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3001~30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趁现在佛法的光明还未隐没之前,我们应抓紧时间修持善法而不要去造恶业,这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最有利的事情。
——法王晋美彭措
其实佛教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消极,也许换一种说法更能理解,无欲可求可以理解为“没有期待也没有恐惧”。这是非常稀有的品质,尤其在现代社会,各种期待、压力、诱惑、干扰之下,要做到没有期待也没有恐惧很难。这不是一味的消极,而是异常的坚韧和开阔。
作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前途一定要进行思索,为了使自己的将来美满幸福,现在已经得到人身过后,每个人都应该做有益于自己即生和未来的事情。
——法王晋美彭措
弥陀大愿海的缘起,要追溯到过去久远劫前。当时有佛出世,名为“世自在王如来”。那时有一位国王,叫“世饶王”,他听佛说法后心开意解,当即发起无上菩提心,舍弃王位出家,法名“法藏”,他就是阿弥陀佛的前世。法藏菩萨才能极高、心智勇猛,他在佛前说道:“我已经发了无上菩提之心,愿佛为我广演经法,我要摄取具足无量清净庄严的刹土。愿佛加被,让我迅速成就正觉,拔济一切众生生死大苦的根本。”应着他的祈请,世自在王佛当即宣讲了210亿刹土中人天善恶、国土粗妙等的各种情形。那时以佛力加被,他当即就睹见了这无数刹土的情形,而且对此一一辨别、了知,顿时激发了他无上殊胜的大愿:一定要建成十方世界中的第一佛国!也就是,摄取这无数刹土所具有的精妙,让这一切都融合在一个国土中实现。
佛陀认为,真正的明智之举,是把下一世,再下一世的生命旅途,纳入自己的长远计划当中,至于现世的生活,就不要过度执著,要知足少欲地生活。少欲知足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所有人通通都要到山洞里去,像米拉日巴那样吃粗粝的饮食,穿破旧的衣衫。只要不过分地浪费自己的精力、生命,能够在比较平稳的生活水平上简单、朴素地生存。既不用太穷苦,也不要太奢侈。不走极端,就是理想的生活。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对初学者的教诲]
把自己的优点看得特别重,把自己的缺点看得非常轻,当下会产生嫉妒、傲慢的情绪,未来也难以提升自己。
牛顿见到苹果落下而发现万有引力,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悟道,这不是苹果和星星的功劳,而是源于内在的充分积累。没有积累,而妄想从外境上得到加持,只能迎来失望。
今天是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希望大家积极行持善法,谨慎护持身语意,莫造恶业。愿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要摄受弟子,必须要精通教理。若是独自修持,则没有这些条件也可以。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的最终目标要锁定在解脱上。但同时也要生存,要生存还是要工作。如果不去挣钱,就无法活下去,但这与没有出离心是有差别的。没有出离心的人,会把挣钱当作生命的最终意义,除了挣钱、享受、消费以外,没有其他目的。就像不是为了去旅行,而是特意去住酒店、到饭店吃饭一样。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所有事物都是在一秒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短暂时间中不断地生生灭灭。在舍去前面的状态,重新变成另一个状态的时候,我们能找到过去的状态吗?决不可能。不但是心,包括外面的建筑物等等,都只能留下一个过去的影像,以前的事物不可能重现。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对初学者的教诲]
具足什么条件才能往生呢?我们通过十八、十九、二十这三大愿就会了解到,如何具足信、愿、行来成办往生,如何通过至心信乐、下至十念念佛来成办往生,以及如何结合发菩提心、修持众善、一心回向等,把一切善根全部摄归在净土上来成办往生。这样了解后比度自心,就会确定它是我们今生真正能够把握得住的 ...全文
根据续部和论典,上师必须要精通显密一切经论,即使不通达显宗,那至少大圆满的一百零八个窍诀已经精通。否则,在大圆满中有时讲烦恼是智慧,有时则说不是智慧,因此作为上师就必须通达教理。
——法王晋美彭措
希望能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和修行的助伴。 好消息:菩提洲网站和App新版上线
今天,菩提洲网站和APP新版上线啦。新版有哪些“新”特点呢?打开原文链接,登录www.ptz.cn,下载新版网站APP,了解“新”内容!愿每一位使用过菩提洲的朋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内心的自在与安乐。好消息:菩提洲网站和App新版上线
如果要依止一位大圆满的上师,自己首先应深信此上师已经证悟了大圆满,如果上师还未证悟大圆满,那他怎么摄受弟子呢?这是第一个条件。
并且,他的传承犹如金丝般没有被破誓言的锈所污染,非但这个上师对传承上师有无伪不退的信心,而且历代传承上师也都是如此,这是第二个条件。
此外,上师对今生的名闻利养等世间法没有太大的兴趣,即对世间法的贪欲非常微薄。
最后是他本人通达大圆满的教义,能够如理如法地给别人讲经说法。
总共有四个条件。
——法王晋美彭措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著。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除了极少数前世积累了极大福报的人以外,一般的在家人并不具备不劳而获,无需勤作自然而然就可以正常生存的条件,所以佛陀允许我们适当地投入,适当地努力。但如果满脑子都是钱,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解决了,至于伦理道德、因果取舍、亲情良心都是毫无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大错特错的价值观!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对初学者的教诲]
佛跟我们本来是没有距离的。我们心有分别,于是有了距离。这个距离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现在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弥陀愿海,也就是四十八大愿。因为,如果了解了阿弥陀佛因地发愿的缘起、内容,就会明白极乐世界为什么具足无量的功德庄严,为什么超胜十方佛刹等等。也就是从愿海里你会了解到,往生以后,每个往生者都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头。而且,六根所触到的一切都是清净境缘,都能当即六根寂静,与涅槃理体相合。不仅如此,还能够逐渐实现普贤愿海,如果以本愿力要去他方世界救度众生,也是永远不会迷失,而且在上供下化方面都能快速地圆满等等。这就看到,这是极其迅速的道,能够使得按通途教法无数劫才能越过的菩萨高深地道的修行,往生后一生之中就能成办。
现在末法时代的人不重视上师的功德,而是以名声地位高下来决定是否依止,后来又诽谤自己的上师,如此致使自他都堕入金刚地狱,所以首先应该观察上师。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