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npo Weibos (1341~1360 of 1966)
2025 (59)
索达吉堪布 (2783)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1)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1966 Weibos
>>Export Weibos>>
世俗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这样。一个很善良的人去做一件善事,譬如去照顾病人,或者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从表面上看,是这个人在利益这些众生,并不是这些众生在利益这个人;但从因果的角度来说,这些善因肯定会带来善报,这个人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众生从他身上所获得的利益。比如,前几年发生海啸的时候,很多善良的人到现场去救了无数难民,从医疗、生活、安抚等方面给难民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从表面上看,是这些人在拯救、利益这些难民,而不是这些灾区的难民在利益这些人;但从因果的角度来说,他们对这些难民所做的一切都不会白做,虽然不能在当下看到什么回报,但这些因果永远都会存在,他们必将得到千百万倍的回报。所以说,实际上是灾区的难民在利益这些帮助灾民的人。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不是任何人的安排。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如果一件事对今生有利益,对下一世却有伤害,该如何选择呢?应该选择放弃。因为,一旦做出违背因果的事情,今生也许会得到暂时的利益,然而,因果丝毫不爽,在来生因缘成熟之时,我们却要感受成千上万倍的果报,所以,要以下一世的利益为主。比如说,我有一个仇人,要是不杀掉他,我肯定会被他杀死,而杀了他,我也许会多活几年,但下一世的果报就不可思议了,投生到地狱、饿鬼道的痛苦绝对是无法回避的,只能无奈地忍受,到时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和能力就很难说了,在面临这种抉择的时候,我必须选择来世。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饶益有情九观察]
有了众生,我们才可以学大乘佛法。我们在众生身上获得的利益是非常非常大的,但众生从我们身上得到的利益却很小很小、微不足道。譬如我们放生,从表面上来看,是我们在度这些众生、利益这些众生,而不是这些众生在利益我们,所有人的概念都是这样;但从实际的利益上来看,我们所放的这些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我们从他们身上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远超过了这些众生从我们这里所得到的利益。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我们为什么要把众生看作如意宝呢?因为有了众生,我们就可以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成佛。有众生我们才可以成佛,没有众生我们就不能成佛。譬如说,菩萨的所有行为,可以归纳为六度。六度的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包括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因为有了众生,这三种布施我们才能完成。如果没有众生,那怎么布施呢?法布施—给谁讲法?财布施—施舍的财物给谁?无畏布施—救什么生命?任何布施都不能完成。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要把轮回推翻,就要找一个与它直接矛盾而且比它更为有力的方法,如果与轮回是矛盾的,却敌不过轮回,也是不能推翻它的。所以,现在就要找这样的法。这样的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证悟空性的智慧。但是,如果加行都不修,就想直接去修这种智慧,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地走,这是最踏实的。最后一定能够证悟,一旦证悟了空性,了脱生死从此就有了希望。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你们总是说太忙了,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这就是在认知上出了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因为在大家心中的天平上,金钱的分量还是比解脱的分量重,两者权衡的结果,还是选择了挣钱,所以没有时间修行;如果在我们的心目中解脱的地位高于金钱的话,我们就不会说没有时间修出离心、菩提心之类的话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什么叫我执?比如说,没有开悟的凡夫都会说,我不要痛苦、我要快乐、我要发财、我要健康、我要解脱……在所有这些贪欲心里,都离不开一个“我”字,每一句里都有“我”。这个“我”字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一种念头、观点,也就是我执。这种我执,所有凡夫一生下来就有,它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先天性的,故称为俱生我执。有了这样的我执,就会造业。因为我要享受,便会不择手段地获取世间名利等五欲,即使偷盗、欺诈、诽谤也毫不在乎;因为我不要痛苦,便会毫不犹豫地消灭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人或动物,如杀害仇怨或与己为敌的对手,会造种种业。俱生我执是所有烦恼的根源,所有造业的基础就是它,所以,轮回最终的根源是我执。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你们天天吵着要讲密宗,讲大圆满。我为什么不讲?我不讲是为了对你们负责。我虽然没有证悟密宗、大圆满,但嘴巴上讲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样的讲法不会有什么效果,不会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你们如果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行或者不好好护持密乘戒的话,反而会有一些害处,而且弊大于利。所以,我先不讲很高深的密宗修法。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和真正实修开悟的人说过,佛经上也提到过,如果真正能够体会中观的空性,其实也就是密宗大圆满或大手印的部分见解,就已经很不错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从广义来说,所有法都离不开因果。外器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因有缘,没有一个是无因无缘的;有情世界,即众生的身口意,也是有因有缘的。所以从广义讲,一切法都是因果。从狭义的角度讲,因果是什么呢?行善得快乐,造恶得痛苦,就是狭义的因果。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因果不虚]
培养出离心修四个外加行,这是下等的修法。下等的意思,是最基础的意思,并不是说出离心是很下等的、不值得修的。出离心是我们走向解脱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修法。出离心修完后,中等的修法,是大乘显宗的修法,也就是修菩提心,并在此基础上修无我空性。这个修法为什么是中等的修法呢?因为,这个修法还没有涉及最上等的修法,比如像密宗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大手印等修法,所以这个修法也不是最高的;又因为这个修法比小乘的无我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要高一层,所以属于中等的修法。对我们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出离心的修法。没有出离心,修什么样的法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网页链接[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关于心与外境的关系,从凡夫至八地菩萨之间的修行境界中也能看出,七地以下的菩萨虽然断除了大部分烦恼障,但因为烦恼障没有完全断除,所知障更没有断除,所以看到的仍然是不清净的现象。就现象而言,一地到七地菩萨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但从内在境界而言,凡夫众生会认为世界是实有的,而菩萨却知道世界是如幻如梦的。但到八地以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时的菩萨除了通达世界的如梦如幻与空性以外,在所感知的显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变得清净,就像东方琉璃光佛的世界,或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一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戒杀放生虽然是佛陀对佛弟子的最低要求,可做起来却并非易事,若能无惧艰困、难行亦行,其功德也远远超越了守持盗、淫、妄戒的功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戒杀放生的功德]
凡夫永远只会相信自己的五种感官,只有自己看到、听到、摸到的东西才认定为是真理,凡是与自己的感官所知稍有一点冲突的观点,统统判定为是虚假的错觉、迷信和邪见。虽然自己心的本性是光明清净的佛,凡夫自己却无法了知自己的本性。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如果没有修行,则不会有了脱生死的把握。比如说,在我们活着的几十年当中,只要肯付出劳动,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生存问题,生活都会有保障。但死亡这个不速之客,却通常是在我们毫无预料的前提下来临的。在生死更替的关键时刻,如何去面对死亡,如何将死亡转为道用,我们却没有什么准备,死亡的到来总是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所以,生老病死是比生存更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比生存的问题更可怕;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比解决了生存的问题更有意义。所以,修行是十分关键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五)]
四依法与闻思修有着密切的关系:听闻佛法的时候,要“依法不依人”;思维佛法的时候,要 “依义不依语”和“依了义经典,不依不了义经典”;修行的时候,则应当“依智不依识”。也即是说,修行的时候,不能修分别念,而应当修智慧。按理说,在没有证悟的时候,一切都是我们的分别念,都没有超出八识的范围,全都是有漏的世俗谛,其中没有证悟空性等真理。虽然就世俗谛而言,可以修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可以修的东西,光明空性必须在证悟之后才可以修,这就是“依智不依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对每个修行人来说,具体的修法是相当重要的,要达到了脱生死的目标,就必须实实在在地修行。通过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通过修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等等,则可以逐步断除烦恼,并最终获得解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五)]
佛教所讲的光明,不是光学里讲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等。实际上光明根本不是光,而是非常清净的境界,只是用“光”字来形容而已。在我们的概念中,似乎空性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过去以为存在的世界,原来并不存在,就叫做空性。其实这只是对空性的初步了解,是我们自己创立的空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即便如此,这种观念也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过去我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的,故而执著一切事物。比如,假如我们认为金钱是存在的东西,而且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就会挖空心思去挣钱。于其过程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再往上发展,就演变出轮回中的一切痛苦。换言之,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执著。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过去的时光已经彻底消失,它永远也不会再回来。虽然爱因斯坦认为,在超过光速的情况下,时间可以倒流,昔日可以重现,但这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牙牙学语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光速也好,超光速也好,都不可能把我们送回从前,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出现呢?不可能的!所谓未来,是指将要发生的阶段,对于现在而言,它尚未诞生,因而不可能在三千大千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可能存在的东西,只会是现在。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四)]
按照《大涅槃经》的顺序,“四依法”具体包括: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不论经典还是论典,只能依靠意义,而不能依靠语言。第三,依智不依识。只有佛所证悟的智慧,才是可以依靠、相信、依止的。除了佛的境界以外,凡夫与登地菩萨的“识”(八识、六识等)都不可靠,都不能相信。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全都是错误的;第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除了火焰、河流等明显的运动之物以外,其他任何一个东西,我们的眼睛看起来都是静止的。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很小的粒子在哪怕以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单位计时的时段中,也是不断地生生灭灭,不断地高速运动着的。在整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个静止的物质。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这一切呢?这就说明,我们的眼睛是有问题的。它受到了无明的遮盖,所以看不到物质的真相。连这一点它都看不见,更深层次的实相它就更是无法探知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