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501~520 of 2801)
2025 (92)
索达吉堪布 (2801)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8)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62 Weibos,Found 2801 Weibos
>>Export Weibos>>
对上师的恭敬,不在于外面的行为,而在于内心。
比如,麦彭仁波切曾有一个侍者,叫涅内俄萨。本来他是个愚笨的人,脾气比较暴躁,甚至在上师面前也显得非常无礼,态度极不调柔恭顺。
有时上师亲自开许的弟子前来拜见,他却将其挡在外面,说上师病得特别严重,就是不让他们进门。
麦彭仁波切本人,似乎也害怕这个侍者。有一次,拥嘎堪布为撰著《功德藏》的讲义而前来请教,麦彭仁波切有许多甚深教言正想解说,结果这个俄萨来了,麦彭仁波切就很紧张,赶忙对拥嘎说:“你快回去吧!俄萨来了,我现在不敢给你讲。”
从表面上看,俄萨对上师特别不恭敬,但实际上,他是对上师极度关心,担心上师抱病利益众生太辛苦。以此虔诚的信心,最终上师的智慧也全部传给了他。
后来,麦彭仁波切圆寂之前,对俄萨说:“你以后遇到困难,就去找华木钦哲。”并告诉其他人:“以后他生病的话,你们一定要关照他!”
所以,表面上的花言巧语不重要,弟子对上师到底怎么样,关键看他是否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法王晋美彭措
比如,麦彭仁波切曾有一个侍者,叫涅内俄萨。本来他是个愚笨的人,脾气比较暴躁,甚至在上师面前也显得非常无礼,态度极不调柔恭顺。
有时上师亲自开许的弟子前来拜见,他却将其挡在外面,说上师病得特别严重,就是不让他们进门。
麦彭仁波切本人,似乎也害怕这个侍者。有一次,拥嘎堪布为撰著《功德藏》的讲义而前来请教,麦彭仁波切有许多甚深教言正想解说,结果这个俄萨来了,麦彭仁波切就很紧张,赶忙对拥嘎说:“你快回去吧!俄萨来了,我现在不敢给你讲。”
从表面上看,俄萨对上师特别不恭敬,但实际上,他是对上师极度关心,担心上师抱病利益众生太辛苦。以此虔诚的信心,最终上师的智慧也全部传给了他。
后来,麦彭仁波切圆寂之前,对俄萨说:“你以后遇到困难,就去找华木钦哲。”并告诉其他人:“以后他生病的话,你们一定要关照他!”
所以,表面上的花言巧语不重要,弟子对上师到底怎么样,关键看他是否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法王晋美彭措
一些品行低劣的人,见到声名远播、财富丰足的上师,才把他认成自己的上师;而那些知足少欲、具足法相的上师,就算从他那儿得过很多法,自己也不愿意说出口。如此对小上师保密、大上师宣扬,实在是一种可笑的行为。
这种人得到一些殊胜教言,从不认为是上师的恩德,反而觉得是自己智慧和福报过人,跟上师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最初对上师毕恭毕敬,但得到教言后就舍弃了上师,如同有些病人,病好后就一走了之,再也不理睬医生了。
这不是真正的法器!这种愚笨的人自高自满,不知道上师的殊胜,将证悟的缘分已经完全断送了。他就算悟性再高、闻思再广,也根本得不到任何成就。
——法王晋美彭措
这种人得到一些殊胜教言,从不认为是上师的恩德,反而觉得是自己智慧和福报过人,跟上师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最初对上师毕恭毕敬,但得到教言后就舍弃了上师,如同有些病人,病好后就一走了之,再也不理睬医生了。
这不是真正的法器!这种愚笨的人自高自满,不知道上师的殊胜,将证悟的缘分已经完全断送了。他就算悟性再高、闻思再广,也根本得不到任何成就。
——法王晋美彭措
真正有智慧的人,哪怕获得一点点修行境界,也很清楚这并非靠一己之力,而是源于上师的慈悲加持,进而对上师感恩戴德,并从言语中时时表现出来。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菩萨尊者,在五比丘之一的大德比丘座下发起了出离心。后来,当他见到大德比丘和佛陀在一起时,首先顶礼了自己的上师,再顶礼释迦牟尼佛。佛陀见后连声赞叹:“你做得很对!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受过法恩,就应该先对他顶礼。”
按理来说,大德比丘的智慧和功德,肯定不及佛陀,但佛陀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能忘记上师的恩德。
——法王晋美彭措
按理来说,大德比丘的智慧和功德,肯定不及佛陀,但佛陀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能忘记上师的恩德。
——法王晋美彭措
从历史上看,许多众生的惨烈痛苦,有时就是一两个人的恶行造成的。所以,对于这种恶人,尤其是十恶不赦的人,必须要立即舍弃,不然就会毁坏国家和团体。
包括在佛教中,对于性情极其恶劣的众生,若以柔和的方式无法度化,那在慈悲心的前提下,佛菩萨必须示现威猛的行为加以降伏,这也符合世间的正规。
——法王晋美彭措
包括在佛教中,对于性情极其恶劣的众生,若以柔和的方式无法度化,那在慈悲心的前提下,佛菩萨必须示现威猛的行为加以降伏,这也符合世间的正规。
——法王晋美彭措
如今,值得信赖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当我们做重大事情时,不要随便宣扬,应以秘密的方式去做,这样就不容易遇到违缘。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猛厉的行为和怀柔的能力,对自方慈悲,对敌人勇敢,并能辨别他人的行为是好是坏。
——法王晋美彭措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猛厉的行为和怀柔的能力,对自方慈悲,对敌人勇敢,并能辨别他人的行为是好是坏。
——法王晋美彭措
当然,我们若想在短时间内成就,这也不太可能。但缘起的真理是不会欺惑的,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地精进,依靠无欺的缘起力,一定会得到某种相应的功德,今生来世的一切都吉祥,不会出现任何违缘。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本来有许许多多的修行机会,但他却经常找一些借口延误,从而把绝好的缘分都断绝了。
还有些人虽然修行多年,但内心整天在烦恼中虚度时光,烦恼贼已将他的善法全部偷走了。他们始终得不到修行的验相,这并不是三宝没有加持,而是自己的业力深重,或是精进不够。
因此,散乱心和烦恼恶念,我们最好不要去依止,而应将其彻底舍弃,否则永远不会安宁。
——法王晋美彭措
还有些人虽然修行多年,但内心整天在烦恼中虚度时光,烦恼贼已将他的善法全部偷走了。他们始终得不到修行的验相,这并不是三宝没有加持,而是自己的业力深重,或是精进不够。
因此,散乱心和烦恼恶念,我们最好不要去依止,而应将其彻底舍弃,否则永远不会安宁。
——法王晋美彭措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舍弃无意义的事情,修持具有无量功德并能调伏自心的佛法。假如依靠善知识的窍诀,真正精进地修行,哪怕是仅修一个月,也会得到明显的受用。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为了使人生有长足进步,我们平时一定不能攀缘太多。假如身体做各种世间杂务,口中言说许多闲言碎语,心里不断生起层出不穷的分别念,这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违缘。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上师托嘎如意宝曾讲过,有一次,多闻天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不可一世地去拜访贡嘎天子,结果发现,贡嘎天子的财富远远超过了自己。于是,他的傲慢当下就荡然无存了。
既然多闻天子的财富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财富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万法无常,以如幻如梦来对待一切,看世间法就如同看荧屏上的影像,如是久而久之,对人事物的强烈执著会慢慢褪尽,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具足了。
——法王晋美彭措
既然多闻天子的财富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财富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万法无常,以如幻如梦来对待一切,看世间法就如同看荧屏上的影像,如是久而久之,对人事物的强烈执著会慢慢褪尽,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具足了。
——法王晋美彭措
今天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也是母亲节。
这个日子,是一个让我们感恩的日子。在世间,母亲的恩德最大;在出世间,佛陀的恩德最深。
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心中的这颗感恩之心。
这个日子,是一个让我们感恩的日子。在世间,母亲的恩德最大;在出世间,佛陀的恩德最深。
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心中的这颗感恩之心。
ཨོཾ་མ་ཎི་པདྨེ་ཧཱུཾ 嗡玛尼贝美吽~
父 母 经
(索达吉堪布 译)
梵语:布哲玛哲色札
藏语:帕蜜多
汉语:父母经
顶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佛与声闻僧众住于舍卫城给孤独苑精舍。
世尊告言: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梵天。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梵天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阿阇黎,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阿阇黎。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应供处。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是应供处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人君,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人君。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天神。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天神。
佛说此言已复说偈曰:
父母即梵天,第一阿阇黎,
是子应供处,人君亦是天,
故是应礼处。按摩及沐浴,
涂抹其诸足,或以诸饮食,
衣服卧具垫,智者当承待。
是故诸智者,恭敬事父母,
现世无诋毁,死后转善趣。
佛说此言已,彼等比丘随喜称叹世尊所言。
父母经竟
父 母 经
(索达吉堪布 译)
梵语:布哲玛哲色札
藏语:帕蜜多
汉语:父母经
顶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佛与声闻僧众住于舍卫城给孤独苑精舍。
世尊告言: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梵天。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梵天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阿阇黎,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阿阇黎。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应供处。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是应供处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人君,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人君。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天神。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天神。
佛说此言已复说偈曰:
父母即梵天,第一阿阇黎,
是子应供处,人君亦是天,
故是应礼处。按摩及沐浴,
涂抹其诸足,或以诸饮食,
衣服卧具垫,智者当承待。
是故诸智者,恭敬事父母,
现世无诋毁,死后转善趣。
佛说此言已,彼等比丘随喜称叹世尊所言。
父母经竟
有些人对世间的一切非常执著,尽管自己腰缠万贯,但对需要帮助的众生,却丝毫也不愿伸出援手。其实,世间的有漏财富,品格卑劣的人也能得到,所以当我们拥有一点点钱财时,千万不要有傲慢心。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世间法犹如闪电般刹那无常,希求这些始终不会有一个结局。正如无垢光尊者所说:“世间上的琐事,若去希求,就没有一个完结之时。何时放下,何时才会了。”
无始以来,我们在世间法方面花费了无数精力,结果却是徒劳无益。所以,现在该是让心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法王晋美彭措
无始以来,我们在世间法方面花费了无数精力,结果却是徒劳无益。所以,现在该是让心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法王晋美彭措
或许有人问:“佛陀在世时,许多人修行能立即证果,善恶也是现世现报。而如今,众生修行不能如此,业报也不会很快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佛陀住世时是果法期,众生的根基比较利,修行后马上就会证果,尤其是证小乘圣果非常快;而现在是末法期,众生的根基明显大不如前,业报成熟也没有那么快了。
但即便如此,业力的本性也不会改变,正所谓“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只要我们现在好好修行,迟早有一天,定会证得相应的果位。
——法王晋美彭措
原因很简单。因为佛陀住世时是果法期,众生的根基比较利,修行后马上就会证果,尤其是证小乘圣果非常快;而现在是末法期,众生的根基明显大不如前,业报成熟也没有那么快了。
但即便如此,业力的本性也不会改变,正所谓“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只要我们现在好好修行,迟早有一天,定会证得相应的果位。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说:“我一生念佛、参禅,造了许多布施等善业,但心里仍是烦恼不断,家庭不和顺,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宝的加持哪里去了?因果是虚妄的吧!”
这是很大的邪见。要知道,就算是释迦牟尼佛,也从没讲过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不毁灭”——就算经过了一百个大劫,业果也不会消失毁灭。
——法王晋美彭措
这是很大的邪见。要知道,就算是释迦牟尼佛,也从没讲过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不毁灭”——就算经过了一百个大劫,业果也不会消失毁灭。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