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2361~2380 of 2801)
In total, there are 13862 Weibos,Found 2801 Weibos >>Export Weibos>>
古人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了那用不上的很多东西,把一辈子的宝贵时光都搭上呢? ​​​​
祝你新年吉祥 ​​​​
一个人在没有开悟乃至佛果之前,不管自己的境界有多高,也不能放弃积累资粮、净除罪障! ​​​​
世人对爱情多溢美之词,许多人都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成幸福的最高境界。那么在佛教眼里,爱情的本质又是什么?海誓山盟与不共戴天为何只在一念间?学佛是否就意味着彻底离欲呢?我曾在《佛眼看“爱情”》中有过一番解密,你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O网页链接 ​​​​
分享图片 ​​​​
当你遇到想不开的事情时,不要一时冲动而走极端。此时最好强迫自己好好睡一觉,也许醒来之后,你的心境就会大不相同,对有些事情也有了重新思考的余地~ ​​​​
在登地之后,显宗与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完全一样,无有任何差别;但在登地之前,由于密宗具有一些特殊的方便方法,比如灌顶、上师的窍诀、直接抉择显空之义等,故比显宗可以更快成就。 ​​​​
慈慧人找到这位老人,我很高兴,感恩! ​​​​
佛教的信仰,为什么不是“迷信”呢?因为佛陀对自己所讲的道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尝试去证明这些是否正确。这方面,在佛教的中观、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观察方法及逻辑推理。所以,佛陀是要我们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
很多人看到庄严的寺院,自然会感受到一份宁静,浮躁的心也随之沉淀下来。不过,这只是一种偶然的清净,很容易随外境的改变而消失。只有深入寺院真正的精髓——佛法,才能给我们带来永恒不变的寂静,并最终迈入幸福之道。 ​​​​
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要绝情绝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自己修炼成一块“无眼耳鼻舌身意”的木头,这就美其名曰“四大皆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大乘菩萨以救度天下苍生为己任,视他苦为己苦,为众生甘愿付出一切,又怎会置他人痛苦于不顾呢?当然,这一点要深入大乘经论才能了知~ ​​​​
今天是平安夜,明天是圣诞夜,这算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了。如今东方很多非基督教徒,也喜欢趁此放松一下、庆祝一番。这种做法固然也无可厚非,但希望大家过得清净一点,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试想,假如别人在欢庆节日的同时,把你给杀掉、吃掉,你会作何感想呢? ​​​​
喇嘛钦! ​​​​
上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父母给了我们这一世的身体,上师却给了我们解脱轮回的力量。上师在世时,弟子们可能并没有特别珍惜,而一旦失去了这种缘分,上师已经离开了我们,才深刻体会到昔日的幸福与珍贵无比。上师生前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诫,此时也成了自己最奢侈的回忆。喇嘛钦~ ​​​​
对于外在的环境,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改变,让它一直顺应自己的心意。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就如同整个大地布满了荆棘,愚者会想方设法铺满地毯,改变整个大地,以防荆棘刺伤;而智者只需在自己脚下垫一块皮革,就可以畅行无阻,不受丝毫伤害。所以,孰难孰易?相信一目了然。 ​​​​
外表一样,本质不一定相同。就像疯子的无取无舍,跟大成就者的无取无舍,完全有云泥之别。所以,单看表面行为,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境界有多高。但即便如此,有些人的虚张声势,暂时可以糊弄一些人,可时间久了,迟早也会原形毕露的。 ​​​​
别人都说吃方便面对身体不好,但忙的时候,它还是很“可爱”。把它当做菜、糌粑当做饭,还是吃得很香很饱~ ​​​​
近日来,网上接连两次出现了“超度僧”,让人们在世态炎凉的当下,感到一丝丝真诚与慰藉。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应当无条件利益一切众生。希望我们更多佛教徒能以自己的行为,让这个世间感受到大爱的温暖~ ​​​​
天下任何一件事要想成功,离不开信心、勇气、努力,以及前世的福报。 ​​​​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这句话是无常的最好诠释。它并不是对谁不公平,而是一种自然规律;它并不是倒霉的人才会遇到,而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