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2061~2080 of 13856)
一共收录了13856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日,空行母节日。念诵度母祈祷文,祈祷度母加持一切众生,除诸病苦灾难,止息烦恼,获得安乐。网页链接
多积累善根和福德,才容易成就一切善愿。
高级的禅定需要有证悟空性的境界,否则不叫禅定。正如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中所说:“直见本性,名之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慈诚罗珠堪布《慧语莲灯》
南无佛法僧三宝!普愿群生归心圣三宝![蜡烛][蜡烛][蜡烛][鲜花][鲜花][鲜花]
什么是发菩提心?就是发愿自己要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源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学佛要脚踏实地,净化自己的身、口、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总想装神弄鬼、上天入地;而且学佛不能双腿一盘只顾自己舒服,还要心怀众生的疾苦,切实为众生服务,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对众生的饶益之心,是一切利乐的根源。
在四无量心的摄持下,我们愿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彻底摆脱痛苦、得到安乐,这种发愿称为愿菩提心。你可以愿自己先觉悟,之后再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也可以发愿与其他众生一起渡过轮回苦海,到达解脱的彼岸。或者像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那样,除非所有众生都自由解脱,否则,誓不成觉。

发心有大小而无优劣,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因缘发菩提心。只要诚实并且是真心为了众生的解脱,发心无论大小都值得赞叹。
我们转生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在了缘了债的过程中,不能受这些假象的诱惑,不要因为这些梦境让自己沉迷在烦恼中。
一千三百多年前,密法开始传到藏地,之后莲花生大师和布玛莫扎又亲自将密法的大圆满这部分带到西藏来弘扬。在此之前的修行者,无论是内地的还是其他地方的,虽然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参学、求道,实际上却没能把真正的密法带回来。唐玄奘法师当时去那烂陀的时候,是有无上密法即内密或大圆满的,但是他也没有把大圆满带到内地,我想可能是与众生的根机是否堪为法器有一定的关系吧。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藏传佛教简介]
我们把慈、悲、喜、舍分开来讲是为了训练更加方便、有力,实际上这四无量心并非各个独立。慈悲、欢喜若非以平等心为基础,则不够清净,不是无量心。

所谓无量,是指发心的对象范围广大,无边无际、无有穷尽;发心的功德不可计量。平等心中若没有慈悲、欢喜,就变成了冷漠和无动于衷。四无量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涵盖、融会贯通的。
要知道上师金刚萨埵是法界一切众生的慈母,其愿力无时不在观照、加持一切具业障的众生,一刹那也未间断。母亲时时忆念孩子,如果孩子不归投母亲,母亲虽然忆念又有何用?如果孩子能回心忆母,那母子始终都不会远离,一定会心心相融。所以不论何时何处,都不要忘记以忏悔心皈依金刚萨埵慈母,在一切生世当中,生也好、死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总要这样全身心的皈投依靠,这样金刚萨埵慈母的愿力加持一定会融入我们身心相续。所以窍诀是“以深解信皈依”,具此依止力。念诵时,念念至心呼唤上师金刚萨埵,把自心完全投入心咒,一句一句都从至诚恳切的忏悔心中流出,这样全心融入上师金刚萨埵的伟大愿海,就像孩子投入母亲的怀抱一样。
不要因为别人的干扰而生烦恼,因为烦恼只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别人。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日,地藏菩萨节日。南无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网页链接
很多居士认为,苯教也是释迦牟尼佛法。其实,苯教本身不属于释迦牟尼佛法,而是藏地的一种宗教。苯教可不可以学呢?当然可以。每个人的根机不一、信仰不同,只要你愿意,学任何一种宗教都可以。这一点佛陀也不排斥,更何况是我们呢!但不能把苯教当作释迦牟尼佛法来学,这是错误的。如同儒教、道教不是佛教一样,苯教也不是释迦牟尼佛法。虽然苯教寺庙的某些上师、僧人也在修学释迦牟尼佛法,包括大圆满(苯教的经典中也有苯教的大圆满)等法,但这是他个人的事情,不能代表该教派的本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分清楚。有些苯教的上师会说:“苯教和释迦牟尼佛法是一样的,你学哪一个都可以。”实际上,苯教和释迦牟尼佛法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不同之处,就是它没有皈依释迦牟尼佛法的三宝。苯教如果皈依释迦牟尼佛法的三宝,那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否则就不是。如果能通达分辨的标准,问题也就很简单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藏传佛教简介]
慈、悲、喜心都强调平等。大乘修行人不会为了显示公正而力求平等。只因为内心足够开放,对一切都能欣然接受,他的所见往往超越了人我、亲疏、好恶,所以他能自然地平等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是为舍无量心。

传统上,四无量心的训练一般都从舍心开始。舍乃慈悲心的起点和基础。《普贤上师言教》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修舍无量心就像欢迎所有人参加一场宴会,没有人会被拒之门外。
有顺境不要贪心,有逆境不要烦心。在果上不要动心,在因上好好发心。
你们也许有这种感觉:有些时候说出离心很好,听起来好象什么都不如出离心;有些时候又说菩提心很好,只要有菩提心就足够了;有些时候又说空性很好,只要证悟空性就可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这三个都需要,只是要有先后的顺序,最后都必须具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
对境朝夕而逝,死亡步步靠前。唯有解脱重要,珍惜修行机缘!
慈悲心的训练让我们的气度逐渐开阔,平和之中带着喜乐。喜乐针对自己是感恩,针对他人是随喜。

法王如意宝曾说感恩是最为宝贵的一种品格。对罹患满足感缺乏症的现代人来说,喜乐是个陌生的东西,不知感念自己福报的人,大概很难理解那种无所希求的欢喜。由于珍惜和感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自然而然心怀恭敬。

为别人的成功、健康、善举、快乐等而高兴就是随喜。只有开始随喜这项训练时,人们才会看到自己的嫉妒心有多么强,多么容易被激发。看似轻而易举的随喜,实际做起来却有相当难度,必须像训练慈悲心那样,有步骤地逐渐扩大随喜的范围。

是从亲近的人开始还是从陌生人开始并不重要,关键是找到最容易把“真替你高兴”说出口的对象。有人也许更容易嫉妒近在身旁的人,而对漠不相干或远处的人是否比自己好没有太大反应;有人恰好相反,随喜亲友不成问题,却见不得其他人走好运。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嫉妒心强,但也很少有人能毫不费力、心甘情愿地随喜他人。
很惭愧~发愿念的金刚萨埵心咒还没念完,ཨོཾ་བཛྲ་ས་ཏྭ་ཧཱུཾ།嗡班杂萨埵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