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1961~1980 of 2214)
2025 (59)
索达吉堪布 (2783)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1)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2214 Weibos
>>Export Weibos>>
像世间女人依赖丈夫,一味要求丈夫体贴照顾她,给她安全快乐,认为找到一个终身依靠,决定能一生幸福。这是大错。她不知道应当在自心上去解决苦乐,不去止息自心的烦恼,不在自心上修,哪一天有什么变故,必定吃大苦头。比如丈夫经济破产,或亡故,或有外遇,就立即觉得天崩地裂,深深陷入痛苦的泥潭。
人都想找一个依赖,觉得安全有保障,实是苦因。不论对名利还是对人,若依赖定是苦体性,且终成苦苦。因为依赖是把安乐希望寄托在心外某法上,而这些法都是无常靠不住的,故能依赖时心里满足是坏苦;因缘散则忧苦逼恼,是苦苦;心靠在上面依赖时,是苦因,即是行苦。故依赖唯生三苦,不会生微尘许真乐。
总之,世俗的结交都是以苦为体性,无意义。很多人总是想跟人去结交,结果不断落入苦中。修行人与他人相交,唯一要建立息苦之法上的关系,唯彼此作菩提增上缘才能息苦,此外世间关系都不须建立。必须打交道时,唯一随顺解脱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才能避免生起贪嗔而卷入苦中。
所以说世间的人际关系没有不走入坏苦和苦苦的,没有一个关系是超越苦的,就因为没有趋入解脱道,没有向对治苦的方向上走。心里确实是想走安乐道,而实际走的道,无不是走向苦的死路,没有一条路是在真正走向安乐。在没有生起无我空慧时,没有真正的安乐之路可言。
这样看来,跟任何人的关系都是苦的体性,任何关系都离不开苦,都是助长烦恼和苦。顺心助长贪,不顺心助长嗔,中庸助长痴,都在三苦中打转。一般的修行人跟很多世间人打交道,会导致修行退步。被业缘所牵,烦恼增盛,内心苦感更强,表现为心乱、烦恼重、静不下心,很多事牵扯到自己,搞得很不快乐。
有人事关系的地方就有苦,总会走到苦苦、坏苦里去。世间哪个团体不出现苦?哪一个家庭不出现苦?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几个是不产生烦恼的事?无论如何都是以苦收场。人和人接触是五取蕴的接触,能避免苦吗?就像满含毒素的疮碰在一起,就只能碰出苦来。
夫妻关系也是苦的体性。当初彼此恩爱,实际已积下很深的坏苦。久了对方稍不满足自己,如态度冷淡、没了当初的热情,就很不满意,现起很深的苦。如果矛盾变大了,时间一久在一起成了怨家,看对方一眼也浑身哆嗦,就出现了大苦。就算非常恩爱的夫妻,能白头到老,一旦一方撒手而去,另一方就苦不堪言。
离开学院数日,在一个寂静地调养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翻译等工作,今天回到了故乡--喇荣,学院正举行地藏法会。明天是佛陀初转法轮日,上师如意宝在世时,老人家会在这一天给全学院四众弟子传菩萨戒,所以,希望佛友们明天尽力在三宝前发菩提心,至少观想佛陀在头顶,真诚地发一念利益众生的心!
比如待客,每次都热情招待才彼此舒服,一次不热情就不痛快,双方都苦。凡夫心都脆弱,每人心里都有很多烦恼种子。彼此的关系,就像两条毒蛇的关系,其中一人烦恼稍微发作,彼此就不免杂染冲突。(如一方不满意时另一方就生嗔;或一方现贪爱时,另一方也卷在爱中。天天在贪嗔中缠绕,增长生死业因。)
如在一起闹矛盾,关系僵了,就苦不堪言,不但现前苦,往后还有牵连的苦。关系好也是以贪心为基础,恒时在坏苦中,一旦分离即生爱别离苦。即使像同学等很平常关系,也是苦的体性。彼此接触不是启发出离心、菩提心、无我空慧,唯不断生起种种愚痴分别,都是造生死业因。故即使一般关系,也是苦的体性。
世间人际关系从我执我爱建立,决定是苦。如满己意就划为自方,表现亲善贪求利益。如不合己意,彼此就敌对,亲变怨而乐转苦。故此亲是虚妄假立,心亦无常,即使亲密关系也不离苦。总之与凡人的关系,总超不出苦苦坏苦行苦。对方善待我,就贪著供养等;对方不敬即生嗔;而平淡落痴中,增长贪嗔痴烦恼。
—般人只看外不看内,不认识自身有漏五蕴的体性。外面欲尘显现时,觉得有乐就认定是真实的乐,决心要把它求到。实际上,外境上无有苦乐的自性,决定苦乐的是自己的心,主导苦乐的是自心烦恼和业,一个人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在身,无论到何处,无非是和境缘结合生出一个个苦来,故世间唯苦。
四圣谛中的苦,以圣者的智慧来看实际是苦,然而凡夫愚痴,误认为是安乐。有漏身实际是苦性,只是因为暂时遮止了大苦,而误将小苦当成安乐。譬如,死囚被改判有期徒刑时,便欣喜若狂,其实刑罚的本质是苦,但因为取代了死,他就认为是安乐。
走了一天很累回家躺床上,真有乐受吗?若有乐受,整天卧床的病人,就不该有痛苦。故唯是另一种苦的开端罢了。凡夫就在这样九曲十八弯的轮回苦道中,不停地转换着方向,却不曾改变过苦的本质。
一根睫毛放在手上,不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放在眼中,就会有明显的感觉。愚夫如同手掌,不会觉察细无常睫毛的存在,智者则如眼,缘细无常会生起极大的怖畏,而凡夫畏惧的却是堕落到恶趣中受苦的结果。
当今时代,欲望强烈的可怜人们,一生都在极度地追逐五欲享受,如同极渴的鹿,拼命奔向虚幻的阳焰水,它最终完全耗尽体力而倒下,如是追逐感官刺激的人们,终其一生其结局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