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401~420 of 2801)
2025 (92)
索达吉堪布 (2801)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8)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62 Weibos,Found 2801 Weibos
>>Export Weibos>>
对于具有上等智慧的行人而言,依靠安乐道菩萨乘达到安乐果佛地的善妙方便,唯一就是这颗珍宝菩提心。正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就像华智仁波切曾说:“上等者从家里出来时要记得发菩提心,中等者听到法螺声时要记得发心,下等者要在上师提醒发心时尽可能发心。”法师们在传法时,也要提醒听法者发心,这很关键。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现在我们师徒都要深深思维:难得的宝贵人身已经得到,难遇的善知识已经遇到,尤其是更难值遇的正法,以及正法的精要金刚乘,已经值遇。此时,务必要脚踏实地修行真实的教言,不要虚度暇满人身。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佛教中最为注重强调的,即是爱心。
当然,佛教中所讲的爱心,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比较狭隘的爱,而是具有无我利他的慈悲之心。
假如人人都能将自己善良、仁慈的心,升华为真正无私的奉献,那么人类社会将充满和平友爱的气氛,否则,精神世界将成为一片贫瘠的荒漠。
——法王晋美彭措
当然,佛教中所讲的爱心,并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比较狭隘的爱,而是具有无我利他的慈悲之心。
假如人人都能将自己善良、仁慈的心,升华为真正无私的奉献,那么人类社会将充满和平友爱的气氛,否则,精神世界将成为一片贫瘠的荒漠。
——法王晋美彭措
科学与佛教对人类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因素。
科学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佛教则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遣除内心世界的愚暗。
如果没有佛教,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享受,只会适得其反。
——法王晋美彭措
科学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佛教则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遣除内心世界的愚暗。
如果没有佛教,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享受,只会适得其反。
——法王晋美彭措
佛法的生命与核心,就是对慈悲心的培养。慈心,是祈愿众生得到安乐;悲心,是希望众生远离痛苦。不管是什么人,都应开发这种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的品质。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生而为人,应该追寻心灵之道。若非如此,则浪费了宝贵的人身。如同已抵达遍满黄金的宝洲,却没有拿任何财宝而双手空空返回,这是多么可惜!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只注重身、语方面是否清净,只关心外在威仪是否得体,却忽略了内在的起心动念。这就如同一个人只会洗脸、洗澡,却从来不懂得清洗灵魂一样。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凡夫人在修行过程中,倘若各方面享受过于优越,则不易生起出离心;如果太苦了,无食果腹、无衣蔽体,又会身不安,身不安则道不隆。
所以,大乘经论中讲:不堕两边,应行中道。
——法王晋美彭措
所以,大乘经论中讲:不堕两边,应行中道。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在评论一个人、一件事时,千万不要以凡夫之见去洞察断决,一定一定要谨慎!
对恶人不要赞叹,若不是大德,就不要将其吹捧为大德。而对真正的大德,不应肆意讥毁,或以凡夫之心去妄加推测而诽谤。
希望大家以后:第一身心要稳重,第二口要稳重,绝不要妄加评论好坏。
——法王晋美彭措
对恶人不要赞叹,若不是大德,就不要将其吹捧为大德。而对真正的大德,不应肆意讥毁,或以凡夫之心去妄加推测而诽谤。
希望大家以后:第一身心要稳重,第二口要稳重,绝不要妄加评论好坏。
——法王晋美彭措
令诸佛菩萨和上师欢喜,唯有利益众生这一件事。
《入菩萨行论》说:“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华严经》也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法王晋美彭措
《入菩萨行论》说:“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华严经》也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