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 2019,共333条微博
有修行的机会,有发心的机会,有利益众生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不要错过。时间不等人,死亡不等人。
希望大家要用心来学佛。心哪怕稍微转变一点点,对你的人生也会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心态不转变,再怎么学也只是浪费生命而已。
帮助他人、利益众生要靠信念,要靠愿力。好好发心发愿,有坚定的信念,有清净的愿力,一切都会好,都会圆满的。
做一个表里如一的学佛人是最难的,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和靠近。应该时刻想到死亡,想到中阴身,想到来世,然后去做准备。临终时自己能把握住,能做主,那才是解脱,才是成功。
人有时心情不好,伤心难过想不通,看什么都不顺,好像人生没有希望了一样。其实这都是一种意念。把心结打开了,就变成另外一个世界了。
我们遇到自己认为不好的人或者事就害怕,一听到批评诽谤的语言就生气,觉得受到了伤害。其实没有必要。这都是检验自己心态的镜子,是不是有个平等的心态,这个时候才看得出来。
成就的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是不能不稳重;修行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但是不能不进步。当我们的烦恼用佛法也没有办法调伏的时候,解脱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一个菩萨为了度众生,也要面对很多逆境。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修行人,不愿意面对逆境,希望永远在顺境当中,永远开开心心,这也是一种过失。
我们遇到了大乘佛法,自己要珍惜缘分,坚定信念。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磨难都是成就的助缘。心强大起来了,没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
修行有顿悟也有渐悟。认真学修,也许有一天内外因缘和合,一瞬间就见性了。大家尽量去积累资粮、消除业障、培养信心,会有那么一天的。
人只要执着一种事物,就会受其影响,以致内心不安。在患得患失中,我们感受了太多的压力。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生活,不管要经历什么,面对的时候坦然迎接,结束的时候自然放下,过一个轻松而充实的人生。
草上的露珠虽晶莹却不可靠,
山间的彩虹虽绚丽却不可靠,
夜晚的梦境虽甜美却不可靠,
人间的享受虽快乐却不可靠。
人无法左右自己命运时,就是痛苦;心不停飘泊了无归所时,就是轮回。了悟诸法实相,不再受业力牵引,能左右命运之时,就摆脱了痛苦,断除了轮回。
结善缘、种善根要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点一滴中积累。若是能做到随时随地种善根、结善缘,依靠善根的力量,才能今生解脱,才能即身成佛。
我们闻法、修法的时候有佛法,生活、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佛法了,这不叫修行。闻思修,就是把佛讲的这些道理记在内心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生活上。能融入相续、融入生活的,才是佛法。
我们念诵仪轨通常是在无明、贪心的状态中念的,而不是在觉性和悲心的状态中念的。觉性是不迷惑,是对诸法的究竟实相明明了了;悲心是对一切众生有大爱之心。在这样的状态中念,才能感应道交、消除业障。
演员演戏,无论是演善人还是恶人,都演得形象、逼真,这就是缘起;但他们知道自己是个演员,正在演戏,这就是性空。因为有缘起和性空这两种智慧,所以演员内心就不会受到角色的影响,不会有烦恼、压力和痛苦。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场戏。
学佛人应该断除杀生,无论何时都不杀害任何众生。但很多人是初学者,有时候做不到。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你要下决心、做决定,在某些时间内不杀害众生,或者不杀害某种众生。虽然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断恶,但也是一种断恶,也能得到一定的福报。 
修法时应该边念边思维。念一个字提起一种正念,念一句增加一种智慧。如果你每次修法都能随着念诵思维观想,这样时时刻刻都在提起正念、增长智慧,这叫积累善根。
有的人说,修行要轻松、要自在,然后就什么也不做。这是一种误解。什么叫轻松自在?当你不执著三轮,三轮都能放下的了,这时才有轻松自在。并且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无论做什么,都是轻松的,都是自在的。
人身非常难得,暇满的人身更难得,但是我们都得到了,一定要让它具有意义。无论有多难,只要力所能及地发一份善心、听一句教言,不断地用来调伏自心,你的人生就有意义,最终一定能成就。
健康的身体会生疾病,美貌的容颜会变衰老。你能将一切变化都看得很自然,看得很平常,这叫开悟,也叫成就。
佛陀成佛之后,也遇到了很多违缘。佛讲,这都是他们前世的恶缘。但是佛成佛了,他即使找麻烦也无法伤害佛。佛以慈悲心对待他,他无法影响佛的事业。所以我们也要明白,尽量不要去结恶缘,不要去种恶因;恶缘成熟了,也尽量以慈悲心来对待,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谈朋友或夫妻一起生活,都是因为缘分而聚在一起。若是有缘分,就在一起生活,这样就可以了,不要太执着,否则你会很烦恼,会很痛苦。
无论是境界,还是一些修持的方法,当自己很熟悉时,往往会很执着,这个时候是很难放下的。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修道过程中的台阶,前前接后后,你要顺着这些台阶一级一级地往上走。如果不舍掉脚下的台阶,怎么能登上更高的台阶呢?
内心不贪是布施,内心不动是忍辱;内心不嗔是慈悲,内心不舍是救度。
在世间我们会面临很多事情,但是不要被欲乐牵引,不要被困难挫败,也不要被顺境诱惑。一切境界,都是修行上的助缘,都在教你放下,都在让你成就。
在与众生接触的过程中,自己的感恩心和恭敬心到位了,将善念激发出来了,这就是种善根、结善缘。
珍贵的人生在一年年流逝。在佛菩萨的陪伴当中,我们学会了太多,也改变了太多。今天是除夕,在与家人团聚之时,也让我们用心把佛法的吉祥带给他们!
伴随着声声祝福,新年来到了!作为佛子,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有意义的,迎新春、过春节也应该调整心态。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打开自己的心胸,耕耘自己的心田,调整自己的心态,完成自己的心愿!祝大家三轮清净、六时吉祥、诸事顺利、心想事成!
内心快乐,身体自然就健康;
愿意付出,家庭自然就幸福;
知错就改,周围自然就和谐;
心态端正,工作自然就顺利。
功德福报都不是向外求的。
学佛修行是要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无论是显得清净,还是显得不清净的,只要束缚、障碍了你的内心,使你的心不得自在,不得解脱的,都是要断除的。
修行上很多违缘都来自于家庭内部。与家人相处好了,他们不但不会给你制造麻烦,甚至还会帮助你、支持你;如果给家人造成了伤害,他们肯定会反对你、影响你。处理这些关系,要用慈悲与智慧哦!
当我们遇到一些顺境,或者得到世间福报时,应当观为彩虹一般,不能贪执。虽然这些名誉、地位、财富、权势显得非常有益,但其本性都是无常的。我们可以享受,也可以拥有,但是不能被束缚。
这个月是藏历正月,也是神变月,在此期间行持任何善法,功德均会成千上万倍增长。希望大家珍惜机缘,多多修法持咒,不要放逸哦!
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轮回的本质,没有真正感觉到苦,总是懈怠,所以在相续中没有产生佛法的功德。当我们对轮回生起迫切的厌离之心时,希求正法的精进之心也自然会生起,一切功德也会获得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举办为期七天的观音九本尊法会。在神变月中,这样共修的机缘非常殊胜,希望大家能尽量安排时间进房间修法,精进念诵,最好能完成九本尊心咒十万遍,中等完成六万遍,最少要完成三万遍。如法修持念诵,必能成就怀业,使身心自在安乐,福慧无碍增上。为了自己与一切众生的解脱,大家一定要珍惜每一次共修的机会哦!
虽然我们不能因为学佛了,什么都不管,但是一定要把修行放在最高的位置。也许你的工作、生活很重要,但是都不会比佛法、比修行更重要。有些人连这么殊胜的法会都不在乎,整天忙世间的琐事,跟朋友出去放逸。我觉得这是一种颠倒。
有没有功德,就看能不能对治恶念,对治烦恼。如果自己的恶念在减少,烦恼在减少,相续变得调柔、清净,这是具备功德的表现。如果烦恼依旧,恶念仍然很强烈,即使表面上看再精进,也不会有功德。
判断一个人是否见性,就看他是否有大悲心,能否帮助他人,能否利益众生,能否好好表法,能否把众生引导至善道之中。
不同的人,境界不同,心理状态不同,所以看待事物的观点也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缘分,各有各的福报,所以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也不必要求别人一定认同自己的见解,否则一定会烦恼的。
见到自己喜欢的人,脸色也会变得红润光彩,这就证明心的花也在开。若你对佛有欢喜心,见到佛时,心花就开了。心花开了,处处都是花,因为一切的显现都是自己自性的映射。
佛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超越的能量。但是我们学佛这么多年,却没有感受到佛的加持,说明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定,心被世间八法困扰着,一直在动摇,无法平静。所以要找到自己的问题哦!
所有的修行都要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都要在这种觉悟的状态中进行。比如念佛,在觉悟的状态中念,才能与佛相应。念咒也是如此。咒语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如果内心不觉悟,无法启动它的力量,对你还是起不到作用。
我们要把每天所吃的饭菜等,视为佛菩萨赐予的甘露。甘露是一种超越的能量,你的信念在,这个能量就在。以这样的信念吃,不仅能充饥,还可以消除很多业障,能对治我们内在的烦恼。这样吃饭多有意义啊!
我们是要努力,是要积极的面对生活,但未来如何,不要太挂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多做善事,断除恶业,将来是不会错的。这样一来,心里的担忧、恐惧就都没有了。然后时时祈祷佛,不离佛的光芒,在佛光的照耀下,成为一个自信而又开心的人,未来还怕不好吗?
我们现在并不缺少法,而是缺少对法的恭敬心和欢喜心。若是心态调整好了,很快就能把这些功德纳入到自己的相续中。积累功德不难,因为功德都是本具的。主要是我们的心发不出来,心的力量不够,所以无法启发本具的光明。
苦乐源于善恶,善恶来自于内心。能依照佛法调伏自心,也就开启了无量利乐的源泉。
现在很多人着急,想见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急越不行。只要好好地听佛的话,好好地去积累资粮,好好地去忏悔业障,你的相续不断成熟,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就会明白的。
我们说,“我要成佛!我要度化无量的众生!”好像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成佛就开心了,你开心了就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了,这就是利他心,这就是利益众生。你时时开心,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样你就是佛了。
笑容本应是我们的一种本能,但是现在都失去了。为了迎合世界强装欢笑,感化不了人心。心和心相交才有真正的能量。从心里发出来的笑,才有感化人心的力量。
我是第1位申请创建“【超话】达真堪布”→ 网页链接 的粉丝,还差9位,达到优先审核条件,助力创建人数越多,开通几率越大!大家快来戳这里→ 网页链接 帮我加快创建速度吧~
一个智者不会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用别人的错误来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给自己添堵。无论在何种对境中,心态都是平稳的,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很多人都担心修行会影响生活。如果修行影响了生活,恰恰是因为你没有把修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没有随时随地用修行来调整心态。
虽然我们经常发愿,但是发愿要靠积累资粮的。积累资粮越多,愿就实现得越快,仅仅靠发愿是难以实现的。
苦乐不在于外境如何显现,而在于我们的心如何看待境。心自在的时候,外境是不会有束缚的。
任何善念、正念,都是在心上安立的。虽然你的修行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然而一旦你的信心到位了,尘埃落定了,瞬间会见到本尊,瞬间会见性,所有的功德立即就会呈现。所以一定要认真、老实、坚持,这是成就的要诀!
观音菩萨在中土汉地化身为女相,是因为女子通常具有善良、柔和、体贴、乐于助人的品格。在经中,学佛的女人被佛称为“善女人”。如果能启发内心当中的大慈大爱,将是自己在节日中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
佛法和相续相结合了,相续才会有变化;相续有了变化,命运才会有改变。佛法似乎已经得到了,那么我们愿意改变相续吗?
在出世间方面,若能发出大乘之慈悲心,那是最殊胜的。若是不能,在世间也要有慈悲心,对身边的人也要有利他心。有利他心,自然就会有利他的行为。
佛法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明辨善恶;
众生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反观自心;
自己是一面镜子,可以用来查看得失。
修行人不应当很“佛系”,反而应当是精进的。精进不仅是指欢喜地念佛、修法,更是要积极地面对生活、工作。
今天不愿意改正毛病,不要指望明天变好;
自己不愿意调整心态,不要指望佛陀加持。
每件事的因缘都是错综复杂的。能从不同的角度思维问题,一切都是圆满的;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事物,一切都是顺利的。
若是有如如不动、了了分明的心态,你无论遇到什么对境,都不会受影响。即使有逆境出现,也都是如幻如梦的,更不会措手不及、心慌意乱,而是能淡定地去面对,智慧地去解决。 
我执好似牢笼,
牢笼由我建造。
何日解开束缚,
放飞笼中之鸟。
大家都会说“心净则土净”,但是谁的心清净了呢?心清净要经过漫长的修行,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后心才清净了。如果心不清净,不可能有清净的刹土。
在瓶子里积累水滴,一滴一滴增加的时候看不出来,但是积累起来的话,早晚会装满。功德福报也是如此。
佛法本身非常好,但如果你不用心体会,对你的利益不会太大。希望大家把心定下来,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体会佛法,才能生起智慧。
心里有贪求,外境就会有违缘的显现;心里有偏执,外境就会有魔障的化现。佛法是心法,解脱有办法。
修行的过程中,要尽量调整心态,不急不躁,安安稳稳,总有一天一定会产生功德、会超越自我的。当你心态真正放下的时候,也许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一下子都会生起。
学佛是为了得到智慧,这个智慧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你懂的换位思考,这就是智慧;你懂得广结善缘,这就是智慧;你懂得考虑来生,这就是智慧。
我们平时修行,要多亲近善友,如果修行上遇见障碍,或者心里有什么波折,他们也会鼓励我们,给我们打气,这样就能度过难关。但是现在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不但不鼓励,甚至还打击他,这样会让对方更没有信心,这是非常不好的。
发菩提心,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现在连学佛修行都是自私自利的,什么都抢。其实有时候,把好的机会让给其他人,也是一种修行。
信心从智慧中来,傲慢从无知中来。信心是成就的根本,傲慢是成就的违缘。
内心被对境影响的时候,就是你需要转念的时候。内心被烦恼控制的时候,就是你需要修行的时候。
修行人尽管身处红尘,心难寂静,但只要能了知取舍之处,精进行持,也完全能够越过烦恼的业海,获得究竟的解脱。
对自己的要求如果太急迫了,也是不好的。“我一下子就要改变,我一下子就要见性……”这是不可能的。慢慢积累,慢慢磨练,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最终会有水滴石穿、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利益他人的时候,自己内心不会被烦恼染污;不管结果如何,也不会贪执、怨恨、傲慢,这才是大乘修行人。
傲慢是从我执中来的。如果没有对自我的执着,没有傲慢的心态,自然就能尊重他人,那么所谓的和谐自然会现前。
诸法的自性,不会因为你的烦恼而动摇,不会因为你的爱执而动摇,它是远离分别、远离造作的。当你放下、当你寂静的时候,它自然就现前了。
昨天,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30位消防队员和救火群众被烈火吞噬,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希望各位佛子能够念诵“嗡嘛呢呗咪吽”和阿弥陀佛圣号回向给他们,愿他们往生极乐,永脱轮回苦海!
一心一意帮助、利益他人,自己的善根福德一定会圆满的。这是因果无欺的力量。你知不知道、相不相信,都是如此。
消业和积福好像人的两只手,没有两只手不能摆脱困境;顺境和逆境犹如人的两只脚,离开两只脚无法到达顶峰。
清明时节,扫墓踏青,追思先人,缅怀亲故。此时,不如多念几声佛号,多诵几声心咒,多摇几圈转经轮,多供几盏明灯,让佛法的功德遍布虚空法界,止息一切苦难,饶益一切有情。
把众生当做儿女,你的修行才有动力;把烦恼当做敌人,你的斗争才有价值。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心除了思维善法以外,放下一切,才能顺心如意。放下不是不做,而是做的同时不违背善恶因果,不违背缘起规律。
除了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要有多余的担忧。因果是世间唯一的法则,永远不会错乱的。
当你心里不攀缘的时候,缘分是躲不开的;当你心里有舍心的时候,福报是舍不掉的。
把自己位置放得太高的人,容易受委屈。放低姿态,放平心态,很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把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施舍给众生,直接就可以断除对身心的贪着,这是对治我执的最好的方法。想证得空性,就这样修行。
执着人、执着事、执着某种观点,都是产生痛苦的因缘。会转念、会换位思考的时候,才有轻松愉悦。
表面上煞有其事,内心却顽固不化,对别人的毛病一清二楚,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样修行到海枯石烂也不会成功。
每晚就寝之前,都回顾一天的所为,是否做了违背菩提心的事情。如果有则忏悔,如果没有则回向,这样不断调整,才能使佛法融于自心。
别人欺骗、侮辱你,仅仅是他自己在造业。这个时候你生起了嗔恨心,才是对自己的伤害。
认为学佛不能执着,进而认为自己不需要修法、不需要持戒、不需要念诵,这本身就是最可怕的执着。
有的人一天也不愿意精进修行,却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上师身上。这并不是信心,而是懈怠懒惰的表现。解脱要依靠上师,但并不是依赖上师。
没有勇气断除烦恼的人,必然要长久忍受烦恼的摆布;然而当你决心抗衡烦恼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烦恼本来就没有束缚你的能力。
仅仅依靠三宝,或者仅仅依靠自己,都没有办法成就。依靠对三宝的信心闻思修行,自力与他力合二为一,才能感应道交。
一间屋子,哪怕黑暗了千年之久,只要一束阳光照进来,黑暗也会立即消失。我们的相续也是一样,只要智慧照进来,业障当下就会消融在法界之中。然而,难的是我们打不开这扇心门。
很多人想弘扬佛法,但是自己不开心,怎么帮别人解脱?自己放不下,怎么能让别人自在?当你把自己融化在佛法当中的时候,有缘众生自然就来了。
随缘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是在修行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时,还是应该认真取舍因果,谨慎言行。否则,永远处在“随便”的状态当中,这将是堕落恶趣之因。
我们的家人也是众生的一部分,用慈悲心去面对他们,为他们付出,才能感化他们。这样才可以了缘了债,才可以解决问题。否则都是冤亲债主,你越给,他要得越多;你越付出,他越贪婪……这也是一种轮回。
如来藏光明,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一切众生未来都可以成佛。一旦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自然就能以感恩心、恭敬心对待众生了。这样的话,还有什么违缘障碍,还有什么烦恼痛苦呢?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些道理,却把学佛修行当作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烦恼是最容易对抗的,因为它没有手脚、没有智慧、没有能力;烦恼也是最难对抗的,因为它就生长在自己的相续中。当你敢于用佛法改变自己的时候,才能从烦恼的奴役中解脱出来。
所谓的“佛系”,并非是学佛人对待现实的正确态度。对一切责任不逃避、不放弃,对身边的众生坚韧地真诚善待,对未来勇敢地发心发愿,这样修持,最终才能变成佛。
自己造过的业,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总有一天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但是当善业的力量超越了恶业的力量时,先报善业,不报恶业。所以大家要利用生命的每一刻来行持善法哦!
修行人的根基和福报不同,发心可能会有差别,有的略微狭隘,有的非常广大,但是都应该存利他心,应该做利益他人的事情,这样自己才会趋于圆满。
有些人的嘴完全处在放逸中,特别爱说话,不懂装懂,信口开河。有时候挑拨离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说妄语,口业特别重。若是这样,还不如少说话,不要扰乱自他的的相续。
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目标和方法,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在此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对境,都尽量去调整心态,遇到魔力或不愉快的事情时,要转为道用:这都是佛的化现,也是上师的化现,是让我认知自己、超越对境。若能这样想,就会轻松地战胜魔力,也可以从对境中解脱。
凡夫的我执特别强,自我的观点特别重,都觉得自己是最完美的,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于是,就总有很多看不起的人、看不惯的事。内心很多烦恼痛苦都是这样产生的。
“五一”佳节来临,春天即将离去。假期之间,可以放松,但是不要放逸;可以休息,但是不要懈怠哦!
人为什么活得辛苦?就是因为妄想特别多。若是好好取舍因果,一切自然就会有。若是不断恶行善,你想的再多也没有用,该来的还会来,该走的还会走,你是无法左右的。
我们在世间总是会遇见一些不喜欢自己的人,给自己制造违缘的人。但当你真正能超越自己,能左右自己的心态时,一切都会改变,别人自然就会喜欢你、帮助你,进而能圆满世出世间的一切成就。除了改变心态,其他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自私自利是痛苦的根。你越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内心的痛苦就越多,遭受的灾难就越多。反之,你能勇敢地发心发愿,愿力一旦生起来,就会超越业力,业力自然就消失了。
佛法是万能的,运用智慧和慈悲的能量,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暂时解决不了,说明还是智慧和慈悲不够,应该继续精进哦!
人品高尚、做人厚道,这是一种信号。有这种功德,不用宣扬,周围的人自然就能感受到,自然就喜欢他,自然就想帮助他。不去种善因,反而嫉妒别人,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
心被世间八法困扰的时候,不可能安住下来;心不安住的时候,不可能领纳到佛的加持。耽着世间利乐,和解脱是相违背的。自己要确定好目标哦!
如果你把心量打开,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用心去做每一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你所承担的一切,把你的服务对象视为父母众生,真诚对待,你就会得到无比的快乐。
猫儿出现,老鼠自然跑掉;太阳升起,黑暗自然跑掉;菩提心生起,业障自然消掉。
随喜是对治嫉妒的方法,也是战胜我执的方法。如果你能真心做随喜,说明你已经战胜了自我,这时你的开心快乐是恒常的。
今天是佛教传统节日——浴佛节,同时也是国际母亲节。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母亲诞育了一个不同凡响的生命。婴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时,鲜花为之洒落,九龙吐水为之沐浴——这就是悉达多太子的降生。今天,我等众生也诚敬礼拜太子佛,为之沐浴,感念佛尊降世度化之恩德!
从今天开始,实修中心举办为期七天的极乐法会。极乐法会是我们每年第二个法会,专门通过《阿弥陀佛修法仪轨》修持往生四因。念仪轨的时候,我们的心要专注。心专注在仪轨上,心中的净土才能显现出来。法会期间,大家尽量安排时间到讲堂和僧众一起共修,最好圆满10万遍阿弥陀佛心咒,时间不够的话也可以圆满6万遍、3万遍哦!
净土是在智慧中呈现的,莲花是在慈悲中开放的。如果当下这个极乐世界你感觉不到,十万亿国土之外的那个极乐世界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想获得成就,从反省开始,从忏悔开始。懂得反省,懂得忏悔,才有希望得到加持。
在修行的过程中,有的人也许会受到一些魔力的干扰,动摇了心性。但是如果能保持身口意的清净,恒常祈祷上师三宝,也不会让魔力有机可乘的。要护念好自己的相续哦!
佛教讲无常,这并不是悲观。把每一刻都做为生命的最后一刻,随时为死亡做准备,活在当下,这时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才会获得自在。
学佛人应该有自控的能力,纠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总是随着境转,跟着别人跑。别人起烦恼自己也起烦恼,别人放逸自己也放逸,这就太愚痴了。
不要以为自己有什么修行,看看你是不是从心里认为极乐世界和地狱没有什么差别,住在宫殿和关在牢里没有什么差别。如果您心里真的这样想,就可以了。这是成就的一个标准。
随时为死亡做准备,才能随时自在;随时为众生做奉献,才能随时解脱。
世间的名闻利养,在对境面前都是草做的矛,不能降伏相续中生起的烦恼,不能熄灭内心燃烧的痛苦火焰。明白这个道理,进而放下对世间的执着,这就是觉悟。
以忏愧心去改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业障才能消掉;以欢喜心去学别人的优点和功德,资粮才能圆满。
一分钟虽然短暂,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每一分钟都虚度,生命不可能充实。
情绪是一时的,解脱是永恒的,不要因为情绪的起伏而动摇解脱的决心。为了面子而舍弃修行,是最大的损失。
心随着外境动摇,外境就会成为增长烦恼的因缘;心不随外境动摇,外境就会化为解脱成就的助缘。执着、放不下,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
在对手面前,才能了解自己的缺点;在挫折面前,才会生起对世间的厌患。敢于转变心态,才能把握住修行的机会。
修行人也要修一些属于世间的禅定,比如无想定,但这仅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心,而绝不能将其视为究竟的境界。如果你沉溺在禅定的境界中,把一些觉受和神通当做成就,会毁了自己的修行。
能把握每个当下,才能把握整个生命;能珍惜每个缘分,才能通往究竟解脱。
我们发心的时候,范围要大,遍及一切众生;行动的时候,范围要小,从身边有缘的众生做起。否则,所谓的度化众生也是空中楼阁。
今天是国际儿童节,祝所有的小佛子节日快乐!孩子的心是最清净的,最容易跟佛菩萨相应。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要用佛法指引自己的未来哦!
人是容易受影响的。亲近善友,远离恶友,这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和修行的进益,都有极大帮助。
不管有没有回报,自己都要付出;不管别人态度好不好,自己都要善良。修行不是装给别人看的,是要做自己的。
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佛法,处处都能找到快乐。先让自己开心,然后用阳光的心态去感染别人,工作自然会顺利,生活自然会美满。佛法里所谓的精进,也即是对善法的欢喜。
哪里有佛,哪里就有魔,我们修行也容易受到内外密魔力的干扰。所以要多祈祷三宝、多祈祷本尊护法,严防死守,这些违缘才不会趁虚而入。祈祷很重要哦!
一个愚痴的人,通常不能忍受他人拥有成就、得到利益,甚至自己内心痛苦;一个有智慧的人,会通过随喜赞叹的方式积累善根,并且让自己心情愉悦。
每逢端午佳节,人们都通过挂艾草、吃粽子等方式祛邪避恶、安养身心,同时也追思先贤,祭祀祈福。我在此祝福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吉祥安乐!今天也是高考的日子,同时也祝福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都能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考出好成绩!
修行要争取,不要等待。抓紧时间明白佛理,抓紧时间消业积福,抓紧时间改变相续。把每个小时、每分钟都好好利用起来,才不会错过今生这个解脱的机会。
现在得法容易,但是有成就的人非常少,就是因为不懂得珍惜。觉得自己得到了佛法,实际上没有。求法要以坚韧忍不拔的毅力,要诚心诚意。求法的过程越艰难,你才越珍惜;你珍惜了,成就也就快了。
大乘的修行,应该是增强内心的力量,越修行内心越强大,越不怕事。怕对境、怕承担责任,这不是菩萨的心态。
真正的佛法是无量无边、平等无分别的,但是我们要从中获得利益、获得成就,取决于自己。自己的善根有多少,你得到的佛法就有多少。
修行起初,要执着善法,去对治恶念,这是个必要的过程。若是直接一无所执,谁也做不到。修行的层次越高,取舍善恶的标准也越细。最后对法的执着都要放下,但是放下也不是放弃,在放下的同时也是精进的。
我们在有能力、有机会的时候,能多付出就多付出,别懒惰、别懈怠。因果面前,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任何善因都不会浪费的。
不管是自己修行的路上,还是弘法利生的路上,都不能离开祈祷;离开祈祷会产生违缘障碍。祈祷,也就是让自己信念不动摇,信念的力量不可思议。但是散乱的心没有力量,没法战胜违缘,驱除障碍。虔诚的心、专注的心才是有力量的。尽量去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吧!
按藏历,今天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和涅槃日,并且是在萨嘎月期间,非常殊胜!大家一定要多修持善法,多念释迦牟尼佛心咒并忆念本师佛陀的功德哦!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但是不能在贪欲、放逸的状态下吃,而是要以恭敬心、感恩心来吃,这样吃饭就是一种修行。虽然这个方法大家都知道,但是这样去做了吗?
水面有风吹过,涟漪自然生起;而风一旦停止,水面自然平息。平息的水面犹如禅定的心,风则如同烦恼。我们想获得禅定的状态,但是有烦恼的扰动,相续难以平静,唯有通过受持戒律,才能对治、降伏。戒定慧是有次第的哦!
相比发愿度化众生,更难的是饶益身边的有缘人;相比学到佛法知识,更难的是用佛法来衡量自己。
放下自利,功德自然圆满;放下自我,真我自然显现。
一件事情我不在乎、不去做、无所谓,这叫不随缘。随缘是一种觉悟的心态,你懂得缘起缘灭的道理,懂得一切法都是观待假立的,自然就随缘了。
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身体。再坚固的机器也有坏的时候,一个肉体,哪里有结实的、坚固的?老了、病了,都是正常的,死更是正常现象,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了脱生死了。外面的变化,身体的变化,都不影响你的心情,这叫大自在。
福德圆满唯一的因,就是利他心以及利他的行为。这种利他心,不仅指大乘佛法里讲的利他心,世间也可以有利他心。若是有利他心,所获得的福德是不可思议的。
空性不是消极,是要你不去执着显现;随缘不是躲避,是要你不去执着结果。
佛在经中说过:在所有佛法的修行中,修无常是最殊胜的。我在此也劝诫大家:时时修无常,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
大家一定要珍惜每一天的闻思修。生命也是无常的,环境也是无常的,不要让未来面临死亡的自己追悔莫及。
一切佛法都是利益众生的,能给众生带来快乐幸福,能保护相续,令心安宁。当你的心灵不安宁、不清净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佛法。
向佛菩萨祈祷,重在虔诚。虔诚之心是无私的、无条件的——我就是喜欢、就是相信,别无他想。而有的人祈祷是有条件的、求回报的,这样无法跟佛菩萨相应。因为佛菩萨是无私的,而我们是自私的,相反的两种心怎么能相应呢?
我们都想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做好自己。怎么做好自己?不要被贪嗔痴牵着走。因为贪嗔痴都不是本具的,都不是你的本来面目。
一个普通的人,命运是很难改变的。一生中要经历什么坎坷,要感受什么苦乐,都是注定的。除非有修行,可以断恶行善、转变因果。所以我们不要操没有用的心,应该想想怎么精进、怎么修行,这才是有价值的。
佛法是奉献,佛法是放下。当你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的时候,智慧是不可能打开的。
我们努力去工作,去了缘了债,这本身也是修行。该做的事得做,但是心里不要有欲望,这样你内心就是快乐的、轻松的。因果丝毫不会有遗漏,即使你没有欲望,该有的也一定会有。
近日来,四川长宁、宜宾多次发生地震,很多人家宅倾毁,甚至痛失亲人。时逢末法,身处五浊,我等众生多临苦难,绝少安乐。祈求阿弥陀佛慈悲接引亡者,祈愿生者平安健康,祈愿救援人员顺利如意,祈愿众生恒念无常!
前生积累的钱财无处寻找,业障却紧紧跟随;前生养育的子女无处寻找,果报却紧紧跟随。
所有的压力,都是从我执我爱当中产生的。当你爱众生的时候,压力自然就消失了。
修行,就是为变化做准备,为逆境做准备,乃至为死亡做准备。能够以觉悟的心面对一切,就是成就。
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贪心太重,欲望太高,没有一个安定的心态,没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贪欲是心灵的障碍,遣除贪欲,才能轻松自如地面对人生,取得更大的成就。
和我们生活中面对的琐事相比,生死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生死之事解决了,暂时的问题自然也会迎刃而解,一切违缘障碍自然就会消除。但是没有一定的成就与修行功夫,是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的。
你能行善,自然就能获得快乐,不用特意追求;你能断恶,自然就能摆脱痛苦,不用特意逃避。相信因果的人,永远都有办法。
善恶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你的发心和动机是否强烈。越强烈,引发出来的力量越大,境界的提升也越快。障碍我们成就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心。
我们的身体、寿命是无常的,即使你为他付出再多,他也是无常的。用他多修善法、承办解脱,才是永恒的利益。
对一个渴望解脱、希求圆满佛果的人而言,去掉自私自利,断除我执我爱,是当下最迫切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更紧要,解脱暂且是与你无缘的。
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做佛的弟子,而是在做佛的主人——“佛,过来加持我!菩萨,过来保佑我!”不是把身口意供养佛菩萨,而是让佛菩萨把身口意供养给我们。这样能得到佛法吗?
我们之所以会有障碍,是因为内心不够坚强;之所以会有痛苦,是因为心量没有放开。只要有愿的力量,就能超越,不会有痛苦的;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当下就是解脱,不会有障碍的。
所谓忏悔,就是给自己留点空间,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别把自己想得太大,别把自己填得满满的。
真正的寿命无常,不是悲观地等待死亡,而是从现在开始,分秒必争,不等待、不拖延。这也是佛教的人生观。
我们平时可以在对境中考验自己,不要逃避对境,也不能陷进去,要去面对它,保持觉悟的状态。看看自己是否有定力,是否有足够的觉悟。
虽然我们每一座修法的时间都很长,但是只要身临其境,让自己进入那种状态、境界里去感受、体会,一定会法喜充满。否则一定会麻木甚至厌烦的。
我们想要内心强大,必须看透事物的真相,看淡世间。在你非常执着、在乎的时候,内心是不可能强大的。
我们是人类,是群体动物,如果自己想圆满、想成功,就要考虑他人的利益,要去付出,帮助他人。若只想着自己,最终受到伤害、遭受损失的肯定是自己。
在生活中落实佛法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真能把佛法落到实处,家人不可能不理解你,更不可能障碍你学佛。
真正想获得佛法的智慧,积累很重要。我们暂且不要去想结果,先积累资粮。你积累的资粮够了,到时候你自然就会见性,自然就会开悟。
住在城市里的人欲望高,要追求的东西也多,内心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因为你把物质看得太重、把利益放得太大,内心自然就缩小了。
我们是要度化众生,但也不要太着急,不要太攀缘。当你真正发出菩提心的时候,你的能力自然会有的,助缘自然会来的。
当你执着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你的心,你随时都会被他伤害。当我们执着轮回之时,也是如此,永远都是被动无奈。明白这个道理,才能放下。
佛教所讲的舍弃今生不是消极,而是应有更大的理想,更加努力之意。今生很短暂,但是我们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去承办无限的利益——永恒的安乐与解脱。
我们不要着急开悟,不要着急成佛,应该着急积累资粮,因为成佛是资粮圆满的结果。从今天、当下开始积累资粮,给别人一个帮助,给别人一个方便,随时随地积累,这都是我们能做到的。
将一切观清净圆满,才能让自己开心。和弥勒佛一样,在一切处、一切境、一切事中,能保持心情愉快、感觉快乐,你就是佛,你就成就了。否则即使懂得再多,还是跟普通人一样,沉浸在烦恼痛苦之中,还是没有真正的修行。
一个大乘修行人,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菩萨来保护我!佛陀来保佑我!”内心要勇敢一点,应该有一种肯担当的心,否则永远无法提升自己的境界。
懂得了无常,内心才能安稳;看淡了外境,内心才能强大。
放下不是不修善法,而是要修无漏的善法;看破不是离开世间,而是要离开对世间的贪恋。
佛法无所不能,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的心始终是散乱的,所以没有力量。如果我们能够专注、有决心、有定力,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大乘修行人不是要获得什么,而是要舍弃所有的一切,我们要的是这种心态、这种魄力,让心变得坚强。有这样的心才叫菩萨。
把利益看得很重的时候,利益的纠葛无法远离;把自我看得很重的时候,自我的局限无法突破;把今生看得很重的时候,今生的束缚无法摆脱。
认识自己比了解他人难,拥有智慧比学会知识难;直面对境比打坐修行难,放下今生比拜佛烧香难。
昨天下午,强台风导致永嘉堰塞湖决堤,已导致22人死亡,还有百余人被困、失联;晚间,浙江临海的特大洪水也使很多人面临生命危险。此外,近日来国内以及世界上也有很多地区遭遇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希望所有的佛弟子都能真诚祈祷,愿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免于一切苦难,平安喜乐!
修行就是修心,但修心是很难的。必须随时随地提起善念、提起正念,积累善念、积累正念,才能改变心态,完善自己的人生。
最能束缚我们的,并不是社会的环境,而是我们对世间的偏执。最能打败我们的,并不是人生的压力,而是我们对烦恼的妥协。
不能磨练自己的人,注定停滞不前;不能约束自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
修行从自身做起,不要总看别人,需要反观的是自己。修行从当下做起,不要明天开始,需要把握的是当下。
如果一个人的起心动念都是“我”:我的住处,我的饮食,我的朋友……即使你在清净的道场,也无法感受到清净,因为你把自己的心封闭了。打开心门,才能体会到清净,心净则土净。
自在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境界,但前提是要破除我执。有我执的“自在”,仅是放逸而已。
要超越自我,必须断除贪欲。有贪欲不可能摆脱世间的磁场,不可能离开轮回的引力。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法可以遍含一切法,一心可以映照一切心。众生之间,有缘分可以互相影响,互相利益;若无缘分,各有各的世界,各有各的观点,也不必强求,更不必相互束缚。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昨天由于汶川的暴雨、山洪、泥石流,又有4人遇难,十余人生死未卜。真心祈愿亡者得佛接引,永离轮回之苦,也希望大家能够生起对生命无常的正念,珍惜每一天,把握每一个修行的机会,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如果不懂得轮回与因果,你所理解的无我与空性也是不正确的;如果不证得无我与空性,你所理解的随缘与自在也是不正确的。
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处在什么环境中,都一定要相信佛就在自己的头顶上方,以清净之念,心无旁骛地去祈祷。若能恭敬虔诚地祈祷,可以解脱一切罪,遣除一切违缘。信念有多坚定,加持就有多大。
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要有高尚的行为;想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要有稳重的人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要有广大的愿力。
离开智慧,知识的积累会变成解脱的障碍;离开慈爱,科技的发展会变成人类的灾难。
作为一个修行人,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到:一是护持好自己的相续,二是护持好他人的相续。对于大乘佛子来说,后者甚至更为重要。
哪怕做一星半点的布施,也要远离自利的心态,远离追求名声、追求回报等念头。布施是为了放下自我,而不是要增加我执。
对吃喝有欲望,对修法没有欲望;对睡觉有欲望,对打坐没有欲望——时间就这样白白地过去,我们依靠什么成就呢?
食物吃多了不能消化,会变成疾病;佛法学多了不能运用,会变成障碍。知道不是得到,做到才是得到。
密勒日巴尊者说过,“走破了鞋,不如坐穿了垫。”把过多的精力用来到处求法、朝拜,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精进地闻思修。功德不是求到的,解脱更不是。
弘扬佛法不一定要讲很多佛理,只要你把快乐幸福、自在解脱的状态修出来,别人看到了,自然就会对佛法生起恭敬心和信心,并跟你学修。能这样表法,就是救度众生。
在我们保持正念、一心祈祷时,佛菩萨在我们头顶上方;在我们灰心失望、悲观无助时,佛菩萨仍旧在我们头顶上方。他们绝不会舍弃众生,就像大海不会离开波涛一样。
内心脆弱时,对境是阻碍;内心坚定时,对境是助缘。
我们发心利益众生就要付出。在付出的过程中,不断破除我执、放下自我,用众生填满自己的世界,才能收获圆满的人生。
当你放下的时候,不用放弃一件事,也不用放下一个人,一切都可以圆满;若你放不下,无论怎样努力,总会有缺憾,不会有圆满的时候。
善业虽小,不积累不足以圆满资粮;分秒虽短,不珍惜不足以成就人生。
你觉得满足的时候,就是你需要精进的时候;你受到影响的时候,就是你需要修行的时候。
修禅不是要控制心、压伏心,而是要让心在不改造、不拘束的状态下自然安住。但是这种自然安住的状态,必须要以戒律为基础。如果连居士五戒都不能受持,也不可能得到任何禅定的功德。
越是烦恼重的人,越需要学佛,因为佛法能对治烦恼;越是福报小的人,越需要修行,因为修行能积累福德。
能够给自己创造学法修行的机会与条件,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能够把家里变成寂静处、把家人变成善友,这本身就是一种解脱。
值此中秋佳节,首先感恩大家对我生日的祝福!大家精进闻思修行,用佛法改变相续,这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也希望大家能够用佛法利益身边的有缘众生,让生活工作圆圆满满,让内心变得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光明、纯洁、自在!
当你逃避的时候,一定没有放下;当你空虚的时候,一定没有出离。
很多人为了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吃很多营养品。其实真正的营养品是佛法,若是心不清净、不健康,身体也不会健康的。
遇到正法不容易,不能轻易地放弃。如果自己根本没意识到,这就是心魔。一些严重的心魔在当下根本觉察不到,自己却觉得是对的。当你破坏缘起、失去机缘的时候,也许已经迟了。
为了解脱、成佛,我们经历一些灾难或者痛苦是值得的。其实,我们要的是这种心态,这种精神。如果你能有这样坚韧不拔的精神,有清净无伪的愿力,就不会痛苦了,也不会有障碍了。
心束缚的时候,一切都会变成你的障碍;心打开的时候,一切都会成为你的助缘。我们在轮回里已经感受过太多的痛苦,还不想解脱吗?
一位具德的上师,对你的一切要求,对你的一切安排,都是在摄受你,利益你。但是放下自我太难了,所以总是领受不到加持。
观察一个人是否有修行、是否有境界,可以看他对微小的恶业是否注意防范,对微小的善业是否乐于奉行。
虔诚和迷信是不同的。了知佛的慈悲和智慧,相信佛在你的头顶上方,对此深信不疑,并生起无限的欢喜,这就是虔诚。
能把逆境转变为成就的资粮,能把困难转变为解脱的动力,这是有修行。
我们打坐修法时,要么内收,没几分钟就晕沉了;要么外散,心跑到别处去了——总是无法进入状态。其实这就是违缘障碍。如果能一心祈祷上师三宝,就可以遣除违缘哦!
能处处为他人着想,就是慈悲;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智慧。
用佛法衡量自己的减少烦恼的方法,用佛法衡量别人是增加烦恼的方法。
得不到佛的加持,并非是与佛距离遥远,而是我们没有一颗宁静稳定的心。只要水面平静,再高远的月亮也能呈现倒影。
修行虽然是修来世的福报乃至解脱,但是不用智慧解决今生的烦恼,来世也不可能凭空获取功德。只有把握住现在,未来才可期寄。
和世间的忍耐不同,佛教的安忍并不是退缩,更不是伺机报复,而是在提升自己的境界,增长自己的资粮,培养对众生的慈悲之心。有智慧的安忍,不仅可以化解宿世的怨恨,更可以解脱当下的心灵。
如果你能下决心累生累世为了众生修行、为了众生付出,也许功德很快就圆满了,成就就在眼前了。障碍我们成就的从来也不是时间,而是决心本身。
世间的琐事无休无止,永远不会有顾全的时候。我们可以生活,可以工作,但是修行的机会不能错过。用有限的生命承办无限的慧命,这个机会是唯一的。
真正有能力的人,未必是积累多少财富,学过多少知识,而是随时随地可以摆脱烦恼的束缚,让正能量充满自己的心。
很多人精神压力大,晚上容易失眠。你睡前放松心情,把上师三宝观想在心间,给你加持发光,很快就会入睡。这样睡眠就会变成光明。
自己的身口意稳重,才能摄受别人;自己的身口意清净,才能感染别人。
发菩提心不能仅仅说大话、发空愿,要从身边的众生做起,尤其是多看看那些令你不太顺心、不太满意的人。离开这些人,哪有“所化众生”?
很多时候我们修行没有进展,就是因为把面子看得太重了。在乎别人的看法,在意自己的人设,怎么可能改正缺点、破除我执呢?
我们常说一生一世都要学修,但总是抓不住一朝一夕;我们常说所有功德都要圆满,但总是抓不住一点一滴。对于把握不住现在的人来说,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有任何奇迹。
慈悲心是一种超越的语言。当你发起一个慈悲心的时候,你会发现,与他人沟通、合作是很容易的。
看不起其他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看不惯其他人,说明你没有空性见——这是一个凡夫的特质。凡夫之间,又何必相互轻视呢?
我们忏悔罪业的时候,如果有一个愿力: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造这样的恶业!这个愿力本身就有强大的力量,就能超越业力。但我们总是对恶业有所保留,所以业障也很难忏除。
其实,自性很简单,并不复杂,但是你要有善根和福德,才能见到。一刹那的善根、福德也许也能令你见到一点,但还是很模糊,没有看清楚就错过了。这时就要保持它,尽量经常发善念,令它延续得再长一点,最终才能稳固下来。
我们可以学中观、学般若,这是很究竟的境界,但是修空性没有一步登天的。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消业积福。资粮具足了,以此为阶梯,才会真正证得空性。
吃饭谁吃谁饱,业果谁种谁得。能够积极地通过改变自己的现在而影响未来,这样的人生必定充满福报和善缘。
若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能够把握分寸、能够保持适度的话,很多问题、很多烦恼都不会产生。但是由于我们不会运用智慧,不会把握中道,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很多违缘。
一个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评价的人,往往会多感受很多心灵上的痛苦。其实他人的评论只是代表他的见解或心态,我们只需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就可以了。
将自己衡量是非的标准用在他人身上,必然会引发烦恼和分歧。
积累资粮、净除罪障,不能离开对境。业力现前了,才可以转变业力;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才可以磨炼自己。离开对境我们无法成就。
把自己管好,别活在别人的眼光下。装得很潇洒,心里却都是痛苦和压力、矛盾和冲突,这样活着肯定会痛苦。
放下自己,自然就能感染他人;做好自己,自然就能利益他人。
我们所感知、认识到的一切,都是内心境界的投射。当我们经历挫折、遭遇逆境时,是最好的忏悔机会。
感恩心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对三宝感恩,随时随地都会生起惭愧;对众生感恩,随时随地都会生起欢喜。
一般情况下,语言应当随顺他人,这样自他都会欢喜;尤其是金刚道友之间,更要和合,不能总是争执。 很多业都是由口而造的,一定要谨慎。
衡量他人过失时,自己的相续就被污染了。这时应当立即忏悔,而不是生起怨恨之心。
有些人认为自己心是好的,是清净的,于是就不顾行为,不注意言谈举止,甚至不顾对方的感受。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放逸,心是不会清净的。
遇事不要心慌,要相信上师三宝的加持力量,时时祈祷,这样内心就会变得很勇敢、平静而稳定。
我们往昔所造之罪业,若是今生能在身心上成熟,令业果穷尽,这也是一种幸事。否则,将来带到恶趣里,那是不堪想象的。
当你发心不到位的时候,违缘障碍会特别多。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世界上最不稳定的是环境的迁变,最稳定的是因果的规律。不要因为外境的动摇,而退失了自己向善的道心。
在逆境中生起想解脱的心不难,难的是在顺境中也能坚定出离之念。被对境束缚,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摇摆不定,所以虽然很辛苦的修行,但是并没有离解脱更近一些。
苦乐、得失是世间法,佛法是出世间法。打算用佛法来实现种欲求,这就叫南辕北辙。
远离琐事,卸除责任,这并不一定是放下。真正的放下是放下自我。若没有放下自我,等于什么都没有放下。
大家都希望早日消除业障,但是如果不积累善根、不积累福德,仅仅靠忏悔,业障也是很难消掉的。善根、福德深厚的人,才能清净业障。
学了佛法以后若能学以致用,佛法绝对可以帮你解决一切烦恼,甚至成为你的生产力。若是纸上谈兵,佛法本身也会变成压力,变成负担。
我们应当掌控心,而不应被心掌控;我们应当出离轮回,而不应被轮回出离。
佛唯一的愿望和事业是利益众生。我们若能利益众生,就已经获得了佛的加持。
若能生起惭愧心;承认错误也是一种功德;若能生起出离心,认识痛苦也是一种功德。
佛跟我们本来是没有距离的。我们心有分别,于是有了距离。这个距离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牛顿见到苹果落下而发现万有引力,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而悟道,这不是苹果和星星的功劳,而是源于内在的充分积累。没有积累,而妄想从外境上得到加持,只能迎来失望。
把自己的优点看得特别重,把自己的缺点看得非常轻,当下会产生嫉妒、傲慢的情绪,未来也难以提升自己。
我们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想圆成佛道,想利益有情,但这一切离开精进的修持是不可能得到的。值此天降月,希望大家能抽出时间到网络共修讲堂参加莲师法会,通过实修仪轨体悟佛菩萨的境界,通过诵持心咒与莲师相应。清净的自性并不难显现,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哦!
当你的心足够坚定的时候,完全可以改变自我;当你的心足够清净的时候,完全可以感化世界。
念莲花生大士,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是在念我们自己的自性。用心去体会自性,以心看心,能看的心和所看的心融为一体,就回归自性了。
当我们修法时,应当忆念莲花生大士在自己的前上方,正以慈悲之心垂视着自己。如果意念坚定不移,莲花生大士真的就在你的前上方。心念到哪里,佛就在哪里。
万事万物都是空性的,所以可以无碍地显现,但是显现也要靠因缘。观修圣尊、诵持心咒、一心祈祷,就是让佛显现的因缘。只要因缘和合,一切皆有可能。
当心地彻底清净、回归自性之时,无论身在何处,一切显现都是清净的。因为内心的觉受不会迷失,而会永远留存。
佛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垂念着众生。我们不去忆念佛,却把分别念放在种种的是是非非上面,自寻烦恼。这也是业障的一种体现。
发菩提心时应当以无量无边的众生为对境;行菩萨行时应当以身边有缘的众生为对境。为了所谓的无量功德而放弃眼下的责任,也是一种逃避。
少看他人的过患,去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多看他人的功德,去净化自己的心灵。
佛没有分别心,是平等的。我们有分别心,所以成不了佛。现在我们就要打破这个界限,从所谓的仇人、讨厌的人,这个点上着手修炼。当你真正从心里接受这些人,感恩、恭敬这些人时,离成佛就不远了。
处处找他人的毛病,生起烦恼的是自己。所以这不是智慧的体现,反而是愚痴的体现。
心念专注,有定力,立刻会生智慧。有智慧,立刻会超越所有的违缘和障碍。这是佛菩萨的力量,但也是自心的力量。
觉得自己没有过失这就是过失,觉得自己不犯错误这就是错误。业障凡人皆有,忏尽即能成佛。
修法的过程中,腰酸腿疼都要忍,内心要坚强起来、勇敢起来。为了修行能安忍,这就是消灾、消业。
我们学的加行虽然内容不难,但是也有很多深刻的含义,穷尽一生都很难思维透彻。我们学佛修行要靠这种全面、深入、细致的精神,才能建立起正知正见。
我们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这也是无常的,随着因缘变化,不要太执着。
成就要靠共修的力量,共修要靠团结的力量。团结要靠恭敬对方,恭敬要靠放下我执。
趁业力还没有现前之时,转变业力;趁死亡还没有来临之时,准备死亡。解脱是最大的事,不要放逸!
有些人说自己开悟了、见性了,却特别自私自利。是否真正见性,就看你的慈悲心是不是特别强烈。那个时候,慈悲心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是控制不了的。
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就有不同的显现;有不同的显现,就有不同的结果。所有的取舍,根本都在于心。
把内在的烦恼、我执视为敌人,佛法才能帮到你。
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能够修持正法,修内心的智慧,去唤醒自己的觉性,这不是一般的机缘。此等福报,大家不能不珍惜哦!
一个合格的大乘行者,不分身份,不分环境,在哪里都一样可以修行,因为他有调整心态的能力,有降伏恶念、烦恼的能力,内心是坚强而柔韧的。
在你没有真正放下之前,权力、财富、荣誉、恭敬以及神通神变等,这些世间福报都是成就的障碍,不要贪求哦!
人与人的关系很无常,没有长久的爱,也没有长久的恨,没有永远的亲友,也没有永远的怨仇,不要太执著。有这种平等心,才会有菩萨心。
相续受到染污时,我们能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不好的,这些不好的东西都是自心的折射。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进一步起烦恼甚至造业,而要把它当成是调整心态的机会。
人在一生当中应该经历一些坎坷,最后才能成熟,否则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痛苦,即使享受再大的福报,也不会觉得幸福。
好好修行,尽量增加自己的福报,了缘还债,以后那些恶缘、逆缘自然就会离开,善缘、助缘自然就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佛的化身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念,处处都有佛的化现。要保持这种觉悟的状态,才能究竟圆满。
我们要把握人生,但不是执着人生。不放弃而认真去做,不执着而随缘去做,清净的果报自然会来。
一切都是跟随因缘而来。在因上不认真,活得就消极;在果上不随缘,活得就疲惫。
我们如果觉得佛陀伟大,就应该按照佛陀的教言去行持;如果觉得上师慈悲,就应该按照上师的窍诀去改变自己。否则,最终一定会失望的。
能利益众生的人,才能继承佛的事业,圆满佛的愿望。
慈悲别人的苦果,忏悔自己的苦果,可以迅速消除业障;随喜别人的福报,回向自己的福报,可以迅速圆满资粮。
时光是流淌的,生命是无常的。身安稳下来、心安静下来,这个人身才成为修道的所依。
有智慧的人没有困境,有慈悲的人没有绝望。能随缘的人没有坎坷,能忏悔的人没有磨难。
雄鹰飞在天空之时,可以俯视山川大地。同样,你的境界高了,世间的得失无法障碍你,各种福报、利益也自然就会有。
当你把一切显现都当做上师的化现与摄受之时,加持会源源不断地融入你的相续。
佛门之内有忏悔业障的方法,阎罗殿上没有能贿赂的官员。珍惜每一个忏悔的机会,不要把业障带到来世哦!
没有哪个众生的烦恼痛苦不是由业力导致的。虽然伤害可能是由别人造成的,但业力一定是自己的。
把一切的无常都当做正常,不因得到而执着,不因失去而悔恨,这就是放下。
得一分佛法少一分烦恼。如果内心的烦恼没有减少、变弱、变清净,说明佛法还是没有利益到你。
以恭敬心、感恩心去待人接物,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众生,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积资净障的方法。
我们虽然需要发大愿,但是修行也需要低调,不能要求太高,一口吃不成胖子。部就班地来,太急迫容易跌倒。一旦跌倒了,很难再站起来。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有厌恶、惭愧之心,很快就能改正。我们修行进步很慢,不是因为缺点多,而是每个都不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