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3421~344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发愿与回向的差别是:发愿时有无善业可以依托。比如说,在做完善事之后发心——以做此事的善根,我想怎样怎样,这叫做回向。其特点是,发愿之前做了善业,可以说依靠我们的善根而发愿,即是回向。那么什么是发愿呢?无论有没有行善,心里所发的一切愿望,都叫做发愿。其特点是,发愿之前不一定有善行。如果我们能时常发愿:“愿我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死亡之后,就能立即往生,所以平时最好能常常这样发愿。今后,我们无论是回向或是发愿时,一定要在普通的发愿和回向的基础上,加入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每次都要加,这点非常非常重要。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阿弥陀佛修法]
这一切就像演戏一样,现在这边的人扮演我的仇人,另一边的饰演我的亲属;但是下一辈子也许就会角色互换,演仇人的扮作亲属,演亲属的饰为仇人。现在,因为我们为无明所遮蔽,没有智慧了知以前的事情,对未来的前途也茫然无知,唯一知道的,只是眼前很短暂的时光。但轮回却是极为漫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
རྒྱུད་ལས། གལ་ཏེ་ཏིང་འཛིན་འདི་མེད་ན། །རྒྱ་མཚོའི་འཇིང་གི་ཕ་བོང་བཞིན། །བསྐལ་པར་བཟླས་ཀྱང་འབྲས་མི་འབྱིན། །ཞེས་གསུངས།
续部:
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
续部:
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
就像华智仁波切曾说:“上等者从家里出来时要记得发菩提心,中等者听到法螺声时要记得发心,下等者要在上师提醒发心时尽可能发心。”法师们在传法时,也要提醒听法者发心,这很关键。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密宗《时轮金刚》里也讲过,很多人吃一个众生的肉当然有罪,一人去吃很多生命的肉,罪过更大,为什么?请好好想一想,为了你的一餐,浪费数十条甚至数百条生命,值不值得?我们不愿意接受一点儿痛苦,它们也不愿意;我们希望获得快乐,它们也一样。我们与它们只有语言能否表达的差别,己所不欲,勿施于
既然地藏菩萨成为满愿之王——速疾实现我们所愿的依处,而且唯求一尊等于祈求了无数诸佛菩萨,而且他满愿极其迅速,成为释迦一代教法中所推出的满愿大总集,因此,我们应当依循释迦如来的指示,一心归依地藏菩萨、祈祷地藏菩萨、礼敬地藏菩萨、供养地藏菩萨,他将成为我们超出轮回达至菩提的大怙主。为此,我们应当一心恭敬地藏菩萨。
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处在什么环境中,都一定要相信佛就在自己的头顶上方,以清净之念,心无旁骛地去祈祷。若能恭敬虔诚地祈祷,可以解脱一切罪,遣除一切违缘。信念有多坚定,加持就有多大。
གྲུབ་ཐོབ་ཨུ་རྒྱན་པའི་མགུར་ལས། གངས་ཅན་གྱི་སྤྲང་པོ་རིན་ཆེན་དཔལ། །དགྲ་ཉམས་གྲིབ་མིན་པས་ཐུབ་མ་མྱོང་། །གྲོགས་བླ་མ་མིན་པས་སྐྱོབ་མ་མྱོང་། །ཞེས་གསུངས
在藏地,人们会为亡故的亲人反复作超度法事,就是因为一次超度不能保证他从此解脱轮回。亡者没有出轮回的话,那么每一次超度都能帮助他减少痛苦、增长福报。这不仅仅限于死后四十九天内。即使亡者再次投生后,前世的亲人为他作的超度法事,仍然能不断地帮到他。
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来看,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物质,不论身外或身内的,都不离变化。所谓的身体、生命,随时都可能毁灭,只是我们自己不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人身就有可能常住不灭,但它随时随地都在变。当它的第一个刹那过去以后,要有许多因缘,第二刹那才能够继续;如果这些因缘中缺少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法延续,当下便会结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现在我们师徒都要深深思维:难得的宝贵人身已经得到,难遇的善知识已经遇到,尤其是更难值遇的正法,以及正法的精要金刚乘,已经值遇。此时,务必要脚踏实地修行真实的教言,不要虚度暇满人身。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མདོ་ལས། ཇི་སྲིད་ཚོགས་གཉིས་དམ་པ་དེ་ནི་མ་རྫོགས་པར། །དེ་སྲིད་སྟོང་ཉིད་དམ་པ་དེ་ནི་རྟོགས་མི་བྱེད། །ཅེས་གསུངས།
佛经:
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
佛经:
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
我们都是烦恼有情,有时会起特别猛利的烦恼造作十恶业。我们要运用这颗无上的法界宝珠,一心祈求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这样祈求表明自己的心愿。以信心、恭敬和菩萨悲愿和合的缘故,自心就会脱离烦恼、业障。在消除业障的同时,善心会发出,身口意会变得贤善,远离各种负面的伤害心理,对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昨天由于汶川的暴雨、山洪、泥石流,又有4人遇难,十余人生死未卜。真心祈愿亡者得佛接引,永离轮回之苦,也希望大家能够生起对生命无常的正念,珍惜每一天,把握每一个修行的机会,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世间人的一切所作所为,就是为了现世的一生—短暂的几十年。而佛教不是这样。佛教高瞻远瞩,不但为现世的快乐,也为生生世世的快乐;不只为一个人的幸福,而且也为所有人的幸福而奋斗。这既非消极,也非逃避,而是勇敢地去面对未来将要面临的痛苦,也就是用修行的方法来断除轮回痛苦,这怎么会是消极、逃避呢?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人身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