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2501~2520 of 2801)
In total, there are 13862 Weibos,Found 2801 Weibos >>Export Weibos>>
格物致知,是儒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大学》。“格物”,就是格掉自己的物欲;“致知”,指本具的智慧就能显露出来。也就是说,物欲太大了,便会把我们的智慧遮盖住;若想真正净化心灵、开启智慧,就要先从断除对物质的贪求开始,安贫乐道! ​​​​
人们拼命渴望得到的财富、爱人、地位等,在历尽艰辛、刚刚拥有时,会觉得幸福万分,但慢慢地,这种幸福就不断缩水,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这叫“边际效益递减”。而修行人所追求的通达万法本性,则与此截然相反。一旦证悟,所获得的,会比预期更多、更令人惊喜,并且这种感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
我院子里有几棵大黄,长得比房子还高。记得小时候放牦牛时,我常常以它为食,后来才知道它是一种药材,有消食、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
一个人降生到人间,很有福报的话,是源于前世所造的善业。那么不说别的,仅仅是为了你来世有点福报,今生也要尽量行持善法,断绝造恶。就像手机充电一样,你今天打电话用的电,是以前充的,今天用尽就没有了;明天若想打电话,就要今天给它充电。我们为来世断恶行善、积累资粮,也是同样的道理。 ​​​​
好多人虽然口头上会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但梦、幻到底是什么样,可能并没有思维过。如果用佛法的智慧观察这一切,就会彻底明白,胜义中,万事万物远离一切相,空性无我;世俗中,如梦如幻,现而无自性。这一点,通过推理或修行就可以证实,只可惜懂得它的人并不多 ​​​​
如今,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但我们缺少食物吗?并非如此。人类为了吃肉,把36%的谷物、74%的大豆用于饲养牲畜,而其中90%的营养却白白浪费,变成了它们的粪便。据统计,1人吃素1天,就能让20人1天免于饥饿。对比了这些数据之后,你还在等什么呢? ​​​​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大大小小的战争、冲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爆发的。若能拥有一颗利他的心,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敌人,都可以化敌为友,没有什么矛盾是化解不了的。如此,则不难实现所谓的“和谐社会”~ ​​​​
一根纤细的毛发,放在手掌上,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若放进眼睛里,就会痛苦万分。同样,一件小事,对心量大的人来说,并不会放在心上;但若落到心量小的人头上,则会反应非常强烈,一直耿耿于怀、不能释然~ ​​​​
现在人们有句俗话叫:"恨爹不成钢."痛恨自己的爹为什么不是李嘉诚,为什么不是李钢?其实按照佛教的因果观,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前世的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外境不公平,而应该从自己行善积福做起! ​​​​
一棵大树需要不断吸收水分、养料,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同样,我们的人生也要经常吸取有价值的知识,慈悲、智慧的养料水分,才会焕发出它的光彩。一旦离开了这些,生命就会暗淡无光,日趋枯萎… ​​​​
我们的两所小学,这两天正在为新学期而招生,昨天一共收了330多个藏族孩子,大多数都是贫困儿童和孤儿。看着他们绽放的笑脸、期盼的眼神,我和老师们虽然辛苦一点,但也是值得的! ​​​​
学佛的人有几种发心:为自己今生的人天福报、为自己来世的人天福报、为自己的解脱、为众生的解脱。就算做同一件善事,不同发心的话,功德也各不相同。所以,对于表面上相似的行为,我们不要以经验去妄加评论,因为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内心~ ​​​​
在关于藏地的许多影视、图片中,常会出现一个旋转的转经轮,作为藏地风光的代表;无论去藏地的哪个寺院,也能发现大大的转经轮,好几个人的力量才可以推动。转经轮到底有什么功德呢?经常转动经轮又有何必要?如果你想知道,可以看看O网页链接 ​​​​
一个人的信仰,最好要通过智慧来抉择、观察。有了智慧的信仰,就不太会改变,这种信仰也很稳定;没有智慧的信仰,则容易成为一种迷信,随着别人说好说坏,自己就会人云亦云、变来变去。 ​​​​
有个画家,在白纸上画了一个点,装在相框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实,这张画的意义非常深刻:我们执著于一点,往往会钻进死胡同,忽略周围的很多很多,全然不发现还有大片的空间。所以,大家也可以在白纸上画个黑点,放在床头桌前,不开心时就看一看,以此来提醒自己~ ​​​​
大乘佛教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承认前世后世存在,就是它的人生观;一心唯求利他,则是它的价值观。 ​​​​
没有正确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迷茫的。许多人忙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一事无成,甚至苦不堪言,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从来没思考过人生什么最重要?这些自以为重要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
密宗为什么要保密?密宗是专搞神通的喇嘛教吗?密宗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吗?视师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密宗的即生成佛是否合理?……如果你有这些疑惑,可以了解一下“什么是密宗”O网页链接 ​​​​
现在很多人常说,不喜欢佛教的某种形式,只喜欢它的理论。其实,很多“形式”是理论的载体,有了这种“形式”,理论会以此而传承下去、延续下去。就像在世间上,仪式、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有了它,许多传统文化便不会断灭。所以,真正有意义的“形式”,可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必须要保留下去 ​​​​
天好宽广啊!但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让我们都不要再被自私自利所束缚了,让心回归到本有的宽广状态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