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1161~1180 of 1966)
In total, there are 13829 Weibos,Found 1966 Weibos >>Export Weibos>>
虽然现在讲大圆满、讲密宗、四处灌顶的人很多,口口声声宣称要修大圆满、要得灌顶的人也很多,但老老实实地说要修无常、修菩提心的人却很少,这就是为什么修行总是没有进步的原因。只有修好了无常、痛苦等基本的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到那个时候,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都会全然改变,无论在人世间再辛劳、再痛苦,也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看不开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天无绝人之路!对因果洞若观火的佛陀,了知到众生的处境,以大慈大悲之心为众生指出了一条忏悔之路。要想削减罪业,获得解脱,只有励力忏悔。而忏悔的方法不是没有,而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看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忏悔,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忏悔。如果不忏悔,这些罪业就会成为影响我们证悟空性的拦路虎。通过金刚萨埵等忏罪修法,就可以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金刚萨埵修法——清静罪障之殊胜道]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最殊胜;所有的观念当中,无常的观念最殊胜。为什么大象的脚印最殊胜呢?因为大象不会选择危险的路,只会选择安全的路,跟着大象的脚印走,就会平安抵达目的地。为什么无常的观念最殊胜呢?因为,如果修持相续的无常,就会有修行的动力。当我们修行懈怠的时候,一想起人生的无常、世间万事万物的无常,就会受到鼓舞,就会产生强烈的修行欲望;而修持刹那的细微无常,则可以成为证悟无我的基础,因为在刹那变换的事物当中,不可能存在一个所谓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修之后,能让我们证悟空性和无我。所以,我们一定要修无常,修了无常之后,就会有很大的进步。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守戒以后,要好好回向,这非常重要。大乘与小乘的差别不在于法的本质,关键所在是发心与回向。哪怕仪轨取自小乘经典,但实际上究竟是大乘还是小乘,还是要看发心和回向,所以前面的发心和后面的回向事关重大。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略说八关斋戒]
虽然显宗、密宗都有很多种忏悔方式,但金刚萨埵的修法却是最殊胜的。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罪业当中,从显宗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就是五无间罪;从密宗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就是违犯密乘根本戒。但通过金刚萨埵的修法,就可以令这一切罪业荡然无存。所以在五加行中,就选择了这种首屈一指、不可匹敌的忏罪之方。由此可见,金刚萨埵的修法是非常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二:加行的修法-金刚萨埵修法——清静罪障之殊胜道]
观察物质和精神是怎样无常的。经过观察就会发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非常靠不住的,不但宏观的相续是无常的,即使刹那刹那的瞬间,也是变幻无常的。但身处虚幻世界的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在守持八关斋戒期间,香水、口红、白粉、眉笔等化妆品都不能用,保护皮肤的润肤品应该可以。平时常戴的首饰,在八关斋戒当天佩戴也没有问题,但不能佩戴平常没有佩戴而于斋戒日特意佩戴的饰件。律藏里面也讲过,早在两千多年前,印度就有很多化妆品—口红、指甲油、眼影等等,而现在的人也很喜欢用这些东西。用了这些化妆品以后,一方面会影响出离心,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傲慢心,所以佛陀明令斋戒期间禁止使用。违犯此戒的界线,是故意唱歌、跳舞、涂脂抹粉等等,平时在大街上走路,或家人看电视、放音乐的时候,即使受戒者听到了音乐,只要没有故意去听,就没有问题,不会犯戒。如果守戒当天因为工作原因而不得不唱歌、跳舞等等,那就当作供养三宝,也是可以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略说八关斋戒]
这就像念咒的佛珠,虽然念珠是由一百零八颗独立的珠子组成,但当念珠一颗一颗地进入食指和拇指之间的时候,我们却只能数到一颗当前的珠子。同样,一个人的所有生命加起来,肯定有成千上万个刹那,但现在能拥有的,却只有一个刹那,过去的已经不复存在,未来的还没有诞生。我们却往往认为,“我”昨天去放了生,“我”今天又在放生,明天“我”还要去放生,将“我”的概念延伸到昨天、明天以及更加遥远的时空范围之内。实际上,真正的“我”却只有一刹那。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一)]
佛教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世界是虚幻的,就变得毫无反应,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也不要把世界想象得太完美,一旦出现一些丑陋的现象,就根本无法面对。其实这个虚幻和现实生活一点都不矛盾。我们照样可以去工作,去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要养家糊口,要生存,但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世界再也不会有以前那么过度的执著了。当执著减少、心量拓宽以后,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很轻松、很自在。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七:梦幻世界]
歌、舞、音乐、花鬘、涂香、饰件、涂色虽然是七条戒,但在八关斋戒当中算是一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在家人唱歌、跳舞、弹奏音乐、涂香打扮都是正常的,所以佛陀的要求也比较宽松。在八关斋戒的时候,如果七条戒都违犯了,也无须一一忏悔,只需忏悔一条就可以了。但在出家人的戒律中,很多八关斋戒合并在一起的戒条却是分开的,因为出家人的要求比较严格。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略说八关斋戒]
由于亲身经历了巨大的痛苦,所以能真切地体会到轮回就是痛苦的聚集地,无论再有钱、有地位,都不能避免痛苦。比如说,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夫妻、兄弟、姐妹非常好,大家都希望能这样一辈子在一起,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但总有一天,其中的某个人会去世,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家人就会感受巨大的痛苦。金钱、名声等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越是有执著,越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只要流转轮回,痛苦就无法解决。能解决痛苦的,不是其它怙主或依处,不是父母、朋友、同学,而是佛、法、僧三宝——依靠佛陀与僧众,按照佛的指导去修行佛法,才能断除烦恼与执著,放下执著之后,世上所有的痛苦都能在当下一瞬间彻底断除。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得到这样的人身,听到殊胜的佛法,还有一定的时间去修行,这是我们极为难得的一次机会。除此之外,世间的任何其他东西都不会如此难得。不要说世间人很羡慕的名利、财富等等,哪怕是珍贵无比的如意宝,我们前世都曾经拥有过,将来也一样会拥有,但这些东西并没有给我们今天留下任何好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知道,就像汽车的用途不是燃烧燃料而是运输,燃烧燃料只是汽车的“生存方式”,在消耗燃料的同时,汽车也要管运输一样,人的用途也不是吃喝玩乐,吃喝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之一,但不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标。什么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呢?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这个答案永远也找不到;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有的机会,好好地修行,更好地服务一切众生。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世间人也许会不理解:为什么要接受痛苦呢?正因为如此,他们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当国王的时候,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因为没有忍受过一点不舒服,所以在铺了十八层各种丝绸床单的下面有一粒豌豆,他都能感觉到,并且不能忍受。后来他不但失去了王位,而且一贫如洗,过着贫苦窘困的生活,只好到山上砍柴维持生计,因为连一件上衣都没有,他只能光着膀子背柴。天长日久下来,他不但丝毫感觉不到痛苦,还觉得很正常。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现实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如果遇到一个痛苦时,不是消极地抗拒,而是勇敢地面对。过了这一关,下次遇到类似痛苦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平静地接受,这样自己就战胜了这个痛苦,也就成为了这次与痛苦较量的胜利者。长此以往,就可以增强自己的心力,战胜所有的痛苦。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亲友书》中有个偈颂是这样说的:“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佛陀谆谆告诫后人:在所有的财产中,知足少欲是最为殊胜的,所以应该恒常知足少欲。知足的人即使没有财产,也是真正的富翁,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究竟的大安乐。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不同的人看相同的问题,结果也不一样,这也与当事人的内心有着很大关联。一般来说,凡夫的内心脆弱易感,而圣者的内心却非常坚强。譬如说,在佛陀即将圆寂时候,周围有很多阿罗汉和修行人围绕着。虽然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要圆寂了,自己将失去一位伟大且不可多得的导师,但所有在场的阿罗汉都很平静,唯有阿难因为没有证悟,还是凡夫,所以在释迦牟尼佛床角哭哭啼啼、悲痛异常。阿罗汉们并不是不恭敬佛,但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了空性,所以超越了痛苦。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西方人经过了几百年,才发现以前追寻幸福的方法是错的。我觉得,也许再过一百年左右,全世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最后都会不自觉地走到佛引领的这条道路上来,因为只有这条路才行得通,只有这样才会获得幸福。原来那种只有物质才能让人幸福的想法与说法,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一个死胡同了。一方面,人类自己不会幸福;另一方面,大自然也不允许我们过这样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能源,地球供养不起,人类别无选择,都要走这样的路。所以,只有懂得怎样生活,才会在轮回当中获得相对的幸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若能掌握内心的奥秘,一旦遇到痛苦,不但能勇敢、坦然地面对痛苦,还会因为懂得痛苦和幸福是难得的修行机会,而生起欢喜心。世间常听到一句话:化悲痛为力量——把伤心、难过、悲痛甚至痛不欲生的情绪,都转化为修行路上前进的动力。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佛陀第一转法-轮的时候,主要讲的就是我们的外加行所修的内容,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小乘的四圣谛,并没有强调空性;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佛陀虽然也会提到无常、痛苦,但却不是十分强调,第二转法-轮的核心,就是空性;到了第三转法-轮的时候,空性也不是最主要的话题了,光明如来藏才是佛陀宣说的重点。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金刚乘的名词解释]
尽管有些人学佛较早,有些人近两年才学佛,但无论时间长短,都应该回头看一看,学佛以来,自己行善的动机是什么?如果是前面所讲的动机,虽然会有善果,但与解脱却没有关系。现在如果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也有办法将已做善业变为解脱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发起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刹那刹那生灭的角度来看,以前的所作所为已不存在了,但是,其种子的相续却已经留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一旦我们能生起出离心、菩提心,阿赖耶识中的相续就可以立即转变。以前所做的善业,也能因此而成为菩提之因。如果我们不去改善,那么,它将永远是世间法,永远不能成为解脱之因,这实在太可惜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首先,在显宗里面,基和果是分得很清楚的:显宗的基,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如幻如梦的世界,包括众生与山河大地等外在世界以及空性;显宗的果,就是成佛以后的法、报、化三身。显宗认为,我们普通的人现在还不是佛,通过修行,经历了三个无数大劫(阿僧衹劫)以后,才可以成佛。众生是因,佛是果。密宗认为,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轮回就是涅槃,涅槃也就是轮回。轮回和涅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在我们还没有开悟、还有烦恼的时候,会把佛与众生、烦恼与智慧划分为清净与不清净,所以叫做金刚乘,密宗的特点也就是在此。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金刚乘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