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2201~222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敬礼祖师大德!
我们修仪轨,是为了开悟、见性。上每一座,念每一句,都要去观自己的心,让心安住于法上。
🙏🏻
若能念大威德心咒一万遍以上,极为殊胜🙏
若能念大威德心咒一万遍以上,极为殊胜🙏
有一句俗话:“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假如生活给了你一颗柠檬,那就榨杯柠檬汁吧)”所以,当我们生活不如意时,直接接受痛苦是很难的,但如果把痛苦以榨汁的方式进行剖析,再兑些修行的法水、窍诀的蜂蜜,就能把它转化成一杯美味。
节假日,单位可以给员工放假。我们能否也给心灵放个假,让它在繁杂的对境前停下,回归本来的清净?
菩提心从哪儿来呢?我们一般认为,就是我们自己发起来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发菩提心。所以,大乘佛法的要求,就是要把众生当作自己的父亲、母亲、如意宝等等来看待—因为有众生,我才有修行大乘佛法的机会;因为有众生,我才有成佛的机会。众生给了我一切。我给了众生什么呢?即使我们在不求回报的条件下去放生,也只是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重新让他们回归大自然而已。我们不能认为人类可以主宰一切,人类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类可以征服一切……实际上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我们今天真正获得了如意宝,又能怎么样呢?只有一辈子享用不完的物质财富等身外之物,除此以外,如意宝既不能让我们成佛,也不能给我们菩提心、出离心,但是,众生却给了我们发菩提心的机会、成佛的机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祝大家佛诞日平安!
在佛诞日,请大家阅读《佛说内藏百宝经》。
佛告诉我们,所有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做无分微尘。无分微尘可以在空中消失,如果想去追踪它的去处,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一个这样实实在在的固体,就是在虚空中消散无余了。《俱舍论》,特别是大乘佛法当中还讲过:当物质,或者整个宇宙诞生的时候,就是在虚空中忽然间产生的。这种观点,与所有物质产生于纯能量的观点也是大体相同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只要随时能用佛法对治烦恼和执着,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令自己的相续成熟。
修行有进益,征兆是什么?烦恼在减少,快乐在变多,慈悲渐渐重,执着渐渐轻,顺境与逆境,都是平等性。
如果每做一件事都想我今天给这个众生带来了幸福,我应该会在今生得到回报,或者下一世享受人天的福报,说不定还能往生极乐世界,诸如此类,有了这些希求回报的成分,就不是大乘佛法。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哪怕做了一点儿利益众生的事情,除了对众生有一些帮助的必要之外,第一不能宣传,第二不能考虑回报。为众生做有益的事,是我们的义务、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贪求回报?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佛教最终告诉我们的就是:所有的物质,包括有色有形的物体,与无色无形的能量等等,都是从心的本性光明当中产生的。心的本性光明,才是万事万物最终极的基础,这也叫做大空性。“色即是空”当中的最后结论,就是心的本性光明。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
认真是成就的根本,执着是成就的障碍。取舍因果是成就的根本,患得患失是成就的障碍。
理论的通达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实地修行。若能深入修持正法,逐渐就会照见万法真相。那时,世间再巨大的苦痛,对你也是小菜一碟。
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既然我们已经诞生了,就必然要面临剩下来的三个阶段——老、病、死。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里,根本没有考虑应对这些境遇的措施,毕生所有的努力——从小到大学了那么长时间,工作得那么拼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就是为了生活——吃喝玩乐等等,所以,当我们大难临头——再也不能吃、不能玩、不能穿,只能等待阎罗主制裁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我们的努力只能得到一片空白。如果死亡以后根本不存在未来,那也不用考虑以后的事情,但不幸的是,恐怖而黑暗的中阴与来世在等待着我们。我们可以想象,假如自己没有一分钱就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应该有办法活下去,但在面对死亡时,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准备,会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修行人一定要考虑。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没有突破自己的时候,修行是很苦的。试着接受这种艰苦,一旦心态放下了,境界提升了,觉悟很快就会现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蜡烛][蜡烛][蜡烛][鲜花][鲜花][鲜花]
爱家人和朋友等少部分的人,叫小爱;爱天下所有的生命,叫大爱。小爱的本质是自私,所以会导致各种痛苦和抱怨;大爱的本质是奉献,所以让人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满足。以大爱来替换小爱,是人类寻找幸福的正确道路。--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