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2481~2500 of 2792)
In total, there are 13844 Weibos,Found 2792 Weibos >>Export Weibos>>
今天是9月9日,让我想起了1999年的9月9日,我曾前往泰国呆了一个星期,并将此行的见闻感想立成文字,写了一本《泰国游记》。如今12个春秋过去了,当时的很多经历虽已不太记得,但泰国佛教非常兴盛的场面,仍让我久久难忘。你在茶余饭后若有兴趣了解,也可以随手翻一翻O网页链接 ​​​​
我窗外的树上,一只小猫懒懒地晒太阳~ ​​​​
信心有感性、理性两种。见到佛像、佛寺、高僧大德等,莫名其妙就留下眼泪,内心非常激动,这是感性的信心,它并不牢固,很容易退转;而通过学习听闻佛法,对“佛陀永远是无欺的”产生真实的定解,这是理性的信心,这种信心即使遇到“文革”那样的逆境,自己也不会舍弃三宝。 ​​​​
信心,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如果对某个人、某个事物,没有以自己的智慧详加观察,只是听别人说好,就强迫自己生信,这是一种盲从,并非真正的信心。佛陀也曾说:“弟子们对我的教言,不要因为我是佛陀就全盘接收。你可以进行再三观察,就像锤炼黄金一样,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到纯正无杂的正见。” ​​​​
做人,一定要懂得自尊自重。如果很多行为肆意妄为,自己先把人格踩在脚下,那遇到事情时就不能怨天尤人,一味地抱怨外境对自己不公平。古人也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
释迦牟尼佛曾在因地时,为利益众生发下五百大愿,其中有一愿就是:为播植善根于一众生心相续中,我愿十大劫中以欢喜心感受无间地狱痛苦!为播植善根于一众生心相续中,我愿于旁生、饿鬼、贫穷夜叉、困苦众人中感受各种痛苦! ​​​​
今天的天气很好,我在树下看《释量论大疏》~ ​​​​
藏地有一位著名的大成就者,叫热罗多吉扎。一次,他准备在寂静处长期闭关,安住于如如不动的禅定中。此时,本尊现身对他讲:“你安住在寂静的灭定中,纵然长达千百万劫,也不如对一个众生播下解脱种子的功德大。”得到这样的教言后,他从此不断云游各方,度化众生。由此可见,利他才是最有意义的修行! ​​​​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偈颂说:“世间人心动,爱好福果报,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灭。”世人只知追求快乐的果,却偏偏舍弃快乐的因,可是,不种“因”又哪来的“果”?世人只知追求世间小乐,却不知追求解脱大乐,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实在是不值啊~ ​​​​
一般来说,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认为自己有智慧;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承认自己有道德。古人也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德,不明道德。” ​​​​
理论上、学术上的研究,固然相当重要,但关键还是要将这些与自己的心结合起来,调伏内心的烦恼。这样的理论,才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而不是一纸苍白的空文,不是让自己炫耀的资本~ ​​​​
格物致知,是儒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大学》。“格物”,就是格掉自己的物欲;“致知”,指本具的智慧就能显露出来。也就是说,物欲太大了,便会把我们的智慧遮盖住;若想真正净化心灵、开启智慧,就要先从断除对物质的贪求开始,安贫乐道! ​​​​
人们拼命渴望得到的财富、爱人、地位等,在历尽艰辛、刚刚拥有时,会觉得幸福万分,但慢慢地,这种幸福就不断缩水,用经济学的话来说,这叫“边际效益递减”。而修行人所追求的通达万法本性,则与此截然相反。一旦证悟,所获得的,会比预期更多、更令人惊喜,并且这种感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
我院子里有几棵大黄,长得比房子还高。记得小时候放牦牛时,我常常以它为食,后来才知道它是一种药材,有消食、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
一个人降生到人间,很有福报的话,是源于前世所造的善业。那么不说别的,仅仅是为了你来世有点福报,今生也要尽量行持善法,断绝造恶。就像手机充电一样,你今天打电话用的电,是以前充的,今天用尽就没有了;明天若想打电话,就要今天给它充电。我们为来世断恶行善、积累资粮,也是同样的道理。 ​​​​
好多人虽然口头上会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但梦、幻到底是什么样,可能并没有思维过。如果用佛法的智慧观察这一切,就会彻底明白,胜义中,万事万物远离一切相,空性无我;世俗中,如梦如幻,现而无自性。这一点,通过推理或修行就可以证实,只可惜懂得它的人并不多 ​​​​
如今,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但我们缺少食物吗?并非如此。人类为了吃肉,把36%的谷物、74%的大豆用于饲养牲畜,而其中90%的营养却白白浪费,变成了它们的粪便。据统计,1人吃素1天,就能让20人1天免于饥饿。对比了这些数据之后,你还在等什么呢? ​​​​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庭,大大小小的战争、冲突,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爆发的。若能拥有一颗利他的心,那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敌人,都可以化敌为友,没有什么矛盾是化解不了的。如此,则不难实现所谓的“和谐社会”~ ​​​​
一根纤细的毛发,放在手掌上,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若放进眼睛里,就会痛苦万分。同样,一件小事,对心量大的人来说,并不会放在心上;但若落到心量小的人头上,则会反应非常强烈,一直耿耿于怀、不能释然~ ​​​​
现在人们有句俗话叫:"恨爹不成钢."痛恨自己的爹为什么不是李嘉诚,为什么不是李钢?其实按照佛教的因果观,你今生有什么样的爹,是你前世的业力造成的,所以没必要一味抱怨外境不公平,而应该从自己行善积福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