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241~226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如果你不知道在修行的道路上如何走下去的话,建议你看看《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
影片中的父亲对两个女儿杰出的摔跤天赋很有信心,两个女儿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训练,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此时,大女儿因所谓高大上的诱惑,离开了父亲,很多时间花在化妆、逛街上,于是停止进步而一败涂地。
后来,在妹妹的帮助下,她很快重新认识到父亲教导的精妙之处。于是放下傲慢,一心一意地接受父亲的指导,经过精勤努力的锻炼,最终获得了世界冠军。
影片中的父亲对两个女儿杰出的摔跤天赋很有信心,两个女儿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训练,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此时,大女儿因所谓高大上的诱惑,离开了父亲,很多时间花在化妆、逛街上,于是停止进步而一败涂地。
后来,在妹妹的帮助下,她很快重新认识到父亲教导的精妙之处。于是放下傲慢,一心一意地接受父亲的指导,经过精勤努力的锻炼,最终获得了世界冠军。
如果能够终生吃素是最好的。暂时做不到,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一年、二年、三年……如果实在做不到,就在一年中的神变月(藏历一月一日至十五日)、藏历四月(藏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日)、藏历六月(藏历六月四日是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日子)和藏历九月(藏历九月二十二日是释迦牟尼佛天降的节日)这四个月内吃素。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那么也可以在每月的初十、十五、二十九、三十这四天不吃肉。一定要发愿:“我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吃长素,但我在这四天(或四个月)里不吃肉,以此四天(或四个月)吃素的功德,愿我以后生生世世不再吃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素食的意义]
善导大师《念佛镜》:
问曰。念阿弥陀佛往生殊胜净土。总得几计利益。答曰。准善道阇梨集。念佛法总有二十三种利益。何者是。一灭重罪障益。二光明摄受益。三大师护念益。四菩萨冥加益。五诸佛保护益。六八部防卫益。七功德宝聚益。八多闻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觐大雄益。十一感圣来迎益。十二慈光照触益。十三圣友同赞益。十四圣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驾益。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寿命长劫益。十八得生胜处益。十九面覩圣众益。二十常闻妙法益。二十一证无生法忍益。二十二历事他方受记益。二十三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此是西京善道阇梨念佛集中利益。
问曰。念阿弥陀佛往生殊胜净土。总得几计利益。答曰。准善道阇梨集。念佛法总有二十三种利益。何者是。一灭重罪障益。二光明摄受益。三大师护念益。四菩萨冥加益。五诸佛保护益。六八部防卫益。七功德宝聚益。八多闻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觐大雄益。十一感圣来迎益。十二慈光照触益。十三圣友同赞益。十四圣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驾益。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寿命长劫益。十八得生胜处益。十九面覩圣众益。二十常闻妙法益。二十一证无生法忍益。二十二历事他方受记益。二十三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此是西京善道阇梨念佛集中利益。
即使我们现在活得很开心,但这种快乐是不可能持续到永远的,我们将来肯定会面临很多苦难。有的人因为现在没有明显痛苦,就不为来世作准备,却因为担心将来会过苦日子,而处心积虑地去拼命挣钱,甚至不考虑因果,这是很愚昧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念佛伽陀(彻悟大师)
一句弥陀,开往生门,是多福德,非少善根。
一句弥陀,临终佛现,四辩亲宣,六方共赞。
一句弥陀,成佛标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一句弥陀,证三不退,只此一生,便补佛位。
一句弥陀,开往生门,是多福德,非少善根。
一句弥陀,临终佛现,四辩亲宣,六方共赞。
一句弥陀,成佛标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一句弥陀,证三不退,只此一生,便补佛位。
比如说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仅仅是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的放生能不能达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够达到。但是,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我们现在所谓的学佛,是在自己不用作任何牺牲,在自己的名声、财产各方面都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去学佛,但这并不叫学佛。吃素有什么损失呢?就是不能吃肉了。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损失的话,以后还会有更大的损失。现在有那么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吃其他生命的肉呢?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素食的意义]
经书里讲因的成熟有四种情况:一是很快显现的果,即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某些特殊因缘可以使果迅速出现,这个很快成熟的业,来自于它的对境和动机,《百业经》中就汇集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比如说,僧众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如果偷僧众的东西或毁谤僧众的情形很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在当下或今生见到报应;如果对境是一般人,果报肯定是有,但不一定马上或在这一生显现。这种差别是由对境不同而产生的。另外是动机的差异,如果杀生的念头非常强烈或蓄谋已久,以这样的动机去杀生,它的报应就会很快成熟,若杀生动机不那么强烈,则虽然有果,但不会很快显现。二是下一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比如造五无间罪之类的大恶业或大善业,在下一世一定会报应。三是虽然肯定有果报,但成熟期不定,或许三四代以后,或许更长时间。四是也许有果报,也许没有果报。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因 (或业)的能力很微弱,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前面三种称为定业,第四种叫做不定业。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浅谈因果关系]
佛教缘起学说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不需要任何神来创造。因此,在生活中或修行上,都必须重视因缘,如理取舍。 --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