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861~288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有位了明长老为大众普说时,指着身躯说:“这是死物,里面活泼泼的才是活物。不要在死物上作活计,要在活物上作活计。”肉身是无知无觉的尸体,因此是死物;里面的心永不断灭,因此是活物。世人求豪宅、求小车、求美食、求妙衣,哪一样不是在死物上作活计?如果不爱重这个死物,穿不过几身衣,吃不过三餐饭,睡不过几尺床铺。生前做这个死物的奴隶,一生劳作,殷勤地服侍它,临死时却发现,一生所作全是无用工。而在活物心上所修的任何净业,直到无尽的未来,都会辗转地起作用。
虽然作为世间人,免不了为死物作些活计,但也应在谋生的百忙中,挪片刻闲暇,回光自照,用来留心净土,这才是“在活物上作活计”。是真正利益自己。而且,忙忙碌碌尽其一生营求世间圆满,即使能达到像石崇一样富可敌国,官能做到总统、首相,也终究有福尽之时,怎么能像净土受用无尽呢?
虽然作为世间人,免不了为死物作些活计,但也应在谋生的百忙中,挪片刻闲暇,回光自照,用来留心净土,这才是“在活物上作活计”。是真正利益自己。而且,忙忙碌碌尽其一生营求世间圆满,即使能达到像石崇一样富可敌国,官能做到总统、首相,也终究有福尽之时,怎么能像净土受用无尽呢?
这两年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人的所谓学佛,只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既不特别地强调下一世怎么样,更不寻求解脱,主要是在现世生活中能够过得好一些——健康、长寿、发财,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点目的去烧香、拜佛、念经等等,从外表上看是在学佛,但实际上是把佛法当成了一种生存的方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ཨོ་རྒྱན་ཆེན་པོས།ལར་ལྟ་བ་ནམ་མཁའ་ལས་ཀྱང་མཐོ།།ལས་རྒྱུ་འབྲས་བག་ཕྱེ་བས་ཀྱང་ཞིབ།།ཅེས་གསུངས།
莲师:
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莲师:
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咒语肯定具有能力,因此当自己已精进念诵了许多咒语仍没有明显的效果,那就不能责怪其他,只能说明是自己的等持力太差或是密乘戒不清净,或是信心不具足,或是今生的业力非常深重,有此类原因。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菩萨在极乐世界当中获得成就之后,绝不可能为了自己的幸福而继续待在那里。因为菩萨肩负着度化众生的重任,那就是他的工作。这种使命感,会激励他立即回来度化众生,到那个时候,其度化众生的能力与现在相比,就有着天地之别了。由此可见,若想度化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从表面上看,一方面发心度化众生,另一方面自己却要去极乐世界,二者似乎有点儿矛盾。但经过上面的观察即可了知,类似“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要发誓成佛;为了快速成佛,我首先要去极乐世界修行”的这种发心,和菩提心是不矛盾的。如果不发菩提心,这个修法就不会成为大乘的法,所以务必要发菩提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 阿弥陀佛修法]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给我说,希望佛菩萨能给我加持,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好,让我能挣更多的钱去供养三宝,虽然这个发心不错,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钱来供养三宝。真正的佛菩萨不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钱,他们更希望我们有出离心、菩提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古人有言:“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一生为财富忙,死时一根针也带不走,对来世毫无利益;为身体忙,死时只留下一具尸体,对来世毫无利益;为名声、眷属忙,也只落得一场空。此外所造的业都带得去,种种业中,恶业让自己下恶趣,毫无意义;有漏善业让自己生人天,福报享尽仍然堕落,也终究无实义。而净业能使自己往生净土,了脱生死,不退成佛,最有意义。因此:“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
虽然你依止寂静的地方长期修法,但无始以来造的恶业现前时,在自己的心相续中也是得不到修法的感应和利益。因此当修法实在是不能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依靠各种方便来忏除自己的罪障,然后将自心好好地调伏,心调伏之后,修法的感应才会显现。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དད་བསྐྱེད་སྒྲོན་མེ་ལས།ནོར་དང་རྫས་ནི་ཤིང་གའི་བྱེའུ་ཆུང་འདྲ། །མི་རྟག་ངེས་ཀྱིས་ཆགས་སེམས་གཉེན་པོས་ཆོད། །སྐྱིད་སྡུག་མི་རྟག་ཁ་སོང་དི་རིང་འདྲ། །ཞེས་གསུངས།
《起信灯论》:
财富如同树上鸟,必定无常勿贪恋,苦乐无常如昨今……
《起信灯论》:
财富如同树上鸟,必定无常勿贪恋,苦乐无常如昨今……
དད་བསྐྱེད་སྒྲོན་མེ་ལས།རང་གི་ཚེ་ནི་གད་ཁའི་ཤིང་བུ་འདྲ། །འཆི་བདག་བདུད་ནི་གད་རྩིའི་ཆུ་བོ་འདྲ། །ཞེས་གསུངས།
《起信灯论》:
寿命犹如河坎树,死魔则同坎下水。
《起信灯论》:
寿命犹如河坎树,死魔则同坎下水。
一个关键性的原则,是不能以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作为生存方法。在不违背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如果生活过得好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只有极少数福报很大的人,才能一生当中既不太费力,生活也能过得很好。一般而言,生活过得越好,付出就会越大;所以,佛要求我们尽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生存方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 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