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1501~1520 of 2214)
2025 (59)
索达吉堪布 (2783)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1)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2214 Weibos
>>Export Weibos>>
学佛的过程可以归纳为见修行果。正见是第一重要的,能保证修、行、果顺利生起。而获得正见,关键在于开阔视野。因为导师佛陀教导的正见,都是法界的实相。只要人的视野足够开阔,大家自己就能看到。视野越开阔的人,就越接近实相,越有正见,相反,视野越闭塞的人,实相就越模糊,邪见就越炽盛。
什么是暇满人身法义的要点?就是要认识到暇满人身的无穷潜能。工作时、吃饭时、走路时、修法时,甚至是睡觉的时候,都要意识到自己的巨大价值,要知道只要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将无比光明,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暇满人身为什么会被赞誉为如意宝?因为只要你善于开发,暇满人身就能满足你各种愿望,它的功能,完全就像如意宝一样。可见学佛者人人都有一笔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
每当对五尘有贪欲生起来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自己:虽然现在很希望得到它们,但是这是在让自己拥抱痛苦,如果能把这份精力用来观心,当下产生的乐,就远比那些五尘带来的乐要强得多。何苦舍近求远,舍乐求苦,折腾自己呢?
要注意的是,修无我,不是去想象、创造出一个无我的境界来,那是南辕北辙了,而是要把凡夫世界中处处都在的“我”去掉,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怎么减呢?就是用离一多因等方法,去仔细观察面对的境界,然后发现它是无常、多体、缘起生的真相。就是说,无我是用智慧看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在生活中,女性小家子气一些,是被普遍接受的。但是对于学佛求解脱来说,并不因为是你是女的,解脱的要求就会放低一些。这样来看,女性就不能给自己的小家子气找理由。普遍来说,女性理性较少,烦恼较多,相比男性,已经输在学佛起步线上了,故应该更严格要求自己才对。
有人说,烦恼生起来的时候,自己也知道,也看着它,不想让它发展,但最终还是克制不了。能意识到生了烦恼,固然是好事,但是光看着是没有用的,要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能够并善于运用多体、无常等方法。就像看到房子着火了,你只顾看,火只会越烧越大,但是你要是能浇上一盆水,火当下就灭了。
在家居士修无我,要首先从家庭开始落实。家庭成员间要保持具有理性、善意、尊重、宽容,这样才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能达到这些要求,我执就受到很大的克制了。
对社会上普遍崇尚的个性,要仔细分析。理想的个性,是没有嫉妒、傲慢等烦恼掺杂的,在任何场合都会表现得不卑不亢。反之,个性则是自私、乖戾、倔强的代名词了,这样越张扬个性,就越增长我执,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损害,这是要时时警醒的。
在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我”就已经明显地浮现出来了,这时正好可以直接来观察它。看它的来源,看它的变化,看它的构成,看它的多体,等等。结果你会感到有很多个“我”,弄得自己都无所适从了,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这时转念一想,就会有领悟。
魔有四类: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瑜伽师地论》说:“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大家在上网放逸之前,要意识到,这正是佛所不喜而天魔所欢喜的事情,是魔的“扰乱事业”,因此要马上放弃。
网络可以成为学佛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学佛的魔障。什么是魔?《大毗婆沙论》中说:“断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人们在网络上消遣,正是常行放逸、有害自身,这时的网络,就是断除慧命的魔障。所以,在必要的学佛和工作需要之外,大家要珍惜慧命,远离网络。
在家居士,本来是靠业余时间来学佛修行的,但即使是这业余时间,现在也遭遇了空前的危机。互联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正在对居士们的闻思修行形成包围和侵蚀,导致大好时光白白地浪费。因此居士们必须引起重视,减少上网,珍惜暇满。
对治“我”执的方法,就是多体、无常、缘起等法。当这些方法得当运用的时候,“我”就会知难而退,但是一旦放松了对治,它又马上乘虚而入,来当这个五蕴身的主人了。
对凡夫来说,肚子饿了时,觉得是“我”饿了,然后“我”就让这个身体乖乖听话去找吃的。因此,似乎总以为有一个“我”在主导着身心相续。但其实,感觉饿的,是触心所,让身体去找吃的,是思心所。在每一秒钟,起到作用的,都只是身心的某些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发挥着主导作用的“我”。
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我”无关,而只跟它们的前因后果有关。比如感觉冷,在因上这只和气温、衣服等有关,在当下的体上,只跟皮肤、皮肤的触觉等有关,在果上,只跟生理和心理上的难受有关,这一连串的发展过程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我”的参与。
刚对“我”进行观察的时候,会感觉这个“我”非常坚固,如影随形般一直控制着身心。其实“我”确实是不存在的,是众生执著出来的。众生的执著,造成了“我”统治着五蕴身的假相。因此要对治,要纠正的,就是这种指鹿为马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