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2501~2520 of 2792)
2025 (74)
索达吉堪布 (2792)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6)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1)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44 Weibos,Found 2792 Weibos
>>Export Weibos>>
一棵大树需要不断吸收水分、养料,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同样,我们的人生也要经常吸取有价值的知识,慈悲、智慧的养料水分,才会焕发出它的光彩。一旦离开了这些,生命就会暗淡无光,日趋枯萎…
我们的两所小学,这两天正在为新学期而招生,昨天一共收了330多个藏族孩子,大多数都是贫困儿童和孤儿。看着他们绽放的笑脸、期盼的眼神,我和老师们虽然辛苦一点,但也是值得的!
学佛的人有几种发心:为自己今生的人天福报、为自己来世的人天福报、为自己的解脱、为众生的解脱。就算做同一件善事,不同发心的话,功德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于表面上相似的行为,我们不要以经验去妄加评论,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内心~
在关于藏地的许多影视、图片中,常会出现一个旋转的转经轮,作为藏地风光的代表;无论去藏地的哪个寺院,也能发现大大的转经轮,好几个人的力量才可以推动。转经轮到底有什么功德呢?经常转动经轮又有何必要?如果你想知道,可以看看O网页链接
一个人的信仰,最好要通过智慧来抉择、观察。有了智慧的信仰,就不太会改变,这种信仰也很稳定;没有智慧的信仰,则容易成为一种迷信,随着别人说好说坏,自己就会人云亦云、变来变去。
有个画家,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装在相框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实,这张画的意义非常深刻:我们执著于一点,往往会钻进死胡同,忽略周围的很多很多,全然不发现还有大片的空间。所以,大家也可以在白纸上画个黑点,放在床头桌前,不开心时就看一看,以此来提醒自己~
没有正确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迷茫的。许多人忙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甚至苦不堪言,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从来没思考过人生什么最重要?这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密宗为什么要保密?密宗是专搞神通的喇嘛教吗?密宗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吗?视师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密宗的即生成佛是否合理?……如果你有这些疑惑,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密宗”O网页链接
现在很多人常说,不喜欢佛教的某种形式,只喜欢它的理论。其实,很多“形式”是理论的载体,有了这种“形式”,理论会以此而传承下去、延续下去。就像在世间上,仪式、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了它,许多传统文化便不会断灭。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形式”,可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必须要保留下去
庄子在《秋水》中说:跟井底之蛙不可以讲大海,因它被狭小的环境所局限;跟夏天之虫不可以讲冬天的冰雪,因它被短暂的生命所局限;跟乡曲之士不可以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所以,我们提起佛教中的神秘领域,比如极乐世界的存在,许多人常嗤之以鼻,这应该也是他们见识狭隘所致。
现在很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内心焦躁不安,经常患得患失。若想调整这些不良心态,佛教中的禅修非常有效。禅修最简单的窍诀,就是先专注盯着一尊佛像,看一会儿再闭目观想,如此不断训练,直至观想得非常明显、清晰。这样做不但可调心养身,还可以开启智慧、消除业障,有诸多殊胜利益。
佛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不经过系统学习,很多道理你不会明白。许多人刚学佛很有热情,但渐渐地,信心就退失了,修行不能善始善终。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你不懂佛法,很多言行只停留在表面上,面对烦恼却不能对治~
在学佛的过程中,闻法和实修必须要并重,缺一不可。如果你不喜欢闻法,没有通达佛教的基本理念,修行就会成为盲修瞎炼;如果你只懂理论,却从来没有修过,只会说而不会做,就会变成“法油子”。
很多人在微博中都说想要了解佛教,问我应该怎么样学习。如果你有时间,最好能系统学一下印度寂天菩萨造的大乘窍诀精要——《入行论》。虽然我讲得不一定很好,但这些是佛菩萨的金刚语,不论你修显宗或密宗,都需要通达此论的内容。O网页链接
作为大乘菩萨,爱众生之心,就像母亲慈爱独子一样,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这种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正如《大乘庄严经论》所言:“爱他过自爱,忘己利众生。”
爱有两种,一是占有,只要自己快乐,不考虑对方如何;一是付出,只要对方快乐,不考虑自己如何。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口口声声说爱,朝朝暮暮谈情,但仔细观察,多数人的爱只是自私的占有——对方让自己快乐,才爱他;一旦他背叛了,就因爱生恨。这样的爱,只会让自他痛苦,又有什么可津津乐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