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2001~2020 of 2214)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2214 Weibos >>Export Weibos>>
B出离心修学的次第,须先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息灭贪求现世五欲的心;再思惟业果不虚,生死众苦和三有流转道理。若能看整个三界如同火宅深可怖畏,毫无顾恋决意出离,一心趣求涅槃妙乐,便是发起了真出离心。没有出离心,就不能发起菩提心,所以出离心是菩提道次第的第一要点。(此AB两条请转发)
A一、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学佛的人,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所作的一切功德,只能成为感人天善趣的因,不能成为解脱生死的正因。若以出离心为发起,或为出离心所摄持,所作不论大小何种功德,就是布施畜生一握粗糠,或经一日一夜受持一戒,都成为解脱生死的资粮。
把自己看得很重,就会感觉生活中充满了威胁,没有安全感、满足感,很不自由。被自私自利的心役使,身上系着各种烦恼绳索的缘故。把自己看得轻一些,就获得一些自由,解开一些绳索,这就是往无我正见的如理作意上前进了一步。
人们追求快乐却总是不快乐的原因,在于所追求的东西本来苦。财、色、名、食、睡五欲的享受无一不是如此。非理作意的愚痴带给人们的只有痛苦,如理作意的智慧才会让人真正快乐。
心爱的杯子碎了,如果心执着杯子常有,失去了就会非常伤心,如理作意本来无常,就不会特别难过,其它人、物亦然。非理作意会给人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而如理作意则能使人从中解脱。
人的烦恼多半来自于各种欲望。认为身体是美好的,就自然会喜欢俊男美女,各种烦恼也就由此引生。如果能够如理作意身体的本质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的组合,自然就能减轻甚至彻底放下贪欲,让心从烦恼中获得解脱。
对于人们所说的乐事,也有乐和苦(坏苦或行苦)两种不同的认知。前一种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后一种则是看清了内在实相。心能如理作意向实相靠拢,自然就能越来越接近实相。
对生命的认知有常和无常两种,由于生命的本质是无常的,所以心作意无常就是如理作意。心和真理相应就走向解脱,心和真理相悖就顺应轮回。
很多人都希求端庄的外表,并为此不惜付出种种代价。然而,这些不同外表的内里却是同样的肝、胆、胃、肠等器官。外在的皮囊犹如瓶子的材料,有金、银、铜、铁,但瓶子里却同样装满了不净粪。对俊男美女产生强烈的贪执就是非理作意,如同贪执装粪的金瓶一般,根本不知道里面其实都是秽物。
我们每天都围着“我”打转转,保护“我”不受伤害,尽量满足“我”的需求,大家要照顾“我”的感受,几乎没有人会不顾及“我”。坚固地认为有个“我”存在就是非理作意,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莫过于此,然而,人们却一直活在这个谎言中饱受冤枉的轮回,始终不肯看清色身本是五取蕴假合的真相。
有人说:“快乐其实很简单:饥渴时的一顿美餐,酷暑中的一阵凉风,严寒中的一阵温暖,孤独时的一声问候,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找到快乐。”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快乐,无一不是暂时减轻了痛苦而已。认为在有漏法中能寻找到真正的快乐就是非理作意,因为一切有漏法其实都是苦的自性。
虽然人生不同阶段形态的明显差异,人人都非常清楚,但是在翻开相册的时候,却总是会说这是孩童时代的我,这是年轻时候的我,认为"我"现在是常有存在的,这就是非理作意。其实今天的你早已不是昨天的你了,甚至现在刹那的你也不是前一刹那的你,根本就没有常有存在的东西,一切都是无常的本性。
学佛修行,目的是要超出世间、了脱生死,而生死的根本就是爱欲。因此,应把对治爱欲视为修行大事。对治之法,就是如理作意,这是从根本上对无始以来的贪欲种子宣战,决定具有破灭烦恼的作用。坚牢大阿罗汉也曾说:“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
华严经云:“善男子!如金翅鸟王子,初始生时,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能及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为佛王子,智慧清净,大悲勇猛,一切二乘虽百千劫久修道行所不能及。譬如有宝,名净光明,悉能映蔽一切宝色。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悉能映蔽一切凡夫二乘功德。”
世俗菩提心,必须具备两个支分:一、由大悲发动心意,为欲拔除一切有情出生死故,起决定誓。二、同时由智慧,便见利他定须大菩提,起欲得心。此全然不顾自利即是前行发心殊胜。如《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入行论》云:“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B想事事都成为成佛之因,此窍诀必不可少故应恒修。三殊胜即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和结行回向殊胜。每修善法都有前中后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把握要点可成为功德无量的善法。何为殊胜?因上说能使善根远胜一般的善根;果上说依此即使行微善,也能超胜一般善的果报。故三殊胜有则殊胜无则平庸下劣。
A成佛的窍诀即大乘行善的三种殊胜方法。知不知方法、能不能运用,在行善上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精通方法并实践,则以方法的窍诀力,微小善能达到极佳效果。若未掌握方法,虽大量行善也不一定殊胜。如酿酒若掌握了秘方,酿的酒会非常醇美,若无窍诀,再怎么酿也酿不出好品质,故方法极其重要。
(2)④对治力:就像服毒者为了对治就要吃药,造罪者要身口意精勤行善,念金萨心咒等来对治罪业。总之,业障能否清净、能清净多少,关键看你是否圆满具足四力对治,若在具足四力的基础上念金萨心咒四十万,一切罪障皆可清净。故先要理解什么是四力,四力如何修,之后就照这样念修,此极重要。(请转发)
(1)如理如法的忏悔必须具足四力。①依止力:就像人误服毒物后,必须依止医生治疗,造罪者需要皈依、观想金刚萨埵佛尊来净罪障。②破恶力:就像服毒者一心想吐出毒物,忏悔者要真心发露忏悔不作覆藏,这样才可挖出恶业之毒。③恢复力:就像服毒者发誓以后再不服毒,造罪者发誓以后纵遇命难也不造罪。
2所作罪业不作发露,这样以恶心的推动就导致罪业相续不断,身口意三门无恶不造。所以罪业都是以一个恶心在造。相反罪业的对治也全是以心为根本,以心作忏悔。原来是从我执出发,现在消除我执,变成对他人发菩提心,原来自己的心依止恶友,现在以心皈依上师金刚萨埵,这样把我执变为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