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461~480 of 2801)
2025 (92)
索达吉堪布 (2801)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8)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62 Weibos,Found 2801 Weibos
>>Export Weibos>>
目前有一些出家人,在社会上拥有一点点名气后,便开始傲气冲天,自以为是起来。他们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贯正确,不需要再接受任何人的批评与建议。这些人往往是浅薄无知、名不副实之徒。而他们身边,也聚集了不少盲目的追随者。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有一类人:他们从未依止过任何上师,也没有经过实际修持,却公然向他人兜售“佛法”。这就如同自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闭上眼睛胡乱摸索,却还要别有用心地“引导”他人一样。
现在,这种貌似大德的法师已充斥世间,他们自欺欺人,信口开河,并将无数信众引向歧途……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现代人对佛陀的真实教义很不重视。他们对佛法的认识,只以自己的分别念作取舍,几乎从来不以佛菩萨的言教为依据,致使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有机可乘,到处招摇撞骗。
——法王晋美彭措
现在,这种貌似大德的法师已充斥世间,他们自欺欺人,信口开河,并将无数信众引向歧途……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现代人对佛陀的真实教义很不重视。他们对佛法的认识,只以自己的分别念作取舍,几乎从来不以佛菩萨的言教为依据,致使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有机可乘,到处招摇撞骗。
——法王晋美彭措
现今,真正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可谓少而又少,如理如法的行为反倒成了众矢之的。
观察我们身边,很多寺庙已沦为在家人的社区,与喧嚣的闹市几乎无别,作为佛教道场,若不具备闻思修行的条件,又怎能称得上是解脱圣地?而在热闹寺庙中的某些法师,既无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不护持清净戒律,只是贪婪地笼络那些以钱财供养的追随者,如此,又怎能让人看到正法弘传的希望?
——法王晋美彭措
观察我们身边,很多寺庙已沦为在家人的社区,与喧嚣的闹市几乎无别,作为佛教道场,若不具备闻思修行的条件,又怎能称得上是解脱圣地?而在热闹寺庙中的某些法师,既无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不护持清净戒律,只是贪婪地笼络那些以钱财供养的追随者,如此,又怎能让人看到正法弘传的希望?
——法王晋美彭措
曾有这样一位出家人,有一次他到某地化缘,当问及一户人家的生活是否平安时,主人回答:“很好!”孰料他听到此话,大为失望。为什么呢?因为此户人家若恰巧有亲人去世,他就有机会念经超度,以此得到财物供养了。
像这样的修行人,心地如此邪恶,行为也必定离解脱越来越远。
然而,这种人越无知,往往越加傲慢。当他们有幸见到真正的大德时,非但一丝恭敬心也生不起来,还狂妄无礼、目中无人。他们表面上削发为僧,舍弃了尘世间的小家,但实际上,却在建立和维护另一个更大的“名利之家”!
——法王晋美彭措
像这样的修行人,心地如此邪恶,行为也必定离解脱越来越远。
然而,这种人越无知,往往越加傲慢。当他们有幸见到真正的大德时,非但一丝恭敬心也生不起来,还狂妄无礼、目中无人。他们表面上削发为僧,舍弃了尘世间的小家,但实际上,却在建立和维护另一个更大的“名利之家”!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对财物贪心极大,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他们可以变得伶牙俐齿,口中全是些美丽的谎言。
例如,他在别人家见到一只精美华贵的碗,就会想方设法地据为己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会对主人先花言巧语一番,诸如赞叹此碗做工如何精细、历史如何悠久之类。其次,再恭维碗的主人豪爽大方、品格高尚。继而,他还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例证,以此说明自己同主人的关系如何亲密,犹如自家人一样。最后,他会信誓旦旦地立下誓言,说什么假如主人将碗赠送给他,他日后定会对主人全力支持,甚至为报深恩不惜赴汤蹈火……
其实,如果你信以为真地将碗赠送给他,他立即就将刚才的话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谈得上报答恩德?
相反,假如有人急需一笔财物,被这种人得知之后,则会千方百计从中作梗,大力阻挠。
像这样的人,自己希求某些物品时,就对他人恭维赞叹;别人得到了某些物品,就会立即心生嫉妒。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心怀狡诈、面目虚伪,进而采取不可告人的手段……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心生厌离!
——法王晋美彭措
例如,他在别人家见到一只精美华贵的碗,就会想方设法地据为己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会对主人先花言巧语一番,诸如赞叹此碗做工如何精细、历史如何悠久之类。其次,再恭维碗的主人豪爽大方、品格高尚。继而,他还可以举出各种各样的例证,以此说明自己同主人的关系如何亲密,犹如自家人一样。最后,他会信誓旦旦地立下誓言,说什么假如主人将碗赠送给他,他日后定会对主人全力支持,甚至为报深恩不惜赴汤蹈火……
其实,如果你信以为真地将碗赠送给他,他立即就将刚才的话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谈得上报答恩德?
相反,假如有人急需一笔财物,被这种人得知之后,则会千方百计从中作梗,大力阻挠。
像这样的人,自己希求某些物品时,就对他人恭维赞叹;别人得到了某些物品,就会立即心生嫉妒。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心怀狡诈、面目虚伪,进而采取不可告人的手段……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心生厌离!
——法王晋美彭措
据佛经记载,早在迦叶佛时代,就有一位哲哲国王梦到过一头大象,它的身躯已出窗外,尾巴却迟迟不肯出来。这个梦境是什么意思呢?它预示着释迦佛教法的末期,许多僧人虽然身体出家,心中却仍然留恋着世间八法。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末法时代的种种征相,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出家人身上。
有些形象上的出家人,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就能成为高僧大德。这些人从不闻思修行,也不具备些许功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佛教常识也弄不清楚,常常表演一些将五方佛误认成“可怜如来”的笑话。他们的行为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让我们为佛教的前途黯然神伤。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形象上的出家人,认为只要拥有了一定社会地位,就能成为高僧大德。这些人从不闻思修行,也不具备些许功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佛教常识也弄不清楚,常常表演一些将五方佛误认成“可怜如来”的笑话。他们的行为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让我们为佛教的前途黯然神伤。
——法王晋美彭措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特别强调: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必须要有智慧。如果自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就应向有头脑的人请教,在权衡得失之后,方可付诸行动。
对修行人来讲,若欲成办某种事业,一方面应在上师面前请教,并祈祷三宝加持,同时,自己也要认真分析、反复思考。若能如此,最终的选择才能称为“明智”,才能避免损人损己。
——法王晋美彭措
对修行人来讲,若欲成办某种事业,一方面应在上师面前请教,并祈祷三宝加持,同时,自己也要认真分析、反复思考。若能如此,最终的选择才能称为“明智”,才能避免损人损己。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对一件事物作出判断时,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要用佛法的智慧来观察和抉择,其次再参照世间法。
然而,现在许多人遇到事情时,只是盲目听从自己的私心或他人的分别念,然后人云亦云,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更谈不上运用佛法了。
——法王晋美彭措
然而,现在许多人遇到事情时,只是盲目听从自己的私心或他人的分别念,然后人云亦云,少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更谈不上运用佛法了。
——法王晋美彭措
昔日,大多数人品行高尚,极少欺骗他人,一旦做错了事,就会马上感到羞愧,并立即忏悔。他们大都非常讲求信誉,为了恪守誓言,即使付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然而,如今不少人为了达到种种个人目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不惜背叛亲人、践踏法律。
古人对待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大多心存感激、牢牢铭记。等到因缘成熟之际,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村夫,都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是,今人非但不能如此,反倒常常恩将仇报。
古人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接受他人的忠告。今人却对这些逆耳忠言无法容忍,只愿听到一片赞美之声。许多人一旦受到恭维,便如饮甘露,欣欣然忘乎所以,如此一来,他们对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认识,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以往人们相互见面时,态度温和、谦逊,言语礼貌周到。但现如今的人,结交人多半出于功利的目的,即使本无仇怨,相处不久也会产生莫名的隔阂与不快,继而生起强烈的嗔心。究其原因,就是各自的利益冲突在作祟。
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以往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如今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在爆发冲突,到处战火纷飞。所谓的和平年代,也并不和平。与此相应,社会上大多数人在交往中,都是互相戒备、互相算计,整个人群中,到处弥漫着勾心斗角的气息。
所有这些世间乱象,无不应验了莲花生大士的授记:在末法时代,男女老少的心中,都藏有一个恶魔。这并不是环境改变造成的,而是众生的行为趋向恶劣所致。
——法王晋美彭措
古人对待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大多心存感激、牢牢铭记。等到因缘成熟之际,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村夫,都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是,今人非但不能如此,反倒常常恩将仇报。
古人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接受他人的忠告。今人却对这些逆耳忠言无法容忍,只愿听到一片赞美之声。许多人一旦受到恭维,便如饮甘露,欣欣然忘乎所以,如此一来,他们对自己与周围环境的认识,就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以往人们相互见面时,态度温和、谦逊,言语礼貌周到。但现如今的人,结交人多半出于功利的目的,即使本无仇怨,相处不久也会产生莫名的隔阂与不快,继而生起强烈的嗔心。究其原因,就是各自的利益冲突在作祟。
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以往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如今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在爆发冲突,到处战火纷飞。所谓的和平年代,也并不和平。与此相应,社会上大多数人在交往中,都是互相戒备、互相算计,整个人群中,到处弥漫着勾心斗角的气息。
所有这些世间乱象,无不应验了莲花生大士的授记:在末法时代,男女老少的心中,都藏有一个恶魔。这并不是环境改变造成的,而是众生的行为趋向恶劣所致。
——法王晋美彭措
纵览当今时势,有些人表面上挂着堪布、活佛的名号,实则并不珍视佛法,只知追求世间种种享受,悲悯众生者寥若晨星。这些徒有虚名的“高僧大德”,动辄以各种借口欺骗众生,堂而皇之地聚敛钱财,而许多人竟也不加观察就开始争相供养,甚至到处吹嘘他们的“功德”……
这种现象,真是佛教的悲哀、僧众的悲哀、信徒的悲哀!正是这些人的丑恶行径,才使佛法进入末法时期,破坏了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法王晋美彭措
这种现象,真是佛教的悲哀、僧众的悲哀、信徒的悲哀!正是这些人的丑恶行径,才使佛法进入末法时期,破坏了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法王晋美彭措
米拉日巴尊者对弟子热琼巴说:“当今,智者不会受到恭敬,愚者却备受拥戴;了义的佛法不受重视,不了义的法门却被推崇备至。所以,你应努力追随真正的善知识,去寻求了义的法要。”如今,这样的教诲对我们依然有效。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喇拉曲智仁波切曾指出:“福德浅薄之人,就算想供养财产,也遇不到真正的福田。”此话确是金玉良言。
现在,许多人往往真伪不辨,因而很难值遇真正的大善知识。对于具有智慧、守持净戒、却生活俭朴的出家人,他们不仅不懂得尊重,反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对于信口开河、妄说神通的狡诈之徒,他们倒会钦佩有加。
——法王晋美彭措
现在,许多人往往真伪不辨,因而很难值遇真正的大善知识。对于具有智慧、守持净戒、却生活俭朴的出家人,他们不仅不懂得尊重,反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对于信口开河、妄说神通的狡诈之徒,他们倒会钦佩有加。
——法王晋美彭措
今天就开始念金刚萨埵心咒了,机会难得,我也发愿跟大家一起念修。嗡班杂萨埵吽……
按照上师如意宝的教言,我们每年会共修金刚萨埵法门,每人须念40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嗡班杂萨多吽”。
从现在开始,你若能在100天内完成,请给此微博点赞报名,届时僧众将一起回向。如此共修所获功德不可估量。
从现在开始,你若能在100天内完成,请给此微博点赞报名,届时僧众将一起回向。如此共修所获功德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