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017,共60条微博
阿弥陀佛!新的一年开始了,为了这一年的吉祥,在新年的第一天,创造一个吉祥的缘起,我们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 班杂格热班玛色德吽108遍以上,莲师必将如承诺一般,以法界心不隔第二刹那,以最疾快速不可思议大神变方式降临,陪伴在每位祈祷者的身边,未来的岁月中,莲师的如意宝性会让一切违顺因缘无不皆成善妙,赐予深深的安慰和强力的悉地加持。因此,新年,别忘了,我们有无上的佛——莲师!
要知道智慧就像眼目,智慧不开,还归法界的路就没办法走,想要彻见本性出现自性文殊,之后流出外的普贤行,就没有因缘,非常困难。所以,在根本上要依止文殊开智慧,要诵《文殊礼赞》,念文殊心咒,修文殊法,这非常关键。当年上师法王如意宝引领大众朝拜五台之前大量修文殊法。上师说非常有必要,要亲近文殊,得到闻思修的智慧。因此,智慧是前导,智慧是眼目,智慧是破除邪迷愚倒的利剑,智慧能够指引着心回归法界、回归真理,一言一行都纳入正道。没有智慧,就像盲人走在旷野里一样,处处都是颠倒,也无法完成自利利他的菩提道。
大悲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境界深到极点、妙到极点,无数凡夫在无数时间里使尽浑身本领,使用再多再高级的设备,也不及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的能力。原因就是观音大士彻证法界,上和诸佛同一体,下和众生同一心,能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总之,所有最妙、最灵感的消灾法,观世音菩萨都统统成就了,我们能皈命大悲菩萨,就会得到最大的保障。
上师知!在圣地喇荣度过的近三十个春秋中,前十七年都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有您安住于世间!十三年前的今天,我失去了依怙,成了轮回中流浪的孤儿,但我的生命中依然有您安住于心间!一直因为您的大悲加持,我才有继续前行的力量!祈愿与无量众生能早日在极乐刹土见到怙主您的慈颜,与您团聚,永不分离!为此,我们今天应当至心祈祷、赞叹、供养怙主上师法王如意宝,并发愿生生世世都能得到怙主大宝上师尊的慈悲摄受!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说过:“金粪等同圣者前,供四洲富有何用?受持彼心铭刻法,必定满足其意愿。”对伟大的上师圣者法王如意宝最好的供养和纪念,就是把他的教诲深深地铭刻在自己心中,顶奉为殊胜的法宝,尽这一生去珍视、奉行,依靠法的纽带与上师如意宝缔结更深的殊胜缘分。同时也需要常常祈愿:愿我从此时起,乃至尽未来际的一切生世当中,都以您作为唯一的怙主,永远与您不离,与您一同尽未来际度尽一切众生!总括而言也就是要学会“铭记不忘”、“祈愿不离”!上师知!
新的一年到了,在这里给大家拜年!祈愿世界和平、人民安康!祝愿大家都能实现最大的成功——现世吉祥如意,来世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依于高位财富之快乐,如同春季气候易变异,三宝意之日光心中现,彼人心里彻底永温暖。——大堪布齐美仁增
མགོན་པོ་གང་གི་བཀའ་དྲིན་མིན་ན་ང་ནི་བསམ་མེད་སྨྱོན་པ་ཞིག།
མཁྱེན་ལྡན་གང་གི་ཐུགས་རྗེ་མིན་ན་ང་ནི་བླུན་པོ་ལྐུག་པ་ཞིག།
འདྲེན་པ་གང་གི་བྱིན་རླབས་མིན་ན་ང་ནི་མི་ནག་ཆོས་མེད་ཅིག།
མཚུངས་མེད་བླ་མའི་བཀའ་དྲིན་དྲན་བཞིན་དད་པའི་ཐལ་མོ་སྙིང་གར་ཟུམ།།
——མཁན་ཆེན་འཆི་མེད་རིག་འཛིན།
若非怙主您恩德,我是无心疯狂人。
若非遍知您大悲,我是愚蠢无知人。
若非导师您加持,我是恶劣无法人。
正念无等上师恩,信心手掌心间合。
——大堪布齐美仁增
大家要知道,修行法门是如来针对众生生死病情所开的良药。随着众生千差万别的烦恼、生死病,所开的对治良药就非常庞杂繁多,数量超过了恒河沙数。在这么多应病开设的法药当中,要求一个最为捷径、最为简要的法,那就不会超过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了。南无阿弥陀佛!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凡是有志求生净土的人,都应当把这两句警策写在墙壁上,铭刻在肌肤中,时时警切地诵读,念念中提醒自己。对娑婆事物的爱,每天务必力求减轻,对于极乐净土的念,每天都要力求专一。这样恒时努力减轻了再减轻,让它渐渐到达完全没有,专一了再专一,让它渐渐达到极度纯一。
非常敬重善知识所传的法,就会把重要的修心教导牢记在心,特别用心地在自心上修这个法,而不愿意辜负这个教导。这样一来,就能依照一分一分的法教,转成自己内心一分一分的善心,以此就造成了善意乐。一旦得了这个根本,行为自然就顺着善意乐而转。
对于真正的修行人来说,一切时处无不在修行,但有正助之分。正修的时候应该怎样专注在主题上修持,座间应该怎样做辅助修我们必须要了解,因为并不是只有上座时才叫修,下了座就不叫修,而是要注意到正助的配合。
在正修中,又包括加行、正行和完结三个环节。每一次的修法都要具足这三分。加行就是为了进入正行,首先需要做好一切准备,加行做好了,直接会利益正行。正行就是按照某一段修心的要求如实地进行。完结就是总结修法的功德,以愿印持回向到希愿之处。具足这三分,就是一个完备的修法。
所谓如法的忏悔就是挽救自身,也就是从非常恶劣、毁灭自己的道路中挽回过来,走一条自救的路。
切记:只要随喜他人的善根,心就是开放的状态,不是很小器的只愿自己好,是愿别人能更好的贤善之心,因此当下就能积大福德。事实上,这是别人在帮助你,别人作善,你随喜就得同分的功德,这是随喜支能积集资粮的作用。
切记:对自己做的善发欢喜心,会使善增长。这里要特别注意,随喜跟慢心的区别。慢心是认为我高于别人,认为现在这个“我”已经非常不得了等等,这样一个洋洋自得的状态,这是烦恼态。而对善的欢喜心,是善心态,两个不一样。譬如今天修了礼敬,就对自己的善修个欢喜,“这样很好啊!”而且策励自己能更增上广大的修行。对善生欢喜,就是在修欢喜增长它的势力,这个善行就会越来越大,这就叫“增长”。
如法回向是一个极善巧的方便,就是敬礼、忏悔等里面的积资净障长养的诸善根,即使是很小、极微少,如果你能作回向,也能够使它大幅度地扩大、增长。就像一个扩音器,声音通过它,能够响彻很广大的空间,这是声音上的放大器,运用的是物质原理。内在心上的缘起比这个简单,而且更加微妙。如果你能够娴熟这样的妙道,一下子可以增长无量倍。
每修一个法,正面的善心都要发起来,这就叫引德。如果修了以后,既不除过,也没引德,那就是假的修。修相应了是该针针见血、步步见效的。所以,法归在实证,不是口头的谈说。
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就是要定解善恶业果,取得了这个定解以后,就会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由于随顺着离苦得乐的正道一分分地断恶修善的缘故,他就在一分一分地消掉灾祸,成办福利,这样他未来的一切都能随心所欲地现前。因此,深信业果是第一理智,顺业果而行是第一智慧之行,它是第一改造命运的窍诀。
任何时候都应当远离太急太缓的过失,这样能够减少障碍,疲倦、昏沉等都会消灭,容易相应修法。就像过去佛以弹琴的譬喻启发弟子,琴弦绷得很紧能出妙音吗,显然不能;那琴弦很松能不能出妙音,那也不行。所以,一切时都保持安闲的心态非常重要。
在一座两个小时里如理精进地正修,会有一种修持的热气,会生起较浓的心,那么在座间最主要的就是保护它,虽然也可以做一些礼拜、旋绕、读诵等等,但关键不能让心散到别处。就像在屋里烧了几小时的檀香,香气积聚得很浓厚,如果没有保护随便开窗透气,檀香味很快就会消失。
总之,对于一座所修的所缘和行相,尽量地以正念和正知来维护这个状态。如果不依靠正念和正知,一下了座,马上放野马,心就会缘到别的境界里,甚至做一些染污业,这样所生的德就极其微少,留不下多少。所以座间的修持十分重要。
要知道,所有的正法都要完全融会在心里,会归在生活里,这样法和心就成了一个。因此,学法都要求消归自身,都要合在心上来修,不能法和心分离开。
要知道,不念死今生的事根本放不下。心粘在今世上,不必说求解脱,连求后世的心都没有,根本合不到法上。在家有在家的一套,出家有出家的一套,总之大家都不念死,都在忙今生,这就叫“忙今生活计”,全被常执魔骗了。大家结合自身检查,看是不是整天在忙今生?这样浪费一世暇满,是最大的迷失和损失。
修无常的要点有两个面向:一方面想到死时一切轮回之事皆无常、无坚实,就一概放下,不去想它,不计较好坏得失等;另一方面,想到死时唯有正法有益,就一心投注于修行。这样一来,就不会有耽著生死轮回的悔恨。可见无常法很深,修好后会一心住在法中。
证悟大圆满等,关键在于信心和恭敬到量,上师的加持一入心,马上见本性。这也是修上师瑜伽的根本。敬礼遍知法王大宝上师尊!
法界普贤母之意界中,现力不灭金刚亥母尊,游戏幻化天母妙音女,三身空行总体祈祷您。
阿弥陀佛!人身的意义在于它是修持正法的殊胜所依,依靠它修三乘哪种法都容易成就。人非常殊胜,可以发展出智慧和慈悲等等。如果用它来修持正法,一生就能超出无量劫难以出离的轮回。能够开发心性,完成佛果,普利无边际的众生,达到像释迦、弥陀、观音、势至那样,所以人是不可思议的。
如果人的能力用反了,那造恶也特别疯狂。举目望去,全球上有多少高强度、高密度、高能力造恶的地方,那都是人的心智配合无明,走非法道发展出来的。人的心力大,所以会表现得十分狂热;人的智力活动快,所以能够发明、创造,可惜都用在制造引生贪嗔痴的工具上面了。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
菩萨有两种,得无生忍的菩萨和未得无生忍的菩萨。前者应以利他为主,后者应以自利为主。在抉择因缘上,从未得无生忍的诸小菩萨而言,要看在秽土成就无生忍容易,还是在净土成就无生忍容易。抉择后发现,在净土依佛能迅速成就无生忍,加速了菩提道,能真正完成大悲利他事业,因此应当毅然决然地求生净土。
提问:同样是念佛,求生一佛净土,为何不在十方佛土里随念一尊佛的净土而随得往生,为什么一定要偏念阿弥陀佛呢?也就是既然十方都有清净佛土,我们随便选一个佛土往生就可以,为什么偏选西方极乐世界,偏念阿弥陀佛呢?回答:总之,凡夫没有佛那样的智慧,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准、不当,所以不敢以自己的意识来裁决,而要一心听从佛的教导。由于佛在经中指示的缘故,我们能确定要偏念阿弥陀佛。
提问:具缚凡夫有很厚重的恶业,一切烦恼一丝都没断,而西方净土是出过三界的圣土,具缚凡夫怎么能生呢?答:因果律不仅限于自力的因果,还有他力加入的因果。而且在他力上,佛力达到至高无上。如果仅从自力而言,当然因果不符;然而从加入他力来说,就非常合理了。就像科学文盲,单凭自力要发明飞机、电脑等,做各种科技的事情,当然因果不符。他连简单的物理定律都不懂,怎么能掌握复杂的科学原理,进而发明、开发呢?但是,依仗他力做增上缘,科学文盲一样可以坐飞机飞上蓝天,可以听电话越洋过海,可以用电脑高速运算,完全可以理解。那么同样,具缚凡夫以信愿力等和佛的威神力配合起来,就能做到往生净土。
他力的情形,虽然是具缚凡夫,但具足信愿行的内涵,与佛力相应就得以往生。所谓的“信”,主要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能摄取念佛众生,由此一心投入弥陀愿海。“愿”就是随分发出离心、菩提心导归净土。所作的施、戒、修三福中的每一种善行都回愿往生弥陀净土,这就是愿的内涵。行念佛三昧,为了往生、成佛来一心念阿弥陀佛。有信愿行三资粮的内涵,就能与佛相感,得到佛力摄持而生到极乐世界。这就是他力的情形。
得了这一期暇满人身,宛如黑暗中出现阳光,非常短暂、可贵。如何来实现人生的大义呢?这取决于我们的观念。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遵循胜解、欲、精进、得果三缘起链。那么,我们信任谁呢?信自己还是信佛呢?是按自己的想法走,还是按佛的教导走呢?这决定了我们能否进入大义之路。
我们在发起诚挚的归依之前最相信自己。俱生的错乱见解,以及受邪师、邪法熏染所出现的现代思想等,成了我们内在的指挥系统,它叫做“胜解”。这股邪胜解强大到了无法拨转的地步,自心始终随着它的指挥一路奔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起邪的求取欲,并且以它为动力而出现乱作的精勤,然而最终一无所得。因此,我们应该转变方向,听受彻见安乐之道的大师的教导,为此我们要归依佛。佛明确见到由成办增上生和决定胜两大部类正道所摄的安乐之路,给我们指示了实现人生大义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末法时期短暂的一生中达到目标呢?佛又特别指示了能够一生取办究竟安乐的往生极乐世界的路,这就叫做“大义之路”。
当我们对佛语起了深忍信,之后就依循世尊的教导——《无量寿经》里所说的往生四因去实际操办,这将实现大义的人生。为了具体落实它,我们将尽己所能地修集往生四因,因为在缘起上不出现因就不会得果。理智的人看清了大义所在和大义的路线,之后将作闭关专修和平常心归净土等各方面的修持,这将使我们一生投入到成办往生的道路当中,有这种内涵就有大义了。
第三世多珠千仁波切为我们指示了这条路,让我们明确怎么排开由负面胜解所引起的欲、勤等的能量,而归向世尊。之后如何深信佛,认定四因是摄取大义的途径。又教示我们,在闭关中如何实行四因的修持,它的重点就落在信愿的开发上,尤其在取得胜解上如何展开,由密集地修持将出现强大的胜解,这就是趣往净 ...全文
在《地藏十轮经》里释迦佛亲口说道:如果我们想满足所愿,对于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之类作为上首的恒河沙数那么多诸大菩萨,在百劫里至心诚敬地归依,称他们的名号、作念诵、礼拜、供养来祈求满足所愿,却不如在一顿饭的工夫里,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由此能够速疾满足所愿。可见地藏菩萨是满愿之王。从具体的比较中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前者祈求的境是弥勒、文殊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大菩萨,后者只是地藏菩萨一位。前面祈求的时间是一百劫,后面只是一顿饭的工夫。可见祈求地藏菩萨能极高效地满愿,我们应当对此生起定解。
我们在修本法——《愿海心髓·普贤刹之大日轮》时,首先要认识到这是“愿海心髓”。也就是无量的菩萨行海愿、殊胜的普贤大愿王,摄集到心髓点上就是法王写的这篇大文——《普贤刹之大日轮》。要知道,这篇心髓法涉及到最关键要点,从这里能速疾趣入普贤行愿海。特别对于当代众生来说,这是极具窍诀性、极其精要、点中心髓的法。
我们说到苦,不一定指特别苦的苦受,苦的范畴有苦苦、坏苦、行苦三大类。“苦苦”就是苦的苦,或者说一起来就难受的苦,譬如说,现在有三百把尖刀刺入身体,这是极端的苦,我们称为“苦苦”。“坏苦”就是变坏的苦,它显现的时候感觉很快乐,但它一定会变坏而转成忧伤悲苦的因素,譬如吸毒,暂时有乐受,但以后会发生很大的苦,这叫“坏苦”。行苦也叫“遍行苦”,不论你处于苦、乐、舍哪种状态,它的每一个点上都蕴含了苦因,就好像埋了很多地雷的雷区,虽然暂时没有引爆,但隐患重重。就是在苦因一直相续不断,没有拆除期间,每一个刹那都感觉它隐患重重,以它会不断地引出苦来。这不是表面出现苦受、乐受的状况,而是指苦因潜伏没有消除的状况。
三苦极度逼恼的状况是怎样的呢?首先来说,娑婆世界是恶业极其繁盛,痛苦不断加重的区域,不同于他方世界。尤其五浊炽盛时期,人们心中充满了邪见、烦恼,彼此斗争不断,造下各种恶行,感得果上出现极其剧烈的苦苦。比如,战争爆发的强度越来越大,毁坏性越来越大;疾病方面也非常严重,出现了各种疑难杂症甚至不治之症,还常常出现灾难;就人本身的基本状况来说,一生中引发出来的苦非常多,稍触碰一下就会受很深的逼恼等等。这就是苦苦极度逼恼。
由于执现前的乐为真实,所有追求的精力都投注在求现世乐上,一旦得到,必然生起极度的贪著,就像酒鬼遇到了酒,色鬼遇到了色那样。得到时,一味地著在上面,一旦失去,心就无法满足,那时苦感会特别深,心始终陷在里面拔不出来。由于前因上贪著力很强,失去时忧苦会特别深。从未来无尽的发展缘起相来看,只要他没得到正法的指点,将来还会无数次地作茧自缚,无数次地发生同类的忧苦。每一次都在短暂的享乐过后,又陷在非常深重、漫长的过患中。这就是坏苦逼恼。
浊世的染污缘多,环境处处引诱人起惑造业,六根门头时时接触染污缘,就不断在心中高密度、高幅度、高强度地播下苦的种子,这好比一片地里有很多毒种子,毒种子又发出很多毒芽,毒芽没完全发出来的时候又大量地播种,之后又更加密集、炽盛地生起很多苦。由于因位的感染度非常深,播植的苦因量大而且密集,所以果位行苦的逼恼性就极大,不自在地随业迁转,很难处在平静中。像这样不断地蔓延增长,就会演出未来没有穷尽的苦的遭遇,极其可怜。
对现世法的态度是要弃舍,因为它阻碍了寻求解脱和成佛的大义。而且,正是由最浓重的耽著现世心,会引起最猛暴的烦恼、非福业而堕入恶趣。佛和圣贤们为了让众生从现世法中脱出,开示过多得无法思维言议的法门,比如修不净观、修苦观、修无我观、修各种过患观等。在这无数的法门中,念死的法非常殊胜。按照历代传承法轨,由三根本、九因相、三种决断来思维死,成为对今生法发生厌患的大来源。
把心发起来,引向有关死的三大主题来作意,叫做“三种根本”。三大主题:一、决定死;二速疾死;三、死时唯法有益。心里要想:这一世的寿命由业造成,不会永远存留,决定在因缘穷尽时归向死亡。再者,死并非决定到一百年等才发生,而是不会住很长时间,就像蜉蝣朝生暮死那样,很快就会死掉,又像朝露、闪电那样,刹那间就会没有。以及想到,死的时候只有法有利益,其他现生事务一点派不上用场。这样作三种作意,就叫“三种根本”。
对于第一根本——决定死,要由三因相来成立。第一因相:这是指死主决定要来,没办法让它却退。也就是无论受生为哪种身体,都决定要死,上至佛陀、独觉、声闻等都要舍离此身,何况凡夫?再者,不论住在什么境地,死都决定要来,无法挡退。不论在山间、海中、空中等任何方所,都决定没有死不能到达之处。再者,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有情类,全部没有差别地要被死主魔吞噬,没有可却退的方法。
人寿唯减无可增——关键要看到两点:一、寿量有限,它是由业制造的,只有有限的刹那数;二、唯减无增,一切时都在非常迅速地消减,没有丝毫增添,因此决定会很快消尽而死。
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一年很快就结束了,回想去年好像还在眼前;一周一周过去,一个月很快就没了;一天一天过去,一周很快就没了,刚刚还是周一,转眼又到周末;再看一天,好像刚起来没做几件事天就黑了;再看一小时,没说到几句,一小时就结束了。再看一分钟,转一个身就没有了。像这样,当看到速疾消减的相,又知道寿量很有限,就能决定最终要消完。
在这一生中,幼稚、读书等时耗掉很多寿量,这里面没有佛法。中间阶段虽有佛法,但饮食、睡眠等又耗掉一半时间,又有很多人事纠缠,被各种琐事牵缠,被各种业缘绑缚,加上身心很难调顺,心处在烦恼中,身落在病状中空耗时光。到了一定岁数,就进入了衰老期,再也无力振作,各方面都越来越衰退,乃至死亡之间不断地在苦中煎熬。如此算来,真正修法的时间不到两年。人寿很短暂,这样一晃而过,应当理智地认识到决定很快会死。
一切现法圆满到死时都成了忆念的境,就像醒后忆念梦中所受的快乐毫无意义那样;而死主怨敌一定要来,没法遮退,我为什么还爱著现法备受欺诳呢?这样想后就多起誓愿:我一定要修行圣法!
现在很多修行人都说:我已经得了无上大法,怎么还不开悟?过去的人开悟怎么那么快?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根器不成熟,这是我们修道上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往往忽略了前面的基础。过去的人在世间学的是圣贤之道,他们在学佛之前就有相当好的基础。有了贤善的人品再趋入佛法,就会具有强大的造就力等,所以一转入佛门,就能很快成就。我们现在学的全是外在的知识。心上的素质很薄弱,有许多品德上的欠缺。最开始连一个好的人品都不具备,后后的功德怎能出生,就像要建一座宏伟的大厦,如果连材料都没有,那拿什么来建呢?
心地善良的人在世间做人之时,就已经养成了利益他人的贤善品性。他已经训练好利益别人的心,无论是对自己的父母、兄弟,还是同学、同事,包括身边各种各样的人,他都知道怎样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他愿意把好的给他人,自己吃亏;以他人的安乐而欢喜,以他人受痛苦而难过……这样的根性很契合大乘道,所以他一入到大乘道,善根在短时间内就会得以成熟。
耽著此生现相,会让我们一直被常执和乐执等所诳骗,阻碍我们趣向法道;另一方面,虽然暂时趣向一点闻思修,也很快被它所左右;再者,我们有时想缘后世来修,却因为耽著此世而一直遮不掉懈怠;再者,由于把此生名利等看得太重,会缘现前各种显现,起猛利的贪嗔、骄慢、散乱、谄诳等,致使各种烦恼和随烦恼不断现行,让我们的心一直趣向罪业。
像这样,贪著此生的心是最大的魔。它让我们逐渐弃离善妙正法,断掉正道的命根,死后还将被恶业牵引,趣向恶趣深渊。因此,它是最大的暴恶之门,应当发起厌患。
如果缘现世法生欲,现世心特别浓重,那每天一睁眼就想着今天要好好生活、好好享受,以这种现世心为等起,基本是往非法轨道上走。再者,如果不对其生厌患,那当然会为之起猛利的贪嗔、散乱等,马上卷入非福业里。只有生厌才能从中退出,以一心念暇满、一心念死而退掉现世心,转向法道。因此,能否对此生现相生厌患,是决定我们能否成为真正修行人的分界点。
财富是大众希求之处,它是人一生成功的表征,是幸福的坚实基础,是荣耀的根源,众人都倾注于此。然而,拥有它能成为安乐的因素吗?实际上,安乐是在心上建立的,那些拥有资财的人,身心没有片刻安闲,财富除了让他增加身心忧苦之外,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利益。好的衣服、饮食以及各种生活资具、产业、存款,只不过是眼睛看看,也舍不得受用,反而对于财物的贪著与日俱增,到了临终时强烈现行,以心贪著的缘故,就成了解脱道的障碍。
少欲知足是圣者种姓,任何成道的圣者都是走这条路,否则欲壑难填,即使拥有再多的财物,还是不会饱足,仍然希求更多更好。要检查:现在我是不是非常不满足?比如,我需要多少衣服?是不是款式越来越讲究,一年要换几套?如果是这样,你穿再多都不会满足,只会感觉又陈旧了,没有别人好,我还想要。或者吃东西,是不是能糊口果腹就行?还是要有很多好的、新鲜的美食,各种外国食物?再者,手机、电脑、房屋、车子等,是不是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追求?如果是这样,那就有了贪欲病,会一直贪到死为止。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光不断地迁流。对此想到:“娑婆世界是无常、迁变、坏灭的,没有可靠处;西方极乐世界无衰无变,没有迁灭的行苦,我要生到恒常安乐的极乐世界!”
吃早餐,意味着填饱肚子,开始为生计奔忙。为此想到:“为了维持生存,需要一日三餐,为此做牛做马般地付出劳力来换取苟生,这些都是苦报;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清净蕴体,受用自然妙食,一切受用都由佛的大福德力加被而来,不假劳作,西方极乐世界多好啊,我一定要生在那里,解脱劳身之累!”
一出门,见到满街如织的车流、行色匆匆的人们,就要想:“末世共业呈现出的情景如此杂乱,果报越来越不妙了,人们被惑业的力所驱使,几乎没有修法闲暇;到极乐世界多好,那里开阔无碍,时时处在清净的法喜乐中,没有邪声淫色的诱惑,混乱的共业潮流,我要生到正法的国度中!”
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啊!您离开后的十四周年悄然而逝,如今值此涅槃纪念法会之际,我们一起至诚发愿:“祈愿乃至睡梦耗时中,与师殊胜加持之光明,永不分离而被摄受后,恒令怙主您之心欢喜。——全知麦彭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