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881~900 of 2214)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2214 Weibos >>Export Weibos>>
无论在哪里,诸有情都有很多愿望、追求。有的想成就多闻,闻到很多世出世间的经典;有的想生起清净的信心;有的想具足清净戒;有的想成就静虑;有的想求得神通;有的想发起般若空慧;有的想成办解脱;还有的想自身具足妙色、妙声、妙香、妙味、妙触;或者想得到一些世间利益;或者想得到好的名闻;或者想成就功德;或者想成办工巧事;或者在种植业中,想开出很好的花果,种出很好的树林;或者想让自己的小屋子里有个好床座、好敷具;或者想开辟道路;或者想丰收钱粮;或者想成办医药;或者想得到很好的安身舍宅……总之,人们充满了所求,但世上有太多缺憾,在追求时往往被各种忧愁苦恼所逼迫,难以得到。我们作为凡夫,对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想得到。在这种情形下,应至心祈求满愿之王地藏菩萨摩诃萨,由此能使我们称心随意,大大小小的各种所求都能顺利、满意地获得。
无论在哪里,如果有情处在身心忧苦、众病逼恼的状况中无法解脱,能至心称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的话,一切都得到身心安稳,各种病都能遣除治愈。无论在哪里,如果有情彼此间产生矛盾,互相乖违,发生各种斗诤之事,在这种情形下,某人能够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的话,所有人
地藏菩萨给一切处在怖畏中的人们作安稳的城市,让人得以避脱怖畏;又像夜晚的明月,指示人们前进的道路;他能生长众生心中的善根,犹如大地;又能破除有情心中的烦恼,犹如金刚;他能施与有情解脱等的众多妙宝;又如大水一般漂走众生心中的惑染;他为众生在烦恼热恼中作伞盖、荫凉;又为疾病者治愈困疾,犹如良医。
《地藏十轮经》上说:"无论在哪里,如果有情有种种希求,内心被忧苦逼得厉害,如果能至心称念地藏菩萨的名号,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那么一切人凡是有如法的所求,都能满愿而远离忧苦。"
地藏菩萨有这样的满愿功德,为此应常念地藏名号,供养地藏圣像等,这会使自己如法的心愿很快得以满足,所以他叫做“满愿王”。
“依止力”,就是我们忏罪的依止处。外要依止三宝,而三宝可以总摄在一个金刚萨埵佛当中,同时他也是上师所显现,所以以上师和金刚萨埵无别的方式依止而修,是最殊胜的忏悔外依止力;内要依止愿行菩提心,相比而言,其他善心都很微小,没有强大的净罪力量,而依靠善心之王的愿行菩提心,就能保护我们不被罪业所害,或者以它的力量,就像劫末火烧毁一切那样,刹那间就能净除一切罪业,所以一定要依止菩提心。
“遮止罪恶力”就是一种断相续心。忏罪之后受持律仪,发誓今后纵然遇到命难,也绝不再造罪业。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叫做恢复力或防护力。
修空性是最殊胜的净除罪业的方法,而对一般的修行人来说,证悟空性暂时还有困难,但也可以通过念诵百字明等殊胜陀罗尼,以及读诵甚深经典等来净除罪业。金刚萨埵佛往昔在因地时发愿:“愿我未来世现证佛果时,设有众生造五无间罪、破坏誓言,彼等众生若闻我名,作意于我,念诵百字咒王,则一切罪堕无余清净”《无垢忏悔续》也说:“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不会堕入三恶趣。”所以,只要有信心,如理如法地念诵,决定能够清净一切失坏别解脱戒、菩萨戒及密乘戒的罪业,其他自性罪更是能净除无余。
“对治现行力”就是,为了清净所造集的罪业,自己身口意三门精勤行持善法。也就是说,修空性、念诵百字明等陀罗尼、礼拜供养、发随喜心,以及诵经等等行持善法,能清净往昔所造的恶业。就像中毒的人,为了解毒而服用药物一样。
产生破恶力的关键,就是深信业果。多思维业果,就容易发起悔恨的心。想到自己已经造下重罪,而因果决定不虚,已作之业必定感果,这样看来,自己将来绝对要堕恶趣。反复思惟罪业的果报,就会发起极大的恐怖心。之后,对于这些苦果的因——已经造下的罪业,自然能够生起极大的后悔心。
“破坏现行力”,就是指对于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作的各种不善业,内心反复地生起追悔,也就是一种对罪业后悔的善心。就像服了毒物的人,非常想把毒吐出来,同样,对于过去曾经造下的罪业,内心深处非常后悔,并且毫不保留地在上师三宝前发露,一点也不覆藏。
能净之对治:在缘起上,业障由心而起,所以,也要以心来忏,也就是要在心上发起对治的力量。这里能净的对治,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罪业就像污垢,所以,能净的对治就用“白布”来表示。所谓“白”,就表示反染为净,也就是把过去的那些错乱的造作都反转过来。因此,这里说的能净治的“四力”,也无非是四个侧面的相反而行。
未净之过患:自心光明界被客尘掩蔽时,要现前修法功德就非常困难。而垢障一减轻,就能无碍显现等持影相。就像镜子完全被尘垢染污,这时任何影相都现不出来,只是灰蒙蒙一片。如果去擦拭它,镜面慢慢变得清净,这时就会开始出现相似的同分影相。继续擦拭,镜面越来越清净,影相就会越来越明显、清晰。清净障垢之后再修正行,就会很快出现修法的验相。相反,如果不先净除业障,自心还被各种障垢掩蔽着,即使历经很多年,非常努力地修正行,也很难出现深、明等持影相。
所净诸垢——客尘不是在心之自性中本住,就像污渍不是衣服上本有的。它是一种增减变异的自性,有变厚、变薄、变重、变轻,或者更加染污、清净、苦重、清明等,是原先没有,因缘和合时忽然现起就像空中浮云,就是浮云不是虚空自身上本有的法,不是与虚空不二,因为浮云有相,而虚空没有相;浮云有生灭,而虚空没有生灭等。与此类似,客尘不是自性中本有的法。浮云有逐渐浓厚或减薄的增减变化,比喻客尘是增减自性。
总之,要想彻底还净业障,首先要在见解上:一、知真本有;二、知妄本无。“本有”,指自心光明界是大无为法,人人原本具足。不会因业障等出现任何失坏、增加。“本无”是说,一念迷惑幻起虚妄的现相就像梦境一样,无论出现多少幻相,现的时间有多长,也全部像空花一样丝毫没有。知道它本来没有,就不再担忧业障消不了。因为,假如业障真实,已经混在本性当中成为一体,那肯定没办法拔出来。也就没办法彻底清净业障了。
净除之后,还净于何处呢?就像乌云消尽于何处呢?消尽于无云晴空。也即是指明空法界。所以说自心的光明界——如来藏,是净除各种障尘之处。所谓消尽客尘而成佛,就是指无余显发了自心的光明界。它在众生位也一点不缺地具足,因此是本来成佛。即如来藏并不是由修行新生的法,而是本来现成的妙体。只是先前被种种障尘遮蔽而不显露。后来证见了本性,消除客尘障蔽,本性的力用就自然显发出来。这种法尔元成的德相,就用“光明”二字表诠。这光明界就是心的本体。一切现起的心只是这光明界的幻用,就像从大海现起水波那样。
切记: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忠言心之明点忏悔要义颂——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若为忽现障尘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四力白布精勤以拂拭。
此颂明示忏悔五大要义:一、于何处还净,二、所净之体性,三、未净之过患,四、能净之对治,五、教诫勤净治。
一、于何处还净:自心明界无垢水晶镜
二、所净之体性 :忽现障尘
三、未净之过患:若为悉掩蔽,深明等持影相难现故
四、能净之对治:四力白布
五、教诫勤净治:精勤拂拭
念诵时止语很重要,因为念诵的是佛尊的心咒,如果边念还加一些贪嗔痴的语言,那是大大消减持咒的力量。本来念心咒时,是以本尊的口密来加持自己,如果内心至诚不加杂念,那会很快和佛尊相应,让自己的口业同于佛的口密。但是你念时打很多妄想、说很多绮语,持咒也很难有成就,前一刻是佛的心咒,后一刻是凡夫乱七八糟的语言,这些杂乱不清净的语言夹在念咒里,就像纯金里面掺入了破铜烂铁一样,最后把黄金的价值也失坏了。如果心念得清清楚楚、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不说闲话、不打妄想、身体不乱动,那句句是黄金,功德不可思议。如莲花生上师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重视念修品质,不可图多:一般人不重视四力只念心咒,这也不够,因为不具足四力和具足四力,在念心咒的效力上有天渊之别。在具有四力的基础上念,效果好的多,念的更深,念的更有力量,净罪的效果更直接。因为具足四力,就是有忏悔的大诚意,这样真心忏悔,心就充分打开,心打开,本尊的力量、咒的力量、法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加持进来。如果没有四力,表明忏悔没有真正的诚意,自己内在忏悔的心不恳切,自己的心封闭,也不可能得大加持。所以,忏悔以恳恳切切改过自新为根本。
问:我们怎么知道忏悔有尽除业障的效果呢?答:业障忏除时会有很多验相出现。在梦中出现的验相,叫外的验相;在自己心上出现的验相,叫内的验相。比如梦到雪山、穿白色的衣服、在虚空中飞行、梦见日月升起、在微妙宫殿中安住或者吐不净物等等,有这样的相出现,说明业得到了净化,但也不能执着验相到处宣扬。内的验相是善心发出来,比如惭愧心、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对众生的悲心等等。只要如法修忏悔或多或少都会有验相,念得身心清净、安宁,这就是验相。验相是有,但不要执着、不要追求,重要的是好好忏悔。
问:在修四力中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是什么?答:最容易忽视的是修恢复力,修这一力也是忏悔最切要、最关键的一环。具体就是要发猛利誓愿,今后哪怕失去生命也不再造恶业。比如,一生当中杀了很多生命,在忏悔杀罪时,一定要发誓以后再不杀生,没有这样断杀生的诚心,忏悔杀罪也只是空话。也就是断恶的相续心,一断永远不再相续,一忏永远不再造,这是忏悔的真义。所以,忏悔一定要重视修恢复力,有这一力才能遮止罪业。打个比方,我因为吃辣椒而导致胃出血,认识到之后,能发心以后再不吃,才能避免再次发生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