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Khenpo Weibos (981~1000 of 1966)
In total, there are 13830 Weibos,Found 1966 Weibos >>Export Weibos>>
阿底峡尊者一脉相传的噶当派弟子们,是以修无常等而著称于西藏的。虽然这些法非常基础,他们却穷其一生专心致志地修这些法,而不是首先就去修大圆满、大手印等。当然,本来大圆满他们也没有,他们的法主要是大威德、大手印等,但他们不是很强调这些法。有的人一生都以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作为修行的内容,却成为藏地最好的修行人。有人认为这些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不辨龙蛇的愚昧见解。不修这些加行,就不能加入真正修行人的行列。所以,要入菩萨道,就不要停留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为上,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修行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 、修、行、果]
佛认为,佛教徒应以自己所处时代的普通生活水平为准绳,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佛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正常生活。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挣钱了呢?可以挣钱,但要掌握好如何看待钱财的问题。无论是自己挣的钱,或者是修学菩萨道的出家人接受别人供养所得的钱,都要知道这些钱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众生,自己只是帮众生管理和分配这些钱而已,哪里需要做善事,就把钱送到哪里。如果抱着这种态度,则即使是在家的修行人,也可以去挣超过正常生活水准以外的钱;如果缺乏了这种态度,则无论是出家人接受别人的供养,还是在家人去挣超出标准生活之外的钱,都违背了少欲知足的原则,故而永远都不会幸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开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没有希望的。正如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一样,上师告诉弟子:“你也将会死!我也将会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师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也是这样修的,其他没有什么。”说得很简单,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奥的含义。不修这个,修其他高深的法也没有用。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 、修、行、果]
释迦牟尼佛在律藏里面对出家人说:生活不能堕两边。所谓“堕两边”,也就是指陷入两个极端。中观也提到两边,是指常见和断见。生活的两边,是指太艰苦和不知满足的两种生活方式。太艰苦的生活,就是故意过非常贫穷、非常困窘的生活。当然,这是对一般人而言的,像米拉日巴那样的少数修行人,贫穷对他们来说不但不是修行的逆缘,反而是修行的顺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一般的人,如果过得太贫困,经常为了生活考虑太多、操心太多,就没有时间考虑出离心、菩提心、解脱等等,虽然艰苦生活也许对有些人的出离心生起有一些帮助,但仅仅因为生活艰苦而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活在人间没有意义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这种人也不一定会去寻求解脱。真正的出离心,是要寻求解脱。日子过得苦也不一定有出离心,只有精通佛法,并将其融入自心的人,才有可能具备出离心。所以,普通佛教徒的生活不必过得太艰苦,更不能故意去过很苦的日子。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三宝的信心都很坚定,修法也很精进,如果照这样下去,很有希望。后来却越学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几年以后,当初的慈悲心、出离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两个外加行没有修好,这是另外一个没有成就的原因。这种情况,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汉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强调一些形式,追逐大圆满、大手印等一些很好听的名词,没有去抓根。想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从人身难得开始,将基础打牢。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楼。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 、修、行、果]
大乘佛法认为,在印度金刚座成佛、转法-轮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当众生福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为了度化众生,便以众生的福报与佛的愿力等因缘相结合,而在众生面前显现出的一个化身(多世累劫精勤修行,在圆满福慧资粮以后,示现成就,并任运自成地度化众生)。虽然这种化身与佛的法身有一定关系,但却并不是佛的法身与报身,不是真正的佛,而是佛的一种形象。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作为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光是靠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会没有尽头、无休止、无止境地无限膨胀,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任何人都有被别人超越的可能,如果因为不甘落后而去奋斗,就会没完没了,一辈子都在物质追求当中虚度年华,直至生命结束。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永远也不会幸福!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找到很多事例,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观察其他人都一样,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都是烦恼深重的凡夫,如果只是考虑众生,自己解脱的事怎么办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专门去经营,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自己的解脱也会自然而然地成就。经书中也有记载,无始以来,凡夫一直在为一己私利而奔波、劳碌,至今却仍然在轮回的旋涡中挣扎、盘旋。除了了无止期的痛苦,一无所获,生生世世在如水车般的轮回中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释迦牟尼佛等诸佛,则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杂念,只考虑别人,却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担心、操劳的。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愿意做,你就会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见。万法都是由因缘产生的,调遣因缘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创立或规定的,也不是神仙、天人的专利。这些都是人做出来的东西,即使是末法时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这样很好,却放不下,这就是没有成就的原因之一。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 、修、行、果]
少欲知足这四个字,是佛给我们制定的一个生活法则和原则。这四个字的内容有很多的层次--对米拉日巴那样的修行人,对一般的出家人,对普通的在家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对一般人来说,少欲知足这四个字并不意味着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而是说不能太奢侈,应该过平常人的正常生活,该有的不能缺少,但不能欲望太强,以致超过一定的界线。譬如,有些人认为,穿名牌衣服、开名车、住洋房等等是身份的象征,高层次的人物就应该如此,这样在社会上就会很有面子。其实这些都是不需要的,佛说的奢侈就是这些。作为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光是靠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会没有尽头、无休止、无止境地无限膨胀,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任何人都有被别人超越的可能,如果因为不甘落后而去奋斗,就会没完没了,一辈子都在物质追求当中虚度年华,直至生命结束。贪得无厌的下场,就是永远也不会幸福!关于这些,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找到很多事例,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观察其他人都一样,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伏藏是非常奇妙的佛法传承方式,莲花生大师也说过,藏密的最后一个希望就寄托在伏藏身上,因为伏藏永远都不可能被彻底毁灭! 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
不少人看过米拉日巴的传记,他在山洞里没有吃穿,更没有条件洗澡。还有很多以前藏地的修行人也像他一样,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得解脱的。很多人在知道他们的事迹后,就想当然地认为,想解脱就要过苦日子。其实,真正的苦行是要有耐心、有精进心,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畏艰险地认真修行,这才是苦行的意义。如果仅仅误以为不吃、不穿、不讲卫生就是苦行,就会解脱,那乞丐岂不是会率先成就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大乘菩萨的见解、修行、行为和结果,是菩萨道行人修行的方法和目标。我们都自以为是大乘行人,如果对这些都一知半解,修行就无从下手。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愿意进这个门,这是因为福报不够、根机浅薄、机缘不成熟的缘故。而我们虽然愿意进这个门,却对菩萨的见解、修行、行为不看、不学;或者仅仅将之作为研究课题,虽然学了一点儿理论上的东西,明白了一些道理,却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在行为上仍然是敷衍了事。如果这样,则永远也无法体会到佛法的微妙之处。所以,仅仅了解还不够,还要从现在起,循序渐进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实践。身体力行很重要,强调的不是能否做到,关键是去做。走上这条道路以后,即使做得不是很圆满,在发心和行为上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改观。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 、修、行、果]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我遇到过一些以前学佛学得比较虔诚的人,过去一直认为自己的上师或道友是非常非常好的,后来因为看见个别人的不正当行为,就感到非常失望,以至于不学佛了。有关这些问题,该如何取舍呢?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没有一个普通人的行为能够代表佛法,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承认。如果非要有谁来代表佛法的话,我想,观音菩萨可以代表佛教的慈悲,文殊菩萨可以代表佛教的智慧,除此之外,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无法代表佛教,所以你们不能这样以偏概全。如果因为个别人的行为不好,就归咎于佛教或者藏传佛教,然后不学佛了,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当开发伏藏的因缘聚集的时候,伏藏师只需进入证悟智慧的境界,伏藏的内容立即会全部显现出来。正因为如此,很多伏藏大师在写完了整个伏藏内容以后,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以前法王如意宝跟我们讲过,很多伏藏大师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伏藏出世的机缘成熟的时候,伏藏师必须要写出来。如果不写出来,伏藏师就会不断受到干扰,感觉非常不舒服——脑海中反复出现这个伏藏,晚上睡都睡不着。一旦写成文字以后,所有的干扰当即消失。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
上等的修法,就是密宗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等修法。不过,无论是生起次第,还是圆满次第,全部都建立在出离心、菩提心和显宗空性的基础上。没有这些基础是没有办法修成的,所以我们也不用太着急。如果你们自己觉得出离心、菩提心都修得差不多了,显宗的空性也修得差不多了,自己现在已经是修密宗的时候了,那我当然也不排斥大圆满的修法,能够修大圆满非常好。但是,在这几年当中,你们有没有听过我非常赞叹大圆满,或者是说我们一定要修大圆满?我想你们很少听我说这样的话,我现在也想不起来有没有说过这种话,即使说也顶多是一两句。为什么我不说?是不是不重要?当然不是。大圆满肯定重要,但如果我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大圆满才是至高无上的、最有用的,其他的法都不如大圆满。”你们哪还有工夫修加行,大家都忙着去修大圆满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法王的著作里也有很多取出不久的伏藏法,比如金刚萨埵伏藏品的修法等等,希望大家能珍惜这些因缘。顺便讲一下,我们不能认为,金刚萨埵的修法只是一个忏悔法门,需要忏悔才念修金刚萨埵,不需要忏悔就不用念修。其实,金刚萨埵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依靠金刚萨埵既可以忏悔业障,也可以修持共同与不共同的悉地。作为密乘弟子,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见解。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
因为我们欲界众生的心很不自在,波动幅度非常强大,每一刹那都是动荡不安的,随时会往外散乱而无法锁定在一个目标上。修五加行的时候老是观想不清楚,思维法义的时候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没有修寂止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证悟是很难的,因为心的本来面目已经被妄念覆盖得严丝合缝,除非加行修得非常扎实,有非常具德的金刚上师,自己对法与金刚上师的信心也非常强烈,则在没有修寂止的时候,也有可能证悟。这种人证悟以后,不需要专门修寂止,因为证悟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平静的境界,其中不会有任何杂念,所以已经包含了寂止的成分,只需把证悟的境界慢慢延长,就算是有了寂止。但这不是普通人的路,作为普通人,在加行修完之后,一般有一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专门修寂止修法。寂止修法修好以后,上师才会给具格的弟子传讲大圆满。传讲的方式也有点像禅宗,不是在法本的字面上讲,而是以心印心、不可名状的传法方式,但因为基础打得牢,所以证悟也是吹糠见米,功到自然成的事情。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话说回来,不仅法王如意宝,包括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都从空中取过伏藏。一个真正的伏藏取出来之后,都会度化一定数量的有缘众生,特别是在刚刚取出来的时候。就像在释迦牟尼佛刚刚转法-轮不久的五百年当中,修行成就的人特别多,后来修行成就的几率会慢慢减少一样,一个伏藏法刚刚取出来的时候,如果能如理修持,它的加持力会非常大,很容易获得成就。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
虽然在加行修法没有修完之前也可以修寂止,但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寂止,不能成为大乘佛法,也不能成为成佛之因。譬如说,四禅八定的寂止修法,外道也在修。外道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为了解脱、成佛,而是为了神通和禅悦而修。只有在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基础上修寂止,才能成为大乘修法,才能成为成佛之因。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当一个人杀生、偷盗的行为完成以后,在他的阿赖耶识上就会留下这个行为的种子。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是不定的。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粮食蔬菜品种繁多,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两个月,有些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异来自于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浅谈因果关系]