མཁའ་གང་བར་ཤོག།སྡུག་བསྔལ་མ་ལུས་བདག་ལ་ལེན།།སྡུག་བསྔལ་རྒྱ་མཚོ་སྐམ་པར་ཤོག།ཞེས་གསུངས།
古德:
利乐施有情,利乐遍虚空,痛苦自取受,干涸诸苦海。
古德:
利乐施有情,利乐遍虚空,痛苦自取受,干涸诸苦海。
为什么我要反复强调这些基础修法呢?因为这样反复,就可以使人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能更重视这些基础。如果我只是轻描淡写地随口带过,你们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印象。或许有人已经因为我的唠叨而厌烦了,但无论怎样,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是贯穿于修行始终的中心要点。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满愿观待自他两方面因素。他方地藏菩萨的力量已经圆满。自方需要做到以至诚心称菩萨名号,恭敬地归依、供养等。要知道,不论在哪里,菩萨的法身就在我们心中。如果有各种如法希求,被忧苦逼得厉害,那就要至心归投地藏菩萨,全心地信任,念菩萨的名号跟菩萨接通,而且非常恭敬地作相伴随的礼敬、供养等法行。像这样,由于自心有信心、有敬重、有欲求等,以这些缘起就跟菩萨接通了,当下就能得菩萨加被。它的效果是,凡是如法的所求都会得到满足,远离身心忧苦。
除了一些菩萨以外,没有一个有智慧的生命是自愿流转轮回的。虽然现在有些人在被催眠时,会说他们是故意投生于轮回的,但这么说可能是撒谎或出于自己的幻觉,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来的。为什么非来不可呢?就是因为由业力而产生了烦恼的缘故。就像农民种庄稼,种子本身是无情的,不会思维要生出何种果实,但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的条件下,果实就产生了。同样,人在中阴时也是漫无目的,没有任何具体的想法要做什么,但还是来了,这就是因为已经有了转生轮回的因,无论是否愿意,他们都别无选择。如果真的有选择,又有谁会愿意去做牛做马或过痛苦的日子呢?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四缔——脱离生死的出路]
我想,无始以来我们流转轮回,必定都吃过很多苦,然而那些苦想来大多是白受的。今生为求正法受苦却是不同,这一回,苦不会白受,我们在菩提路上每一分辛苦、每一分付出都是成佛的资粮,就像祖师大德们示现的那样。
མགོན་པོ་ཀླུ་སྒྲུབ་ཀྱིས། གང་ཞིག་སྔོན་ཆད་བག་མེད་གྱུར་པ་ལ། །ཕྱིས་ནས་བག་དང་ལྡན་པར་གྱུར་པ་དེ། །ཟླ་བ་སྤྲིན་བྲལ་ལྟ་བུར་རྣམ་མཛེས་ཏེ། །དགའ་བོ་སོར་ཕྲེང་མཐོང་ལྡན་བདེ་བྱེད་བཞིན། །ཞེས་གསུངས།
怙主龙树菩萨:
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
怙主龙树菩萨:
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
སྔོན་གྱི་དམ་པ་དག་གི་ཞལ་ནས། སྤྱིར་སྡིག་པ་ལ་ཡོན་ཏན་མེད་ཀྱང་། བཤགས་པས་འདག་པ་སྡིག་པའི་ཡོན་ཏན་ཡིན་གསུངས།
古代诸大德:
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古代诸大德:
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世间上所有的法哪怕再美妙,也不存在任何的可靠性。不管它如何千姿百态,其实都是空性,我们没必要对其生起贪心。就像一棵芭蕉树,外表看起来郁郁葱葱,但一层一层剥开它,就会发现里面完全是空心,没有一丝一毫的精华。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凡夫从无始至今,都对自己珍爱有加,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打算,很少考虑别人。即使考虑,也是有条件的,从不会无条件地为他人着想。所以,想成就世间的事业并不是很难,而要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却并非易事。可是,一旦缺少这些根本,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功。因此,无论发菩提心如何艰难,我们也要向这个方面努力,要挑战自我,挑战自私心,并坚持不懈地与它作斗争。如果肯下工夫,我们最终必定是会胜利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