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1241~1260 of 1966)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1966 Weibos >>Export Weibos>>
一些科学家已经证实,在海底的火山爆发处,温度高达 200℃的环境中,仍然有鱼类存在,而人类在触摸 100℃以上的水时就会感觉很烫。如果让人和生活在高温环境的鱼进行辩论,人会说 100℃以上的水很烫很烫,而鱼会说这个水根本不烫;人会说烫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而鱼也会说不烫也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我们分析一下,究竟是谁说的对呢?站在人类的角度,肯定会说是人说得对,因为我们人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如果裁判是那种鱼,肯定得出的结论就恰恰相反。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没有一个最终结论,因为暂时他们各自都是对的:对鱼来说,鱼是对的;对人来说,人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如果鱼离开200℃的水到常温的水里,就会冻死;人如果到 200℃的水里也肯定活不了,烫死无疑。他们之间永远没有办法互相妥协,而找到一个共同的观点。这又很清楚地说明,没有一个实在的外境,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觉。如果外境是实有的,就不会随着不同众生肉体的感受而改变。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虽然可以找出大量解释这些现象的理由,却都经不起推敲,终将被真理驳得体无完肤。因为,他们的观点始终逃不出无明的范畴。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直至 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才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新的了解,并开始探讨潜藏于原子中的巨大能量。在每一个原子的中心,是由质子(pro-ton)和中子(neutron)组成的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electron)围绕旋转。而夸克学说的提出,更使世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尺度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亿分之一(相对于原子)和万分之一(相对于原子核)。但即使是夸克、轻子和传播子(即传递力的粒子)这些现代科学目前所发现的更为基本的粒子,其细微程度仍远远不及经部与一切有部所说的极微尘。更重要的差别是,经部和一切有部通过对微尘的发现,从而抉择出人无我,并由此走向解脱;而物理学对基本粒子的研究结果,却不幸被用于现代武器的推陈出新方面。双方所走路线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
有的人说,我不会修行。修行有什么不会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都是非常深奥的法门。噶当派的很多大德,就是修持这些法门而获得成就的。所以,不会修行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只要我们如法炮制,就能证悟与前辈一样的境界。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在密乘中,上师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证悟大圆满,其方法既不需要逻辑推理,也不靠气脉明点的修法,生起次第也不强调。虽然加行中金刚萨埵的修法有一些简单的生起次第,但这不是重点。在所有加行修完之后,最后要证悟空性的关键,就是依靠上师的加持。当然,并不是任何上师都能给予加持,必须依止有加持能力的上师才可以得到加持。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上师瑜伽]
所有的生命,包括蚂蚁、蚯蚓等等,对我们的恩德都是很大的,虽然也许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但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这些蚂蚁、蚯蚓等等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利益,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众生的呢?在流转轮回的多世累劫当中,我们有些时候是去杀这些众生,有些时候是去骂这些众生,伤害这些众生,偷众生的东西等等,就只会这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有其他作为。哪怕只是在这一生,我们也伤害了很多很多的众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需不需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果无所谓,就不用修行了。但对每个人来说,这都应该是很重要的问题。重要但没有方法解决也没用,可是佛已经给了我们方法。所以居士们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听法、修法加以重视。如果只愿参加所谓的灌顶等法会,对要下点儿工夫的修法却不感兴趣的话,就是不能解脱的前兆。也许在轮回中流转时,会因此得到一些财富或健康长寿,但解脱是没有希望的。要解脱就必须系统地听,系统地修。其实对每个生命来说,这都非常重要,只是除了人以外,其他生命都没有这个机会。在人类当中,也只有学佛的人有此机会,所以一定要珍惜。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上师瑜伽]
究竟有哪四个法印呢?第一个,诸行无常;第二个,有漏皆苦;第三个,诸法无我;第四个,涅槃寂静。我们为什么要修持这四个或者三个法印呢?因为,众生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第一,与无常相违的常执;第二,与痛苦相反的乐执;第三,与无我相抵触的我执。有了这三种执著,就会造作善恶之业。造了善业就流转于人天等善趣,造了恶业就投生于地狱等恶趣,始终无法超越轮回而获得解脱。脱离轮回获取解脱的原因,并不在于外面,而是来自于我们自身。所谓自身,并非指自己的身体,而是指思想或者精神。通过推翻三种执著,才能解决精神的束缚;如果不断除或者毁坏这三种执著,就永世不得解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以前西方人认为,人类可以征服大自然,并不计后果地、过度地开发能源等等,现在意识到人类即将面临无法生存的困境,才开始提倡“环保”的概念,这已经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古人却不是这样。古人认为,大自然对人类有一定的恩德,因为它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所以他们很爱护环境。如果始终都对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大自然有着感恩之心,我们也不会随随便便去破坏大自然,环保意识自然而然也会加强。作为大乘佛教徒,我们永远不能有征服大自然,征服某些国家、某些民族或某些人的想法,而要感谢大自然,感谢所有的众生,因为有了大自然和众生,我们才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事情—发菩提心、证悟空性!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很多人怕老时日子不好过,所以现在拼命赚钱、存钱以做准备;但为了下一世,为了解脱轮回,为什么就不做准备呢?不为后世打算,是很愚昧的行为。我们每天一定要有适当的时间用在修行上,其余的时间可用来工作。当然,学佛后如果立即放弃亲友及生活来源,也不是很现实。修行人历来都有两种:出家人,没有 ...全文
以前的修行人在证悟以后,不但是对自己的上师感恩,对众生感恩,而且对自己学佛、证悟的地方也感恩。一百年前有个叫竹钦仁波切的修行人,他就是这样。他上师所在的地方叫“弟果”,他证悟的时候,在著作里写到:“顶礼弟果的山、弟果的水!顶礼弟果的狗!因为有了弟果这个地方,我的上师才会在这里传法;有上师传法,我才有修行的机会;因为我修行了,所以今天才能开悟。”不仅仅是一个成就者有如此感受,我只是举了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很多高僧大德都有这样的感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为了生活我们都可以忙碌地投入工作,为了了脱生死,又怎能不尽力投入呢?所谓的生活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现在拼命发展、赚钱的成果,是绝不可能在下辈子继续享用的。这几十年的生存是在人间,再怎么难也都可以过。如果换了身体、环境、时间,下一世是怎样就谁都不敢说了。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真正推翻轮回的存在。虽然有各种说法,但到目前为止都无法推翻轮回。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强有力的依据来证明轮回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无可避免地都要转世,下一世转做什么样的众生,谁都不知道。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上师瑜伽]
按照世间的常规,如果某个众生对自己有非常大的恩德,而我们却心安理得、毫不在乎,这种忘恩负义的做法,世间人都会嗤之以鼻。佛教更是一直都强调、提倡感恩的观念。对谁感恩呢?我们不能分什么种族、类别等等,而是对所有众生感恩。修菩提心首先是思维众生的恩德,然后就是要去感恩、报恩。我们今天走上菩提道的推动力,就来自于感恩。如果没有感恩的理念,我们就不会有动力,所以感恩非常重要。因为有了感恩的观念,我们才会发誓成佛,才能走上正规的大乘佛法之路,而不会脱离大乘佛法的轨道,所以,我们要把众生视为比如意宝还要珍贵的宝贝。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既可以发菩提心,又没有傲慢心,这是非常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又似乎都在经历不幸。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拥有更多的物质与金钱,并不能保证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幸福。这些道理在佛经里讲得非常清楚,但西方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现在才发现。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亲友书》中有个偈颂是这样说的:“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佛陀谆谆告诫后人:在所有的财产中,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的,所以应该恒常知足少欲。知足的人即使没有财产,也是真正的富翁,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究竟的大安乐。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现在有一些很恶劣的现象,很多居士正在修加行的时候,却有人告诉他们:“你不需要修加行,你是上等根机,在前世的时候已经修了加行,现在不需要修了。”这样令很多以前发心修加行的人都不修了。简直荒唐之至!你们想想,五加行是修什么呢?五加行里最关键的就是皈依、发菩提心,然后就是修金刚萨埵,遣除我们的业障。作为凡夫,如果想不修这一系列的修法而获得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你们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实实在在地修。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不少人看过米拉日巴的传记,他在山洞里没有吃穿,更没有条件洗澡。还有很多以前藏地的修行人也像他一样,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得解脱的。很多人在知道他们的事迹后,就想当然地认为,想解脱就要过苦日子。其实,真正的苦行是要有耐心、有精进心,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畏艰险地认真修行,这才是苦行的意义。如果仅仅误以为不吃、不穿、不讲卫生就是苦行,就会解脱,那乞丐岂不是会率先成就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居士自称为密法行者或大乘行人,实际上其所修的,多是世间法。既然是世间法,则连声闻、缘觉道都不及,自然也谈不上大乘佛法,更谈不上密法了。无论是在庙里烧香拜佛,或在自家佛堂做功课,大多数人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够健康、长寿、发财、谋就好的工作等等,以此发心任修何法,只能是世间法,不是解脱道。因此,我们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这种念头,正是它,使我们从无始以来至今仍在轮回之中流转。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加行的修法 —寿命无常]
阿底峡尊者,印度人,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在西藏期间,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窍诀与法门。其中有些是他自己亲自撰著的论典,有些是他和弟子之间的对话问答。他创立的噶当派法门包括父法和子法。其中的“父”是指阿底峡尊者;“子”则是指他的学生、弟子。阿底峡尊者宣讲的法称为父法;他的弟子宣讲的法则称为子法。《修心八颂》与《修心七要》都属于子法。虽然父法与子法都讲述了一些理论,但最主要的内容还是强调实修,尤其是菩提心修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幻化故事的启发]
在一些贫困地区,物质匮乏,贫穷的人们与发达的物质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人人都想摆脱穷光蛋的生活,都认为如果有钱就可以解决一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人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但只是为了在走之前自己过得幸福一点儿,大家都会拼命地为之奋斗不息,力图拉近自己与优裕的物质生活之间的距离。然而,当真正有一天距离缩短之后,人们的幸福指数并不会随着物质的发展而提高。比如说,在北欧等很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国民福利非常好,人们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但这些国家的自杀率却异乎寻常地高--据世界卫生组织 1994年公布的数据,芬兰、瑞士、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的自杀率均在世界排名前十位之内。对他们来说,金钱、物质等等就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重要了。虽然大家都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很多西方人却并不快乐幸福。这一切表明,物质财富与幸福快乐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死,对此没人会有异议,但同时很多人天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认为虽然我会死,但我还能活很长时间,再过二三十年、四五十年都死不了,虽然这个想法没有任何理由。你有没有把握明天还活着?有没有把握下个月还活着?没有。然而我们却不愿意这样想,总希望活得久一点,便随此欲望而产生这样的观点——我可能还会活很久,但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想法。为什么?因为死因是不一定的。死亡也要有因缘,令人死亡的因缘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比如为了健康、长寿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若药没有吃对,反而会成为死亡之因。其他诸如衣服、装饰、食物等都有可能成为死因。世界上什么不能作为死亡的因缘呢?没有!总之,死因很多,随处可见,何时会遇到这样的因缘,谁都说不清楚;而且一旦遇到,在此因缘面前,我们的身体、生命都显得那么无奈和脆弱。没有一个凡夫的身心能够抵抗死亡的召唤,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这就是死因无定的意思。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思维。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三:加行的修法 —寿命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