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221~2240 of 13856)
2025 (86)
索达吉堪布 (2797)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6)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爱家人和朋友等少部分的人,叫小爱;爱天下所有的生命,叫大爱。小爱的本质是自私,所以会导致各种痛苦和抱怨;大爱的本质是奉献,所以让人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满足。以大爱来替换小爱,是人类寻找幸福的正确道路。--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我们因为被蚊子叮而发痒的时候,用手搔痒暂时会感到舒服,但没有被蚊子叮应该更舒服。我们因为欲望而心里发痒的时候,用物质去搔痒,暂时会感到幸福,但没有欲望会更幸福。--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如果不观察,则周围的一切都是存在的:因为有这栋楼房,所以我们可以住在这里;如果没有这栋楼房,我们又怎么住在这里,又怎么进入这个房间呢?在宏观世界当中,很多人既可以聚在一起,也可以各自分散;但在微观世界当中,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都是量子场,不存在什么你我的分别,都是弥漫在整个空间当中、互无差别、无法区分的一体。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当我们看到性格下劣的众生遇到很大痛苦的时候,譬如说,在屠宰场里看到畜生遭遇被宰杀的痛苦或是知道某人正在承受难忍的病痛之苦却没有钱去看病,或是其他众生在遭受不同程度的痛苦需要我们去帮助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众生当作宝藏一样对待。一般来说,在遇到金矿、钻石矿或者珠宝聚集的宝藏之际,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去挖掘,去开采,这样就可以发财。同样的,当我们发现这些众生受痛苦的时候,千万不能逃避,而应积极主动地、高兴万分地投入到帮助众生的事业当中。为什么要高兴呢?是不是看见这些众生受痛苦而感到高兴?当然不是!众生痛苦菩萨怎么可能高兴呢?高兴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机会去利益众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南无阿弥陀佛!
道镜、善道二师所作《念佛镜》中云:
“又准诸经念佛往生,总有三十种利益。何等是,
一灭除诸罪;
二功德无边;
三诸佛法中胜;
四诸佛同证;
五诸佛同护;
六十方诸佛同劝信念;
七所有疾患念佛总除;
八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九念佛一法摄多法;
十命终之时佛自来迎;
十一用少功德速生净土;
十二华台中化生;
十三身黄金色;
十四寿命长远;
十五长生不死;
十六身有光明;
十七具三十二相;
十八获六神通;
十九得无生法忍;
二十常见诸佛;
二十一与诸菩萨共为伴侣;
二十二香华音乐六时供养;
二十三衣食自然长劫无尽;
二十四任运进道直至菩提;
二十五常得少年无有老相;
二十六常得强健无有病时;
二十七更不重堕三涂地狱;
二十八受生自在;
二十九昼夜六时常闻妙法;
三十住不退地。
此依诸经,念佛生净土,总有三十种利益。
道镜、善道二师所作《念佛镜》中云:
“又准诸经念佛往生,总有三十种利益。何等是,
一灭除诸罪;
二功德无边;
三诸佛法中胜;
四诸佛同证;
五诸佛同护;
六十方诸佛同劝信念;
七所有疾患念佛总除;
八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九念佛一法摄多法;
十命终之时佛自来迎;
十一用少功德速生净土;
十二华台中化生;
十三身黄金色;
十四寿命长远;
十五长生不死;
十六身有光明;
十七具三十二相;
十八获六神通;
十九得无生法忍;
二十常见诸佛;
二十一与诸菩萨共为伴侣;
二十二香华音乐六时供养;
二十三衣食自然长劫无尽;
二十四任运进道直至菩提;
二十五常得少年无有老相;
二十六常得强健无有病时;
二十七更不重堕三涂地狱;
二十八受生自在;
二十九昼夜六时常闻妙法;
三十住不退地。
此依诸经,念佛生净土,总有三十种利益。
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因为只有成佛,才是度化众生最究竟的手段。虽然度化众生需要各种各样的手段,但最迫切的手段,并不是指仅仅给予他人一定的钱财、名誉、地位,如开办慈善机构,让穷人吃饱穿暖、没有病痛等等,而是为人们传法,令其明白道理,这是真实利益众生的唯一方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虽然实际上我不太愿意发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发心。因为如果不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瞻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他就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大菩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怎样区分造作与不造作呢?比如说:你非常渴的时候想喝水,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时候,其他人却勉强你喝,你虽然喝了,但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愿望而喝的,这就叫做造作。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当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责怪和抱怨他人。但是,抱怨会使我们失去诸多训练忍辱的机会,制造更多的罪恶和内心的痛苦。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放下抱怨。
--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善导大师《念佛镜》:
又准大行和上念佛,总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则佛力;
二则易作;
三则功德最多;
四则自他极喜;
五则速得见佛;
六则定得不退;
七则定生极乐;
八则更不离佛;
九则寿命长远;
十则与圣无异。
又准大行和上念佛,总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则佛力;
二则易作;
三则功德最多;
四则自他极喜;
五则速得见佛;
六则定得不退;
七则定生极乐;
八则更不离佛;
九则寿命长远;
十则与圣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