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781~800 of 2214)
2025 (59)
索达吉堪布 (2783)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1)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2214 Weibos
>>Export Weibos>>
我们作为末法时期的众生,从无始到今天造下了非常多的坏戒等的重罪。单从受的三乘戒来看,破戒、坏戒的情况非常严重;再者,从基本的十业道来说,虽然不是说无恶不造,但是所造的罪业如果可以用计算机计算的话,那不晓得有多大的数目。因小果大,每一种罪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就会变现出极大的果报。有幸法界中金刚萨埵成为净罪之王,他以宏深的愿力、不可思议的智慧、慈悲的力量,能净除我们的业障,金刚萨埵心咒也具有极大的净罪功能。因此,无论四众弟子中的哪一种,修金刚萨埵法门对自身而言都是当前最切要的。
当行者持念金刚萨埵六字心咒的时候,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是由往昔极大善根因缘成熟而得到的果报,另一方面也要知道,以此将在未来方面发生极深的缘起。六字心咒的声音或者金刚萨埵名号,有谁耳里听到并且生信,的确这是他在往昔对很多的佛作了承事的结果。而且,金刚萨埵心咒就是在善缘者前显现的妙相,它就是金刚萨埵本身,因此在得闻并深信此心咒的同时,已经为金刚萨埵的圆圆果海所摄受。那么以此将发生五大利益:一、生佛刹土;二、得佛加被;三、定入大乘;四、具足通慧;五、成为佛子。
具德金刚萨埵是三世一切诸佛的体性。也就是三世一切诸佛都是此光明本性,而且都入在吉祥金刚萨埵的真心当中,所以,金刚萨埵圆具三世一切佛的体性。而六字心咒“嗡班杂萨埵吽”是金刚萨埵的心髓。也就是从秘密庄严心现种子字、现心咒、现曼陀罗,实际就是佛的智慧,因此要知道,金刚萨埵的圆圆果海摄集在六字心咒当中,这是佛的心髓。
自心光明界被客尘掩蔽时,要现前修法功德就非常困难。而垢障一减轻,就能无碍显现等持影相。就像镜子完全被尘垢染污,这时任何影相都现不出来,只是灰蒙蒙一片。如果去擦拭它,镜面慢慢变得清净,这时就会开始出现相似的同分影相。继续擦拭,镜面越来越清净,影相就会越来越明显、清晰。这就是必须积资净障,才能现前修法效果的原因。
弥陀愿海所说,十方国土诸菩萨众,一闻信弥陀名号,当即证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等。而一般凡夫在信受、持念弥陀名号时,不能顿时现前这些甚深三昧。这就是因为凡夫心上有很厚重的尘垢,所以在闻信名号时无法立即出现甚深等持影相。而达到一定地位的菩萨,由于他心上的障垢已经减薄,一闻到弥陀名号,顿时就能证入三昧,比如一时普见十方无量诸佛及其眷属;一念入于十方刹土,供养无量诸佛,同时不失坏定境等等。
佛在经中说,他的弟子中有两种勇士:一者即善护身口意,严持诸律仪,戒珠洁净无瑕;二者,虽偶然失去正念,致使犯戒造恶,但马上追悔勇于发露忏悔,如法还净。
《三昧海经》中佛为父亲净饭王讲述了一个公案:在久远的过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耻,心神恍惚,无依无怙,于道中行走,忽然听到空中说:“你们虽然犯了戒不要认为就没救了。空王如来虽般涅槃,佛像还在,应该到佛塔中,观佛像眉间白毫。”比丘们听到此话,如将死而遇神医令服用灵丹,感激泪流。感慨地说:“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况亲见佛的尊容呢?”尔时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们就是现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觉的四位佛陀:即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王佛。所谓“弥天大罪,挡不住一个忏字”确实此言不虚。
《抛石经》云:“合赡部洲所有众生福德,较统摄一洲铁轮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统摄四洲金轮王福德,较一四大天王眷属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四大天王眷属福德,较一四大天王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四大天王福德,较一忉利天眷属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色究竟天天王福德,较一独觉罗汉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独觉罗汉福德,较一安住慈心三昧菩萨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万亿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福德,较一一来菩萨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恒河沙数一来菩萨福德,较一佛陀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亦不能及。”
《大悲经》中,佛对阿难说:“阿难,即使对佛仅仅生起一次信心的善根,也终究不会丧失,何况其余更殊胜、更微妙的善根呢?我说这个人一切都是趣向涅槃果。虽然可能会以其它不善业暂时堕落在三恶趣当中,但是以先前一次对佛生信的善根,佛了知以后,一定会从恶趣之中把他救拔出来,安置在无畏的彼岸,让他能够忆念起所种的善根,息灭一切痛苦,得到一切安乐。”
不但诸佛的色身是福等流、善根无尽,且依靠佛身所种的一切善根,不论大小,都成为永无空耗的无尽善根。《华严经》云:“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愚痴轮回苦未尽,有为法间终不亡。”意思是,你能见到佛的形象,听到佛的声音,对佛做一点供养,也能增上无法计量的大福德聚。依于佛陀所种的善根,在没有消尽轮回苦的有漏法之间,一直不会以其他烦恼、痛苦等因缘而坏亡。换句话说,即使在轮回中,感受很多生老病死苦,相续中生起无数次的贪嗔等烦恼,经历数不清的成住坏空,虽然很多其他的法都以各种因缘而毁灭,但是这个依佛所种的善根会像金刚一样始终不会败亡。
善根从某个角度讲,可以分成有尽与无尽的两类。其中凡夫和声缘的善根是有尽善根,诸佛因地的善根是无尽善根。比如说凡夫升天的善根,在成熟天人果报之后就会消尽;声闻缘觉的善根只是以自求解脱的发心摄持,在获得阿罗汉果解脱时就会消失;而佛陀因地所发的是无上菩提心,所以即使在无余涅槃时,善根也不会穷尽,乃至虚空没有穷尽之间永远不会空耗。所以,修福就像射箭,发心很关键,如果发心的目标有限,就会在有限的目标处停止,如果目标无限,作用就会无有穷尽。
佛的色身是福等流。什么是等流?果和因相似的缘故,叫做“等”,从因出生的缘故,又说“流”。诸佛从初发心开始,以利他的大悲心积累福德,经过五道十地,圆满了无量福德,而现前佛果。也就是说,佛身不以造恶生,不以自私自利的行为生,也不以福德不圆满而生,唯一是福德圆满的结果,所以说“是福等流”。
认识圣僧崇高的功德之后,我们所向往的,就是要随学圣僧,以不退菩萨为伴侣,和他们同见、同解、同行、同修,随顺他们的道来行进,和他们同样地趣入涅槃,这是皈依僧的内涵。
圣僧现前始觉之后,念念合乎本觉,念念趣入菩提果海,直趣觉路。相反,凡夫念念追求幻化六尘,念念趣入生死,这颗分别心整天迷乱攀缘。一个入涅槃,一个入生死,入生死是作茧自缚,入涅槃是恢复本来,在这里面,一切自他的功德都会成就。所以可以这样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万亿凡夫的功德总和,也比不上一位圣僧的功德。
圣者现见了法性,以法性力自然获得无漏戒,一切身口意的恶行自然消除,从此开始以远离一切过失相的戒庄严相续,不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再著色声香味触法,不再有身恶、语恶和意恶,清净无染。而且由于现证了法界平等性,证悟了一切有情都无我平等,见到一切有情的苦都平等应断,会像对待自己那样,把一切有情都安置于寂灭的道果之中,现起布施等的万行,所以不仅远离损害众生的行为,还具足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是这样以戒庄严相续。
“庄严”是具德的含义,只有具德才是真正的庄严,这是心地的庄严,不是外在涂脂抹粉、穿红戴绿的所谓庄严。外在再如何庄严,如果在一张画皮的里面,只有贪心,嫉妒心,嗔心,愚痴心,害人之心,骄慢之心,报复之心,自私自利之心,流出来的都是绮语、狡诈语、粗语、两舌语、欺诳语,做的都是杀盗淫,这是丑陋,没有真正的庄严。所以庄严是具德,只有具德,只有心地的庄严,才是真实的庄严。
世尊的法就是这样具足义妙、文巧的两种殊胜,在三藏十二部的妙文当中记载的都是无上菩提的大道,这就是至高无上的佛经,对于这样的圣法,我们应当以至诚心皈依、供养、顶礼、赞叹,这样才能和圣心相感应,而与这样的圣法结下善缘,决定是趣向菩提的因缘。
义妙是从所诠义说,文巧是从能诠文说。圣法为什么是文巧呢?因为世尊具有无碍的大悲和智慧,有大悲周遍,就能遍入有情的相续,和他的意乐、和他的实际因缘相应,有四无碍解就能任运流现,圣法传播的关键就在于和所化相应,也就是契机,能契机就是巧。圣法的语言能契合所化的根机,所以是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