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不曾停歇的人生走到了2021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快乐而不放逸,精进而无压力,保护好暇满的人身,保护好清净的相续,善愿成就,吉祥如意!
佛法是让人解脱、让人快乐的方法。当你觉得修行有压力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哦!
懂得很多佛理并不难,难的是能够以很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身边的人。
你能够圆融一切时,才有佛法;你能接纳一切时,才有修行。
慈悲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勇猛。因为发菩提心的人要勇于面对轮回,面对一切众生。
为什么说轮回苦?你的心总是随境转,这就是苦。认清这些缘聚缘散,不患得患失,忧苦自然会远离。
你所找到的对方的每一个缺点,都是自己分别心的投影。
主宰我们命运的,唯有自己的业力。能够断恶行善、转变因果,也就把握住了命运的方向盘。
很多烦恼和矛盾,都源于不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你能够换角度的时候,心就打开了,智慧也打开了。
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痛苦。对暂时的困境不要有畏惧,不要因此太过懊恼或低落,这些都很快会过去。
心总是飘忽不定的人是很难修行的。在顺境中坦然,在逆境中淡定,坚韧稳重,是成就的根本。
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时刻,才算领悟无常;把每一瞬都当做解脱的唯一机会,才能精进学修。
很多人为什么压力大?就是把世间琐事看得太重了。其实世间这一切都离不开痛苦、无常的本性。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轻松。
学修的过程中不要懈怠,也不要急躁。安安稳稳,踏踏实实,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一定会超越自我的。
用语言来造业是最容易的。妄语、恶语、离间语、绮语,这些都会损害自己和他人的相续。要谨慎哦!
诸法的本性是平等的。有好人、坏人的分别,都是自己的烦恼与执着。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会真正地恭敬、爱护一切众生。
贪图舒适、贪爱睡眠、对轮回无厌离心,这是懈怠懒惰的三个原因。懈怠懒惰的人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就,要对治这些毛病哦!
你身边那些让你不太喜欢、不太满意的众生,也是菩萨要度化的对象。你愿意做菩萨吗?
我们很多时候所担忧的都是多余的。一个人若能行持善法、积累善根,无论在哪里都一样会有福报,会安乐的。
我们面前所有的显现都是一种自然规律。你不随顺它,不跟它融为一体,就叫分别、执着。不执着这些显现,这叫随缘。
修行就是要练这颗心,练心是需要对境的。对境越多,练心的机会就越多。降伏一个烦恼,即可亲见一分菩提。
智慧是用来解决自己的烦恼,而不是用来挑剔他人的缺点的。
对境是反射“我执”最好的镜子。在对境中若能把握住心态,当即就能降服我执。这是很殊胜的窍诀哦!
越是不愿意做的,越要去做;越是不喜欢面对的,越要去面对。这样磨练,才能让心听话。
别人恭敬、赞叹自己可以,自己恭敬、赞叹他人就很难。我们与菩萨的思想言行背道而驰。
正直是修行人应有的品质。什么是正直呢?任何时候都要想到对方,能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众生不应舍弃,而是应当感化。对境无法逃避,但是可以放下。
凡夫肯定会有很多烦恼和过失,肯定会自私自利。如果觉得这是正常的、应该的,这叫包容。
以慈悲心去为人处事,真实胜义地利益众生,一切助缘都会随之而来,一切当下就会圆满。
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的,才能真正放下;明白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才能真正包容。
能为他人着想,能从心里接受他人,这叫利他心。有利他心,烦恼自然就会消除。
真正的智慧是没有烦恼,时时都能自在;真正的福报是具足方便,处处不遇障碍。
有看不起的人,有看不惯的事,这都是傲慢。傲慢也是一种烦恼,是需要对治的。
世间的琐事没有十全十美的,处境的好坏没有一成不变的。修行的机会不是应有尽有的,珍贵的人身不是永恒存在的。
身体不动未必是禅定,嘴上会说未必有智慧。对境中心不散乱,处世时内心调柔,才是定慧的功德。
大家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会转念,把一切都转为道用,这样才能不停地积累福报。
任何对境,只要让自己陷进去了、当真了,让自己产生压力和痛苦了,这就是需要转念的时候。
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中,都能保持感恩心,保持慈悲心,这就是相续成熟了。
今天是一年新的开始。希望大家远离过去的烦恼,安住当下的心念,迎接未来的利乐!也让我们一同祈祷上师三宝,加持我们遣除内外密的障碍,成就所愿!祈愿众生熄灭三毒,安于善业,共同拥有一个健康与和平的世界!
这两天我接到了很多新春祝福,虽然没有一一回复,但是心里非常感激大家!今年很多人没有回家过年,但是不管在哪里,都希望大家身安、心安,时时处处安住在佛法的光明之中!一春开启,六时吉祥!
把心态放平,然后一心一意精进学修,一定能成就。不要怀疑法,更不要怀疑自己。
当你知足的时候,一切都圆满了,福德当下圆满,智慧也是当下圆满。
心可以为我们开显极乐净土,也可以给我们建造轮回的牢笼。学佛,就是学怎样用这颗心。
心胸太狭窄的人,处处都会遇到违缘障碍。把心打开一些,对境自然就会转变。
加行和正行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修加行也是为了证悟大圆满,修大圆满也是为了圆满加行。
修法期间,我们最好以自然安住的方式修行,中等的以三等持来修行,下等的也要以祈祷的方式修行。用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持续的进步。
我们修法也是在积累资粮。有足够的资粮,才能成熟相续,才能开悟见性,才能圆满成就。
所谓的密法,若是你心门打不开就是密,心门打开了就没有密。每句教言、每一句仪轨都会让你安住,让你证悟。
在所有的修法里,无常法是最关键的。如果对无常没有坚定的信解,修其他法也不会得到真实利益。
修仪轨的时候、念咒的时候,心要专注,不能散乱。心专注了,才能启发仪轨和咒语的力量,才能消除业障,获得加持。
修法是一种训练心的过程。我们通过念诵仪轨启发内心的正念,让心安住在正念之上,不断这样积累,总有一天会觉悟。
修行是一个磨炼的过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比感应和觉受更为重要。
修行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即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束缚,也不要被一时的顺境迷惑,能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佛讲过:要将肚子的容量分成三份,满两份,空一份。不能吃得过饱,否则容易昏沉、睡眠。我们要汲取佛的智慧哦!
觉得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这就是我执的一种体现。
佛法容易遇到,却不容易得到。怎样才能得到?要有一颗珍惜的心。
要放下而不要逃避,要迎接而不要追逐。要淡定而不要淡漠,要谨慎而不要束缚。
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学佛才有意义;能体悟众生的痛苦,这样修行才有意义。
当你以一颗真诚的心、慈悲的心对待别人的时候,你就会从中得到快乐和解脱。
轮回不在来世,就在当下的每个起心动念。当你正在执着的时候,轮回就呈现 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怎样调整?就是把每个起心动念都转化为善念,转化为正念。
功德不是恒常不变的,是可以增长的;过失不是恒常不变的,是可以消除的。 只要肯加工自己,一定可以不断进步,直至成佛。
不要放不下,越放不下就越得不到;不要担心失去,越担心就越会失去。只要把握住心,不用追逐,一切都是圆满的。
能欣赏别人优点的人是最快乐的,能改正自己缺点的人是最智慧的。
骄傲是修行的障碍,自卑也是。骄傲的时候往上比,自卑的时候往下比,心态就调整过来了。
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佛菩萨的化现,也是我们自性的显现。你认识到了,这就是觉悟。
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这叫知足。做到了知足,就是大圆满;活在了当下,就是大圆满。
一个人脸色的变化、情绪的变化都是正常的。若能对此理解和包容,很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
能够与佛菩萨相应的心是慈悲心,能够与众生相应的心也是慈悲心。
当你轻视众生的时候,自己的烦恼也无法断除。
当你妨害众生的时候,自己的违缘也无法断除。
光明和空性,都不需要向外求索,我们的内心当下即是。心回归自性时,一切都是自性。
我们念咒,最好是在大平等、大自在的状态中念。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境界,也要尽量打开心量,保持专注。心里清净、安定,才能跟咒语相应,才能开启它的能量。
利益众生并不一定是在顺境当中。能接受众生的怨恨和伤害,不生舍弃之心,才是最殊胜的利益众生。
一个人要真正成熟,必须要经历各种对境。修行的成就不是靠知识的积累,而是要在对境中磨练。
慈悲不是贪爱,更不是执着,而是从心里放下,同时也有帮助和关爱。放下,才有清净的善业。
与上师三宝相应最好的方法,是与他们具有同样的慈悲和愿力。
对于修行人来说,时间不仅是生命的流逝,更是解脱的机会。这个机会,只有珍惜才能真正拥有。
作为大乘修行人,内心应该稳重一些,坚强一些。心能保持稳定,保持平静,这才叫解脱,这才有圆满。
最可怕的业障不是生病、遭遇不顺,而是不愿意学修、不愿意念咒、不愿意精进起来。
想要今生成就,必须要有超凡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决心越大,成就越快。如果决心没有超过懒惰之心,愿力没有超过业力,是不会成就的。
当你计较太多的时候,对境一定是不清净的;
当你贪恋太多的时候,对境一定是不圆满的。
当你排斥的对境越来越多时,自己的世界就越来越小了。
清明时节,大家祭先思源,提起知恩、感恩、报恩之心,也应以此心面对一切众生。愿观音菩萨的柳枝抚摩一切众生,令其清净解脱!嗡嘛呢呗咪吽舍!
清净不在山林里,也不在佛堂里。能用心来主宰一切外境时,才有真正的清净。
即使是行小恶,也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即使是行小善,也会带来很大的快乐。
我们在遭受一些伤害的时候,实际是在成熟自己的果报。如果能平静地面对,这就是解脱;如果继续起烦恼,这就是轮回。
我们所经历的最大的不幸,莫过于让宝贵的人身空空而过。
对境并不可怕,被我们当真就可怕了;自性并不遥远,被我们分别就遥远了。
我们每天做各种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观察心、调整心?恒观自心是最殊胜的窍诀。
我们越了解空性,就越会打开心胸,进而就越会对众生发起慈悲之心。
一切佛法都是认识心的方法、调伏心的方法。哪怕你明白了一句佛法,能用来观察内心、调伏内心,也会得到无尽的法益。
自己生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如果能发大心,愿众生的痛苦都由自己一人承担,这样佛菩萨的加持就会融入进来,病情很快能好转,业障也会消除。
当自己信念特别坚定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包括成佛也是如此。
在所有功德里,利益他人的心是最殊胜的。在所有窍诀里,调整自己的心是最殊胜的。
加行是需要反复修的。你的境界越高,加行的内涵就越深。修成了加行的修法,念佛自然一心不乱,参禅自然明心见性。
世间的一切显现都是正常的,不要因之烦恼;外境的一切变化都是正常的,无需随之动摇。在安住的心上,才有自在,才有圆满。
我们之所以会有障碍,是因为内心不够坚强;之所以会有痛苦,是因为心量没有放开;之所以会有恐惧,是因为愿力不够强大。
对于一个菩萨来说,能帮助到别人,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有隐瞒过失的心,业障是不可能清净的;
有自私自利的心,福德是不可能圆满的。
当烦恼产生的时候,观察它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来处,没有实体,它存在的当下就是空性。这是解脱烦恼最殊胜的方法。
“我希望众生远离痛苦、具足安乐。”这样的一念心,也能产生无尽的福德资粮。
当我们有恭敬心的时候,傲慢不会生起;当我们有慈悲心的时候,嗔恨不会生起。让自己不断生起善念,是对治烦恼最好的方法。
断除烦恼一定会有困难,历经逆境一定会有困难,利益众生一定会有困难。在困难中若能精进、坚持,境界自然也就提高了。
为了摆脱轮回中一个又一个困境,我们从未停止过奔忙,任凭我执的枷锁掩盖了自性的光明。
学佛修行的过程中,经历一些坎坷,承受一些病痛,如果能转为道用,这就是重业轻报,可以让罪障迅速得以清净。
当我们伤害他人的时候,嗔恨已经出现在心里了。
当我们利益他人的时候,慈爱已经出现在心里了。
美好的假期,能给心灵也放个假吗?让它不追逐、不逃避、不贪执、不怨恨,安住于本来的家园!
我们为什么没有掌握空性?因为没有掌握缘起。诸法是空性,所以可以改变。真心善待他人就能收获善缘,认真修行自己就能收获善果,这就是缘起的规律。
很多人都想先完成世俗的追求,再把余下的时间投入修行。然而生命无常,贪欲无尽,一天天、一年年的时间都填补在贪欲的深井中,解脱的机会也随之消逝了。
痛苦是消除业障的机会,欢喜是积累资粮的机会。变故是了知无常的机会,人身是解脱轮回的机会。
有些事情换个角度就想通了,有些烦恼换个心态就消除了,诸法的本性是通达无碍的。
总是关心自身的安乐,就没有机会思维众生的痛苦;
总是关注他人的瑕疵,就没有机会去除自身的过失。
不要轻忽每一个起心动念!它是觉悟的机会,也是轮回的来源。
我们为什么很难超越对境?因为尚未放下自己;
我们为什么很难断除烦恼?因为并未深惧轮回。
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尽量别伤害对方,尽心尽力去保护众生,这是修行人应该做的。
没有畏惧轮回的心,再多的念诵也难以获得法益;
没有利益众生的心,再多的祈祷也难以获得加持。
从今天开始就进入萨嘎月了!萨嘎月是佛陀三大节日(诞生日、成道日、涅槃日)积聚在一起的日子,对我们来说殊胜无比!本月中如果大家更加能够止恶扬善,其功德会比平时增加十万倍,所以也是个净化心灵的好机会!
另外,这两年藏地各大寺院都在提倡将萨嘎月变成“素食月”,因此平时不方便吃素的人,本月里也应该尽量多吃素食哦!戒杀护生是每个佛教徒应尽的责任!“自己的一滴功德水若能放在大海里,也会变成整体。”这句话不要忘记哦!随喜大家功德!扎西德勒!
如果不忆念死亡,修行的时间很难找到;
如果不畏惧轮回,坚固的烦恼很难断除。
祈祷虽然有力量,行善虽然有功德,但都不如修无常。修好了无常,也就通达了空性。
与其等到业力现前时在痛苦中哀叹,不如现在就珍惜每一个行善断恶的机会。
功德是内心本具的,但不通过积累不能显现;
空性是诸法本具的,但不通过修持不能证得。
脆弱的肉体,有病正常;无常的人生,有事正常。在这些自然现象面前坦然,就是觉悟,就是解脱。
当你舍弃恼怒和害心时,很多违缘就化解了;
当你舍弃嫉妒和傲慢时,很多敌人就消失了。
修行不能等待!不在当下修持,怎么能获得未来的成就呢?
清净与不清净都是念,尘土和净土也是念。念一转,境就变了,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业障消了,本性光明自然会显现。
广阔的海洋是滴水汇集而成,雄伟的山脉是微尘积聚而成。所以不要放弃小的善,也不要轻视小的恶。
人们沉浸在五欲当中的时候,丝毫察觉不到烦恼的危险。欢乐转瞬即逝,而轮回永无止境。
我们的心有时候清净、有时候杂乱,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这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因缘。多种快乐的因,天堂就现前了;多种清净的因,极乐世界就现前了。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对境,才发现自己有烦恼、有业障。这时如果能忏悔、能转念,就是提升境界最好的机会。
大树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基。修行也是这样,基础的修法不牢固,不会获得高深的境界。
疾病是净化罪业的帮手,怨敌是修持安忍的帮手,困难是发起精进的帮手,逆境是生起出离的帮手。
当你内心不满足的时候,福报还没有圆满;当你内心有障碍的时候,智慧还没有圆满。
追求解脱的人,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人。因为他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缘分、每一个人。
精进并非是要繁忙地参加很多活动,而是把心转向脱离轮回的方向。
在能够积累资粮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空手而返;在能够消除罪障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需要在坐上观修,也需要在对境中磨练。对境是检验修行的考场,也是提升境界的助缘。
很多人修行都希望得到感应。你能够善待众生,众生也一定会善待你,这就是感应。你有好的感,必然会有好的应。
与人相处发生矛盾时,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考虑,这不仅是化解矛盾的方法,也是打开心量的方法,更是断除我执我爱的方法。
修行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尽职尽责、了缘了债、广结善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
遇见一些难以接受的人和事,其实是自己的分别心在作怪,是自己的心不平等。这个时候如果能转念,能清净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是断除执着最好的机会。
很多人都希望去除修行的障碍。其实障碍并非是指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能够让心散乱、放逸的,都是修行的障碍。只要自心坚定、稳重,就不会有真正的障碍。
什么叫大圆满?大圆满是一种心态,是要万缘放下。如果放不下,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得到法,怎么能成就大圆满呢?
今天是端午节,祝大家身心安康,自在吉祥!最近,国内外也有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很多众生都在病苦中煎熬,甚至在意外中失去生命。希望佛子们多修善法,多念诵药师佛心咒等咒语,把善根功德回向众生,平时也多多行持利益众生的事情!让我们共同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如果只看眼前,心态不可能开阔;如果只为自己,人生不可能圆满。
若是自己能修持正法,谁也不会影响你的成就。珍惜每一个修行的机缘吧!
做事要有做事的积极,遇事要有遇事的智慧,临境要有随缘的心态。
前行的修法是大圆满的基础。放弃了前行的修法,就等于放弃了佛果。
恭敬佛菩萨,却不恭敬身边的众生,也仍然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如果做不到不执着,就先执着善法;如果做不到无妄想,就起善的妄想。错误地“放下”,比实执更可怕。
出离不是断绝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而是不受对境的诱惑和牵引。心随境转是轮回,心能转境是解脱。
修行要观察自己的心,起初一个小时观察一次,然后一分钟观察一次,逐渐一秒钟观察一次,这样坚持下去,最后一刹那能观察一次,那时就已经成就了。
在无常的轮回中,把任何东西执为恒常,都是痛苦的来源。
认真对待每一个机缘,缘分来了不放弃,缘分去了不后悔,这就是圆满。
整个人生都是刹那无常、转瞬即逝,在这其中怎么会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呢?
当一个对境现前的时候,这个果报已经成熟了。如果再去执着、再去起烦恼,就又造了新的业,这就是轮回。
不足的都是心,心里有欠缺。如果心里没有欠缺,当下都是圆满的。
我们能力可以有限,但是发心不能有限。所有的功德、成就都是从心上产生的。
随缘是在心上,而不是在相上。有烦恼、有要求,就没有随缘。放下执念,才能随缘。
自己的相续只有自己能破坏,也只有自己才能保护。如果自己有智慧,任何对境都不会影响你的相续。
对每个众生都有一颗好心、一个好愿,这就是结善缘。常结善缘,这就是成就的方法。
一切显现都是自然的规律。你不随顺它,不跟它融为一体,这叫分别、执着。分别、执着了,烦恼痛苦就来了。
过去的不遗憾,未来的不追逐,现在的不放弃,这样才有心的解脱。心解脱了,才无所畏惧,无所不能。
空性的舞台上,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不虚的因果。精进地断恶行善,才是信解空性的体现。
所谓的清净刹土,到处寻找也无踪影。净土在哪里?在你转念之间。念转过来了,就是净土;念没有转过来,就是尘土。
希求佛法,不在于收集多少资料,而在于内心有多少改变。愿意改变自己,才是对法的尊重。
祈祷的力量来自真诚和无私。去掉了自私,加持就会源源不断地融入你的相续,使你当下成就。
"看破"不是厌恶世间、嫌弃众生,而是一种超越的智慧,一种放松的心态。有这种智慧和心态,才能积极地面对一切。
有些人在各种对境中都容易产生烦恼。其实,没有人和你过不去,是你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把心打开哦!
真正弘法利生的人,道心会日日增长。表面上是利益众生,实际上是成就自己;表面上是弘扬佛法,实际上是圆满自己。
修行难,其实就难在没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有坚定的信念,解脱、成就也许就在当下。
我们总讲认真、实在。什么叫认真与实在?心口一致叫认真;每个修法都能成为资粮叫实在。
我们求佛、修佛,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屋里。佛在智慧里,佛在慈悲里,付出奉献是佛的精神。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才能达到自然的状态;同样,人往高处走才能达到自然的状态。不执着,同时也要有追求。
修行要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向前。在每个阶段都有目标、有奔头,这叫次第学修。
我们在修仪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起分别,心态放松下来,去体会那种觉悟的境界,这样才能领受法的加持。
因缘合和而生的东西,都是无常的,不要执着。拿得起、放得下,同时也不会影响到自己心的平静,这就是大空性的境界。
最近几天河南发生了重大洪涝灾害,很多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让我们共同祈祷,愿水患早日消除,愿受灾人民及救援人员平安无恙,愿亡者永脱苦海,早生极乐!嗡 达咧 度达咧 度咧 娑哈!
修法的时候,身在坐垫上,心在身里面,边念边思维,不要再去想其他的,这叫活在当下。
无论是自度还是度他,智慧和方便都要具足。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不会有障碍。
面对自己的人生及将来时,我们应当充满信心。信心是一种觉悟,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是不会动摇的。若依靠自信,你一定能成就,一定能圆满。
有些人与自己合不来,一看就生烦恼,这对你来说都是魔的显现。如果能把他观为佛,让自己生欢喜心,这样你的心就清净了,也就得到解脱了。
心的觉性不是寻求而得,也不是造作而生,而是本自具足。即使你暂时没有认识到此觉性,它也从未远离。
打坐是要把心打开,而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心打开了,境界自然就显现了。
没有不可超越的对境,只有不够坚定的心。心是无形的,但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处处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切都会自在,都会圆满。
勇敢地面临可怕的对境,比长时间在顺境中修行,更能调伏自己的心。
所有令自己贪欲的对境、嗔恨的对境,其实都是由自心创造出来的。心不去分别、执取的时候,自然就从外境中解脱了。
我们做事情为什么经常遇到违缘?因为不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多考虑他人,才能圆满自己的事业。
佛法里讲的智慧,是一种圆通灵活的能力。若是有智慧,有些恶就会变成善;若是没有智慧,有些善就会变成恶。不要因为缺乏善巧而让自己产生压力和烦恼哦!
了解很多佛法,却不用来改变自心,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也是对人身的浪费。远离实修,佛法的功德不会自动产生。
不依靠基础的修法,不可能产生高层次的修证,基础打好了,佛法的一切功德都会轻而易举地得到。看起来最慢的,实际上是最快的。
时间是很宝贵的,尤其是对于修行人来说。你抓住了,它就是金子;你抓不住,它就是沙子。
我们之所以懈怠懒惰,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有佛性,能成佛。如果我们能精进地去除心灵上的垢染,佛性自然就会呈现。
看要看高处,抓要抓低处。只看低处,没有提升的空间;只抓高处,没有进步的阶梯。
念《金刚经》《心经》,不是要磨嘴,而是要磨心。把妄想分别磨光了,也就见性了。
佛是发现真理的人,不是改变真理的人。只是求佛,也不会改变因果,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只能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这不是有修行。能接受平时不能接受的,才是有进步、有突破了。
佛法讲“一切唯心造”,当心改变的时候,对境也就转变了,不好的对境也会变成好的对境。这就是转变因果。
上师瑜伽是让我们回归自性的方法,安住于本来面目的方法。所以不能用感情来修,而要以觉知来修。他的自性是法身佛,你的自性也是法身佛,本来就是一体的。能认知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相应。
我们修密法,自身就是坛城,自性就是佛,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境界哦!哪个法不是佛性的体现呢?
看自己的修行有没有进步,不是看在佛堂里心清不清净,而是看在对境中能不能圆融。
最难打破的牢笼是由分别心建造的。真正的轻松自在,都隔绝在笼子外面,当分别心泯灭时,它们就来了。
在执着自己的状态中,不可能开悟见性。所以利他心是很重要的,利他心直接对治了我执我爱。
能理解他人的烦恼时,自己的烦恼就少了;能赞叹他人的功德时,自己的功德就多了。
能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是一种智慧。能容纳他人的缺点,这是一种慈悲。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佛性不是呆板懒惰的,积极向上是佛性的作用。如果你不精进、不努力,佛性是起不到作用的。
心在哪里?执着自己的这个不是真正的心。把心融合到每个环境、每件事情、每个面孔中,才能看到真正的心。
我们有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其实这些情绪都来源于自己的心。喜欢的时候自己快乐,讨厌的时候自己痛苦,除此之外,能利益或伤害到谁呢?
一切境界都是内心反射出来的。清静的是自己心的显现,不清净的也是自己心的显现。如果能毫无差别地接纳,才是真正把握了自心。
我们拜佛的时候,不是要执着佛的像,而是要通过像去寻找真佛。向哪找?向内心找,慈悲心里有佛,平等心里有佛。
业障不在别处,自己心里总是不愉快、不安稳,这就是业障。把心态调整好了,乐观、积极、开放,业障也就清净了。
当你贪执一个事物的时候,它已经在变化了;当你厌恶一个事物的时候,它也正在变化着。令你心动摇的对境在哪里呢?
成佛是心要圆满。心怎样才能圆满?在每一件小事上积累,在每一个对境中磨练,让福德智慧不断增长。功夫到了,最终自然会瓜熟蒂落的。
很多人觉得没有时间修行,那是因为你没有把修行融入到生活中,没有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的心。
同修之间、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很多矛盾自然就能避免,关系才能稳定长久。
我们为什么不精进?因为没有相信自己能成佛。如果你深信自己有佛性,只要修行就能把佛性开显出来,佛的一切功德自己全都能得到,还能不精进吗?
傲慢太多,就提升不了自己;我执太重,就包容不了他人。
经常思维利益众生,你看谁都会顺心,到哪里都会高兴。心量如果不打开,痛苦是逃避不了的。
我们真要修行,就不要看着别人,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把恶念去掉,多培养善念,这才是对自己有益的。
我们内心为什么脆弱?因为把一切都当真了。当你知道诸法都是无常的、都是幻灭的,自然就看破了。看破了,内心才会强大。
我们用餐之前,先供养三宝,这是恭敬心;思维这是三宝的赐予,这是感恩心。在对境中转念,这叫积累资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境,都有自己的世界。你的心境是美好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当你心境清净时,业力也就清净了。
开心的时候不要太得意,痛苦的时候不要太消极。要在一切历程中,守护心的宁静。
心量放大,烦恼就少;眼界放宽,事情就小。一心求解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束缚。
业障没有自性,通过忏悔能消掉;资粮没有自性,通过修行能积累。通达空性的人,自然就能精进地消业积福。
不要遇见一点障碍就退缩,也不要得到一点功德就满足。保持坦然、积极的心态,才能不断前行。
若想见性,不要到别处求。在一切时、一切处当中尽量提起正念,尽量发善念,这是积累资粮。日积月累,资粮圆满,自然会见性的。
在一切显现法中,你跟它跑就是轮回,它跟你来就是解脱;你被它控制就是业力,你能主宰它就是方便。
想和别人结善缘,如果内心不善,结不了善缘。善恶都在心里,心改变了,才能改变缘分,改变命运。
我们修法、念咒,不是要磨破嘴,而是要磨破烦恼。烦恼磨掉了,咒语的功德就现前了。
观察心、调整心是修行的精髓。佛法只有用在自己的心上,才能起到作用。
目光足够长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问题;心胸足够宽广,就不会有放不下的事情。
修行不能只看眼前,但是要把握当下;不能只顾自己,但是要把握自心。
各位佛子们中秋快乐!在此一并感谢大家对我的生日祝福!由于疫情等原因,暂且不能和大家相聚,我也非常想念大家!大家只要心向正法,就是和上师三宝相应,就能得到加持。希望具信的佛子们都能珍惜修行的机缘,你们能够修行正法,乃至解脱、成佛,才是我生命最大的意义。祝福大家昼夜恒吉祥,善愿皆成就!
思维别人的过失,这是一种烦恼;思维自己的过失,这是一种功德。
不管在什么对境中,永远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永远保持宁静自在的状态,这就是有智慧的体现。
什么是修无常?吃饭的当下就要修行,工作的当下就要修行,闻法的当下就要修行,忙碌的当下就要修行。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现在哦!
想学佛,内心就要变得坚强。内心越坚强,离佛就越近。当内心无所畏惧,任何顺境逆境都能抵挡、如如不动的时候,你就成佛了。
解脱痛苦不是来世而是今生,圆满功德不是将来而是当下。只要能把功夫下在心地上,佛法的利益立即就能得到。
依止一位善知识,他的示现可能有愤怒的、寂静的,可能有赞叹的,批评的,什么情况都有。你都能接受,才叫获得善知识的摄受,才叫依止。
如果没有提起正念和善念,你拜佛、供灯、修法都不是积累资粮。如果能提起善念和正念,即使你在吃饭、睡觉、工作,也是积累资粮。若能恒时提起善念与正念,资粮很快就会圆满的。
顺从自己的烦恼,却与众生为敌,这样不可能有任何进步,也不可能获得安乐。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你跟他人相处的时候,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去接纳、帮助他人,那你就是观音菩萨,就能利益众生。
随缘的人不会失望,放下的人不会畏惧。慈悲的人不会痛苦,看破的人不会逃避。
我们为什么患得患失?因为在意果,而不在意因。去追逐结果只是徒劳,在因上努力才是智慧。
当内心自在的时候,外在没有真正的逆境;当内心解脱的时候,外在没有真正的困境。
在你嗔恨他人之时,已然打破了内心的宁静与安乐。这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同修道友之间,要满怀饶益之心,这样才能获得共修的加持,才能迅速成就。
面临困难甚至危害的时候,内心也能保持平静,这是真正的智慧。
解脱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能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一件事。心无挂碍,才能全心全意地位众生付出。
真正相信轮回的时候,才能一切放得下;真正相信因果的时候,一切才能想得开。
很多人喜欢听大中观、大圆满的境界,但是不愿意在生活中、工作中修炼自己,更不愿意利益众生,这样不可能证得高深的境界哦!
在果上患得患失,不如在因上谨小慎微。在轮回之中饱经磨难,不如在解脱路上披荆斩棘。
很多人修行时间越长,越没有惭愧心,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会对自己的业障和烦恼视而不见,不肯去改变自己,最后通过佛法也很难调伏。
一切众生,包括万事万物都一样,若能以真心来对待,就会得到美好的回报。
家人之间,彼此是最有缘分的父母众生,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处理家庭关系,所有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修行要随缘,更要惜缘。当下的修行机缘是最珍贵的,你把握住了吗?
要见性,要证得空性,不是要直接去找自性,而是要精进地修行、积极地生活,修善法、起善念、做善事,一直变化,一直进步,水滴石穿,最后自然会与佛性相应。
把众生装在心里,我执自然就破除了,佛的加持也自然就得到了。
造恶业的时候无所畏惧,行善法的时候瞻前顾后,以这样的心态修行,怎么能得到法益呢?
遇事不要心慌,要时时刻刻祈请上师三宝,相信上师三宝的加持力量,这样我们的心会就变得很勇敢、很稳定,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业障是从心中产生的,福报也是在心上圆满的。能改变心态、敞开胸怀,这就是止恶行善。
在因上要认真,认真才能进步;在果上要随缘,随缘才能顺利。
我们的身体是修行的工具,更是利益众生的工具,要珍惜它、保护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发菩提心,不能有贪心,这样生活本身也是积累资粮哦!
当我们遇到一些违缘或麻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接受坎坷,能积累经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觉得佛法不易得,容易获得成就;觉得佛法容易得,很难修行证果。
逆境是检验修行的试金石。能否用慈悲和智慧调伏自心、超越对境,是修行成败的关键。
学佛要学知识,更要把它转变成智慧。没有智慧的知识会成为精神上的累赘,有智慧的知识才能解决心灵上的问题。
真心地希望他人好,希望他人离苦得乐,这种真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所有的恶缘都能化解。
随缘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深信因果的人才能做到随缘。在因上精进、认真,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在一切对境里,都有一个很灵活的心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都能转为道用,任何时候能够让自己开心、快乐,这就是解脱的状态哦!
当我们在背后非议、诋毁他人的同时,就已经跟他接上了恶缘。因缘会和之时,果报就会显现。很多不顺和危害都是这样产生的。
学佛人在工作中也要竞争,但竞争不是打败对方,而是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具有在某个位置上利益众生的能力。
无论面对何种对境,只要你认清它,不执着它,从心里放下它,它就不会伤害你。勇猛坚定的心是需要在对境中磨练的。
学佛修行要轻松自在,但轻松自在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心甘情愿了缘了债,积极主动地积累善根。
艰难困苦之际要思维无常,志得意满之时更要思维无常。了知无常的人,才能有一颗自在的心。
想要解决问题,先要解决烦恼。烦恼消除了,人际关系也会好起来,处理问题也会顺利起来。
有的人说“我很实在”,于是说话口无遮拦,甚至出口伤人。真正的实在是一种祥和,一种圆融,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和影响他人。
拥有世间福报的时候,如果生起傲慢心,会成为解脱的障碍。此时,更应当思维轮回之苦,思维世间无常。
痛苦之时,愿一切众生离苦;快乐之时,愿一切众生得乐。能随时这样调整心,我执渐渐就断除了。
学佛不是用来逃避问题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把学到的这些佛理,在红尘当中运用,才会体悟得更透彻,感受得更深刻。
爱语能给人带来温暖,微笑能给人带来愉悦,礼让能给人带来方便,整洁能给人带来清净。这些优良的品行可以利益和感染他人哦!
一切变化是正常的,为之苦恼是不正常的。精进不懈是应该的,产生压力是不应该的。
咒语的功德很大,如果相续成熟,念一句就可以开悟、见性。我们念咒的时候,尽量把心量打开,让心定下来,去开启它的能量。
修法、念咒无论多少,都一定要有欢喜之心。有欢喜心才有精进,才能与正法相应。
一切显现都是心的化现。我们认识不到这个道理,所以一直在轮回里流浪。能明了自心、解脱于自心的时候,也就解脱了轮回。
我们的心没有稳定的时候。稍有人赞叹,就沾沾自喜;稍微有人诽谤,就闷闷不乐;得到一点利益,就得意忘形;遭受一点困难,就心灰意冷。把世间看淡一些,不要总是受这些无常法的欺惑哦!
当你能为其他众生着想的时候,心量就扩大了;当你能为一切众生着想的时候,觉性就显现了。
如果把对方当众生,无私地奉献和付出,哪怕是家人,这也是积累善根、积累福德。能在生活中这样修行,生活也能美满,资粮也能圆满。
佛的法身无处不在,佛的化身任运显现,所以只要专心祈祷,就一定会有加持。
修行人的根基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信心上。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就,这是利根者。当信心具足、心完全打开的时候,自己和佛没有距离。
讨厌别人就是讨厌自己,怨恨别人就是怨恨自己。因为这些分别念都是由自心发出的,最终也是作用在自心上。
对他人修安忍,可以熄灭自己的烦恼;对他人修布施,可以圆满自己的资粮。
利益众生在心态上不能有分别,但在行为上要随缘。把握好尺度,很多压力烦恼就不会产生了。
遇见任何对境,都不要害怕。耐心一点,忍受一下,它总有转变的时候。只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坚定地去做,一切都会好起来。
我们所学的法义,为什么和生活很难结合起来呢?就是没有明白一切显现都是心的反射。能安住在这个见解中,见性就很容易了。
“佛法难得今已得”。哪怕修持一句教言,不断调伏自心,最终也一定能成就。
念诵、持咒的时候,能忆念诸佛菩萨的功德,能一心祈祷,他们就成了你坚定信念、不动摇决心的一种助缘,这叫加持。
我们修行都希望消业。什么是业障?这些显现法令我们的心不清净,这就是业障。如果能时时刻刻让心安住,在一切对境中让心清净,业障自然就消除了。
修行不是要用神通提前知道一些事情,而是无论何时都能把握当下。能把握当下,还有什么不能把握的呢?
工作的时候,不是为了工资而做,而是真心实意地为众生提供方便条件,这样工资也能得到,福报也能积累,工作也能顺利,一切都能吉祥如意哦!
如果能从内心里什么都不要,就什么都有了。你敢放下吗?
我们修任何法都是为了让心能定下来。心定下来了,成为一心了,自性光明就显现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世界。能懂得这个道理,不为之起烦恼,这叫包容。
想要积累功德,就把自己放得低一些。
想要利益众生,就把自己看得淡一些。
发菩提心很重要,但是行菩萨道更重要。我们每天的行住坐卧都不离六度,才能成佛,才能普度众生,
把自己当做菩萨,来承担佛的事业,这是获得加持最直接的方法。
妄想、分别、执着是一切痛苦的根。既然想远离痛苦,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一切法门的根本是因果。有精进修行的因,才有断除烦恼的果。谁修谁得,机会在自己手里哦!
相信因果,就没有什么不情愿的事情;相信轮回,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事情。
起一个善念,就结了善缘;起一个恶念,就结了恶缘。想获得安乐与解脱,就要在当下调整自己的心。
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你会伤害众生,众生也会伤害你。如果有个开放的心态,你会利益众生,众生也会利益你。想改变众生,就改变自心。
能全面看问题,而不是仅从一个角度去考虑,这种能力叫智慧。有智慧才不会有烦恼,也不会有障碍。
发现他人快乐时,希望他更加快乐;发现他人痛苦时,希望他摆脱痛苦。经常这样转念,能消除烦恼,也能去除我执。
我们可以有世间的名闻利养,但是不能去追求这些。认真工作、生活,真心了缘、了债、了生死,一切都会吉祥圆满的。
真心或慈悲心,有一种吸引力,让人无法离开。有这些心,一定可以摄受众生、利益众生哦!
有形的资财今生都要舍下,无形的业力临终都要带走。多积累善根,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万事万物都在刹那刹那中变化,刹那刹那中生灭。当你接受无常时,心就彻底打开了。
重视死亡的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平时害怕死亡,临终才不怕死亡。
不嗔恨的人不会受到伤害,不贪婪的人不会受到欺骗。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断除烦恼。
想要做菩萨,就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让自己的相续变得清净,二让众生的相续变得清净。自利利他,这是菩萨的事业。
警惕小的烦恼,才会有究竟的觉悟;珍惜小的善行,才会有殊胜的成就。
想要见性,就多观察心;想要进步,就多调整心。不修心,就没有修行。
帮助他人的念头多了,助缘就多了;伤害他人的念头少了,敌人就少了。
一切境遇都是修行的对境,都是成就的助缘,通过这些才能成就、才能圆满。佛的境界是恒常的,没有不利益众生的时候。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什么是成就的障碍哦!
修行不要执着表象,更不要在对境中起分别。信念在哪里,佛就在哪里。把握当下,一切随缘,时时处处都是大圆满哦!
佛法不在外面;能让心清净、让心解脱的才是佛法。希望大家能够不忘初心,不离佛法,不失传承,多观察心、调整心,保持正知正念,认认真真工作,快快乐乐生活,永远不离三宝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