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1881~1900 of 1966)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1966 Weibos >>Export Weibos>>
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就变得毫无反应,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就根本无法面对。其实这个虚幻和现实生活一点都不矛盾。我们照样可以去工作,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要养家糊口,要生存,但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着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佛法不排斥物质财富,而是反对仅仅为了物质生活而活。有出离心的人,一样会挣钱、会工作,但他的工作只是为了解决暂时的生存问题,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此,而是解脱。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这样提醒自己,这就是出离心融入生活。这样出离心与我们的生活就完全没有冲突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该于何时修自他相换呢?严格地讲,只有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才能考虑自他相换的修法。因为,在修好自他平等之前,只可能造作地修自他相换。虽然从积累资粮、清净业障的角度来讲,这样造作地修也有很大功德,而且有一定的必要和意义,但从修行进步的角度来说,此时若想修出真实不虚的自他相换之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该修自他平等之心,在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再修下一个法——自他相换。
以前,藏地的那些高僧大德都是这样教导弟子的。每当弟子们向上师请求换一个修法的时候,上师往往不会同意,而是要求他们花很长时间在同一个修法上。其原因就是我们反复所讲的——尚未修好前面的法,便去修后面的法,这是标准地修好每一个法的最大违缘。因前前是后后的基础,所以不能忽略前面的基础修法,否则后面的修法便会受到影响。故而,修自他相换的最佳时机,是在基本上修好自他平等以后。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网页链接
当执着减少、心量拓宽以后,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很轻松、很自在。无论婚姻、感情、家庭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不会患得患失。如果成功,当然皆大欢喜;即使不成功,或有一天出问题了,我们也知道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该聚合的时候聚合了,该分散的时候分散了,该拥有的时候拥有,该失去的时候失去了,自己无力改变,所以会面对现实,而不会回避。心里也没有一败涂地的懊丧感,一切都会处理得很顺利、很完整、很完美。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佛陀曾经说过,有两种人是他所赞叹的对象,第一种是戒律清净无瑕,也即根本不犯戒的人;第二种是虽然犯戒,却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及时忏悔、勇于忏悔,并想方设法进行恢复的人。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过:我从未犯过别解脱戒,菩萨戒却会偶有所犯,而犯密乘戒的次数却很多。阿底峡尊者本身是佛的化身,不可能犯密乘戒,他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三戒的层次,令后人在受持密乘戒之前,慎重地进行考虑,如果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守持密乘戒体,才可以受戒,如果守持戒体尚有困难,就应知难而退,先受持难度不大的戒种,在机缘成熟之后,再受持密乘戒。
但是,阿底峡尊者又接着说道,虽然我犯过戒,却没有发生过与罪业共住超过一昼夜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犯失任何一种戒律,阿底峡尊者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进行了彻底忏悔。
不犯戒是很难的,但如果能在犯戒之后认认真真地对待,郑重其事地忏悔,也可以恢复戒体,所以,佛陀所说的两种人都能获得解脱。当然,从未犯戒与犯戒之后进行忏悔的两种人,在解脱时间等方面是判然不同的,所以,我们还是应当防意如城,束身自爱,将一切可能导致破戒的苗芽消灭于尚未萌生之际。
[慧灯之光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慧灯之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以什么转为道用呢?在大乘佛教中,是以两种力量转为道用,第一个是空性见,只要证悟了空性,深深体会到一切都是如幻如梦,则一切现象都可以转为道用的,所有罪业也不会影响到证悟者。另外一个,就是菩提心的力量。在菩提心的基础上,所有的行为也可以转为道用。网页链接 [佛法融入生活]
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培养自重他轻的念头,此念在心里早已根深蒂固,所以要立即做到自他平等,自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就很不错了。往昔所有的佛菩萨、高僧大德,也都是从我们这样的凡夫位走上去的,如果从现在起,我们能够在打坐时和出座后如理地思维、修 ...全文
诸位可以仔细地思考、分析一下,我们当下的生活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一场虚幻的梦境,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今天的现实生活,就像做梦的时候,也无法证实梦不存在一样。但在佛的境界中,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佛教认为,无论是物质、精神、还是物质与精神的运动过程,所有因缘而生、有因有果的法,就称为有为法,也叫做“行”。“诸行无常”的意思就是,所有物质与精神的世界,所有依靠因缘而起的法,都是无常的。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慧灯之光-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佛经上说,因为阿罗汉已经断除了贪嗔痴,没有取舍执着,所以无论给他身体的左边用檀香水沐浴,同时用刀去砍他身体的右边,他都一视同仁,精神上没有分别。本来阿罗汉的身体和普通人的身体一样,也是由血、肉、骨骼、神经等等组成,不是金刚,也不是磐石,更没有虹光身,但却不会像我们一样有贪执、有痛苦,喜欢檀香水沐浴,不喜欢被刀砍。因为我们还没有放下,还有贪、嗔、痴,就会有相应的喜乐与厌憎。可见,世间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无明执着。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
缺乏佛教世界观的人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孝顺的人也会在一两周当中无法忍受,但一两周过去以后,就慢慢淡化了;两三年以后,就彻底遗忘了。但通达佛教世界观的佛教徒却不会这样,父母离开,他当然会痛苦,但他知道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所以不会有太大的痛苦,但一两个月、三五年过去以后,他永远不会忘记父母的恩德,这就是差别,所以我们要树立佛教的世界观。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 梦幻世界]
慈诚罗珠堪布新西兰弘法法讯

官网链接: 网页链接

4月8号(星期五)19:00~21:00:禅定的迷与悟;
场地Venue:宁玛扎西佛教中心 (30B Pollen Street, Ponsonby Auckland (09)376-6113 )

4月9号(星期六)14: 00 ~16:00:佛陀眼中的终极相对纶
场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 LIB B28/109-B28(Alfred Street/ Princess Street Auckland 1010)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佛法融入生活]
依照龙树菩萨的传承,菩萨戒的受戒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善知识座前受持。
第二种,是在加持力不同寻常的佛像前受持。
虽然每尊佛像都有加持,但加持力却千差万别。比如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就有着无与伦比的加持力。除此以外,很多古老的寺庙里面,也藏有真身舍利。供养佛舍利和真佛的功德完全等同,在佛的真身舍利前发愿,与在佛的真身座前发愿也是一样的。
第三种,在没有善知识与佛像的情况下,根基比较好、善根比较成熟的人,可以观想诸如皈依境之类的三宝福田而受持。
无著大师的菩萨戒比较严格,他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上师;或是在寻找善知识的路途当中有生命危险,或是在路途当中有可能犯其它的根本戒,就可以在家里观想受戒。除此以外,还是要在善知识面前受持。
[慧灯之光七:菩萨戒浅释] 网页链接
尽管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立即达到修法的真实境界,但若能在每一座中都造作地发菩提心,或者造作地修自他相换等法,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一座当中,以造作之心修菩提心的功德,已远远胜过了以自己为中心所行的布施、放生、念咒等等的功德;在缺乏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行持成千上万次念咒、顶礼、绕塔等善行,都不如修一座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善根。这不是我信口说的,佛陀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所以,你们在每一座中,都一定要认真地修,这点非常重要。
[慧灯之光三:自他相换的修法] 网页链接
佛陀告诉我们:痛苦的真正根源,是执着——对金钱、对人、对事物的执着。执着有很多种:对自己的执着,叫我执;对身外之物,比如金钱、名利的执着,叫法我执。如果没有执着,就不会有任何痛苦。与执着对立的,就叫放下。佛经中经常讲的放下。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九:解脱的原理]
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枯燥,身体坐久以后,会感到腿痛、不舒服等等。但是,当禅定训练好以后,就会产生禅定的喜悦——心里很平静、很舒服,不但内心快乐,而且身体保持毗卢七法的姿势坐了很长时间,也不但没有不适应的感觉,反而很轻松,这就叫轻安。在禅定境界比较高的时候,才会有轻安。
我们在放生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为了清净自己罪业的目的去放生,而是要为了解决这些众生临时的痛苦(无畏布施的目的)与究竟的安乐(法布施的目的),去积极放生。如果仅仅为了自己,虽然也有一定功德,但因为动机不纯正,反而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释迦牟尼佛从发心到成道之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利益,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众生去付出、去奉献,但却在利益众生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
我们从无始以来到如今,从未考虑过众生的利益,所有的言行,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时至今日,仍然一无所获,甚至连主宰自己上升下堕的权力都无法掌握。由此可见,为满足私欲所花费的功夫,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只有不考虑自己,单纯是为了众生而做的努力,才可以圆满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慧灯之光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慧灯之光-犯失密乘戒的界线与忏悔清净的方法
自他平等修法的标准

华智仁波切以一个譬喻说明了自他平等的标准:下了一场大雪后,“我”和某人一起走在路上,此时“我”穿着一双鞋,那人却光着双脚,“我”就脱下一只鞋送给他。于是,“我”的右脚和他的左脚都没有鞋穿,同样地受寒冷之苦;而“我”的左脚和他的右脚都有鞋穿,同样都避免了寒冷之苦。如果在一切实际行动当中,都能够这样做,就是真正的自他平等心。
[慧灯之光三:自他平等的修法] 慧灯之光-自他平等的修法
调伏内心有两个窍诀:首先,证悟心的本性是空性,然后,就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安住。麦彭仁波切说,这几个窍诀当中,包含了所有的窍诀。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九:调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