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 2012,共120条微博
(2/2)祷文殊上师足!
外布施的同时,我们也在内布施,即把心中的烦恼慢慢舍掉。通过施舍财物、帮助其他生命、分担痛苦压力、分享安全和喜悦,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慢、疑越来越少。施者比受者有福,这话是有道理的。
自律不是压抑情感,不是遵循强制的规定,也不是要做出一副道德楷模的样子给人看。自律的动机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让他人痛苦。
佛法中“寂静”一词多指远离贪嗔痴慢疑等诸般烦恼,身心自在清净,而非简单外在形式上的独处,或内心的孤僻,或修法中的顽空境界。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身语意远离恶业,以清净心上供下施。
金刚萨垛百字明共修,持咒工夫贵有真实信心。第一要信金刚萨垛佛的愿力,坚信百字明忏悔之王能清净身语意所造诸恶业。其次要信造恶必定感受痛苦,对自己造作的恶业生起强烈的厌离之心。其次要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净土,功不唐捐。真信!真信!
藏历初十,莲师节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纳德。愿众生开显智慧,断除无明!
为方便讲解和理解,才将三殊胜分开来讲,而在实践中,发心、正行、回向并不是截然分隔开的。发心、回向,都需观法如化,心不散乱;正行需不离菩提心的摄持,随时回向,也就是说,做事的过程中要时刻反省自己的动机是否与菩提心偏离,时刻提醒自己不可贪著功德利益。
作者、受者、所做之事皆为条件的产物,因缘和合的显现。因缘具足则有现象产生,不论此现象是人是事是物。因缘无时不在变化,现象生成之时便在解构之中,故现象非固有,非恒常,作者受者所做之事都无可执著。三轮体空与见地相关,与记性的好坏却没有直接关系,做完事就忘了不一定就是三轮体空。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给其他人,不仅是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还包括以后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以及与我们共享这个世界的动物,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去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佛像前,念经时,忆念上师三宝,或者生起真诚的慈悲心之时,会情不自禁的流泪。泪水由心里往外涌。法王如意宝以前常常说,忆念上师三宝的功德与恩德,以及众生的痛苦和无奈,发自内心的哪怕只流下一滴眼泪,也会清净往昔无数的恶业。这就是信心、慈悲心的力量。
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身语意远离恶业,以清净心上供下施。
现在的人不善于建立、发展友谊,交往的圈子很小,除了同事、家人外,没有多少朋友,而实际上朋友之间相契相投,可以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这种关系,对我们的人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其他很多关系的基础。
“只想开悟不想学佛”的人不少。只求佛的智慧,不学佛的行愿。智悲本是一体,哪有舍此取彼的道理?佛法的智慧超情离见,不是我们一般人满心傲慢和成见随便读几句经文、看几则公案就能揣度。想开智慧先调柔相续,远离恶业,对治烦恼。普贤行愿一一随学,渐渐能心得开解,否则仅凭世间聪明,徒增邪见。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什么?信轮回是苦,涅槃安乐。信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信因果不虚,持戒修福。信生佛一体,心佛无二。信自性清净,能生万法。修行者无信心,不得门而入。
分享图片
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我以清净身语意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世间、出世间虽然不是两回事,但也不能混为一事。说生活即是修行,未必全对,关键要看是否有出离心,也就是远离贪嗔痴慢疑等烦恼的强烈意愿和决心。如果有出离心,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的确能成为解脱道上修行的助缘。
这张精美的唐卡供在我的房间里,让我时时想起往昔的大成就者,他们的功德和恩德。顶礼无垢光尊者、荣素班智达、晋美林巴尊者!三位祖师对大圆满法脉的传承弘扬作出的贡献、对后世修行者的恩德,若要述说,穷劫难尽。至诚祈祷传承上师们加持护佑众生离苦得乐!
藏历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日。感恩佛陀以无尽悲心为根器因缘各异的众生宣演八万四千法门,引导众生走上觉悟、安乐之路!轮回长夜里,有佛法的智慧明灯照亮前程,我们为此深感幸运!
说到不执著,总有人特别强调不执著法相,然而一般人说不执著布施、持戒等法相时,往往正堕在悭吝、嗔恚、骄慢等非法相中。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最终尚且要舍弃,何况悭吝犯戒嗔恚懈怠呢?非法是此岸,法是筏,欲登彼岸须先离此岸后弃筏。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药师佛心咒:嗡贝喀匝耶贝喀匝耶、玛哈贝喀匝耶、ra匝萨么嘎得索哈!愿所有众生远离疾病痛苦!
扎西持林。
藏历六月初十,莲师诞辰。顶礼大恩莲花生大士!
几天来,扎西持林莲师坛城的上空出现了许多佛菩萨的显现。希望以此缘起,所有众生获得安乐,世界和平。
(2/2)次见到阳光蓝天白云,但是有几次我们因此而心生慈悲?
(1/2) 扎西持林莲师坛城上空美丽的光环。诸佛菩萨以各种显现度化众生,或许只是一束阳光,一阵清风,看似自然平常的景象,却能触发我们内心不平常的感受,使我们心生温柔和谦卑,懂得虔敬感激,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一念清净想到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发愿精进修行,圆满觉悟。我们曾经无数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映射。我们的感受不离贪嗔痴,所以我们的世界叫娑婆世界,一个不离忧恼和缺憾的世界。感受,决定了我们处于怎样的世界中。
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身语意远离恶业,以清净心上供下施。
有人说:“如果我不饮酒、不妄语…不做一些损人的事,就会失去工作、业务发展的很多机会。”其实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如果你坚持诚信、包容地对待别人,心地善良正直,别人就会愿意跟你交往,跟你合作。善缘慢慢地聚拢到你身边,恶缘远离,你的想法很顺利就能实现,不需要伤害自己,也不用损害他人。
人要能够看破眼前。一时一事的得失好坏放到整个人生中看,都显得渺小短暂。很多事情,当时觉得多么重大,而隔着时间空间回头看,就知道人生充满选择和可能性,不走这条路,可以走那条路。若心态和见地不改变,那么尽管过程不同,生命的品质也就是你的幸福感、满足感、人生的修养和境界不会有大的不同。
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节日。顶礼供养皈依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心里有慈悲,就会时刻不离布施。当你内心清净,自在喜乐,时时刻刻连吃饭走路都能影响、帮助到别人,让人感受到正面的信息,一种更宽广的人生境界。
至诚顶礼大圆满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
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白度母心咒:嗡达瑞德达瑞德瑞,当舍阿耶嘉纳萨瓦色德舍珍阿呢吽匝所哈。断恶行善,自利利他!
供护法后信众们在山顶的草地上吃糌粑'吃酸奶。
供护法圆满结束。扎西持林僧众在山顶跳金刚舞。祝大家吉祥如意。
今天扎西持林全体僧众和周边信众来到扎西雍贡(汉译吉祥福荣岗)山顶与喇荣五明佛学院同时供护法。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塑造者和负荷者。关于一个时代的劫运,其实无需问别人,看看自己和周围人们的行为就知道。共同的因缘,唯有大家一起在思想、行动上改正、净化,才能慢慢扭转。解铃还须系铃人。
单纯未尝不是好事,尤其在缺少规则的环境中。相信凡事都有因果,自己努力向善,诚实而为就好,不去担心、权衡结果。人生失落有时,保有有时,事事皆有时。
我的离世的朋友,有的已经解脱,有的还在六道中轮回。对于尚在轮回的亲友故交,我常常想,自己能力有限,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为他们念经超度,希望他们早日离苦。前几天我们举行完听闻解脱法会,大家念颇瓦时,西方的天空放出异彩。这令在场的人们欢心鼓舞。愿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二十五年前,我们随法王如意宝朝礼五台山。一万多藏人追随上师,从各自的家乡、寺院、佛学院步行,搭车,一路辗转来到圣地,语言不通,风俗迥异,然而心里充满快乐和感激。怀着虔诚的信心朝文殊菩萨道场所在方向,哪怕只走七步,功德也不可思议。
大家工作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要为他人服务、效劳,所以为什么不把这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看成是自己积累福德的途径呢?工作中多替别人解决问题,让人对生活有欢喜和希望,这是积德的事,利人利己。同样早出晚归地辛劳,却往往是在增添别人的挫折苦恼,让人怨恨,何必?
哪怕明明看到的是庸俗虚伪、是非颠倒,遇到恶意挑衅和欺侮,心里还是要记得一个道理:爱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对人对事豁达和宽容。我们的身体不仅因为细菌、病毒才生病和加速朽坏,更重要还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悲伤、愤怒、忧虑在破坏内心安宁的同时也伤及内脏经脉,血肉之躯哪里经得起这样频繁的损伤?
喇荣五明佛学院
全知麦彭仁波切亲手雕刻之终生依处,极具加持力的文殊菩萨圣像。
藏历初十,莲师节日。嗡阿吽班匝格日贝玛色德吽!愿遣除末法时期一切灾难违缘!
我21岁初到五明佛学院,靠法王如意宝的慷慨接济才得以常住喇荣,在自己搭建的仅可容身的土坯房里,度过了六年快乐的求学时光。后来屋子破损严重,只好去上师道友家轮流借住,如此五年。95年终于有能力修建起这间小木屋,有足够地方摆放经书了!17年过去,这里依然是我温暖的家。
喇荣山谷。这里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老年人安详喜乐。他们说:今生我们很幸福,能依止具德上师听闻佛法,依教奉行;来世也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戒律清净,每天都在精进地积资净障。如果你来过学院,看过这里的人们灿烂宁静的笑容,你会知道他们说的是真心话。
在家人学佛修行,要坚定对三宝的信心,不令退失;守持居士戒;勤于布施,离悭垢心;思维法义,对苦集灭道圣谛如实了知。此为信、戒、施、慧具足。在家学佛,可把这作为入手之处,着力之处。
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愿共诸众生同生极乐国!
法会中途突然而至的风雪,并没有打扰人们闻听佛法。这张照片摄于2010年冬,我在扎西持林为附近民众传讲佛法。起初来听法的只是住在周围的村民,后来有近万人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听闻和修持佛法是藏人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多数人一生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修行人。
藏历十八,观世音菩萨节日。祈愿世界祥和利乐,善业增上广布!
我愿缩小缩小成一颗尘埃,无声的欢乐的徜徉在上师的光芒中。
倘若不能止息内在的负面情绪,我们与他人,与周遭环境的矛盾冲突,不会止息。所以,发现自己身陷矛盾和争斗中时,看看自己的心。
藏历二十一,地藏王菩萨节日。断恶行善,回向菩提!
现在的人们知识丰富,头脑聪明,但常常缺少真正的善良。聪明才智经常是用在破坏性的事物上,或者用于相互抵消劳动成果,所以大家都很辛苦地付出,而获得的福祉和进步却与付出不成比例。
当内心没有太多贪嗔痴执,充盈着感激温柔和慈悲,你对世界的认知(不仅仅是观念)会改变。并不是说你一厢情愿的把事物想象成美好的样子,而是你所见到听到的,感官所获得的信息,真的不同了。这张照片摄于五台山罗延窟。文殊菩萨的净土一直就在那里,只是我们由于障碍而不得见。
不存心伤人害物,正直,替别人着想...不具备不培养这些基本的良善品质,学佛就没有基础。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在贤善人格的基础上生起出离心,努力超越在贪嗔痴慢疑的心念中无尽流转的生命状态,才是入解脱道。在此基础上生起关怀济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是为大乘。
大恩根本上师,祈请您身语意的加持无余融入我相续,加持我成办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之事业!
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祈祷智慧空行慈悲引导,加持护佑!
今天是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以清净身语意报答佛陀的深恩!
又看到雪山了。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希望大家行持善法,护持善念,不做恶事。愿所有众生脱离病苦。
藏历初十,莲师节日。嗡阿吽班匝格日巴玛色德吽!远离违缘,修行增上。
忍辱就是要有耐心,对人对事对生活都有耐心。许多话,没有必要,但也得说。许多事,很厌烦,也得去做。疲惫的时候,接受疲惫。孤独、病痛、难堪的时候,接受它们,不去怨恨。怨恨是内心走向封闭和僵硬的征兆。
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阿弥陀佛在因地时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由此善根,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身口常出无量妙香,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
天雨妙华,一场大雪过后,扎西持林寂静之地成为琉璃世界。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大乘无量寿经】
扎西持林的秋天如此宁静,雪山松林之上,天空像洗过一般,澄净辽阔,没有一丝云彩。秋天的云最是短暂易散,如生命中种种经历,如感受,如心念,转瞬即消逝于碧空的无限开放中。
我愿自己在每个新的一天里都能努力去做: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菩萨的大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落实到普通佛弟子每一天的愿与行当中来。也许做得还很不好,但依然要坚持发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因此而变得不同。
“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愿我们以智慧慈悲点亮自己,把光明和温暖传递给百千众生。我虔诚地礼敬感恩所有行持放生、供灯等善法的佛子!
佛教鼓励体验当下,但这一教法常常被人误解,以为“活在当下”就是要更执著于自我和我所拥有的一切,这实在与佛法相去甚远。
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依教奉行,饶益有情!
明天(11月14日)凌晨4点左右有日食,历时几小时,其间诵经持咒行持善法,功德増上。以此功德回向,祈愿世界和平。
轮回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缺憾,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是优秀还是平庸,你遇到的是好人还是无情无义的坏蛋,你是得到还是失去。只要内心还有贪嗔痴,就在轮回中,缺憾就不会消失。这无所不在的缺憾、不如意,佛教中又称为苦。
居士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是一经皈依便自动默认或强制受持的,但作为在家学佛人,若什么戒都不守,那也很难有真实的进步。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选择受持居士戒中的一条、多条或全部。把持戒看成是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很多事做起来就轻松多了。
不分别,不是说你需要如聋如盲,学佛不是要让你的洞察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弱,相反佛法的闻思修使你能更敏锐深刻地看到问题,只是你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就随之陷入憎恶愤怒怀疑失望爱贪等狭隘极端而肤浅的情绪中。你的视角更宽广了,所以更能理解、宽容、悲悯。
内心真、善、美到极致的表现,正是普贤十大愿王所描述的境界。虽然我们还没有亲证那不可思议的境界,但对证悟者的净见量我们有坚定的信解,日日受持、恒不忘失普贤行愿,以为引导,一步步回归自性的万德庄严。
佛祖苦修六年山洞
我们自己的内心越清净调柔,他人具有侵犯性的言行对我们造成的困扰和伤害就会越小,所以那些会激怒我们,让我们感觉受到伤害和干扰的“可恶”的人和事,就像一位严苛的老师,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没有它们,我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自己修行中的不足。
愤怒的时候不妨想想,一个人的恶言恶行不是凭空而来,背后必有社会家庭个人等诸多原因,要憎恶指责,更应该针对造成这恶劣言行的种种原因,而分析原因,仅个人性格、观念、教育背景等等,就有无数的人和事参与其形成。如果我们足够理性和诚实,会发现要怪罪的人太多了,我们的愤怒找不到一个具体对象。
遇见美好悦意的事物、情境,哪怕只是享受一缕煦暖的阳光,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的上师在这里就好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念头也能积累巨大的福报资粮。积累福报有时就这样容易。
以清净信心随念诸佛功德,深信诸佛无处不在,遍满虚空,一尘中有尘数佛,一一佛皆有无数菩萨眷属围绕。对此深深信解,即是以意作礼,顶礼诸佛。
若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财宝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常为引导,直至菩提。【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
佛教的修行者随时保持觉察,看护自己的身心活动,反省自己言行背后的动机,珍惜与他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种种缘起,是因为我们知道,生命这出戏,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业是指过去的行为。从长远来说会带来快乐的行为,称为善业。长远来看会带来痛苦的行为,称为恶业。行为的后果不仅要看眼前,更重要是看长远的影响。比如贪婪会让人暂时感到满足,但长期来看,贪婪带来的是永无止境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内心难得安宁。
通常来说,具足四项条件的业力量会比较强大,也就是说一个行为有明确的意图、明确的对象、采取了实质的行动并实现预期的结果。以杀生为例,如果有杀生的意图,有明确的杀害对象,采取了杀的行动并确实杀死了对方,那么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杀业,需要完整感受杀生的果报。
藏历十五,阿弥陀佛节日。以清净信心忆念、祈祷,南无阿弥陀佛!
转发微博。
现在经过多次再版的《次第花开》推出精装版。精装版在原书的基础上,新收录了上师的微博精选,并随书赠送一张根据书中「冬日札记」和「嘱托」制作的纪录片光盘。愿每一位有缘者都能从书中获得成就自己的智慧。【次第花开,花开见佛】。详见:网页链接
放下执著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肯吃亏才能学会放下。
迁徙的鸟,洄游的鱼,高峰时段的城市,都能让人直观地见到业的力量。个体汇入群体的洪流,不知所以,不由自主,又那样执著,不知疲倦,耗尽生命也在所不惜地向前向前,为到达某个地方;然后,离开那里,原路返回,然后再去,再回,不尽往复。
希望多念观音心咒,嗡玛尼呗咩吽舍。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它们跳着从似监狱的车上跑了出来,看着这些还不知道自己刚才处境的幼小生命,真让人心情复杂。而那一双双单纯且对人友善的眼睛,更让现场的信众对上师的放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共业指一群众生共同的业因果。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群人,往往有着共同的命运,虽然个人具体的生命轨迹会有不同,但很难逃脱大的趋势和框架。每个人都是所处时代社会的负荷者。这份负重感,这股无形的牵引力推动力压力,就是共业的表现。时代会变,社会在变,因为业处于动态变化中。
今天藏历二十五,空行母节日,虔诚地祈祷世界和平,远离灾难。
《度母祈祷文》
对其他生命的真诚关怀,能有力地帮助我们远离恶业。比如说,当我们的动机是不想让众生遭受被杀的痛苦,我们就会坚决地远离杀业,因为即使之后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我”的业障,“他”曾受的痛苦却是无法勾销的。同样,盗窃淫乱恶语诳语等恶业可以忏悔,而它们曾经制造的痛苦无法勾销。
万花筒里的图案若坚实存在,则只能有一幅图案,不会有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同理,一切事物若固有、恒常,那么任何变化都不可能发生,一切就是僵死的。正因为事物不是那样,才有了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所以说,因无我而缘起。
藏历三十,释迦牟尼佛节日。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受戒是自愿宣誓,表示自己决心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没有人强迫和命令你必须这样那样。一旦发下了誓言,就该恪守,没做到的话要忏悔,并不是因为不忏悔你就会触犯某个主宰者的权威而受其惩罚,而是因为不当行为会带来恶性后果,伤害到你自己,所以要通过忏悔,通过心的改变去改变缘起,并最终改变结果。
感念三宝的功德和恩德!常诵<随念三宝经>,护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随念三宝经》
一切三宝所依,如佛像佛塔经书僧衣等,都是佛弟子恭敬顶礼的对境。世尊曾说他示现灭度后将现文字相,以教化后世众生,所以我们对佛经乃至其中破损散落的书页都应恭敬,视为法宝,放置于净处和高处。认为佛像经书等若没有开光就只是普通物品,并没有加持力,也无需恭敬对待,这与皈依的学处相违背。
藏历初八,药师佛节日。顶礼供养皈依药师佛!嗡贝喀匝耶 贝喀匝耶 玛哈贝喀匝耶 ra匝萨摩嘎得索哈!愿一切众生远离厄难病苦,常得安乐!
这只小羊出生在被放生的路上,刚刚生下来,四顾找妈妈,妈妈也找它。找到了,母子相依偎,多么欢喜!其他很多小羊却没有这么幸运,一出生或还在妈妈肚子里便被送进屠宰场,母子都成为人的盘中餐。这些动物虽弱小,却同人一样有着苦乐的感受,有着母子情深,也怕疼,也害怕死亡,也愿意快乐地活着。
藏历初十,莲师节日。祈祷邬金大宝尊,违缘障碍无缘生,顺缘意乐悉圆满,祈赐共不共悉地。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
真诚祈祷莲师,可遣除世间事业及出世间修行中的一切违缘,极为殊胜。
《如愿摄略祈祷文》。至诚祈祷莲花生大士!
转发微博。
自大圣境五台山,文殊加持入心者,祈祷晋美彭措足,证悟意传求加持。 嗡格热阿贝拉将嘎RA色德啊吽。网页链接
佛法在恭敬中求。外在的行为跟内心关系密切,内心的感受会体现在行为上,而身体的行为也会影响内心,所以我们通过顶礼来调柔内心,通过反复的礼拜来一点点磨灭心中的傲慢,使内心一点一点变得柔软谦卑。顶礼既是在表达内心的恭敬,又是在训练培养内心的恭敬。
今天开始喇荣五明佛学院将举行为期八天的法会,纪念法王如意宝。学院所有经堂都供上了这样由酥油制成的精美供品。愿见者欢喜!
这尊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塑像也是酥油做的,非常精美!这是纪念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在五台山善财洞亲见文殊菩萨一事,当时法王正是这个坐姿。今天学院各处经堂供奉了各样法王如意宝的法像。
分享图片
人们想要幸福,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幸福,做出的很多事实际上都是在无谓地消耗自己的善根和精力,一方面直接造成现在的生活质量不高,因为心态不好,外在的物质条件再好也鲜有安乐可言,另一方面身语意造作的恶业使整个生命的相续呈下堕的趋势。
这几天扎西持林的僧众也举行法会祈祷纪念法王如意宝。希望大家参与、随喜世界各地祈祷纪念法王如意宝的活动,发善愿,做善行,精进修学佛法,把善根汇集融入僧团的功德海中,如一滴水融入大海,从此不会干竭。
今天是我的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示现圆寂九周年的日子。法王如意宝是公认藏传佛教最伟大的上师、学者和大成就者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创立者。他倾尽全力培养僧才,接续传承,整理经续论典,使显密教法得以在雪域以及全世界再弘。法王如意宝对末法时期众生的恩德,说不能尽!
分享图片
扎西持林莲师坛城
上师与弟子之间关键的是心灵相契。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原本就无所不在。
法王如意宝用他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只要不舍内心的善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是个无尽藏。 网页链接
如果我们有佛菩萨的智慧洞见,就会看到今生今世与上师的相逢,是我们在轮回中最圆满、最温馨的经历。
只要师从一位传承清净无染、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修行人仅靠对上师坚定的信心就能解脱。法王如意宝正是这样一位可以把今生来世的安乐都托付给他的上师。《冬日札记--信心》《冬日札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