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 2018,共232条微博
与法王一起的幸福时光。写在法王纪念日前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音菩萨节日。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祈愿世界祥和利乐,善业增上广布! པོ་བསྟོད། 八关斋戒观音赞颂文
修行就是为自己而做的“贡献”。是时候给自己做点“贡献”了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的节日。希望大家断恶行善,回向菩提。愿世界和平,众生离苦得乐。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佛法教我们宽容忍让,这是需要一点一滴耐心修养的。有了足够的阅历和修养之后,很多东西你自然能看淡,得一少一, 并不会有太大不同,所以你不争世事多纷扰,进退善抉择 | 寂静FM•第100期
由于珍惜和感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自然而然心怀恭敬。在这个浮躁散乱的年代里,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庄重而专注地做事,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优雅的东西。喜乐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庄重和优雅。
佛法中讲“无我”的见解和修法,即是教我们如何对治烦恼障碍,突破自身的局限,这样不仅自己更加自在快乐,也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因为对自我的执着轻了,在为别人考虑时便能更纯粹、客观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积植德行,回向众生,愿违缘尽除,众生安乐! 《作明佛母赞》念诵仪轨和音频
分享图片
皈依三宝使我们获得世间暂时的安乐和出世间究竟的安乐,无论是为世间之事还是为求解脱,我们一心皈依、祈祷三宝都能得偿所愿。皈依、得受传承之前,需要知道什么
今天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家多念诵《心经》,对遣除寿命、健康、事业、修行等各方面的违缘非常有帮助。དེ་རིང་ཚེས་༢༩ལ་མདོ་བཟློག་སོགས་གསུང་རྒྱུ་ཤིན་ཏུ་གལ་ཆེ།
“我们不管是希求善法,还是追求无意义的琐事,到了最后,都应该观察心的本性,断除一切期望和疑虑的分别念,在无有任何执著的境界中安住,如此烦恼才会销声匿迹。”——法王如意宝 让心不躁动的秘诀
无论是座上还是座下,大家都要善于观察和调整自心是否在菩提心的状态。网页链接
佛法中“缘起”的见解和修法,则教给我们宽广的视野和对现象互为依存的深刻信解,为人处世便能更敏锐地找到平衡点,并先于别人看到事态发展的趋势,而能因势利导。
作为初学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在帮助他人呢?发心纯正,真心为对方着想,这一点很关键。结果如何,则有赖于智慧和善巧。
修行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修行的具体路径也会不同。有的人博闻强记,闻思的范围很宽;有的人一门深入,主要闻思自己专修的那个法。这两种情况,只要是能把学到的融入自相续,都很好。
我们没有神通的人,最好不要随意评判别人。关注自己的修行就好了,仔细检点自己的身语意,努力只在自已身上找错,不谈他人的是与非。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师节日。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愿遣除末法时期一切灾难违缘,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家人若反对你学佛,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不赞成佛法,很有可能他只是怕本来跟你交流就不多,你若再学佛而他不学佛,以后能一起谈的话、一起做的事就更少了。所以,你要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应该先打消他们的这个顾虑,多做情感上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与你在情感上的联结、你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
一些学佛者与家人间的矛盾,其实不是学佛与不学佛的矛盾,也谈不上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主要是亲人之间缺少正常健康的交流。若是家庭成员间有比较好的情感沟通,即使信仰不同,也是能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一家人,再怎么有分歧,终究还是希望对方过得快乐。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十五 ,阿弥陀佛节日,恰逢月全食。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在此期间尽己所能地行持善法,可以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利益,而且如理如法以发愿力摄持回向,也会利益众生。 ཡོད་ཚད་ལ་དྲན་སྐུལ་ཕུལ་བ། 藏历十五月全食,念诵普贤王如来发愿偈
安住在负面情绪中,而不是压制它,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焦躁、愤怒、嫉妒、恐惧、烦闷、疾病等等都让我们痛苦,这时我们想:还有很多众生和我一样在受苦!为了他们,为了自己,我一定要学会摆脱痛苦的方法。
随缘,首先要知道世间人事都在因缘聚散无常变化中,爱恨、顺逆、荣辱皆不会长久,无可执持。其次,苦乐齐受,悉从缘生。随缘是一方面尽心竭力做事,为众生的福祉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分享图片
认为随心所欲,根本不需要约束自己,不用放弃任何享受和俗世的追求,就能领受佛陀教法的真谛,这是对佛法修行莫大的误解。莫为"流行"遮望眼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菩萨节日。顶礼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众生追求安乐,避免痛苦,与我们人类完全一样。我们在众生即将失去生命时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解救它们的生命,同时念诵佛菩萨的经咒,用佛像经书加持,为它们种下解脱的种子,这对众生有非常大的利益 。周一请吃素:如何教育孩子对生命有爱心
修行需要耐心,要允许自己失败和重来,只要不放弃就好。
尽管内心感受到嗔恨、贪执,但不要把恨和贪付诸行动——不要把嗔恨转化为语言和身体上的攻击,不要把贪执之心转化为追求和占有等行为,同时尽量保持对内心情感变化的觉察,你会发现,当贪嗔生起时,若不随即采取行动,心里那股贪执、嗔恨慢慢也就自行消退了。经过这样反复的控制和观察,贪嗔对我们的干扰会减小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嗡 达瑞德达瑞德瑞梭哈!敬礼圣母救度母,犹获至宝如意珠,净除人我贫病苦,愿得福寿永吉祥。 今日空行母节日,祈祷度母加持
不要以为佛也像世间凡夫一样,谁讨好他,他就对谁偏心、关照。佛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慈悲的,可是能否感应到佛的护佑,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心怀敬信,便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就像无线电波一直都在,而你需要打开并调对频道才能接收到信号。
随着正知正念训练的纯熟,我们的心相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敏锐、调柔,外境对我们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弱。
正念是指不离忆念因果、无常、苦、空、无我等正见。正知指保持对自己身心活动的清醒觉察,了知此时此地。正知正念的训练使我们不再那么容易被烦恼所转。
如果真正地对业因果有诚然的信心,有百分百的胜解信,赶紧远离恶业、赶紧从轮回当中解脱的出离心就生起来了,希望一切众生远离恶业的悲心以及菩提心也生起来了。就是因为没有坚定的心,才导致我们拖拖拉拉,一世又一世地在轮回中流转。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让我们常怀善意,常行善法。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达雅塔,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哈!日食 | དེ་རིང་གནམ་སྟོང་ལ་ཉི་འཛིན་ཡོད་གསུངས།《普贤王如来发愿文》
心为诸法之要,新年伊始,若我们能以利他心、善心行持善法,也是以吉祥缘起迎接新年的好方式。
藏历一月是神变月,一年之中最殊胜的月份,行持任何善法,功德都会较平时更为增胜。今天是神变月初三,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诞辰日。嗡格热阿贝拉将嘎日阿色德阿吽!法王如意宝是真正的佛,至诚祈祷必得怙佑加持。愿生生世世不离师! 今天是法王如意宝诞辰日
以前法王如意宝每当有重要开示,都会先在学院的广播里念三遍此吉祥发愿偈。大家听到法王的唱诵声,纷纷欣喜地走出自己的小屋,认真聆听大喇叭里上师接下去要说的话。持诵此吉祥偈能遣除世出世间的违缘障碍,诸事吉祥成就。愿见者发心多多念诵。 上师希阿荣博堪布:新年的祈愿
传统上新年时节,大家都会互致祝福,在新年伊始,若能尽己所能的行持善法,也是为自己与家人创造吉祥的缘起,这是最好的祝福方式。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初八,药师佛节日。希望大家行持善法,护持善念,不做恶事。愿所有众生脱离病苦,获得安乐。
戒不是约束,而是保护,使我们免受恶业和烦恼的侵害,所以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按照戒律去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搭载时间之车的乘客,请系好安全带 | 寂静FM•第104期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初十,莲师节日。许多密续中都讲到,持诵《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将迅速遣除世出世间的违缘,远离祸患,诸事顺利。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
好事不坚牢,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且伴随着烦恼。只要我们去观察,就会看到这种不坚牢不可靠无处不在。多少生世,我们因不忍别离而哭泣
མཁྱེན་ནོ་བླ་མ་མཁྱེན་ནོ། །
དྲིན་ཆེན་བླ་མ་མཁྱེན་ནོ། །
མཁྱེན་ནོ་བླ་མ་མཁྱེན་ནོ། །
འཇིགས་མེད་ཕུན་ཚོགས་མཁྱེན་ནོ། །
ང་ཡི་བླ་མ། 喇嘛钦诺
有了无明愚痴,必然会遮覆我们暂时和长远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从无明中可以产生烦恼,烦恼又能引发恶业,恶业又会牵扯出形形色色的痛苦。由此可知,无明是烦恼与痛苦的来源,更是一切过患的根本。——法王如意宝法王如意宝:对治心中的大魔王
佛法更重要的是它出世间的一面。出世间,不是说一定要在形式上从社会中抽离出去,关键是内心放下对得失、苦乐、称讥、赞毁的希望和恐惧,厌离这生死疲劳无尽循环的游戏,为此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网页链接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十八,观音菩萨节日。神变月行持善法与平时完全不一样,会让我们的功德增上许多倍,大家一定要尽量断恶、行善。行持善法要及时,当下想到立刻就做。
我们看到或听到任何人行持善法时,一定要观清净。自身能参与其中肯定非常好,即使参与不了,也一定要在心里随喜。这只会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好处,不会有任何坏处。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二十一日,地藏菩萨节日。希望大家多行善法。假如一定要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那个“完全清闲时间充足适合修行”的日子,你会发现可能今天不是,明天不是,后天也不是。不努力抓住当前的机会,一拖再拖,那眼前所有的共修或行善良机都被错过,很可惜。
对自我的执著轻了,在为别人考虑时便能更纯粹、客观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师父:如果为了保护一个人,而伤害或触及另一个人的利益,算不算得上是保护?
我们的生活像一张珠网,每一份经历乃至每一个心念,都是一颗明珠,映照所有其他明珠的影子。珠与珠,相互含摄,转辗辉映,重重无尽。
今天是藏历神变月二十五,空行母节日。吉祥之日当行持善法,供灯,诵经,持咒,布施等,功德回向众生,愿众生离苦得乐!
因果不欺人,自己造下的恶,犹如射出的箭,箭头所指是未来的自己。如果知道箭头所指是未来的自己,你还会这样做吗 | 寂静FM•第106期
分享图片
修行的目的不是完善目前的生活或者美化自己,如果是这样,佛陀当年大可不必舍弃王位出家。他从小生活在父王为他砌筑的高墙之内,锦衣玉食,不知痛苦为何物,然而,当他偷偷跑出宫外看见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实后,就决心不再自欺了。修行没有什么宏大的目标,只是不再自欺而已。
佛法不是故意强调苦,它只是叙述现实的情况。彩云易散琉璃脆,从来好事不坚牢。说快乐,是在过程中;说苦,是结果。站的高度不同,所见远近不同而已。
今天是藏历三十,神变月的最后一天,也是释迦牟尼佛节日。在此期间尽己所能地行持善法,可以给自他带来极大的利益。希望大家以清净心好好地祈祷、发愿、回向。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དཔལ་མགོན་འཕགས་པ་ཀླུ་སྒྲུབ་ཀྱིས་མཛད་པའི་ཐུབ་བསྟོ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知足少欲,心怀平等与慈悲,内心便有安稳快乐。
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即回馈同样的善心时, 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分享图片
自有生命便有苦,这个生命指的是处于条件局限中的生命,以忧患为本质,与苦不分离。然而要知道,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
如果你把自已的快乐系缚在别人对你的态度上,恐怕你永远也得不到安宁。
示他人以善意、关怀和尊重,尽管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同等的回报,我们会遇到一些脾气比较坏、比较冷漠、比较固执、不善于表达的人,但没有关系,总的说来,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会更多,得到的关怀和尊重毫无疑问也会更多。
疲惫的时候,接受疲惫。孤独、病痛、难堪的时候,接受它们,不去怨恨。怨恨是内心走向封闭和僵硬的征兆。
我们自己的内心越清净调柔,他人具有侵犯性的言行对我们造成的困扰和伤害就会越小
愤怒的时候不妨想想,一个人的恶言恶行不是凭空而来,背后必有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原因,要憎恶指责,更应该针对造成这恶劣言行的种种原因,而分析原因,仅个人性格、观念、教育背景等,就有无数的人和事参与其形成。如果我们足够理性和诚实,会发现要怪罪的人太多了,我们的愤怒找不到一个具体对象
面对攻击磨难,与其反击纠缠,不如学着不为所动,不受干扰影响,也就是不接受。另一方面,当知道造恶者自招祸患,所以要努力避免造恶业。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断恶行善是今生来世安乐的缘起。断恶使我们逐渐做到不伤害,这其中显然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欺骗等等。行善帮助我们扩大心量,一点点建立起自己的广大平正的世界。
急于判断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由于缺乏觉察,我们看不清事物的状况,无法了知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处于不必要的伤痛、焦虑和混乱中。
清明在为亲人扫墓及行持善法时,要发心为了所有逝去生命的有情。回向功德也要同时将以前行持的善法功德和未来将要行持的善法功德,全部回向一切众生。如果能以三轮体空摄持最好,暂时还做不到,可以在心中作意“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菩萨节日。殊胜日行持诵经,抄经,斋戒等善事,功德回向众生,愿众生免受灾难之苦。南无大悲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我们的心在一念中不可能同时既向善又向恶,当善念生起时,恶念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你特意去消灭它。当善念的力量越强,持续的时间越长,恶念就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偶尔冒出来也是力量微弱,不会带来大的干扰。
身体、语言行持善业的同时,就是在避免造恶业。当你念佛、念百字明的同时,你不可能再去骂人,是不是?所以大家平时不辍持咒、念佛,这其中的功德暂且不说,光是语的恶业,就不知要少造多少。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大家应常常念诵度母祈祷文,祈祷度母加持一切众生,除诸病苦灾难,止息烦恼,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最终获得究竟安乐。三语 གཟུགས་ལམ། ཨོཾ་ཏཱ་རེ་ཏུཏྟཱ་རེ་ཏུ་རེ་སྭ་ཧཱ། 祈祷度母 | Pray to Tara
福报现前时,要懂得珍惜。然而,我们往往是既不能领受自己生命中的好,只枉自在满心烦恼中消耗自己的福报;也不知趁现在有能力取舍因果的时候断恶行善,以福养福。福报现前时,愁苦;福报耗尽了,更愁苦。
自有生命便有苦,这个生命指的是处于条件局限中的生命,以忧患为本质,与苦不分离。然而要知道,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只因为我们错误的见地、错误的行为让生命显现出种种局限性,才感受到忧苦缺憾。心的本然状态是超越痛苦的
“知足”这个词很妙,你若觉得不够,就永远没有够的时候;你觉得够,随时也就够了。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的感受不离贪嗔痴,所以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个不离忧恼和缺憾的世界。感受,决定了我们处于怎样的世界中。网页链接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请尽己所能行持善法,积资净障,愿众生远离病苦!
乐观、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否则,面对竞争的压力、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生活很容易便会失去平衡并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中。网页链接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花生大士的节日。祈祷邬金大宝尊,违缘障碍无缘生,顺缘意乐悉圆满,祈赐共不共悉地。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
当自己被愤怒、嫉妒、恐惧、烦燥等等情感困扰时,注意观察。不要被它们推着到处乱跑,转过身来正视它们,看它们从何而来,往哪里去!围观!看清楚那个喜欢在火上煽风、浇油的是谁
由于往昔的愿力和因缘,诸佛菩萨在众生面前的显现各不相同。普贤菩萨的显现是行愿第一,他发下的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是一切欲求无上佛果的学佛人必须行持的殊胜法门。法王如意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修行人每天能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很有意义的。
一天的活动结束时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让别人生烦恼?有没有让别人欢喜?有没有关爱其他生命?做得好的以后要继续,不好的要改正。像个孩子那样单纯的,检讨和鼓励自己。然后可以念一念普贤行愿品,像朗诵诗篇那样,念的同时心里也在领会它的美和加持。那些高尚的愿望总是让我感动。
——希阿荣博堪布
所谓缘起,在更深刻的层面上,是指万法以妄心而起现。山之色果变乎
给生命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这就是我们能为这个星球付出的最大的善意,因为我们为它们所做的一切,也终将回馈在我们自己的身上。ཚེ་སྲོག་མཉམ་གནས། Circles of Life 生生不息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千处有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嗡玛尼呗咪吽!让我们一起祈愿所有众生远离苦难,祈愿所有众生都能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趣入善法,愿灾难永不降临。
分享图片
一日一日,生活只是这样的擦肩而过啊,不可阻挡也无可挽留。佛陀教我们放下对这无常世间的常执,其实我们不想放下也在放下。这一生不就正在离我们而去吗?因为执著,失去显得格外痛苦。
万事万物都是以无常变化的形式存在的,实际上那是它们存在的唯一方式。我们也许并不知道,与事物真实状态的偏离,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不必要的痛苦。观修无常使我们的认知逐步趋近事物的真实状态,并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有智慧和更快乐的人。སྐར་མ་གཅིག་ལས་མི་ཚེ་གཅིག་ཡང་དག་པར་བསྟན་པ། 人的一生有多久
梦境和所谓“现实”在很多方面的运作原理是类似的,你很难说谁比谁更虚妄或更真实。梦境和“现实“,谁比谁更虚妄或更真实 | 寂静FM•第114期
我们行持善法引发的善根很容易被嗔心、疑悔、炫耀和不当的回向所毁坏广大回向,我们所做的善法功德不会耗尽
分享图片
“当人们从事善行,
当修行者实行无数八关斋戒,
或建造寺庙、佛塔、佛像,
或印经文,
我们要祈愿:
’愿他们在此生及来世,能永远行善。
愿他们的善行能让菩提心生起。‘
这是正确的随喜方式。”——不妥的喜悦
让母亲从此摆脱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帮助她解脱轮回,这也是报答母恩最好的方式。回忆往事,我感激母亲
现在的社会中一些现象让人困惑、无所适从,但如果我们能保持内心的善良,守住不存心伤害这条底线,那么很多问题就变得好把握和取舍了。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殊胜日当行持护生、供灯、诵经、持咒等善法。愿众生皆得安乐!他来了
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地利益到其他的生命,帮助众生不一定需要很多的外在条件,更多地是需要一颗利益众生的心。有了这种心,便会在不同情况下随顺因缘利益众生。
比如月当中天,以盆盛水置于月下映出月影,净水盆中显现的月影皎洁,浊水盆中显现的月影浑浊,若水盆破裂,则不能显现月影。月影不现,错不在月亮,月亮也没有隐没,是水盆出了问题。同样道理,佛无生灭,而众生心有染污、有生灭。众生心清净,佛就现前。众生心不清净,不得见如来请佛住世,究竟上讲,是声声唤醒自性佛
大家平时可以检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是否不存害心、常怀善意,如果没有做到,要提醒自己。这是修行的开始。
分享图片
藏历四月萨嘎月,汇集了三个佛教节日:初七为佛诞日,十五为佛陀成道日与涅槃日。在此殊胜的月份里,希望大家精进地行善去恶,功德无量增上。所有善根普皆回向,愿一切众生平安喜乐,早证佛果。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哈! 视频 དེ་རིང་ནི་སྒྲོན་མེ་ཞིག་འཁྲུངས་སོ།། 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在佛教中,我们常说众生是修行人的福田。我们有幸值遇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帮助我们培植福德,收获安乐。借由他们,我们的生命才能更丰盈。
其实外在形式到底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的必要,取决于你的修为。警惕“出离的出离”
其实人们对于无常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矛盾的。对自己喜欢的人、物、状态,希望恒常不变;自己不满意的,希望尽快改变。然而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幕幕因缘的聚散,生老病死,变化的相似相续。人们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其实是我们对无常的态度,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让人持续处于焦虑中
从积极的方面看,因为无常,一切才有改善的可能。无论我们现在多么无知、狭隘、混乱,只要按正确的方法努力去做,我们就有可能克服局限,为自他带来切实的帮助和安乐。
今天是藏历萨嘎月(四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与示现涅槃日,也是阿弥陀佛节日。殊胜之日请大家尽己所能地行持上供下施、持戒茹素、念经诵咒等善法,增上功德,回向众生,愿一切众生皆得往生极乐世界,速证佛果。 བྱང་ཆུབ་པ་དང་མྱ་ངན་ལས་འདས་པའི་དུས་ཆེན། 释尊成道涅槃日
如果要从根本上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我们需要断恶行善。远离灾狭、自在喜乐,终归是要身心正直、行宽心和才行。
空性不仅是概念,它是人、事、物本身。不论你理解不理解空性,空性都未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但空性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是佛教中独有的,也是我们需要通过闻思修逐步显发出来的。从容易理解的角度认识“空性”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嗡玛尼呗咪吽!《华严经》中观自在菩萨云: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恐怖,灭除障难,正念现前。
大家在祈祷时一定要调整好发心,掌握到修行的要领,而不是在强烈的分别心中纠结。请用心祈祷法王如意宝
今天是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节日。殊胜日行持诵经,抄经,食素护生等善事,功德回向众生,愿众生免受灾难之苦。南无大悲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
大多数人大多时间都不得不为生存忙碌,如果有可能的话,让身心休息休息。其实,生活除了奔波、冲刺,仍然可以有逗留和诗意。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
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他的心太柔韧、开阔,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
有的人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确应该相互平等,对待动物就不一定。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物与人类相比只是不会讲人类的语言而已,它们对于苦乐的感受与人类没有什么差别。 它们的纯真年代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萨嘎月二十五日,空行母节日。大家多行持善法,自利利他,回向众生,愿众生喜乐安康!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停止扮演,回归内心安宁
普通人的“不分别”主要指减少贪婪、嗔恨、欺骗、嫉妒、狐疑、谄曲等等恶分别念。在此基础上,凡夫修行者的“不分别”主要指禅修中的安住修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空性的定解。然后再逐步增上,达到圣者菩萨的“不分别”境界。“不分别”,并不是要大家都不辨善恶 | 寂静FM•第115期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也是萨嘎月的最后一天。值此殊胜日,诵经持咒、布施、护生,行种种善法,功德无量增上。希望大家发清净心,断恶行善,回向功德。愿众生远离忧患、病苦,具福德,得安乐!
相信行善得福,造恶感苦,并且身体力行断恶行善,这样才能自保平安,自求多福,自得其乐。空谈理念,或者拿佛法作调节情绪、安慰精神的“鸡汤”,仅此而已的话,当时似乎是明白一点儿了,平静了,释然了,但过后还是不明就里地制造着伤害,因而枉自在苦恼中流转。没有皈依佛门,但依然需要懂得取舍善恶
分享图片
轮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缺憾,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优秀还是平庸,你遇到的是好人还是无情无义的坏蛋,你是得到还是失去。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就在轮回中,缺憾就不会消失。这无所不在的缺憾、不如意,佛教中又称为苦。经历苦难的意义 | 寂静FM•第116期
分享图片
其实外在形式到底有没有必要,有多大的必要,取决于你的修为。你的修行境界若确实到了那个程度,外在的东西不对你形成干扰,你可以不在乎形式。但这也只是对你个人而言,可以不必在意;至于会不会给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对佛法产生误解,这是另一件需要考虑的事。警惕“出离的出离”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师节日。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当我们想到莲师,诸佛菩萨、所有的上师都在他的身语意上体现。当我们向莲师祈祷,也就是在向三世诸佛祈祷。
今天是藏历十五 ,阿弥陀佛节日。应发菩提心,持诵阿弥陀佛圣号,愿共诸众生,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在他的世界等着我们,就像儿子回到父亲家里一样,不会有一点儿困难
我们听从上师的教导,开始闻思佛法。佛教经典的文学之美、逻辑之美、思维之美,各种理论、概念、公案让你振奋赞叹,但这一切如果没有融入你的心相续转化成你个人的领悟,对你来说就只是一堆知识。网页链接
分享图片
万花筒里的图案若坚实存在,则只能有一幅图案,不会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同理,一切事物若固有、恒常,那么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发生,一切就是僵死的。正因为事物不是那样,才有了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所以说,因无我而缘起。万事万物存在的唯一方式 | 寂静FM•第117期
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 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积植德行,回向众生,愿违缘尽除,众生安乐!
事物总是相反相成变化不止,分合、得失、内外、生长与朽坏,唯其循环往复,方能生生不息。从较浅显的层面去理解,执著就是企图停止这种变化并抗拒事物的两面性。正如你想抓住呼吸,它就会停下来,这意味着你失去了呼吸,执著使我们以笨拙的方式表达着对人与事的珍惜,一再陷入僵局,强烈感觉到失去。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真正的佛教绝对不是迷信,它一定能真真切切地给众生带来利益。释迦牟尼佛也不鼓励盲目相信,他说:“就像金子被加热、切割和打磨一样,你们要好好检视我说过的话,不要只是出于对我的敬畏而接受。”
分享图片
简言之,佛教所说的执著是指把随因缘生住变化的事物认作固有恒常、坚实存在;放下执著就是体认到世间的人、事、物非自有、绝对存在,由于这份体悟而旷达自在地为人处世。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药师佛心咒:嗡贝喀匝耶贝喀匝耶、玛哈贝喀匝耶、ra匝萨么嘎得索哈!愿所有众生远离疾病痛苦!
这张老照片摄于学院建立之初。法王如意宝以前常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与他结缘的众生都能至诚念诵阿弥陀佛圣号、心咒,发清净愿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相信朝圣是积资净障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如果你只是以观光的心态去圣地一游,恐怕也很难达到积资净障的效果,因为你的心还是老样子,还在原地。所以,朝圣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旅程。希阿荣博堪布:正念的修持,是朝圣的重要内容
今天是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以清净信心忆念、祈祷阿弥陀佛,信愿坚定!《观经》中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南无阿弥陀佛!愿一切众生皆得无碍往生极乐世界,速证佛果。希阿荣博堪布以甚深缘起力,发起“扎西持林净土日课共修”
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音菩萨节日。观音菩萨心咒:嗡玛呢呗美吽!《百咒功德》中说:“仅仅讽诵就不被业惑所染,与七地菩萨具有同缘分,被誉为见解脱、闻解脱、忆解脱、触解脱。”
随缘,首先要知道世间人事都在因缘聚散无常变化中,爱恨、顺逆、荣辱皆不会长久,无可执持。其次,苦乐齐受,悉从缘生。在前的态度行为影响塑造之后的生活际遇。与其为结果大喜大悲,不如在前谨慎用心地取舍善恶。一句随缘太随便,其中滋味少人知丨寂静FM•第119期
分享图片
即使还做不到在座上边观想边念诵,或不能同时具足四对治力,也要坚持念。座上念,下座念,观想清楚念,观不清楚也念,以信心摄持念,以菩提心摄持念,在追悔之心中念,在断恶决心中念,有一种对治力念,四对治力俱全念...总之,只要有条件就念,念珠不离身,随时计数。久而久之,持咒之力自会纯熟金刚萨埵百字明的功德和含义
在不乏痛苦的人生面前,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希望,垂头丧气,那未免太愚蠢。对痛苦进行观察和思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有可能、有希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佛陀宣讲苦谛,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轮回中生命存在的痛苦本质。对痛苦的了解越深入、越全面,我们就越被激励着去实践离苦得乐的方法一个显而易见却总是被人忽视的事实
站在熙攘的人群中,想想周围的人也和自己一样,都是父母百般疼爱养大的孩子,都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希望在为幸福而努力。行走在汗水泪水故乡异乡之间,寻找着肯定与尊重。多想想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心里就不会那么孤独。自己趋避的正是他人趋避的,将心比心,很多事就好开解了。
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悦、自在。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 又逢日食。殊胜日尽可能地行持忏悔、斋戒、护生、供灯、念诵经咒等善业,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网络共修:今天日食,我们共同念诵《普贤王如来愿文》
分享图片
朋友交往,彼此间保持一个礼貌的距离,既不至于太远而显得冷淡,也不至于太近而失了必要的恭敬,友谊才更留得长久。和而不同,是需要一定的空间来装下各自不同的性情、方式、观点的。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请尽己所能行持善法,不做恶事。愿众生远离灾难病苦,获得安乐。
人都有缺点,这与生活现状、成长背景、性格和整个时代氛围都有关系。在地位、财富、职业、性别等不同的背后,大家都是人,都渴望幸福,不想遭受痛苦,都希望被人友好对待,感受温暖。从这点出发与人交往,会让我们的生活少些冷漠压力和对峙。
佛陀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都是为了降伏我执。这是佛陀授予法教的唯一理由。如果这些法教无法对治我执,所有的修行都是无用的。战胜我执的程度,显示我们修法的正确度。我们要非常努力。
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节日。《地藏菩萨本愿经》云:“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益,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嗡 达瑞德达瑞德瑞梭哈!敬礼圣母救度母,犹获至宝如意珠,净除人我贫病苦,愿得福寿永吉祥。
我们要时刻反观自己,自己闻法也好,为别人宣讲佛法也好,跟别人分享法义也好,是不是利益自他的发心?是不是为了自他的解脱?还是想得到别人的赞叹?还是炫耀自己的博闻强识?若是这样的话,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而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当中。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哈!希望大家行持善法,护持善念,莫造恶业,以清净身语意报答佛陀的深恩!
分享图片
做事多为别人着想,考虑对方的利益。多数时候我们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日常的言谈应对,而非说教,来与人分享佛法的。
我们自己的内心越清净调柔,他人具有侵犯性的言行对我们造成的困扰和伤害就会越小。
分享图片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师节日。嗡阿吽班匝格日巴玛色德吽!远离违缘,修行增上。 莲师:让自心来寻找它自己!
怨恨是内心走向封闭和僵硬的征兆。
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不断射出的五支箭,也叫“花箭”。它表面上看去相当吸引人,令人不禁心向往之,可一旦射中了我们的心,就能引发令人颤抖的大苦。 ——法王如意宝警惕射向自心的五支花箭
爱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对人对事豁达和宽容。
分享图片
分享爱和喜悦,探索外部世界和内在精神世界,这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就个人而言,没有关爱和求知,我们无法长大。关爱和求知,在较深刻的层面上即是佛教所说的慈悲和智慧。遇到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一亩田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其实,观音菩萨久远劫前就已经成佛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里曾经说过的:“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布施是突破自我局限性的有效方法。布施不仅使受者免受匮乏之苦,也让施者从中收获了喜悦和自尊。布施有很多种,捐款捐物去帮助受灾的人、贫穷的人和其他处境不利的人,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受教育……不要觉得非得有多大的财力才能去布施,关键不在财物多少,而在发心是否真诚。
今天是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大家应常常念诵度母祈祷文,祈祷度母加持自他一切众生,净除病苦诸障难,善业吉祥皆增长。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二十一至尊圣度母赞》念诵仪轨及音频
分享图片
世间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中,而我们本能地想追求安全感、确定性,这就意味着生活往往会不顺我们的心。人们常感叹人生失意,事实上那种挫败感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对无常的体验。如果你承认无常是生命的规律并接受它,你就会放松下来。
人生于世难得可贵,莫把全副身心都用在经营生计上了,应有闲暇、从容,去观察思考生命, 体会实践心灵自由之道。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让我们常怀善意,常行善法。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达雅塔,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哈!
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为人们提供庇护荫凉。知识的根本是智慧,有智慧,知识的增长才能使生命丰美,并给他人带来切实的帮助和利益。若伤掉根本,单纯的知识积累很难说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个体生命提供滋养,或为众生福利做出贡献。我们平时是否会更重视获取知识技能,而忽视涵养智慧呢?
分享图片
一夜的大雪,将扎西持林裹上银装
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师节日。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什么修持的境界,由于自己的业障,暂时见不到莲师,但只要我们念诵祈祷,莲师就会降临赐予加持。因为莲师无比的慈悲和方便,使得慧浅福薄如我们也能当下就获得法益。
对神智正常的人来说,言行主要受思想意识控制,所以远离意的恶业,身口业自然就会清净。意的恶业概括为贪嗔痴。时刻提醒自己对治贪嗔痴,可以有效制止自己身心上恶的发生。
分享图片
无常是修行人的密友,它时刻提示我们保持警醒,并且给我们以鼓励和希望。无常意味着凡事都有改变的可能。不管我们以前犯过多么大的错,也不管我们现在有多么愚昧无知,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可以清净过去的罪业,逐渐不再迷惑。
我们遭遇的困难、痛苦只是过去行为的一个结果,没有理由责怪他人,也没有必要自责。你若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那么正在经历的痛苦不仅完结了一段旧的因果,而且还会成为一个新的善因,开启一连串正面的反应。所以,痛苦并不总是坏事。人生的得失起伏都可以是觉悟的契机,关键看你以怎样的心去面对。
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应由自己去建立,
盲目或被迫接受他人的观点
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但是封闭内心、
固守成见同样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变得支离破碎,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由的滋味。所谓的“一切尽在掌握”不过是徒劳丨寂静影事
藏文中“佛教徒”一词的意思是“内道者”,即向内观照、从本心而非本心之外找真理的人。
佛法一切修行的基础是正念,即贴近自己的身、语、意,时刻保持清醒的觉察。
初学佛者或不学佛者不要略知一二,就侈谈无作无修,以为随心所欲、放任自流才是最高明的学佛。自性的确不是修来的,但见性也不由放任而来。每一朵花都包含着整个春天丨寂静FM•第131期
分享图片
慈悲心的培养是必要的,如果我们想最终免于痛苦,就不要伤害他人;如果我们想快乐,就创造条件让他人快乐。
修行者对因果和缘起有着坚定的信解,面对生活的不幸和苦难,能化解的便积极去化解,须承受的则甘心承受。以忏前戒后的心行,怀着隐忍和慈悲,去了结往昔恶性的因果,引生良性的因果。所谓旷达就是视野宽广,了达事物在广阔的时空跨度里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规律,从而随缘因势,因势利导愿您逢苦不忧丨寂静FM•第132期
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把散乱的心往回收。念佛时发现自己杂念纷飞,是因为此时你的心比平时安静,才会察觉到念头杂乱。不用去管杂念,坚持念佛,久之会有成效。持咒亦然。
修行从何处入手?身、口、意。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口业,不举他过;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初学者应从较粗大、易察觉把握的身体行为和语言开始,通过持续清醒的觉察规范自己的言行。之后随着修行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关注心。此时才知道果然是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今天是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药师琉璃光如来!愿一切众生远离厄难病苦,常得安乐!
修行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你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多么重大的变化也都是从当下、小小的改变开始的。学佛要有耐心,尤其是初学者,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那样很容易失望,退失道心;也不要急于求成,那样会很危险,而且难有实质的效果。
不思善,不思恶,是入定的境界,并且非初学者所能了达; 而出定后,仍然要谨慎取舍善恶因果,积累福慧资粮,不可荒废了修行。
分享图片
通过外在欲求获得的快乐,如同搔痒得到的快感;内心寂静调柔生起的快乐,如同治好瘙痒病后的快乐。龙树菩萨曾说:“搔痒令人快乐,摆脱癌痒更快乐;满足欲求令人快乐,摆脱欲求更快乐。”
今天是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如《观经》中说:“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量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南无阿弥陀佛!
冷漠往往不是因为缺乏爱的能力,而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敞开心胸的能力。
期望和恐惧其实是同一个东西的两面,有期望就会有恐惧,而回避则会加强恐惧。不迎不拒使我们放松下来,这时,我们才更有可能瞥见一切思想行为、一切欢喜哀愁背后的那个东西。
昨晚,你或许梦见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国王,但是当你清醒之后,留下了什么?你在清醒时所体验的事物,几乎不比梦境真实。与其去追求难以捉摸的梦,你应该让自己的心安住于宁静无扰的禅思,离于烦乱散漫,直到对空性的了悟成为你的觉受不可或缺的一分。——顶果钦哲法王 圆满我们所有计划的最佳方式
学佛之人不要迷信“神通”。真正的大神通是调伏自相续的烦恼,圆满具足菩提心,以佛法帮助众生。
“只想开悟不想学佛”的人不少。只求佛的智慧,不学佛的行愿。智悲本是一体,哪有舍此取彼的道理?佛法的智慧超情离见,不是我们一般人满心傲慢和成见随便读几句经文,看几则公案就能揣度。想开智慧先调柔相续,远离恶业,对治烦恼。普贤行愿一一随学,渐渐能心得开解,否则仅凭世间聪明,徒增邪见。
分享图片
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深谋远虑想防微杜渐。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有点混乱的。哪怕我们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
“行菩萨行取决於心,而非显露於外的行动。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著,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真正的忍辱是没有瞋恨。菩萨之所以能够舍弃自身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内在的贫乏,可以无条件地去实现满足他人的愿望与需要”自我与他人
闻思佛法是为实修做准备,有助于澄清见解,遣除实修中的违缘。若能广泛闻思当然好,若没有条件或能力,则应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法门,了解基本的修持方法后,一门深入,扎扎实实去修。佛法是要拿到身心上去验证的。
世人所谓的痛苦和安乐,除了自己的心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作者。因为分别念假立痛苦和安乐,然后我们又再继续地执著它,就像梦中遭遇到外境一样,如此不断地感受,不断地痛苦。如果自己的心安乐,则一切安乐,如果心痛苦则一切痛苦。——法王如意宝 只有了知它,才了知痛苦和安乐的根本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塑造者和负荷者。关于一个时代的劫运,其实无须问别人,看看自己和周围人们的行为就能知道。共同的因缘,唯有大家一起在思想、行动上改正、净化,才能慢慢扭转。解铃还须系铃人。
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拥有、经历的一切都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恐怕是无人能幸免的一种痛苦。我们真的熟悉痛苦吗
无始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是自己能过得更好、更安全、更快乐,然而,这种追求至今没有结果。是时候停下来重新思考了。如果我们不纠正两个错误,很难得到真正持久的安乐。一个错误是在缺憾中寻求完美,另一个错误是只想自己快乐。是时候停下来重新思考了
今天是藏历初十,莲师节日。“莲师心子降魔金刚尊,化现列饶朗巴游舞身,多闻教证功德悉圆满,晋美彭措足下诚祈祷,意续密义加持入心间,心意融合一味祈加持。”ཆོས་་རྗེ་བླ་་མའི་གསོལ་འདེབས་དང་མཚན་སྔགས་དགེ་སྐུལ།共修法讯纪念法王涅槃十五周年
有的人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确应该相互平等,对待动物就不一定。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只是没有经过认真的观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物与人类相比只是不会讲人类的语言而已,它们对于苦乐的感受与人类没有什么差别。 网页链接
ཆོས་་རྗེ་དམ་པ་ཡིད་་བཞིན་ནོར་བུ་སྐུ་ཞི་བར་གཟིམས་ནས་ལོ་འཁོར་༡༥ལོན་པའི་འདས་མཆོད་ལ་བླ་མའི་རྗེས་དྲན་ཕུལ་བའི་བརྙན་ཐུང་།🙏🙏🙏ཆོས་་རྗེའི་འདས་མཆོད་ལ་ཕུལ་བའི་བོད་སྐད་གཟུགས་ལམ། 纪念法王如意宝涅槃十五周年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藏历十一月十五日,阿弥陀佛节日,恰逢冬至,也是法王如意宝示现涅槃十五周年纪念日。于上师涅槃日修持上师瑜伽,祈祷上师,非常殊胜且更具有加持力。珍贵影像 | 整整十五年了,法王离开得越久我们就越是思念
傲慢的基石是“我”,因此对治傲慢的一个方法就是随时随地观察自己,看自己的身体、身体的行动和感觉、内心的感受、思想等等是怎样不停地变化的,由此而慢慢体会到:并不存在一个常恒一体、独立、绝对的“我”。“我”既不存,心怀傲慢自以为是也就显得可笑了。
今天是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嗡玛呢呗美吽!愿更多人见到、听到、忆念、接触观音心咒转经轮。
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缺乏满足感。佛陀教我们布施,通过给予来消除那种贫乏的感觉。有人需要食物,如果我们有食物,就给他;有人需要衣服、药品、金钱、安慰、关心,如果我们能做到,就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