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2321~2340 of 2801)
2025 (92)
索达吉堪布 (2801)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8)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8)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62 Weibos,Found 2801 Weibos
>>Export Weibos>>
转发微博
无论从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等各个角度来观察,此岸所象征的轮回,与彼岸所象征的涅槃,都是无生的,所以没有自性存在的涅槃。同样,一切可见、可思、可言、可生、可灭的有为法都是空性,这不是普通凡夫所能了知的范畴,而是智慧不可思议之遍知佛的行境。
虽然大乘佛法的究竟观点,是证达万法皆空、广度无量众生等,但我们刚开始学时,可能很难有如此境界。不过,为了自己的家庭和谐、身体健康、平安幸福,而虔诚祈祷诸佛菩萨保佑,也绝对会是有利的!
转发微博
在胜义当中,没有产生,所以也没有众生与轮回;没有解脱,故而也没有从轮回中解脱的佛陀。如来就像虚空一般清净本空,众生也与其一味一体、无二无别,但在名言当中,众生与佛陀都真实存在,不可混淆(下文也应如是理解)。
转发微博
《大乘二十颂》 梵音:玛哈雅那波协噶;汉译:大乘二十颂 顶礼文殊童子!证达无贪佛,非能所说境,恭礼力超思,大悲所现佛!胜义无生故,亦无有解脱,如来若虚空,众生一体相。
转发微博
《大乘二十颂浅释》 ,译者在开篇之初,便按照藏地经论翻译的常规,首先恭敬顶礼智慧本尊文殊童子。之后是顶礼偈:证达对万法无有贪执的佛陀,绝非能所之语与所说之义的境界。在大悲心所化现的,力量超越思维意识的佛陀前,作者龙树菩萨毕恭毕敬地顶礼!
芸芸众生的表现,真是稀奇!不真实的执为真实,一切就似乎真实了;不迷乱的执为迷乱,一切就似乎迷乱了;不确定的执为确定,一切就似乎确定了;不是的执为是,一切就似乎是了;不合理的执为合理,一切就似乎合理了。——《法界宝藏论》
尽管我发现,如今一些人对前辈祖师大德的教言并不感兴趣,但这些金玉良言,却是对今生来世有重大意义的真理之语。弘扬这些珍宝,也是我毕生的主要奋斗方向。从明天开始的二十天中,我准备将龙树菩萨撰著的《大乘二十颂》译成汉语,并陆续在微博上发表,以飧读者。望有缘者能一睹为快,并有所受益。
珍惜现在,比不切实际地妄想未来重要得多。现在,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一生始终在寻寻觅觅,为很多实现不了的期望,劳苦终日、行色匆匆。这样的人,或许到了弥留之际,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些早已与你擦肩而过。
曾遇到一个专门给人治病的按摩师,他做这工作从15岁就开始了,如今到了50岁仍没有放弃,甚至经常连续按摩7个小时也不觉累,内心始终很快乐。我们修行人若也有他这样长年如一日、充满快乐、恒常不变的心态,又何愁道业不成呢?
有些人发愿不杀生,但想吃肉的话,就唆使他人杀生。其实按小乘戒律来讲,这样做的罪业,跟亲自杀生一样。而在大乘菩萨戒中,罪业比这更严重。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杀只是自己染上罪过,但让别人杀的话,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大乘主要是讲利他,因此这个过失更大。
小孩在沙滩上在玩耍时,喜欢用沙子堆成房屋,一旦沙屋被海浪冲垮了,就会哇哇大哭,在大人看来非常好笑。实际上,我们对名利地位的执著,又何尝不是如此?对本来就无常、虚假的东西,拼了命去争取,得不到就痛不欲生。这在智者的眼里,跟看待小孩迷恋沙屋一样,只会一笑置之。
现在很多年轻人,生下来就要什么有什么,这未必是一种幸福。过度地依赖父母,让自己过得衣食无忧,从而放弃了人生斗志,这只能输掉自己的一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所以,从小学会自立很重要!
随缘而去,是很快乐的!可真正的随缘,并非什么都不做,一味地等着老天安排,而是需要全心全力的付出,对结果如何却不会太在意。所以,随缘是一种洞彻万法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消极逃避的心态。
辞“旧”迎“新”,不仅仅是外面的节日庆祝,更应该是内心的净化与重新定位。人有善念,天必从之,所以,在新年的第一天,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发个殊胜、坚定的善愿吧!
不管是清晨、白天、傍晚,只要看到大海,心就自然广阔起来。其实,我们的心比大海还宽、还广,若能经常有意识地去扩大它,一切烦恼在它面前,都会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