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141~1160 of 1276)
一共收录了13848条微博,搜索到了1276条微博 >>导出微博>>
(1/2)明天(6月15日,藏历4月15),是佛教的双重节日。晚上2:22分至6:02分(6月16日凌晨,藏历仍为4月15日)之间,又是月全食。请大家于此期间多做善事:持戒、念佛、放生、闻法、修心等等。据佛经记载:月食时做任何善法,功德都会增加七千万倍。比如:念一句佛号的功德,就等于平时念七千万遍
(2/2)佛号的功德。
一切自由都是幸福的,所有不自由皆是痛苦的。为了获得绝对的自由,而决定摧毁自己的全部烦恼,这就是小乘佛教的发心。
任何东西用久了,都会因失去新鲜感而心烦,同时又渴望拥有新的东西。所以,物质永远无法满足人类的欲望。
二十一世纪的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真情和关爱。大乘佛法恰恰是教我们培养真情和关爱的理论和方法。
《入菩萨行论》中说:除了直接或间接地利益众生的工作以外,不做其他的事情。这是大乘佛教徒的行为标准。
如果以物欲为幸福,则物欲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一定会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幸福,我们必须明白这一规律。
这应该是他最想要的,也是最佳的报恩方式。”之后,他将一生都奉献于教育众生的事业当中。由此可见,为众生服务是报答佛恩的最佳方式。
曾经有一位修行人。在某一天,他彻底地证悟而解脱了。他非常感激佛陀,很想报答佛恩,但用什么方法最好呢?他想了很久,之后意识到:“佛陀尚未成佛时,放弃一切刻苦修行,就是为了利益众生。
从明天(藏历四月初八)开始,请大家在七天内,与我们一起尽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嗡班杂尔萨垛吽),以忏悔自他一切众生的罪业。本月(藏历四月)的初七(今日),是佛诞日;十五(6月15日)是佛成道日与涅槃日。在此期间做任何善事,功德都将呈十亿倍地增上。
大家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的基础是什么我们知道吗?所有的幸福,都建立在满足感之上。想拥有幸福,就要学会满足。
大乘佛法的精神,是无自私、无条件地为所有众生服务。真正的大乘修行人,被称为菩萨。菩萨在某种程度上是众生的服务员。所以,佛法与封建迷信完全是两回事儿,我们应该划分清楚。
如果想了解大乘佛法的精神,请阅读《入菩萨行论》。学修此论后,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安乐,这种幸福金钱无法买到。可惜相当多的佛教徒却对此论不太重视,甚至一无所知,这实在令人遗憾。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下决心每天做一件以上的好事。早晨起床时,在床上策划;晚上睡觉前,在床上总结,这样每天的生命都有意义了。
虽然平时我们感到有不少人关心和喜欢自己,但只有当我们破产了、下台了或人老珠黄了的时候,才真正能考验出谁是真正关心和喜欢自己的人。
凡是为了众生当下或未来感受幸福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善业;凡是为了众生当下或未来感受痛苦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恶业。这是我对大乘佛法里的“善恶”的理解。
今天陪我们学校的孩子们过六一儿童节。看到节日的食物很丰盛,不由得想起自己读小学时的一次儿童节:我们四五十个学生过节的食品,只有两斤很普通的水果糖,而且要到五公里以外的区学校去领取。
老师把领糖的任务交给了我,同学们都在学校巴巴地等着我的归来。当我来回步行十公里回到学校时,已经是中午了。我到现在还很后悔,因为自己在路上偷吃了两三颗糖。
佛陀向来都在教我们树立高远的目标和高尚的人品,但急功近利的一些人却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这都是因为立足点的高低不一,所以视野范围的远近宽窄也不一样所导致的。
人类来到了这个世界,这里是我们临时租用的家园,租用的付费不应该是破坏,而应该是爱护。像很多其他生命一样静悄悄地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